吹箫说剑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y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龚自珍(号定庵)以其卓然不俗之姿进入我的视野,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那时,初中语文课本里收入他的《病梅馆记》。
  老实说,我背熟了这篇文章,心头便斧刻下一痕磨灭不去的印象:江、浙两地的文人墨客爱梅成癖,乖悖自然精神,“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颇有点像是薜萝村中的东邻女儿,竟以西施捧心为美。要使病态美的效果臻于极致,他们多有绝招——“斫直、删密、锄正”,扭曲梅的天性,不惜夭其生机。于是乎,龚自珍感叹道:“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作者同情病梅,更深层的意思则是同情封建时代的士子,从小到大,个个读四书五经,作八股文;被礼教牢牢地束缚,时时处处低眉垂首、察言观色,活得极不自然,缺乏应有的乐趣。
  其后,高中课本续选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之一:“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与《病梅馆记》同一路数的作品,进步也显而易见,由同情病梅转为呼唤强者。单从这一文一诗,我还不清楚他身上究竟有几分狂狷豪侠的成色,也不明白他为何能高蹈狂舞二十余年,被誉为“文坛之飞将”。怪只怪我接触《龚定庵全集类编》较晚,对他的作品和身世所知寥寥。
  想起来真好笑,在我心目中很长时期,他只不过是清代的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的诗文家”,属于《小说面面观》(英国小说家弗斯特著)里所讲的那种“扁平的人物”类型,缺乏立体感和纵深感,一团影像十分模糊。
  定庵出生在杭州的诗礼簪缨之家,母亲段驯是文字学大师段玉裁的女儿,同样善于“以字解经,以经解字”。这样的家学渊源让龚自珍受惠良多。他髫龄早慧,十五岁分韵作诗,十九岁倚声填词,二十三岁作《明良论》四篇,送给外公段玉裁斧正,得到很高的评价:“吾且耄,犹见此才而死,吾不恨矣!”
  《定庵先生年谱》大体是粗线条的,细节不多。我找来找去,也只找到一条有趣的记载:龚自珍孩提时,只要过了正午,听见柔靡的箫声就会生病,及至长大仍旧如此,可谓应验如神。谁也弄不明白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可是龚自珍的诗词中总是充满剑气和箫声,“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狂来说剑,怨去吹箫,两样销魂味”、“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难怪他一生多病多灾。定庵常说其前身是一位修道未精的老和尚,莫非老和尚修道未精就听不得箫声?真是咄咄怪事。
  在科举考场上,大才子蹭蹬者多,顺遂者少,定庵也不例外。直到三十八岁那年,他才勉强通过春闱,考中三甲第十九名进士。清代的殿试以书法为重,龚自珍的毛笔字马马虎虎,就为这一条,他便跻入不了鼎甲、二甲之列,点不了翰林。龚自珍的官运也平淡无奇,四十六岁在礼部主事(从六品)任上便封了顶,再也没有升迁的迹象。
  有一回,定庵去拜访身为礼部尚书的叔叔,刚落座,叔侄尚未寒暄数语,阍者就报告说,有位小门生到府中求见。来人新近入了翰林,正春风得意着,龚自珍只好暂去耳房回避,外间的谈话听得倒也一清二楚。尚书问门生最近都忙些什么,那人回答,也没啥要紧的事情,平日只是临摹字帖。尚书夸道:“这就对啦,无论大考小考,首要的是字体端庄,墨迹浓厚,点画工稳。若是书法一流,博得功名直如探囊取物!”那位门生正唯唯诺诺地恭听教诲,定庵忍不住在隔壁鼓掌哂笑道:“翰林学问,原来如此!”这话直弄得那位门生大窘,慌忙告辞。尚书大怒,将龚自珍狠狠地呵斥了一番,叔侄竟为此断绝长年的亲密来往。
