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化发展,国内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完善,文化在大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一些带有时尚创意元素的文化产品广受新生代消费者青睐,在极大程度上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与壮大提供了良好环境。作为国家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剧院在整个文化产业改革创新和发展进步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但为人民群众对生活美好生活提供了发展和创新平台,也成为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文化象征。而剧院作为文化的核心载体,除了弘揚和振兴民族文化外,还应通过各种改革创新手段,满足人们各种文化层面的需求。文章通过对国内大剧院经营现状的全方位分析,通过对传统经营模式和成本管理的不断优化与改进,实现自身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的双重获取,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文化服务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剧院;经营模式;成本管理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演出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更进一步深入经济市场,全面统筹社会和经济两方面效益,推动剧院可持续发展,俨然已成为各大剧院当前所面临关键问题。除了要确保艺术效果和艺术质量之外,还应做好相关成本管理工作,对演出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确保剧院综合经济效益和有效获得。而在剧院成本管理过程中,如何实现对相关成本收益分析体系的构建,充分发挥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全面融入成本管理相关流程,成为当前一大研究热点。本文以诸暨保利剧院为例,深入分析当前剧院所采用经营管理模式,并从管理角度出发,分析成本管理在项目决策和剧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剧院业务概况
作为我国现代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剧院为各类艺术表演团体以及组织个人提供了活动场所。一般情况下,剧院业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演出业务;二是场租业务。
(一)演出业务
1.演出业务的含义与特征
从本质上来看,剧院管理公司内部的演出业务,主要是以当地人文特色、经济水平、文化消费水平及剧院运营现状为前提,聘请不同级别和水平的演出方,到剧院开展各种演出活动,活动期间对于所发生相关风险以及业务盈亏均由演出方自主承担。而从特点来看,作为剧院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演出业务占业务内容的60%左右,主要是通过对特殊产品的有效供应,以产品形式为各种文艺演出招揽大量的观众,进而从根本上实现对现代人各种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满足。
2.演出业务的分类
通常情况下,演出业务依据经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营演出业务(买断业务)和合作演出业务(分成业务)。其中,自营演出业务主要是指剧院公司单方面的进行演出方的寻找与合作,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业务盈亏自行承担,该业务内容是剧院演出业务的核心部分。而合作演出业务,主要是指剧院公司通过与相关演出方进行合作,促使各自优势的全面发挥,携手并进,共同经营,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共负盈亏的业务。
(二)场租业务
所谓场租业务主要是演出方租赁剧院场地行为,租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展表演活动,自主承担整个表演期间可能发生风险及盈亏,而剧院主要是收取相应的业务资金。与演出业务相比,场租业务所面临风险相对较小,并且具有显著的以收取租金为目的的特点。
二、目前国内的剧院主要经营管理模式
国内剧院市场起步较晚,现阶段仍保留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剧院,如首都大剧院。由于建立于不同年代,其在自身管理与经营模式上独具其所处时代特色,存在较大的差异化。当前阶段,我国剧院在经营管理模式上主要有自行管理模式、委托管理模式、标准化管理模式以及合作管理模式四种。
(一)业主自行管理
业主自营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是剧院经营者对所演出节目进行自主组织和演出,但一般与演出公司相互合作的情况较多,主要收入来源是出租剧院的长租,该经营管理模式多被应用于依靠政府文化部门管理的传统剧院或者旧剧场之中,此类单位从性质上来看属于事业文化单位,接受政府财政拨款,是伴随我国漫长历史体制所积累和沉淀的产物。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在文化体制方面改革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文化产业逐渐实现了市场化发展部,而这种业主自行管理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面临严峻的挑战。且由于传统剧院或剧场在演出节目档次方面偏低,剧场内相关演出设备逐渐老化,装修风格仍停留在20世纪,演出场次逐渐减少,在经营效果方面较为一般。
