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丹县教育局《关于推进全县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推进我校 “高效课堂实践”活动,我校已历经了第一阶段关于高效课堂的理念学习,宣传发运动;第二阶段关于高效课堂的常规活动研究,现已进入到第三阶段“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本阶段我们认真践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按照“学科推进,培训指导,骨干引领,同伴互助”的原则,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大面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现将我校部分做法总结如下:
我校“高效课堂实践活动”受到领导高度重视,孔繁富校长能够亲自组织“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新课程理念培训和听课、评课活动,拟定实验方案、实验课横幅。赵红霞校长做实验课教师动员工作,亲自挂帅担任实验课领导小组组长。并实施开展了“四校携手共探高效课堂教学论坛”。分别在清泉镇中心小学,北滩小学,双桥学校,南湖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并参与课堂听课、评课、研讨、交流。积极整理资料,加强教研学习的力度。
各校成员能够积极主动学习新理念,转换角色,改变教法,尤其语文组赵红霞和杨瑞老师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和听课,制定出自己的实验课计划,及时给学生分组,制作了精巧富有个性的年级分组牌子,最终给数学、英语教师上好了示范课,起到了以点带面推动作用。顾冬福老师的数学实验课经过自己学习、实践、听课,并经过自己的反复实验、讨论、交流、反思,已经掌握新理念,新教法,课堂教学完全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徐金玉老师的英语实验课凭借着自己年轻优势,接受新事物快;思想转变快;新理念学习快;教法改变快,也很快投身到实验课中。
在今年春学期我校组织的“四校携手共探高效课堂教学论坛”活动中教师大显身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给全校教师品尝了一顿丰富的教学大餐,使全体教师认清“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的新理念和新教法,为下一步更加深入的开展活动奠进了坚实的基础。
高效课堂倡导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一根教鞭,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模式,为此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重塑“高效课堂”教学理念
我们根据“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要求,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塑造一個重新的教学理念,即:学生的发展,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这一理念在全体教师中达到了共识。
二、“高效课堂”改革中的具体做法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对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
“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
2“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节奏。考试的特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写字的速度比平时都要快,人的潜能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课上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轻松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
3 “两案合一”,教与学不再两张皮
我们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研究制订了教师、学生上课使用的“导学案”。“导学案”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导学案”在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实际上教材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就学会了,上课时老师按照“讲学稿”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老师要补充的东西。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课堂效率高,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我们多年来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在“导学案”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奥妙所在。
4、“备研合一”,发挥优秀教师和集体的作用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导学案”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长初审“导学案”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导学案”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第二天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这样的备课周期比较长,看起来有些繁琐,但却务实有效,可操作性强。在这种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优秀教师的经验得以扩散,集体的智慧得以发挥,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校本教研的功效和过程得到了落实。
三、“高效课堂”改革中的困惑与思考
1、教材内容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的固定性之间的矛盾困扰教师的具体实践。
在新课程实验的具体实践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课讲到最兴奋,师生互动最热烈,师生情绪最高涨的时候,下课铃却响了,课无法结束,但又不得不结束;而有的课,不到30分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已经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可又没到下课时间。这种教材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经常出现。现行的学校课堂管理制度也面临着挑战。
2、在教学中,部分课堂有老师讲变成学生讲,并未实现所有学生参与课堂,小组的交流流于形式。
3、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标准的口语不能得到应有的训练,教师读的少了,从学生那里模仿的不够规范,。
4、教师的导学案设计水平有待提高,任务不明确,不能实现小梯度,密台阶,知识不能形成体系,知识零散,缺少整体的感知。
一年来,深深感到新课改是困难的,因为我们缺乏经验;新课改又是成功的,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会有很多的矛盾和困难等待我们去化解,还会有很多的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去探索。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实践“规范为源,服务为魂,质量为本”的教育理念,认认真真地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贯彻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定会得到逐步提高,素质教育就一定能够得到真正落实。 (指导老师:顾冬福)
我校“高效课堂实践活动”受到领导高度重视,孔繁富校长能够亲自组织“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新课程理念培训和听课、评课活动,拟定实验方案、实验课横幅。赵红霞校长做实验课教师动员工作,亲自挂帅担任实验课领导小组组长。并实施开展了“四校携手共探高效课堂教学论坛”。分别在清泉镇中心小学,北滩小学,双桥学校,南湖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并参与课堂听课、评课、研讨、交流。积极整理资料,加强教研学习的力度。
各校成员能够积极主动学习新理念,转换角色,改变教法,尤其语文组赵红霞和杨瑞老师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和听课,制定出自己的实验课计划,及时给学生分组,制作了精巧富有个性的年级分组牌子,最终给数学、英语教师上好了示范课,起到了以点带面推动作用。顾冬福老师的数学实验课经过自己学习、实践、听课,并经过自己的反复实验、讨论、交流、反思,已经掌握新理念,新教法,课堂教学完全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徐金玉老师的英语实验课凭借着自己年轻优势,接受新事物快;思想转变快;新理念学习快;教法改变快,也很快投身到实验课中。
在今年春学期我校组织的“四校携手共探高效课堂教学论坛”活动中教师大显身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给全校教师品尝了一顿丰富的教学大餐,使全体教师认清“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的新理念和新教法,为下一步更加深入的开展活动奠进了坚实的基础。
高效课堂倡导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一根教鞭,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模式,为此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重塑“高效课堂”教学理念
我们根据“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要求,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塑造一個重新的教学理念,即:学生的发展,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这一理念在全体教师中达到了共识。
二、“高效课堂”改革中的具体做法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对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
“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
2“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节奏。考试的特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写字的速度比平时都要快,人的潜能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课上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轻松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
3 “两案合一”,教与学不再两张皮
我们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研究制订了教师、学生上课使用的“导学案”。“导学案”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导学案”在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实际上教材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就学会了,上课时老师按照“讲学稿”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老师要补充的东西。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课堂效率高,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我们多年来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在“导学案”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奥妙所在。
4、“备研合一”,发挥优秀教师和集体的作用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导学案”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长初审“导学案”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导学案”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第二天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这样的备课周期比较长,看起来有些繁琐,但却务实有效,可操作性强。在这种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优秀教师的经验得以扩散,集体的智慧得以发挥,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校本教研的功效和过程得到了落实。
三、“高效课堂”改革中的困惑与思考
1、教材内容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的固定性之间的矛盾困扰教师的具体实践。
在新课程实验的具体实践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课讲到最兴奋,师生互动最热烈,师生情绪最高涨的时候,下课铃却响了,课无法结束,但又不得不结束;而有的课,不到30分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已经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可又没到下课时间。这种教材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经常出现。现行的学校课堂管理制度也面临着挑战。
2、在教学中,部分课堂有老师讲变成学生讲,并未实现所有学生参与课堂,小组的交流流于形式。
3、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标准的口语不能得到应有的训练,教师读的少了,从学生那里模仿的不够规范,。
4、教师的导学案设计水平有待提高,任务不明确,不能实现小梯度,密台阶,知识不能形成体系,知识零散,缺少整体的感知。
一年来,深深感到新课改是困难的,因为我们缺乏经验;新课改又是成功的,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会有很多的矛盾和困难等待我们去化解,还会有很多的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去探索。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实践“规范为源,服务为魂,质量为本”的教育理念,认认真真地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贯彻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定会得到逐步提高,素质教育就一定能够得到真正落实。 (指导老师:顾冬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