  狐狸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是酸的,也很可能认为它格外的甜。定庵未入翰苑,受到的刺激还真不小,后来他干脆让女儿、媳妇、小妾、宠婢都日日临池,而且专练馆阁体。平常若有人说到翰林如何如何,他就会嗤之以鼻地挖苦道:“如今的翰林,还值得一提吗?我家的女流之辈,没有一人不可入翰林,不讲别的,单凭她们那手馆阁体的毛笔字,就绝对够格了!”瞧,他这讽刺牢骚的话说得多滑稽,他也真狂得妙趣横生。
  大凡性情中人,喜欢讲怪话,动辄触犯时忌,在官场里就休想混出名堂。定庵作过一副对联:“智周天下而无所思,言满国中而未尝议。”这种证悟法华三昧的话,说说而已,他如何能臻达化境?定庵只好认命,做个诗酒风流的名士感觉也不错,至少比那些削尖脑袋苦苦钻营的家伙活得潇洒快意。
  放浪形骸之外的人,身上难免会有长年改不掉的毛病。定庵平日身上不可有钱,有钱即随手花尽,花酒也没少吃,樗蒲之戏(赌博)也没少玩,而且场场必输。所幸他诗名大,崇拜者不乏其人,借钱给他,似乎还嫌不够客气和义气,有人干脆送钱给他,索性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这位名士的快乐之上。定庵嗜赌,多半花别人的钱,得自家的快活,如果真要他破财,他一早就倾家荡产了。令定庵最沉迷的赌戏是摇摊(即押宝),他经常吹牛说他能用数学公式解出大小输赢的概率,分毫不差。令人咋舌的是,他的“研究工作”竟做到了卧室里,帐顶画满一大堆数字,没事时他就躺在床上,抬头琢磨那些数字的排列组合,从中探寻消长盈虚的信息。定庵不止一次地吹嘘自己的赌术天下独步,了解他的人则清楚,其所谓独步天下的赌术,不过是赵括那样的纸上谈兵,全无实际效果。
  有一回,扬州某盐商家大摆宴席,名流巨贾齐聚,酒过三巡照例要开赌局。有位喜欢附庸风雅的王姓客人是定庵的崇拜者,看见龚大诗人独自拂水弄花、昂首观云,似有萧然出尘之想,便凑到跟前来搭讪:“您不喜欢热闹吧?独自游园,可真是雅人深致啊!”
  定庵却笑道:“陶靖节(渊明)种菊看山,哪里是他的本意,只不过无可奈何,才纵情山水之间,以寄托满怀忧郁。所以他的诗文越是旷达,就越是表明他不能忘怀世事。我拂水弄花,也是这种境况,没什么特别。”稍停他又说,“今天的赌局,我早看得雪样分明,只因阮囊羞涩,才使英雄無用武之地。可惜世间没有豪杰之士,肯借赌本给我去大博一场!”王君正愁没有进一步攀结定庵的契机,听他这样海侃神吹,还能不倾囊相助?两人联袂入局,赌小赌大,呼卢呼雉,转眼间就连输五把,一千两银票顿时化为乌有。王姓客人多的是钱,倒没怎么着恼,定庵却气得嗷嗷直叫,一跺足扬长而去。   真名士自风流,可是定庵风流过了头,代价未免太高了一点。定庵的情敌很不简单,是荣恪郡王绵亿的儿子,姓爱新觉罗名奕绘,文学上的造诣也不浅,著有《明善堂集》。奕绘受封为贝勒,其妻太清西林春则为福晋。太清本姓顾,是江苏吴门人,才色双绝。奕绘不仅会做官,还特别爱才,家中自然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四十四岁时,定庵任宗人府主事,是奕绘的部员,常去府邸交差。贝勒把他尊为上宾,随他在府中行走,时或与太清诗词唱和。定庵《己亥杂诗》中有“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的诗句,浪漫温馨,即真实写照。
  久而久之,两人通了情款。太清常穿白衣,披红斗篷,凌波微步,胜似天仙,手指洁白如玉,尤其喜欢骑在高头大马上弹铁琵琶,见过的人都说她是王昭君再世。定庵有绝活,他与太清用蒙语聊天,用汉语写诗,用吴语调情,表面上看不出半点蛛丝马迹。但情之所至,神魂为之颠倒,又怎能长期避人耳目?贝勒暗中派人追杀定庵,一定要置他于死地。所幸太清的仆人忠心爱主,侦获这一阴谋及时通知了定庵。事出仓促,定庵孤身逃往江东,路费不足,竟差点污面做了乞丐。
  定庵五十岁时殁于江苏丹阳。《定庵先生年谱》上说他是“暴疾捐馆”——当时他是云阳书院讲席——此事令人疑窦丛生。莫非奕绘不依不饶,一直穷追不舍,到底还是用鸩酒取了定庵的性命?