当前阶段,部分新兴建设完成的剧院同样采取业主自行经营管理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上海大剧院,但由于该剧院整体建设形式较为新颖,建设档次偏高,以及剧院内相关经营管理人员在管理技术水平和整体运营素质方面较为良好,因此在所处城市和地区文化经济市场中的发展较为健康、平稳,并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果。还有一部分剧院在采用“业主自行运营管理”模式的前期阶段,在剧院各方面水平相对较为良好的情况下,经营效益尚可,但随着演出设备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出现老化现象,建筑逐渐陈旧失去新鲜感,其整体经营效益随之大幅下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深圳大剧院。现如今,我国各大剧院在业主机构内设立有相应的经营管理部,未来经营发展以及综合管理是由剧院自己承担,还是市场上超标生产经营管理单位等尚未进行有效明确。
(二)业主委托专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
近些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更多的业主选择委托专业管理公司开展经营管理工作的模式。与自行管理模式不同,委托管理政府委托剧院管理公司,从而实现对剧院的经营与管理。根据剧院管理公司与政府双方之间相关协议得出,在剧院经营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政府文化部门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剧场出租收入、演出收入、餐饮收入以及各种卖店收入等,对剧院支付租金,剩余的部分资金成为剧院管理公司的收益。从关系角度来看,业主和专业剧院管理公司两者在性质和地位方面相对较为独立,受到业主相关委托后,剧院管理公司承担相应的剧院经营管理任务,以双方前期所达成一致的合同协议为标准,向剧院支付固定的回报。两者在合作期间,业主无须参加相关经营活动,经济收益完全来自剧院出租所收获租金,而经营管理公司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长租收入、演出收入、餐饮收入、买点收入等,在完成剧院租金的支付后,剩余内容为经营管理公司的收益。目前,我国文化市场尚未达到发达国家标准,演出市场尚未达到成熟完善标准,新剧院在建立后若要取得经济层面的平衡性,需花费很长一段时间。通常情况下,剧院开业前期阶段,国家相关机构将予以一定的财政补贴,由双方拟定演出场次为基础测算具体的补贴数量。 业主委托专业管理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运用于以下几个代表性剧院,如背景天桥剧场、北京保利剧院、杭州大剧院、武汉琴台大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以及诸暨保利大剧院都属于此种模式。对于经营管理公司而言,其对我国当前文化市场的认识和了解颇深,在技术方面相对醇熟,并且拥有十分健全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以及丰富全面的市场运作经验,在整体经营状况方面成绩较为良好稳定。尤其是保利剧院,凭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剧院品质的优良性以及商业运作的成功性,在北京地区经营状况属于前列,平均每年有高达300场次的演出,在支付给业主500~600万元回报后,仍有相当大的利润效益。此外,经营管理公司主要有两种常见的产生方式,一种是通过招标产生,另一种则是由业主经过考察所选定,这两种产生方式利弊同时存在,但从整体目标来看,均为选取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公司,只有这样业主才能全面放手,委托专业公司全权管理。
(三)标准化管理
诸暨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十分注重剧院管理过程中的标准化,基本上符合标准化剧院管理相关标准。诸暨保利剧院是继北京保利剧院等一系列服务质量体系认证企业的又一行业标杆企业。诸暨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与保利总公司一样,也同样执行并实施标准化管理,实现了剧院服务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型审计。当前阶段,各地保利管理的剧院在服务模式方面大抵相似,无论是演出服务、媒体接待还是演员接待、住宿安排,均有着标准化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流程,所有活动的开展均按照相关服务标准开展,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剧院管理质量及效率。并且在剧院管理活动实际开展过程中,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为其他剧院管理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引导各剧院管理工作通过与自身实际的深入结合,进行行业标准以及剧院经营管理规范的制定。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按照A、B、C三大类对各类院团演出进行划分,具体划分依据主要包括艺术水准和演出档次。将管理运行制度、基础设备管理等均纳入剧院经营管理范围,在整个行业领域树立规范。基于标准化管理模式,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所建立的各种服务标准能够在短期内实现剧院管理的标准化,提升剧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合作管理模式
