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藏族是中国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500多万,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拥有共同的文字。按发音差异,藏语又分为安多、拉萨、康巴三种方言。其中,使用安多方言的藏族群众占中国藏族人口一半以上。制作安多方言藏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是2009年初青海省政协委员在青海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的提案建议。这项建议一经提出,就得到了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中国气象局的大力支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使用安多藏语播报的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完成建设,并通过了专家验收。
【关键词】藏语电视天气预报;创意与发展
一、藏语天气预报的服务群体及频道定位
目前,使用藏语安多方言的人口已达三百万,占全国藏族总人口的二分之一以上。2006年2月,青海电视台藏语卫视综合频道正式通过卫星播出,节目受众包括青海、甘肃、云南、西藏等地约260万使用安多方言的藏族群众。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青海安多藏语节目不断发展壮大,以它形象生动的节目、鲜明浓郁的藏族特色、方便快捷的传播方式、不受疆域限制的获取优势,成为藏区最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大众传播媒体。对青海藏区以及使用藏语安多方言的其他藏区的经济、文化、娱乐、教育等方面产生着独特而广泛的影响,为青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着有力支撑。成为藏区观众日常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旅居国外藏族同胞了解故乡变迁的重要窗口。从2009年2月10日开始,主持人使用安多方言播报的藏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每晚19点50分和22点20分在青海电视台综合频道分两档播出。
在设计这两档节目之时,主要考虑了安多方言藏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藏族是青海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居住最广的一个民族。同时,青海与西藏、新疆、四川、甘肃相邻,又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江河的发源地及水源涵养区,具有生态、资源和稳定上的战略地位。在节目中,特别设计了一些比较实用的气象信息,包括草原森林火险、地质灾害预报、生活气象指数等,突出生产生活指导作用,提高了节目的服务性和实用性。
(一)如何突出藏语天气预报节目的民族特色
不同的民族、历史、地域环境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在历史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和风俗。 在每天的主持人播报中加入藏历,藏历是指中国藏族的传统历法。史料记载,公元前100年,藏族就有自己的历法,它根据月亮的圆缺来推算日、月、年。几百年过后,苯教徒(西藏的原始宗教)又能精确推算出冬至日归时间,并以此作为一年初始,形成了节日及各种仪轨。公元7世纪,唐朝文成、金成两位公主先后入藏成婚结盟,带来内地的历法。此后,藏族古历法与汉历、印度历法相结合,到元代时形成了天干、地支、五行合为一体的独特的历法。现有史可证的藏族历书,最早出现在13世纪(元朝),到19世纪,藏族历书的编定已经趋于完善。
(二)在制作的画面和片头里融入藏族元素
主持人播报时穿着藏服,藏服是由藏族群众的起居、行旅、劳动方式和审美观所决定的。农区和牧区的服装在用料和制作上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特点都是长袖、宽腰、大襟、肥大。农区的服装主要有藏袍、藏衣 、衬衫等。藏袍以氆氇为主要原料,也有用毛哔叽等作料的。而牧区的服装有其地区特点,由于藏族居住的地区海拔高,风沙大,气候高寒。所以牧区以皮袍为主,一般是不加面子的板皮。不论是农区还是牧区,人们在腰间束带,上面缀挂镰、小刀鼻烟壶、银圆等装饰品,这就是藏民族服饰的一个特点。藏民族具有独特的图案设计艺术思维,他们通过把不同的自然形象进行抽象组合运用不同的构成方式和艺术手法,形成千变万化的图像艺术。藏族是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佛教题材的元素被广泛应用到节目制作图像中,丰富了节目内容和文化内涵。
(三)藏族文字的图像化应用
松赞干布在统一了蕃域高原之后规范了藏族历史上统一使用的书写形式——藏文,规定了楷书体和草书体两种书写方法,将藏族文字合理美观地应用在节目图像中。我国是历史悠久多民族的国家,尽管大家在交往中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大家庭心理,但在沟通信息时,各自都非常牢固地保有本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质,对语言环境的依赖性仍然很强。而像青海某些藏區这样汉语言文字普及程度较低的民族地区,必须采用藏语传播的方式。编导不仅要考虑语言和文字的编排和翻译,同时还要突出地域和民族特色,保持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
二、怎样切实地为农牧区藏族群众服务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均属高原范围之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最高海拔6860米,最低点海拔1650米,青南高原超过4000米面积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河湟谷地较低,多在2000米左右。青海省的气候以高寒、干旱为总特征,是典型的大陆性高原气候。而藏族的聚集地大部分在海拔高,气温低的高寒地区。青海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省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象灾害频繁,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对气象预报服务有较高的需求,如果通过有效的途径,让群众及时了解到有关气象预报和预警服务信息,就可以大大减轻气象灾害及其所引发的次生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而作为强势媒体的电视媒体在此可以发挥重要的传播作用。
