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伏牛山区项目造林的快速推进,该区域的宜林荒山荒地基本上得到绿化,森林覆盖率得到较大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但是,现有荒山荒地多为困难造林地,立地条件更加恶劣,造林苗木更加不易成活。伏牛山区困难造林地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浅山丘陵区的粗马骨石荒地。该区域是林农复合生产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层瘠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低;二是中低山以上的宜林荒山。该区域立地条件差,砾石含量大,土壤瘠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低;三是矿区石质山地。该区域地表破坏严重,岩石裸露,土层瘠薄,造林首先要恢复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适宜栽植藤本植物;四是立地条件差的疏林地和稀疏灌木林地。主要任务是在空闲地补植造林,增加林木数量,达到林分标准。现将伏牛山区困难造林地抗旱造林技术总结如下。
1树种选择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立地条件、树种的生态学特性、森林的主导功能,优先选用当地表现良好的栎类等乡土树种[1]。伏牛山区主要推荐树种为华山松、油松、马尾松、侧柏、刺槐、黄连木、栎类、五角枫等;灌木及藤本植物为猕猴桃、山楂、酸枣、金银花、黄荆条、棠梨、木香等。
2整地
提前整地可有效改善立地、截留和贮蓄降水、提高土壤墒情,做到“地等苗”,造林时能合理安排劳动力,不误时机迅速造林,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2]。整地应从造林前一年的雨季前开始至当年春季前进行,一般应提前2~3个月完成造林整地。困难地由于自然植被差、土层薄、坡面径流严重,不能及时有效对降雨进行截留、储蓄及利用,造林存活率低。采用的整地方法,以尽量不破坏原生植被、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为原则,推广蓄水保墒整地技术,最大限度地改善造林立地。一是鱼鳞坑整地与翼状鱼鳞坑整地。鱼鳞坑形似半月形坑穴,坑面一般取水平状,翼状鱼鳞坑是由水平引水沟和大鱼鳞坑复合而来,在坑的两角设有引水沟,沿等高线向外延伸,沟内形成微小坡度,便于径流沿引水沟汇集于鱼鳞坑穴内。鱼鳞坑要围绕山坡与山坡流水方向垂直布置。翼式鱼鳞坑整地方法具有集水、蓄水的效能,可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径流利用率。二是反坡梯田整地与水平阶整地。反坡梯田整地是在缓坡地采取沿等高线将坡面整成宽1.0~1.5 m、里低外高、坡度约15°的反坡梯田,水平方向每隔2~3 m做一高0.2 m、宽0.3 m的地埂拦蓄径流。水平阶整地与反坡梯田整地形式相近,反坡梯田整地与水平阶整地适宜在坡度比较平缓、坡面比较完整的宜林地上。通过整地可截断地表径流,增加植树穴内天然降水0.5~1.0倍的蓄水量。三是二次整地。花岗岩、片麻岩区土层较薄,达不到整地深度要求,具有风化半风化母质山地可采用二次整地。在当年的秋冬至翌年3月雨雪后抢墒先在山坡上整浅坑,挖到硬母质不再刨挖,到6—7月,浅坑内母质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变松软,再进行第2次整地,整到设计的深度再回填土。四是客土整地。石质树坑要以客土为主,客土土壤如过于黏重,应预施一定数量的沤肥、沼气肥、绿肥、土杂肥等,适当掺加原坑碎石或山皮土,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整地规格根据造林地类型、树种和目的不同而要求不同,荒山植苗造林一般采用鱼鳞坑整地,深度要达到60 cm以上;点播造林采用小穴状整地,深度40 cm以上。生土打埂,熟土回填。平缓地做树盘,斜坡地在坑外侧清理出地基,用石块砌好外侧围埂,砌埂高度10~30 cm,要求坚固整齐,不得以埂砌坑、以埂代坑。
3苗木选择及处理
