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图书选题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tt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发展,海量信息唾手可得,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不断拉近,市场细分而带来的差异化需求愈演愈烈,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为产品的终端形式提供了新可能,数字化出版也迫在眉睫,这些都促使图书出版部门的编辑工作内容发生变化。在市场化到来之时,图书出版不仅是编辑收集、筛选、整理、加工能力的体现,更重要的是编辑机构或个人文化底蕴及知识背景实力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出版机构的选题思路与管理理念。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科研的重要基地,其藏书系列,不仅反映了高校学术研究的特色和高校实力,更会对编辑进行图书选题开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众所周知,高校图书馆对馆藏图书文献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都会经过认真筛选,对于长期关注学术图书出版的编辑来说,高校图书馆应该是较好的选题萌芽基地。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合并,特别是本科院校教学评估对生均图书数量上的硬性要求,使得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图书购置经费的投入。根据资料显示,全国图书馆中文图书的采购每年就高达50亿元左右,因而吸引了一大批有实力、专门为图书馆馆藏建设服务的图书代理商前来分享,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的市场价值是多么巨大。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是以学校办学方向和学科建设为重点,以为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保障为目的。高校图书馆藏书巨大的需求量,也为出版机构在图书选题策划中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与高校图书馆采编人员建立专门信息沟通渠道的图书编辑,应以独到嗅觉发现以下几种图书选题的可行性:某些冷门学科领域专著合集、绝版馆藏图书市场再现、新兴学科专著空白等。如何有效地将这些潜在的选题思路转化成为图书出版,对编辑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随着图书市场化的进程,学术图书空间越来越小,以至于精品学术图书更是难以寻觅,作为一名敏锐的编辑,应该认识到在实践中的感悟和经验积累的重要性超过理论知识的积累。因此,了解和掌握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是深度开发学术图书选题的重要砝码。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对于这类图书选题有一些新的思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注冷门学科,打造热门图书
  为了提高效率,图书出版机构的编辑们往往重点研究与自己出版方向一致的出版物。尽管这样做的目的性很强,但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图书选题的开发是一个多方面信息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他类型的图书往往会在市场热点、选题角度、内容组织等方面反馈出自己所从事出版方向内图书所欠缺的信息。
  目前,全国高等院校中开设敦煌学、藏学、傩学等专业的学校屈指可数。由于这些专业比较冷门,直接影响着这些专业学术图书的出版。根据笔者调研所知,收藏这一类图书的图书馆大多只在开设有相关专业的学校存在,甚至有些名校图书馆都没有此类藏书。这样的现象,是不是意味着该类图书缺乏市场力呢?得出的答案是否定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学科的细化程度越来越广,这就对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工作者提出新的考验,冷门学科的相关学术图书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的。例如,目前江西不少高校都有从事特有文化方面的研究人员,比如对佛教文化、庐陵文化、傩文化的研究,然而市面上可以看到的有关傩文化研究的图书,只有诸如《燕赵傩文化初探》《湘西傩文化之谜》《巫傩文化与仪式戏剧研究》《江西南丰傩文化》等一系研究性的文化图书,这类图书对于傩文化的介绍与传播有着推动的作用,但是学术价值有限,并不能完全系统概括傩文化的全貌。值得一提的是,这类图书除了进入高校图书馆,在市场的竞争力大多不足。因此,傩文化亟需系统性的学术图书,为那些从事交叉研究的高校工作者、傩文化爱好者提供便利。虽然这类图书的选题读者群较少,但是合集出版对于推广某一个学术领域的发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此类图书的出版对于高校图书馆藏书的发展意义更为重要。
  因此,图书出版机构的编辑们在调查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之时,不能只局限于热门学科的图书,而忽略掉那些冷门而有市场价值的图书。冷门学科的学术图书出版,不仅对于该学科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更能让普通读者们了解到特有文化的精髓之处。
  寻找绝版图书,使其市场再现
