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提升,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探讨了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新农村 电子 农务 应用 计算机技术
1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一部分人在政策的指引下,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大干快上,有的已经累积了不少的财富,比较富裕,但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还比较穷,贫富的差距比较大,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要是这一趋势继续扩大的话,将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出台一系列对“三农”的优惠政策,这必将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是三大支柱:一个是进出口贸易,一个是投资,再一个是消费。但实际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主要是前两个,即投资和对外贸易。而另一个支柱即消费这一块,特别是农村消费长期增长缓慢,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严重不足。现在我们仍有占全国总人口近70%的农村人口,但是县以下的商品零售总额却只占了全国总额的约3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电子农务的应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用新农村电子农务,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2 新农村电子农务应用前景
展望计算机的应用能够给日常办公、农业发展、农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实惠和便利。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新技术更新换代的进程逐渐缩短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进一步的推动力,具体表现在:
2.1实现电子农务,动动鼠标使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让拿锄头的农民拿起鼠标,加强与现代社会的对接,实现户户拥有电脑并接入互联网,通过互联网购买相关农业项目和家庭用品;建立社区信息接入站点,进入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网,实现自助查询与缴费等功能;在农业的生产、销售、运输以及其他配套体系上充分利用计算机,实现与全球大市场的同步对接,在农业产业中逐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在农产品包装和运销中逐步实现品牌化、国际化。
2.2多种信息技术相互融合,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结合“三网”技术,同时融入“3C”和“三电”技术,通过“三网”技术实现农业信息技术的资源共享,通过“3C”技术实现网络数据的对接,通过“三电”技术实现数据发布的准确、及时、到位的信号传递。从而有效地推动农村市场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彻底转变。
3 新农村电子农务应用存在的问题
3.1地方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不到位,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虽然国家下大力气解决“三农问题”,但是在一些地方的实施效果并不显著。常常存在“上面给钱就做,没钱就不做”的思想,从而影响了工作的推进。乡级网络的安装,存在选择范围小、收费昂贵的问题。
3.2缺乏高素质的信息服务人才
我国大多数农村普遍存在领导班子结构单一,缺乏高素质的信息服务人才的问题。自从我省开始招聘 “大学生村官”以来,这一问题得到了缓解,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些专业性的问题仍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比如说:远程教育系统的调试,村级网站的制作,专业软件的使用等等。
3.3群众对新事物的领悟能力差,信息观念淡薄
2010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指出,截至2010 年 12 月底,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为 50%,而在农村地区仅为 18.5%。在我国大多数农村,一到农闲,农民就聚众赌博,使得正面的信息交流得不到满足。其次,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新事物的领悟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较低。
4 新农村电子农务应用的对策和创新解决方案
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实施电子农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电子农务在新农村建设应用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上述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对案例中新农村建设成功应用电子农务的分析,为国内新农村建设应用电子农务提出一些建议。
4.1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逐步建立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体系;农产品加工、销售体系;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体系;农作物种子、家禽畜种的培育、繁殖、加工、销售体系及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体系等一系列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4.2政府引导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体系
先进国家的经验表明,没有政府的参与和大力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是难以顺利推进的。电子农务建设必须以政府部门为主体,放活经营性服务,推进服務模式多元化,使电子农务的推广具有针对性。政府要为基层农业网站、县以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农村信息服务企业、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中介组织等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使他们可以上联网络,下联百姓。要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向广大农民提供公共信息产品服务,提供财政金融政策支持,规范信息服务市场的秩序。
4.3采取各种措施培养新一代“电农”
农民的素质,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要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出发,制定详细的规划,采取具体措施,有步骤、分阶段,踏踏实实地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
4.4建立相应的供应链系统及物流系统
农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的特点,将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农业品要联系起来,这就需要在农业与电子商务平台之间建立行之有效的供应链系统,以及农业数据库。并要建立起为农业供应链的服务农业物流系统。
4.5确定电子农务示范点,为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提供示范效应
由于地方财政有限,在推进电子农务建设的时候不可能大规模的开展。因此,地方政府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可以先确定建设示范点,在小范围内进行建设。把龙头企业,农产品合作组织、种养大户,作为信息化建设重点。在示范点应采取高标准高质量、低投入快速应用的思路,并且,要采用统一方案,统一标准、统一集成、分级实施的办法,积累建设经验。这对于农村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有利于减少盲目投资和节约资源,并且可以找到农村居民在信息上的真正需求。
4.6市场化运作机制,为电子农务建设加油
电子农务具有公益性强,社会效益突出的特点,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把政府的推动、引导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除政府部门外,各种社会或者商业组织都可以成为直接的信息服务主体,政府从中扮演组织推动和监督管理者的角色,坚持政府主导,重视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培育信息化市场主体,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政府的作用要逐步转到积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上来,要鼓励和支持各类有条件的社会力量开展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推动电子农务的社会化。