  嘉道之际,定庵与魏源并肩齐名,有“龚魏”之称。就文学而言,龚胜于魏;以政见而论,魏胜于龚。定庵也极力主张御外侮、焚鸦片。他一直关注塞防与海防,曾撰《蒙古图志》,洞悉沙俄的狼子野心。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东禁烟,定庵写了一篇《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劝老友多带兵,多筑炮台,多留神,准备一战,他很有先见之明。定庵真有侠肝义胆吗?“狂来说剑,怨去吹箫”,可不是闹着玩的,可惜豪情都付流水飘风,虽是极佳曲调,但时人和后人都听不分明。弱质书生自古好为大言,连诗仙李白也未能免俗。
  定庵在《己亥杂诗》中称好友黄玉阶“亦狂亦侠亦温文”,此语又何尝没有自况之意?他的豪情都落在纸上,一百多年后读他的诗,我的鲜血仍能烨然着火。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在内受钳制、外遭欺侮的年月,纵有侠骨也沉沦啊。林则徐可谓大侠,却被冤枉地充军伊犁。此前,定庵已然魂归西土,要不然,眼看着老友踽踽西出阳关道,真不知他的赠别诗该怎样下笔。
  定庵死于五十歲,未终天年,尤其是未亲眼看着自己的儿子龚孝珙于咸丰十年乐颠颠地带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可算绝顶幸运了!
其他文献
许冬林:清新空灵的文字、精致唯美的描写,如一幅幅清浅的水墨画,似一个个跃动的音符,以独特的姿态,兀自开放!  春和夏都很肉感,特别能喂养视觉。秋和冬,尤其是冬,这两个季节似乎就是用来砥砺精神的。在秋冬,肃杀和酷寒之气里,人似乎只能靠精神而活。  在冬天,人是内敛的、节制的,向内而生。向内而生,就静寂了,就有了禅味和圣人气象。  所以,秋天宜相思怀远。  《诗经》里,写恋爱追慕多数是春夏季节。到了秋
一些文艺作品里时常能见到这样情节:一个由年轻人组成的团体里存在着一个“怪人”,Ta或者性格孤僻,或者家境贫寒,总之大家都很不喜欢Ta,孤立甚至欺凌Ta,但其实这个被团体所不容的人是有难言之隐的。  我在小学、中学和大学里都遇到过这样的同学。我并没有参与过对他们的欺凌,但当年的我却始终对发生的一切持冷眼旁观的态度,当他们受到欺凌时,我没有站出来为他们说一句公道话。  我记得很多年前的一天下午,我去学
不记得什么时候,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在线调查,说国外某高校科研团队,有奖搜集关于“人们最讨厌什么声音”的数据。榜单出炉,令人惊诧。“呕吐声”战胜手指甲划黑板声、牙医钻孔机声、婴儿啼哭声等等,一举夺魁。猫叫声亦列在册,与手机铃声、汽车喇叭声并列第12位。闲时翻看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书,里面有一句:“世界上最难听的声音,不出三种,鬼哭、狼嚎、猫号春。”鬼怎么哭?没听过。连夜秋雨,绵绵不绝中的狼嚎声,我倒真听
做什么事情都有大王。养鸽子大王是二米,抢菜大王是二老扁。玩杏核也有大王,杏核大王是鸭子徐善明。徐善明走路外八字,一跩一跩的,看上去像鸭子走路,大家就叫他鸭子。  夏天稍晚些的时候,杏子下来了,我们就开始玩杏核。  我们喜欢一种叫作“隔山打虎”的玩法。两个人各出同等数量的杏核,通过剪刀包袱锤决出先后,先行一方把杏核撒出去,另一方从中挑出他认为排列难度最大的三颗杏核留下。先行一方用大拇指挑弹第一颗杏核