  笔者在多年的图书采访实践中,常常发现图书市场存在大量主题相类似的图书,甚至某一些领域的学术专著观点重复,缺乏新意。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策划编辑对这些主题类似的图书产生畏惧心理,并干脆放弃自己先前的构思;或者索性“两耳不闻窗外事”,只顾完成自己的策划和创作,结果策划出的选题只是以前选题的简单重复,毫无创意。因此,进行选题策划时,只有市场调研是远远不够的,在市场调研之后,还需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市场分析。
  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中有一半以上在出版后难以长时间流通而成为断版、绝版书,特别是那些受众面小的学术图书,致使大量信息资源流失。这样的出版环境,直接导致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缺藏。如何利用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准确把握绝版学术图书,重新打造出版,应成为图书编辑思考的新方向。
  由于学术图书往往专业性很强,这就对编辑的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必须要有很强的学习研究意识,才能对一本学术著作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并决定是否出版。近年来,市面上出现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社会工作学术文库》《中国文学史》等学术系列图书,就是通过一些已经绝版的学术图书整理修订后合集出版的。它们的出现大大弥补了没有收藏此类图书的高校图书馆馆藏的同时,还为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带来了福音。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不断变迁的过程,每一时代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表现形式。通过文化的组合和整合,图书编辑应该能够使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知识呈现出新的风貌,使之能更吸引读者、更方便读者、更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讲,组合文化的能力是所有从事编辑工作的人适应时代发展、顺应文化潮流的重要能力。如何将绝版的学术图书再现市场,可以为编辑策划提供新思路。
  瞄准新兴学科,填补专注空缺
  尽管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有20多万种,但是适合高校图书馆收藏的并不多。许多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大多依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发展方向和读者需求订购图书。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相关的图书远远不能满足学科资源的建设,这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科研工作,还影响了学生的素质培养和阅读需求。因此,作为文化工作者的图书编辑,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新兴学科,为它们的发展填补专业空白,为高校图书馆补充学术馆藏。在21世纪才诞生的新兴学科故宫学,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故宫学属于综合性学科,涉及历史、政治、建筑、器物、文献、艺术、宗教、民俗、科技等许多学科,我国对故宫的研究不足100年,有关的学术著作更是凤毛麟角。目前,在图书市场上常见的除了《天府永藏》《故宫与故宫学》《守望经典》《紫禁内外》这几本号称“故宫四书”的文献,再也难觅有关故宫学的相关著作。随着故宫学逐渐被世人所了解,该学科亟须学术图书填补空白,既能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还能推动这门学科的普及,更长远地说还能宣扬中国特色文化。通过故宫学学术图书的打造,不难察觉此类图书的市场活力。故宫作为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其历史、政治、建筑等多方面的内容都是大众读者喜爱的话题,为此打造相关的学术畅销书,同时还能补充高校图书馆的学术馆藏,未必不是一个好的尝试。因此,编辑借助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准确把握好新兴学科的市场,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选题开发者所掌握的信息量,和他所拥有的思维能力是两个最关键的因素。没有信息,人的主观思维就失去了“客观”的前提;反过来,没有人的能动思维能力,信息也就没有被开发甚至被充分开发的可能。虽然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库相比起书店庄严许多,但是其市场价值对于编辑们来说同样是块黄金宝地。因此,长期关注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对于学术图书出版的编辑们来说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其他文献
与星座、塔罗、血型的流行一样,心理学这种趣味十足而又带着几分神秘的学科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也大受欢迎。但说“学科”,也是无法概括这种流行风尚的,星座、塔罗、血型、心理相关微博和图书的营销无不以娱乐性、趣味性、实用性为看点,它们更多体现的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人们对轻松愉悦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与严肃的学科划分没有多大关系。  库埃的《超级心理暗示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参考,这将有助于改变我们对正统、