合作管理模式主要指的是政府相关文化部门与专业化的剧院管理公司两者建立合作关系,双方根据具体政策及合同内容中所规定比例出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剧院拥有对新成立公司的直接经营权与管理权。不同于其他经营管理模式,合作管理模式是剧院掌握演出场所相关资源的应用权,专业的剧院管理公司拥有经营管理资源,双方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开展正常的业务。除此之外,合作管理模式还能够实现对剧院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的有效解决,通过积极引进现代化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剧院综合效益,改善剧院当前经营现状,促使其稳定向好发展。
三、演出项目的收支构成
(一)收入构成要素
从演出剧目的具体收入状况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补贴收入、票房收入、赞助收入、场租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其中,演出项目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票房收入,票房销售率、总票房以及票房回收率等则属于演出项目的主要收入来源。
(二)成本构成要素
从演出项目的成本内容来看,则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宣传费、演出费、舞台费用、票房分成款、旅运住宿费以及税费等。
四、剧院演出业务成本管理特点
(一)成本管理中会计核算对象的特殊性
在剧院经营业务开展过程中,演出活动为成本核算的主要管理内容。而演出活动是艺术家为有效满足社会大众精神需求、生活需求以及文明需求,所编制创作和表演的一系列艺术活动,是一种没有实物形态的文化产品。在对此类文化产品盘查核算时,内容较为模糊,在具体管理中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且无法切割于实物本体进行独立核算管理。
(二)预收预付款项核算的复杂性
由于文艺表演不具备实物形态,在转移权利和义务过程中相关界限较为模糊,以行业内实际标准来看,需对演出方的演出费用进行预先支付后,演出方才能按照双方所签订合同内容进行实际演出,因此,剧院管理公司需预先支付大量演出费用。与此同时,剧院管理公司以演出票预售的形式,提前对观众进行票款的收取,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剧院管理公司预收账款的总量,核算管理的复杂程度加深。
(三)成本核算内容的多样性
演出业务的成本主要是支付给演出方的相关费用,如演职人员的交通费、餐饮费、住宿费、演出道具运输费、设备租赁费以及项目宣传费用等。
五、剧院演出营业成本的核算与管理
(一)剧院演出业务营业成本的内容
所谓剧院演出业务经营成本主要指的剧院公司在文艺表演组织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支出,具体主要包括:
第一,演出费用。剧院管理公司按照与演出方签订的合同内容,向演出方支付一定的费用。
第二,食宿费。演职人员演出活动中所产生的饮食费用,并进行费用的补贴。
第三,交通费。人员往返过程中所需费用。
第四,广告宣传费。此次演出在前期广告宣传过程中所应用的具体费用,如报纸杂志、网络推广、电视广播以及户外广告等。
第五,设备租赁费。由于部分演出设备或者乐器的缺失,剧院需向专业演出设备公司进行设备的租赁。
第六,道具运输费用因演出某些特殊的剧目,需要将演出道具从演出方指定地点运输到剧院公司,而向运输公司租赁专用车辆时支付的运输费。
(二)剧院演出业务营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
在确认剧院演出业务营业成本过程中,应确保与企业所制定的相关会计准则要求相一致,始终遵照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两者配比过程中的实际原则,在结束演出任务后对营业成本和营业收入进行统一确认。剧院演出业务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对于实际营业成本的计量,应依照演出过程中实际所支付的各种支出金额。
(三)剧院演出营业成本管理提升办法
一方面,财务部门应针对当前资金情况进行相关管理方案的详细制定,对管理资金的使用回笼情况进行实时督查,对财务管理流程进行简化,在促使财务流程效率和资金周转率全面提升和加速的同时,形成对剧院经济效益的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应在日常工作中坚定秉持“全心全意为观众服务”的理念,对服务过程中表现较为良好,受到广大观众称赞的员工进行通报表扬、对员工自身行为进行有效规范,积极鼓励员工参与各种各样的专业讲座和技能培训,从根本上提升员工在自身专业方面的综合素养,确保服务的优质性,若要从根本上实现对剧院财务管理改革创新的有效推动,要以员工思想作为切入点,在确保公司成员在达成统一思想共识的基础上,持续深化改革现阶段文化体制,在各层级之间形成有效联动,通过自身力量为推动文化事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为实现文化生产力的全面解放,文化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需进行持续创新和完善,形成对文化创造力的有效激发,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剧院相关管理部门应从实际角度出发,与自身发展特点和当前所面临问题相结合,立足于现阶段发展趋势和整体发展方向,加强成本核算,以优质服务作保障等一系列措施的完善和实施,摸索出适合的管理运营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元宏,张敬杰,韩梅,等.剧院管理保利模式解析[J].电影评介,2016,12(02):66–70.
[2]刘康,陈元宏,张敬杰.速恒项目成本管理軟Pam在国家大剧院工程中的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18,01(12):347–352.
[3]张克明.剧院的经营模式及其财务成本管理对策[J].财经界,2018,13(10):285–286.