(一)了解农牧民藏族群众对天气信息的需求
农牧业生产和气象密不可分,对于气象信息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据了解目前全国只有一个藏语综合频道播出藏语节目,因此在藏区收视率较高,而由青海省气象局制作的电视天气预报也成为广大牧民朋友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藏族天气预报主持人在藏区知名度较高。同时对牧区的防灾减灾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在2500小时以上,是中国日照时数多,总辐射量大的省份。所以做好防晒指数非常重要。冬季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而在漫长的冬季,较易出现雪灾,雪灾是青海牧区较易出现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10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这一阶段,青南牧区玉树、果洛、黄南南部、海南南部等地区极易出现局地或区域的强降雪天气,加之气温较低,积雪难以融化,时常造成大雪封山。所以在冬半年针对牧区的各项暴雪预警、预报此时显得非常重要。牧民朋友们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藏语电视天气预报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
(二)民族节日活动专项预报
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藏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藏历新年、六月六欢乐节、七月玉树赛马会、雪顿节等。而这些节日都是需要提前掌握天气信息,青海省气象服务中心也是提前做好准备针对不同节日、不同的民族风俗进行专项预报,制作节日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提高了节目的可视性和独特性。
三、结语
近年来,少数民族随着其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提升,尤其是对于本民族语言文化类产品的需求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可以看到,少数民族类的文化产品,在主流市场上依旧保持着很强的市场潜力。制作播出高质量高层次的藏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必将在全省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电视渠道的传播,藏语天气预报还可服务西藏、四川、云南、甘肃广大藏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可以直接服务于整个藏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全国的统筹协调发展做出青海省应有的贡献。国家对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创新也有很强的扶持力度。每年青海省政府都会下拨部分经费,专门用于支持藏语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希望藏语电视天气预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满足农牧区藏族群众的需求,突出民族特色、将藏民族传统文化和天气信息结合在一起,为全国甚至远居海外的藏族同胞做好预报服务。
【关键词】藏语电视天气预报;创意与发展
一、藏语天气预报的服务群体及频道定位
目前,使用藏语安多方言的人口已达三百万,占全国藏族总人口的二分之一以上。2006年2月,青海电视台藏语卫视综合频道正式通过卫星播出,节目受众包括青海、甘肃、云南、西藏等地约260万使用安多方言的藏族群众。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青海安多藏语节目不断发展壮大,以它形象生动的节目、鲜明浓郁的藏族特色、方便快捷的传播方式、不受疆域限制的获取优势,成为藏区最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大众传播媒体。对青海藏区以及使用藏语安多方言的其他藏区的经济、文化、娱乐、教育等方面产生着独特而广泛的影响,为青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着有力支撑。成为藏区观众日常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旅居国外藏族同胞了解故乡变迁的重要窗口。从2009年2月10日开始,主持人使用安多方言播报的藏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每晚19点50分和22点20分在青海电视台综合频道分两档播出。
在设计这两档节目之时,主要考虑了安多方言藏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藏族是青海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居住最广的一个民族。同时,青海与西藏、新疆、四川、甘肃相邻,又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江河的发源地及水源涵养区,具有生态、资源和稳定上的战略地位。在节目中,特别设计了一些比较实用的气象信息,包括草原森林火险、地质灾害预报、生活气象指数等,突出生产生活指导作用,提高了节目的服务性和实用性。
(一)如何突出藏语天气预报节目的民族特色
不同的民族、历史、地域环境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在历史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和风俗。 在每天的主持人播报中加入藏历,藏历是指中国藏族的传统历法。史料记载,公元前100年,藏族就有自己的历法,它根据月亮的圆缺来推算日、月、年。几百年过后,苯教徒(西藏的原始宗教)又能精确推算出冬至日归时间,并以此作为一年初始,形成了节日及各种仪轨。公元7世纪,唐朝文成、金成两位公主先后入藏成婚结盟,带来内地的历法。此后,藏族古历法与汉历、印度历法相结合,到元代时形成了天干、地支、五行合为一体的独特的历法。现有史可证的藏族历书,最早出现在13世纪(元朝),到19世纪,藏族历书的编定已经趋于完善。
(二)在制作的画面和片头里融入藏族元素