要优先选择在当地生长良好、根系发达、根蘖性强、耐干旱瘠薄、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既可减少造林用水,又具有一定的生态、经济、观赏价值,苗木规格要达到Ⅱ级以上。苗木处理除选用良种壮苗、保湿、严格检疫检验等常规措施外,为保证苗木成活,需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苗木浸泡[3]。几乎所有苗木都适宜进行浸泡,根系含水量大的树种浸泡时间可稍短,一般树种浸泡时间应超过48 h。浸泡时,可将整株苗木没入水中,也可只将根系部分浸入水中。泡苗用水以选择流动的活水为佳,不可用污染的水,以防苗木中毒死亡。二是苗木截干。截干造林是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措施。调查显示,截干造林成活率较传统栽植方法高出20~40个百分点。不同的树种及造林目的,截干程度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荒山造林苗木采用重截干措施,一般保留地面以上的高度为5 cm以下,封土后可基本覆盖剪口。三是生根粉处理。应用ABT生根粉处理苗木根系,可以促进苗木根系发育,缩短生根时间,增强抗逆能力,提高成活率。使用时,一般是将裸根苗根部放入ABT 3号生根粉25 mg/kg溶液中浸泡1 h,或用ABT 3号生根粉25 mg/kg溶液和成泥浆,用苗根蘸泥浆进行造林。四是抗旱保水剂处理。抗旱保水剂具有强力快速吸水、高度保水、反复供水的突出特点,可吸收自身重量数百倍至上千倍纯水,可为苗木根系直接提供水分。使用时,将抗旱保水劑与水按1∶200的比例混合,使其充分吸水,形成冻状物,蘸根后造林。也可将10~15 g抗旱保水剂充分吸水后直接填入树坑苗木根部后覆土。
4造林
春季一直是伏牛山区造林的主要季节,此时气温回升,树液流动,有利于苗木生根发芽。但春季气温回升快,干燥多风,降雨少,土壤墒情差,是该区干旱最为严重的季节,加之春季时间短,农活多,全年造林任务难以完成,造林成活率低。伏牛山区7—9月是雨季,降雨量大且集中,占全年降雨量的50%左右,土壤墒情好,此期造林苗木成活率较高。雨季一般多采用容器苗进行造林,成活率较高。
于秋末冬初进行造林,由于该期的地温下降比较缓慢,土壤尚末冻结,根系尚有一定的活力,加之此期间空气湿度大、蒸发量小、秋雨多、土壤墒情好等,苗木在入冬前能很快完成伤根的愈合,并能产生部分新根,还能及时地利用冬季雨雪进行灌溉,使翌春的苗木不需经过缓苗,生根发芽早,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秋末冬初,农闲劳动力充足,正是造林的大好时机。秋冬季造林应选择在树叶脱落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土壤上冻后严禁造林。对于裸根苗,栽植应采用穴植法,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求,做到根舒、苗正、根土密接、适当深栽、分层压实,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选择容器苗进行造林时,要求苗根不易穿透的容器在栽植时应将容器去掉,苗根系易穿过的容器可与容器一起栽植,分层将容器与土壤间的空隙压实,切勿踏破容器。
抗旱造林主要有以下4种:一是深坑低埋法。整地时树坑宜深,栽植后封土面应低于周边20~30 cm,以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并可有效地截留降水。二是覆盖法。苗木栽植后,将树盘修成外平内低的漏斗形,可有效截留降水,树盘表面就地取材覆盖枯枝落叶、草皮、石块等,以减少土壤中的水分蒸发[4]。三是苗干套袋法。栽植后将苗干套上塑料袋,可减少苗干水分散失。四是容器苗造林法。由于容器苗是全根全苗,造林不受到季节的限制,运输较为方便,造林成活率很高。一般要选用中型育苗袋,规格为(20~30) cm×(35~40) cm,苗龄1.5~2.0年。
5幼林管护
一是封闭树体。通过封闭伤口、封闭树干,减少树体中的水分损失,提高苗木成活率。无论苗木规格大小,截干、修剪结束后,应对截干和修剪的部位进行封蜡或涂漆,用湿泥涂抹也能起到一定效果。二是及时浇水。一般在造林后5月有一场气温较高的持续大旱。此时,新植的树木已发芽展叶,高温容易导致其回芽死亡,应及时浇水保苗,浇水后进行覆盖。
6参考文献
[1] 侯晓娴.抗旱造林实用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179.