[4]马铁军,孙嘉睿.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新:烟台大剧院“三位一体”社会化运作模式研究[J].人文天下,2018,06(14):116–117.
[5]方文俊.我国表演艺术行业“成本病”解决路径探究——以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和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12(12):261–262.
关键词:大剧院;经营模式;成本管理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演出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更进一步深入经济市场,全面统筹社会和经济两方面效益,推动剧院可持续发展,俨然已成为各大剧院当前所面临关键问题。除了要确保艺术效果和艺术质量之外,还应做好相关成本管理工作,对演出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确保剧院综合经济效益和有效获得。而在剧院成本管理过程中,如何实现对相关成本收益分析体系的构建,充分发挥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全面融入成本管理相关流程,成为当前一大研究热点。本文以诸暨保利剧院为例,深入分析当前剧院所采用经营管理模式,并从管理角度出发,分析成本管理在项目决策和剧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剧院业务概况
作为我国现代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剧院为各类艺术表演团体以及组织个人提供了活动场所。一般情况下,剧院业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演出业务;二是场租业务。
(一)演出业务
1.演出业务的含义与特征
从本质上来看,剧院管理公司内部的演出业务,主要是以当地人文特色、经济水平、文化消费水平及剧院运营现状为前提,聘请不同级别和水平的演出方,到剧院开展各种演出活动,活动期间对于所发生相关风险以及业务盈亏均由演出方自主承担。而从特点来看,作为剧院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演出业务占业务内容的60%左右,主要是通过对特殊产品的有效供应,以产品形式为各种文艺演出招揽大量的观众,进而从根本上实现对现代人各种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满足。
2.演出业务的分类
通常情况下,演出业务依据经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营演出业务(买断业务)和合作演出业务(分成业务)。其中,自营演出业务主要是指剧院公司单方面的进行演出方的寻找与合作,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业务盈亏自行承担,该业务内容是剧院演出业务的核心部分。而合作演出业务,主要是指剧院公司通过与相关演出方进行合作,促使各自优势的全面发挥,携手并进,共同经营,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共负盈亏的业务。
(二)场租业务
所谓场租业务主要是演出方租赁剧院场地行为,租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展表演活动,自主承担整个表演期间可能发生风险及盈亏,而剧院主要是收取相应的业务资金。与演出业务相比,场租业务所面临风险相对较小,并且具有显著的以收取租金为目的的特点。
二、目前国内的剧院主要经营管理模式
国内剧院市场起步较晚,现阶段仍保留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剧院,如首都大剧院。由于建立于不同年代,其在自身管理与经营模式上独具其所处时代特色,存在较大的差异化。当前阶段,我国剧院在经营管理模式上主要有自行管理模式、委托管理模式、标准化管理模式以及合作管理模式四种。
(一)业主自行管理
业主自营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是剧院经营者对所演出节目进行自主组织和演出,但一般与演出公司相互合作的情况较多,主要收入来源是出租剧院的长租,该经营管理模式多被应用于依靠政府文化部门管理的传统剧院或者旧剧场之中,此类单位从性质上来看属于事业文化单位,接受政府财政拨款,是伴随我国漫长历史体制所积累和沉淀的产物。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在文化体制方面改革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文化产业逐渐实现了市场化发展部,而这种业主自行管理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面临严峻的挑战。且由于传统剧院或剧场在演出节目档次方面偏低,剧场内相关演出设备逐渐老化,装修风格仍停留在20世纪,演出场次逐渐减少,在经营效果方面较为一般。
当前阶段,部分新兴建设完成的剧院同样采取业主自行经营管理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上海大剧院,但由于该剧院整体建设形式较为新颖,建设档次偏高,以及剧院内相关经营管理人员在管理技术水平和整体运营素质方面较为良好,因此在所处城市和地区文化经济市场中的发展较为健康、平稳,并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果。还有一部分剧院在采用“业主自行运营管理”模式的前期阶段,在剧院各方面水平相对较为良好的情况下,经营效益尚可,但随着演出设备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出现老化现象,建筑逐渐陈旧失去新鲜感,其整体经营效益随之大幅下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深圳大剧院。现如今,我国各大剧院在业主机构内设立有相应的经营管理部,未来经营发展以及综合管理是由剧院自己承担,还是市场上超标生产经营管理单位等尚未进行有效明确。