期刊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所著《对权威的服从: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学实验》成书于20世纪70年代,是基于他的19个著名实验,从心理学角度对“权威”与“服从”做了实证观察,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和现实问题。  米尔格拉姆的实验是一项名为“惩罚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的研究。招募来的受试者被要求充当“教师”,接受实验者(主试,实验中的“权威”)的指令,对在“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学生”施以不断增强的电击。尽管接受电击的
期刊
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史上,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在于它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建制化的社会工作机构,还在于它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社会工作档案资料。  1921年,北平协和医院正式建成,开始接收病人。北平协和医院的最大特色是设有一个专门为困难患者(不单只经济困难)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部门——社会服务部,这一部门是在建院之初与临床各科同时成立的,由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兼职教授、美国人浦爱德任主
期刊
1,木可  小时候,总听大人们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长大后,自己会发现:草木之情,更甚于人。  对生活的怀疑,是不是就是这样一点点开始的,进而慢慢地融入自己的血脉,最终成为灵魂的一部分?记得上大学时曾读到这样一句诗:天空,天是空的。这句诗让我激动不已,它太特别,几乎要颠覆了我所有在课堂里习得的知识和概念。以后的日子,我陷入一种痴迷和疯狂,我开始尝试着去重新发现,重新定义我已经熟悉的一切,比如
期刊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历来都十分注重对市场的开发,面对近年来国内引进改编自西方动画等媒体的中文出版物已成热点的状况下,我们并没有盲目跟进,而是在思考如何利用西方流行元素来传递中国文化。美国人用中国文化元素成功地创作出了《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一系列好看好玩的动画片,反过来却大赚中国人的钱,据说,在中国的票房几乎占了全球票房的大半。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一下他们的流行元素呢?但是怎么来利用的确是个难
期刊
夏志清在其题为《论中国现代文学感时忧国的精神》的著名论文中认为,由于宗教信仰的缺失,中国现代小说家对中国命运所背负的道德重担使他们流于一种狭窄的爱国主义,与西方现代作家致力探讨现代文明的病原那种世界性的精神迥然不同。不过,夏志清的宗教理解中又隐含着以基督教为中心的偏向,道教对于人类和世界的终极意义并不在考量之内。有趣的是西方人的看法,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给予道
期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中国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到中心。时代在发展变迁,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日趋鲜明,中国也日渐为世界所瞩目。2013年3月,随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挂牌成立,中国新闻媒体在对外传播领域也被赋予了更大的期望。中国文化走出去势在必行——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走向哪里?如何让自己的声音客观、真实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本文试图为这系列的问题寻求答案。  笔者重点对“中国温州
期刊
随着出版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市场化已经成为许多刊物既定的事实,科技期刊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大多数科技期刊在高校或者研究机构的羽翼下办刊,既有取之不竭的科技资源,又有专款补助。被推向市场之后,这种局面不复存在,一切需要自负盈亏,领导者自然也要在决策上做出改变。和自己笔耕之下的刊物一样,编辑也要直面市场的冲击,接受磨砺。在新的环境下,只有那些能够快速适应角色变化、对挑战应付裕如之外,还能坚守编辑原则的人
期刊
近年来,旅游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同时也刺激了旅游出版市场活力的大幅增长。实用的地图类图书,随性的自助游图书,心灵启迪的游记类图书,省钱的“穷游”类图书……出版社们不断地挖掘选题,细分市场,抛砖引玉。  站在5月的节点,我们回顾旅游图书出版市场,观察行业发展态势,以期发现更加曼妙的市场空间。  旅行的梦想,没有终点。
期刊
海量内容集成、高效信息处理、智能数据分析……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俨然已经重构了专业出版的方方面面,也带来了学术服务无限畅想的可能,如信息组织集成化将带来全面精准的内容提供,信息处理数据化使实时把握科研动态成为现实,信息管理智能化让科研成果管理变得更加高效,信息传播社交化促进即时互动的学术交流,信息载体多样化形成随时随地多终端阅读的便捷体验等。本文拟以人大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大数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