[2] 祁生文.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配套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9):6-8.
[3] 张艳青.突泉县大力推广抗旱造林系列技术[J].内蒙古林业,2011(8):48.
[4] 罗宇,张刚.节水造林抗旱技术措施的研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6):101.
1树种选择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立地条件、树种的生态学特性、森林的主导功能,优先选用当地表现良好的栎类等乡土树种[1]。伏牛山区主要推荐树种为华山松、油松、马尾松、侧柏、刺槐、黄连木、栎类、五角枫等;灌木及藤本植物为猕猴桃、山楂、酸枣、金银花、黄荆条、棠梨、木香等。
2整地
提前整地可有效改善立地、截留和贮蓄降水、提高土壤墒情,做到“地等苗”,造林时能合理安排劳动力,不误时机迅速造林,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2]。整地应从造林前一年的雨季前开始至当年春季前进行,一般应提前2~3个月完成造林整地。困难地由于自然植被差、土层薄、坡面径流严重,不能及时有效对降雨进行截留、储蓄及利用,造林存活率低。采用的整地方法,以尽量不破坏原生植被、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为原则,推广蓄水保墒整地技术,最大限度地改善造林立地。一是鱼鳞坑整地与翼状鱼鳞坑整地。鱼鳞坑形似半月形坑穴,坑面一般取水平状,翼状鱼鳞坑是由水平引水沟和大鱼鳞坑复合而来,在坑的两角设有引水沟,沿等高线向外延伸,沟内形成微小坡度,便于径流沿引水沟汇集于鱼鳞坑穴内。鱼鳞坑要围绕山坡与山坡流水方向垂直布置。翼式鱼鳞坑整地方法具有集水、蓄水的效能,可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径流利用率。二是反坡梯田整地与水平阶整地。反坡梯田整地是在缓坡地采取沿等高线将坡面整成宽1.0~1.5 m、里低外高、坡度约15°的反坡梯田,水平方向每隔2~3 m做一高0.2 m、宽0.3 m的地埂拦蓄径流。水平阶整地与反坡梯田整地形式相近,反坡梯田整地与水平阶整地适宜在坡度比较平缓、坡面比较完整的宜林地上。通过整地可截断地表径流,增加植树穴内天然降水0.5~1.0倍的蓄水量。三是二次整地。花岗岩、片麻岩区土层较薄,达不到整地深度要求,具有风化半风化母质山地可采用二次整地。在当年的秋冬至翌年3月雨雪后抢墒先在山坡上整浅坑,挖到硬母质不再刨挖,到6—7月,浅坑内母质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变松软,再进行第2次整地,整到设计的深度再回填土。四是客土整地。石质树坑要以客土为主,客土土壤如过于黏重,应预施一定数量的沤肥、沼气肥、绿肥、土杂肥等,适当掺加原坑碎石或山皮土,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整地规格根据造林地类型、树种和目的不同而要求不同,荒山植苗造林一般采用鱼鳞坑整地,深度要达到60 cm以上;点播造林采用小穴状整地,深度40 cm以上。生土打埂,熟土回填。平缓地做树盘,斜坡地在坑外侧清理出地基,用石块砌好外侧围埂,砌埂高度10~30 cm,要求坚固整齐,不得以埂砌坑、以埂代坑。
3苗木选择及处理
要优先选择在当地生长良好、根系发达、根蘖性强、耐干旱瘠薄、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既可减少造林用水,又具有一定的生态、经济、观赏价值,苗木规格要达到Ⅱ级以上。苗木处理除选用良种壮苗、保湿、严格检疫检验等常规措施外,为保证苗木成活,需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苗木浸泡[3]。几乎所有苗木都适宜进行浸泡,根系含水量大的树种浸泡时间可稍短,一般树种浸泡时间应超过48 h。浸泡时,可将整株苗木没入水中,也可只将根系部分浸入水中。泡苗用水以选择流动的活水为佳,不可用污染的水,以防苗木中毒死亡。二是苗木截干。