(二)业主委托专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
近些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更多的业主选择委托专业管理公司开展经营管理工作的模式。与自行管理模式不同,委托管理政府委托剧院管理公司,从而实现对剧院的经营与管理。根据剧院管理公司与政府双方之间相关协议得出,在剧院经营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政府文化部门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剧场出租收入、演出收入、餐饮收入以及各种卖店收入等,对剧院支付租金,剩余的部分资金成为剧院管理公司的收益。从关系角度来看,业主和专业剧院管理公司两者在性质和地位方面相对较为独立,受到业主相关委托后,剧院管理公司承担相应的剧院经营管理任务,以双方前期所达成一致的合同协议为标准,向剧院支付固定的回报。两者在合作期间,业主无须参加相关经营活动,经济收益完全来自剧院出租所收获租金,而经营管理公司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长租收入、演出收入、餐饮收入、买点收入等,在完成剧院租金的支付后,剩余内容为经营管理公司的收益。目前,我国文化市场尚未达到发达国家标准,演出市场尚未达到成熟完善标准,新剧院在建立后若要取得经济层面的平衡性,需花费很长一段时间。通常情况下,剧院开业前期阶段,国家相关机构将予以一定的财政补贴,由双方拟定演出场次为基础测算具体的补贴数量。 业主委托专业管理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运用于以下几个代表性剧院,如背景天桥剧场、北京保利剧院、杭州大剧院、武汉琴台大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以及诸暨保利大剧院都属于此种模式。对于经营管理公司而言,其对我国当前文化市场的认识和了解颇深,在技术方面相对醇熟,并且拥有十分健全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以及丰富全面的市场运作经验,在整体经营状况方面成绩较为良好稳定。尤其是保利剧院,凭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剧院品质的优良性以及商业运作的成功性,在北京地区经营状况属于前列,平均每年有高达300场次的演出,在支付给业主500~600万元回报后,仍有相当大的利润效益。此外,经营管理公司主要有两种常见的产生方式,一种是通过招标产生,另一种则是由业主经过考察所选定,这两种产生方式利弊同时存在,但从整体目标来看,均为选取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公司,只有这样业主才能全面放手,委托专业公司全权管理。
(三)标准化管理
诸暨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十分注重剧院管理过程中的标准化,基本上符合标准化剧院管理相关标准。诸暨保利剧院是继北京保利剧院等一系列服务质量体系认证企业的又一行业标杆企业。诸暨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与保利总公司一样,也同样执行并实施标准化管理,实现了剧院服务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型审计。当前阶段,各地保利管理的剧院在服务模式方面大抵相似,无论是演出服务、媒体接待还是演员接待、住宿安排,均有着标准化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流程,所有活动的开展均按照相关服务标准开展,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剧院管理质量及效率。并且在剧院管理活动实际开展过程中,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为其他剧院管理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引导各剧院管理工作通过与自身实际的深入结合,进行行业标准以及剧院经营管理规范的制定。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按照A、B、C三大类对各类院团演出进行划分,具体划分依据主要包括艺术水准和演出档次。将管理运行制度、基础设备管理等均纳入剧院经营管理范围,在整个行业领域树立规范。基于标准化管理模式,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所建立的各种服务标准能够在短期内实现剧院管理的标准化,提升剧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合作管理模式
合作管理模式主要指的是政府相关文化部门与专业化的剧院管理公司两者建立合作关系,双方根据具体政策及合同内容中所规定比例出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剧院拥有对新成立公司的直接经营权与管理权。不同于其他经营管理模式,合作管理模式是剧院掌握演出场所相关资源的应用权,专业的剧院管理公司拥有经营管理资源,双方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开展正常的业务。除此之外,合作管理模式还能够实现对剧院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的有效解决,通过积极引进现代化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剧院综合效益,改善剧院当前经营现状,促使其稳定向好发展。
三、演出项目的收支构成
(一)收入构成要素