夜读古籍,得一佳句,“拂石坐来春衫冷,踏花归去马蹄香”,颇为心怡。典故来自史上著名的三苏家庭。一次苏洵在家宴客,限以“冷”、“香”二字为联做对,并先出一联为:“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苏轼当场吟出一联:“拂石坐来春衫冷,踏花归去马蹄香。”苏轼之诗比起他老爹来实在是强出百倍,意境高远,蕴含很深的哲理。  “拂石坐来春衫冷,踏花归去马蹄香。”从表面意思看,这是一坐一行,“拂石坐”与“踏花归”
一双鞋,能踢几次街?  一双脚,能换几次鞋?  一口气,咽得下几座城?  一辈子,闯几次红灯?  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风里。  一双眼,能燃烧几岁?  一双嘴,吻多少次酒杯?  一头发,能抵抗几把梳子?  一颗心,能年轻几回?  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风里。  一片大陆,算不算你的国?  一个岛,算不算你的家?  一眨眼,算不算少年?  一辈子,算不算永遠?  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风里。
一个人的旅行是孤独的,若遇上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一个有趣的目的地,则会带给你心灵上莫大的慰藉。让你不似在远方流浪的凄凉,更像是回归家乡的温暖。  我偷偷地告诉你,有一个地方叫做稻城。我要和我最心爱的人一起去那里,看蔚蓝的天空,看白色的雪山,看金色的草地,看一场秋天的童话。我要告诉她,如果没有住在你的心里,都是客死他乡!我要告诉她,相爱这件事情,就是永远在一起。  靠着树干坐下,头顶满树韶光,枝叶
“旷野有眼,森林有耳。我将保持缄默,只看,只听。”这是艺术家进入荒野的态度,我们普通人呢?我们生命的脚步太匆忙太凌乱,大部分人已远离荒野,忘记森林,丧失了天人合一的至高感受。荒野最有力最壮丽的一笔是创造出形形色色的野生动物,它们是荒野的生灵,也是荒野的主人。  带着好奇、探究、尊崇之心进入荒野,雁群飞过头顶,蘑菇拱起落叶,野兔倏忽而过。田野宁静,空气明澈,荒野立刻以它的野性之美包裹了你。再深入进去
老陈说,他第一次看到一个男人在他面前哭,就是我的父亲。他从来不知道,女儿出嫁,父亲是真的会哭的。  所有的珍贵,无非是情到深处才泪流满面。所有的汹涌澎湃无非是再也盖不住心底的波涛汹涌,于是顷刻而出。  那一天,乐队迎我出门,父亲忽然紧紧拉住了老陈的手说,你一定要好好照顾她!  父亲没有回过头哭,他的眼泪是直线往下落的,隔着厚厚的镜片。老陈说,就好像自己心爱的东西,忽然要和另一个人分享,于是依依不舍
女孩把第一个古老的梦放在桌面的时候,我一时未能认出这便是所谓的古梦。我目不转睛地注视良久,然后抬起脸,望着站在身旁的女孩。她一言不发,只顾俯视桌面上的古梦。我觉得这物体不大符合“古梦”这个名称。我从“古梦”这一字眼的韵味中联想到的是古书,或者形状远为模糊不清的什么物体。  “这就是古梦!”女孩开口道。口气淡然漠然,飘然无依,与其是对我加以说明,莫如说是在自言自语地确认什么,“准确说来,古梦在这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