截干造林是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措施。调查显示,截干造林成活率较传统栽植方法高出20~40个百分点。不同的树种及造林目的,截干程度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荒山造林苗木采用重截干措施,一般保留地面以上的高度为5 cm以下,封土后可基本覆盖剪口。三是生根粉处理。应用ABT生根粉处理苗木根系,可以促进苗木根系发育,缩短生根时间,增强抗逆能力,提高成活率。使用时,一般是将裸根苗根部放入ABT 3号生根粉25 mg/kg溶液中浸泡1 h,或用ABT 3号生根粉25 mg/kg溶液和成泥浆,用苗根蘸泥浆进行造林。四是抗旱保水剂处理。抗旱保水剂具有强力快速吸水、高度保水、反复供水的突出特点,可吸收自身重量数百倍至上千倍纯水,可为苗木根系直接提供水分。使用时,将抗旱保水劑与水按1∶200的比例混合,使其充分吸水,形成冻状物,蘸根后造林。也可将10~15 g抗旱保水剂充分吸水后直接填入树坑苗木根部后覆土。
4造林
春季一直是伏牛山区造林的主要季节,此时气温回升,树液流动,有利于苗木生根发芽。但春季气温回升快,干燥多风,降雨少,土壤墒情差,是该区干旱最为严重的季节,加之春季时间短,农活多,全年造林任务难以完成,造林成活率低。伏牛山区7—9月是雨季,降雨量大且集中,占全年降雨量的50%左右,土壤墒情好,此期造林苗木成活率较高。雨季一般多采用容器苗进行造林,成活率较高。
于秋末冬初进行造林,由于该期的地温下降比较缓慢,土壤尚末冻结,根系尚有一定的活力,加之此期间空气湿度大、蒸发量小、秋雨多、土壤墒情好等,苗木在入冬前能很快完成伤根的愈合,并能产生部分新根,还能及时地利用冬季雨雪进行灌溉,使翌春的苗木不需经过缓苗,生根发芽早,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秋末冬初,农闲劳动力充足,正是造林的大好时机。秋冬季造林应选择在树叶脱落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土壤上冻后严禁造林。对于裸根苗,栽植应采用穴植法,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求,做到根舒、苗正、根土密接、适当深栽、分层压实,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选择容器苗进行造林时,要求苗根不易穿透的容器在栽植时应将容器去掉,苗根系易穿过的容器可与容器一起栽植,分层将容器与土壤间的空隙压实,切勿踏破容器。
抗旱造林主要有以下4种:一是深坑低埋法。整地时树坑宜深,栽植后封土面应低于周边20~30 cm,以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并可有效地截留降水。二是覆盖法。苗木栽植后,将树盘修成外平内低的漏斗形,可有效截留降水,树盘表面就地取材覆盖枯枝落叶、草皮、石块等,以减少土壤中的水分蒸发[4]。三是苗干套袋法。栽植后将苗干套上塑料袋,可减少苗干水分散失。四是容器苗造林法。由于容器苗是全根全苗,造林不受到季节的限制,运输较为方便,造林成活率很高。一般要选用中型育苗袋,规格为(20~30) cm×(35~40) cm,苗龄1.5~2.0年。
5幼林管护
一是封闭树体。通过封闭伤口、封闭树干,减少树体中的水分损失,提高苗木成活率。无论苗木规格大小,截干、修剪结束后,应对截干和修剪的部位进行封蜡或涂漆,用湿泥涂抹也能起到一定效果。二是及时浇水。一般在造林后5月有一场气温较高的持续大旱。此时,新植的树木已发芽展叶,高温容易导致其回芽死亡,应及时浇水保苗,浇水后进行覆盖。
6参考文献
[1] 侯晓娴.抗旱造林实用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179.
[2] 祁生文.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配套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9):6-8.
[3] 张艳青.突泉县大力推广抗旱造林系列技术[J].内蒙古林业,2011(8):48.
[4] 罗宇,张刚.节水造林抗旱技术措施的研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