主持人播报时穿着藏服,藏服是由藏族群众的起居、行旅、劳动方式和审美观所决定的。农区和牧区的服装在用料和制作上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特点都是长袖、宽腰、大襟、肥大。农区的服装主要有藏袍、藏衣 、衬衫等。藏袍以氆氇为主要原料,也有用毛哔叽等作料的。而牧区的服装有其地区特点,由于藏族居住的地区海拔高,风沙大,气候高寒。所以牧区以皮袍为主,一般是不加面子的板皮。不论是农区还是牧区,人们在腰间束带,上面缀挂镰、小刀鼻烟壶、银圆等装饰品,这就是藏民族服饰的一个特点。藏民族具有独特的图案设计艺术思维,他们通过把不同的自然形象进行抽象组合运用不同的构成方式和艺术手法,形成千变万化的图像艺术。藏族是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佛教题材的元素被广泛应用到节目制作图像中,丰富了节目内容和文化内涵。
(三)藏族文字的图像化应用
松赞干布在统一了蕃域高原之后规范了藏族历史上统一使用的书写形式——藏文,规定了楷书体和草书体两种书写方法,将藏族文字合理美观地应用在节目图像中。我国是历史悠久多民族的国家,尽管大家在交往中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大家庭心理,但在沟通信息时,各自都非常牢固地保有本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质,对语言环境的依赖性仍然很强。而像青海某些藏區这样汉语言文字普及程度较低的民族地区,必须采用藏语传播的方式。编导不仅要考虑语言和文字的编排和翻译,同时还要突出地域和民族特色,保持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
二、怎样切实地为农牧区藏族群众服务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均属高原范围之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最高海拔6860米,最低点海拔1650米,青南高原超过4000米面积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河湟谷地较低,多在2000米左右。青海省的气候以高寒、干旱为总特征,是典型的大陆性高原气候。而藏族的聚集地大部分在海拔高,气温低的高寒地区。青海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省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象灾害频繁,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对气象预报服务有较高的需求,如果通过有效的途径,让群众及时了解到有关气象预报和预警服务信息,就可以大大减轻气象灾害及其所引发的次生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而作为强势媒体的电视媒体在此可以发挥重要的传播作用。
(一)了解农牧民藏族群众对天气信息的需求
农牧业生产和气象密不可分,对于气象信息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据了解目前全国只有一个藏语综合频道播出藏语节目,因此在藏区收视率较高,而由青海省气象局制作的电视天气预报也成为广大牧民朋友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藏族天气预报主持人在藏区知名度较高。同时对牧区的防灾减灾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在2500小时以上,是中国日照时数多,总辐射量大的省份。所以做好防晒指数非常重要。冬季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而在漫长的冬季,较易出现雪灾,雪灾是青海牧区较易出现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10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这一阶段,青南牧区玉树、果洛、黄南南部、海南南部等地区极易出现局地或区域的强降雪天气,加之气温较低,积雪难以融化,时常造成大雪封山。所以在冬半年针对牧区的各项暴雪预警、预报此时显得非常重要。牧民朋友们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藏语电视天气预报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
(二)民族节日活动专项预报
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藏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藏历新年、六月六欢乐节、七月玉树赛马会、雪顿节等。而这些节日都是需要提前掌握天气信息,青海省气象服务中心也是提前做好准备针对不同节日、不同的民族风俗进行专项预报,制作节日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提高了节目的可视性和独特性。
三、结语
近年来,少数民族随着其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提升,尤其是对于本民族语言文化类产品的需求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可以看到,少数民族类的文化产品,在主流市场上依旧保持着很强的市场潜力。制作播出高质量高层次的藏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必将在全省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电视渠道的传播,藏语天气预报还可服务西藏、四川、云南、甘肃广大藏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可以直接服务于整个藏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全国的统筹协调发展做出青海省应有的贡献。国家对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创新也有很强的扶持力度。每年青海省政府都会下拨部分经费,专门用于支持藏语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希望藏语电视天气预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满足农牧区藏族群众的需求,突出民族特色、将藏民族传统文化和天气信息结合在一起,为全国甚至远居海外的藏族同胞做好预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