从演出剧目的具体收入状况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补贴收入、票房收入、赞助收入、场租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其中,演出项目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票房收入,票房销售率、总票房以及票房回收率等则属于演出项目的主要收入来源。
(二)成本构成要素
从演出项目的成本内容来看,则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宣传费、演出费、舞台费用、票房分成款、旅运住宿费以及税费等。
四、剧院演出业务成本管理特点
(一)成本管理中会计核算对象的特殊性
在剧院经营业务开展过程中,演出活动为成本核算的主要管理内容。而演出活动是艺术家为有效满足社会大众精神需求、生活需求以及文明需求,所编制创作和表演的一系列艺术活动,是一种没有实物形态的文化产品。在对此类文化产品盘查核算时,内容较为模糊,在具体管理中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且无法切割于实物本体进行独立核算管理。
(二)预收预付款项核算的复杂性
由于文艺表演不具备实物形态,在转移权利和义务过程中相关界限较为模糊,以行业内实际标准来看,需对演出方的演出费用进行预先支付后,演出方才能按照双方所签订合同内容进行实际演出,因此,剧院管理公司需预先支付大量演出费用。与此同时,剧院管理公司以演出票预售的形式,提前对观众进行票款的收取,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剧院管理公司预收账款的总量,核算管理的复杂程度加深。
(三)成本核算内容的多样性
演出业务的成本主要是支付给演出方的相关费用,如演职人员的交通费、餐饮费、住宿费、演出道具运输费、设备租赁费以及项目宣传费用等。
五、剧院演出营业成本的核算与管理
(一)剧院演出业务营业成本的内容
所谓剧院演出业务经营成本主要指的剧院公司在文艺表演组织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支出,具体主要包括:
第一,演出费用。剧院管理公司按照与演出方签订的合同内容,向演出方支付一定的费用。
第二,食宿费。演职人员演出活动中所产生的饮食费用,并进行费用的补贴。
第三,交通费。人员往返过程中所需费用。
第四,广告宣传费。此次演出在前期广告宣传过程中所应用的具体费用,如报纸杂志、网络推广、电视广播以及户外广告等。
第五,设备租赁费。由于部分演出设备或者乐器的缺失,剧院需向专业演出设备公司进行设备的租赁。
第六,道具运输费用因演出某些特殊的剧目,需要将演出道具从演出方指定地点运输到剧院公司,而向运输公司租赁专用车辆时支付的运输费。
(二)剧院演出业务营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
在确认剧院演出业务营业成本过程中,应确保与企业所制定的相关会计准则要求相一致,始终遵照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两者配比过程中的实际原则,在结束演出任务后对营业成本和营业收入进行统一确认。剧院演出业务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对于实际营业成本的计量,应依照演出过程中实际所支付的各种支出金额。
(三)剧院演出营业成本管理提升办法
一方面,财务部门应针对当前资金情况进行相关管理方案的详细制定,对管理资金的使用回笼情况进行实时督查,对财务管理流程进行简化,在促使财务流程效率和资金周转率全面提升和加速的同时,形成对剧院经济效益的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应在日常工作中坚定秉持“全心全意为观众服务”的理念,对服务过程中表现较为良好,受到广大观众称赞的员工进行通报表扬、对员工自身行为进行有效规范,积极鼓励员工参与各种各样的专业讲座和技能培训,从根本上提升员工在自身专业方面的综合素养,确保服务的优质性,若要从根本上实现对剧院财务管理改革创新的有效推动,要以员工思想作为切入点,在确保公司成员在达成统一思想共识的基础上,持续深化改革现阶段文化体制,在各层级之间形成有效联动,通过自身力量为推动文化事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为实现文化生产力的全面解放,文化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需进行持续创新和完善,形成对文化创造力的有效激发,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剧院相关管理部门应从实际角度出发,与自身发展特点和当前所面临问题相结合,立足于现阶段发展趋势和整体发展方向,加强成本核算,以优质服务作保障等一系列措施的完善和实施,摸索出适合的管理运营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元宏,张敬杰,韩梅,等.剧院管理保利模式解析[J].电影评介,2016,12(02):66–70.
[2]刘康,陈元宏,张敬杰.速恒项目成本管理軟Pam在国家大剧院工程中的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18,01(12):347–352.
[3]张克明.剧院的经营模式及其财务成本管理对策[J].财经界,2018,13(10):285–286.
[4]马铁军,孙嘉睿.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新:烟台大剧院“三位一体”社会化运作模式研究[J].人文天下,2018,06(14):116–117.
[5]方文俊.我国表演艺术行业“成本病”解决路径探究——以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和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12(12):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