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内地高校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研究

来源 :黑龙江民族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ez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铸牢内地高校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增进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性、长远性“铸魂”战略工程.当前,内地高校在铸牢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面,因缺乏顶层设计、协同配合,加之参与对象范围宽度不够、队伍政策知识欠缺,存在着教育方式单一、教育内容深度不够、受教育对象宽度偏窄、全员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内地高校要解决这些问题,提升铸牢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效果,在教育管理中应遵循统一性、包容性、科学性、适时性、发展性、延续性、协同性等原则,加强以党委为统领的顶层设计,利用内地高校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优势,发挥全员思政、全员育人的教育教学培养体系,以各民族学生思想实际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资源,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学科教育元素,不断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法途径,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部门间协同配合,切实提升铸牢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实效性.
其他文献
唐幼峰,四川乐山人,著述较多,为后人留下宝贵而丰富的文化遗产.文章选取唐幼峰6本重要的著述进行考察,考述其出版时间、编撰宗旨、主要内容、参考资料、历史价值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旺盛,红色旅游逐渐兴起.烈士陵园是安葬革命先烈的圣地,是传承红色精神的载体.部分烈士陵园纪念馆展陈设计、园林管理水平落后,难以吸引游客.在红色旅游的大潮下,烈士陵园要转变“以我为主”的思想,在工作中注重挖掘烈士思想内涵、开展个性化讲解,积极借助外力推进烈士陵园发展,举办多种艺术形式的临时展,打造具有烈士陵园特色的文化品牌和红色旅游品牌.
1日巡视指导督导工作专题培训会议在哈尔滨召开.中央巡视组组长宁延令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新时代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作专题培训辅导.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主持会议并讲话.专题培训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省领导张巍、陈安丽,第六巡视指导督导组全体成员出席会议.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省纪委监委内设机构负责同志、参加十二届省委第九轮巡视的全体同志、省委巡视办全体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市(地)、县(市、区)设分会场.
期刊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面对前所未有的动荡变局,清政府发动了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的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的洋务运动.京师同文馆正是洋务运动的产物,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所翻译出版的教育机构和洋务学堂,它的建立对当时教育革新起到了示范作用,开启了近代教育的先河.从微观的角度,通过对京师同文馆的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师资力量、学生来源、课程设置与考试制度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探究出其对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萧红年谱(1937-1942年)rn1937年26岁rn1月3日,完成组诗《沙粒》.rn1月9日,由日本东京至横滨,乘游船“秩夫号”回国.在船上,邂逅徐淑娟的哈法大同学高山.rn※同许广平、海婴、萧军去鲁迅墓拜祭.rn1月13日,抵上海与萧军住在吕班路256号,即后来的重庆南路256弄.这是他们在上海最后一处住所.
期刊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具有鲜明政策导向,作为国内学术领域的热点话题,近年来成果颇丰.本文利用CiteSpace,对中国知网中这一研究领域的核心文献数据展开可视化分析,通过时间线图谱、关键词出现频次与突显词探测等功能考察其研究路径与演变规律.以此为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根据聚类的整合可以分为领域研究、主体研究、历史研究与价值研究四种研究路径.其演变规律表现为领域与主体研究同步于党的政策发展、历史与价值研究源自于民族深厚积淀.此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在制度性解读与分析、具体案例的经验归纳等方面占比较重,因而在研
为了更好地发掘情感认同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势所在,通过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感认同的涵义以及内在机理,阐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感认同的倾向性、效能性、感染性特点,提出情感认同是“物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基础、“外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本质以及“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体验,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感认同的内在机理、特点以及作用三个角度提出铸牢路径,将情感认同贯彻到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去,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层层递进、久久为功,进而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史.经过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当中体认到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必要性,从而在抗战时期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抉择,实现了纲领政策从“民族自决”向“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伟大转向.这不仅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赴国难、一致抗日,成功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更为日后建立统一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必要基础.在新时代,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推动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经验,对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进而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维护国家统一、构建新型民族关系、保障中华民族团结进步方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当前,各族人民正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但稳定民族关系形势下也存在一些不安定因素,新时代要做好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体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中华民族认同,是立足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56个民族大家庭的基本国情基础上的民族意志凝聚.研究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不仅是回答高等教育如何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核心问题,也是回答如何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问题.通过对内蒙古某民族大学的调查表明,在校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宏观认同状况较好,但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中观认同情况不理想,对中国人的身份认同高于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情况与在校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有显著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