只要政府组织、统筹规划、资金到位、技术支撑。发展低成本,高技术、注重系统集成创新,电子农务一定能够取得辉煌成绩。这有利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农民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有利于现代科技与农业相结合,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些对于电子农务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我国当前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种途径。
【参考文献】:
[1]程小飞.单载波协作分集技术研究[J].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报, 2011,3(6):11-13
【作者简介】:
蔡义忠,男,(1975年12月—),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
【关键词】:新农村 电子 农务 应用 计算机技术
1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一部分人在政策的指引下,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大干快上,有的已经累积了不少的财富,比较富裕,但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还比较穷,贫富的差距比较大,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要是这一趋势继续扩大的话,将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出台一系列对“三农”的优惠政策,这必将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是三大支柱:一个是进出口贸易,一个是投资,再一个是消费。但实际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主要是前两个,即投资和对外贸易。而另一个支柱即消费这一块,特别是农村消费长期增长缓慢,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严重不足。现在我们仍有占全国总人口近70%的农村人口,但是县以下的商品零售总额却只占了全国总额的约3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电子农务的应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用新农村电子农务,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2 新农村电子农务应用前景
展望计算机的应用能够给日常办公、农业发展、农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实惠和便利。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新技术更新换代的进程逐渐缩短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进一步的推动力,具体表现在:
2.1实现电子农务,动动鼠标使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让拿锄头的农民拿起鼠标,加强与现代社会的对接,实现户户拥有电脑并接入互联网,通过互联网购买相关农业项目和家庭用品;建立社区信息接入站点,进入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网,实现自助查询与缴费等功能;在农业的生产、销售、运输以及其他配套体系上充分利用计算机,实现与全球大市场的同步对接,在农业产业中逐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在农产品包装和运销中逐步实现品牌化、国际化。
2.2多种信息技术相互融合,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结合“三网”技术,同时融入“3C”和“三电”技术,通过“三网”技术实现农业信息技术的资源共享,通过“3C”技术实现网络数据的对接,通过“三电”技术实现数据发布的准确、及时、到位的信号传递。从而有效地推动农村市场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彻底转变。
3 新农村电子农务应用存在的问题
3.1地方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不到位,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虽然国家下大力气解决“三农问题”,但是在一些地方的实施效果并不显著。常常存在“上面给钱就做,没钱就不做”的思想,从而影响了工作的推进。乡级网络的安装,存在选择范围小、收费昂贵的问题。
3.2缺乏高素质的信息服务人才
我国大多数农村普遍存在领导班子结构单一,缺乏高素质的信息服务人才的问题。自从我省开始招聘 “大学生村官”以来,这一问题得到了缓解,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些专业性的问题仍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比如说:远程教育系统的调试,村级网站的制作,专业软件的使用等等。
3.3群众对新事物的领悟能力差,信息观念淡薄
2010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指出,截至2010 年 12 月底,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为 50%,而在农村地区仅为 18.5%。在我国大多数农村,一到农闲,农民就聚众赌博,使得正面的信息交流得不到满足。其次,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新事物的领悟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较低。
4 新农村电子农务应用的对策和创新解决方案
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实施电子农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电子农务在新农村建设应用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上述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对案例中新农村建设成功应用电子农务的分析,为国内新农村建设应用电子农务提出一些建议。
4.1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逐步建立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体系;农产品加工、销售体系;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体系;农作物种子、家禽畜种的培育、繁殖、加工、销售体系及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体系等一系列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4.2政府引导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体系
先进国家的经验表明,没有政府的参与和大力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是难以顺利推进的。电子农务建设必须以政府部门为主体,放活经营性服务,推进服務模式多元化,使电子农务的推广具有针对性。政府要为基层农业网站、县以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农村信息服务企业、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中介组织等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使他们可以上联网络,下联百姓。要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向广大农民提供公共信息产品服务,提供财政金融政策支持,规范信息服务市场的秩序。
4.3采取各种措施培养新一代“电农”
农民的素质,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要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出发,制定详细的规划,采取具体措施,有步骤、分阶段,踏踏实实地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
4.4建立相应的供应链系统及物流系统
农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的特点,将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农业品要联系起来,这就需要在农业与电子商务平台之间建立行之有效的供应链系统,以及农业数据库。并要建立起为农业供应链的服务农业物流系统。
4.5确定电子农务示范点,为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提供示范效应
由于地方财政有限,在推进电子农务建设的时候不可能大规模的开展。因此,地方政府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可以先确定建设示范点,在小范围内进行建设。把龙头企业,农产品合作组织、种养大户,作为信息化建设重点。在示范点应采取高标准高质量、低投入快速应用的思路,并且,要采用统一方案,统一标准、统一集成、分级实施的办法,积累建设经验。这对于农村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有利于减少盲目投资和节约资源,并且可以找到农村居民在信息上的真正需求。
4.6市场化运作机制,为电子农务建设加油
电子农务具有公益性强,社会效益突出的特点,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把政府的推动、引导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除政府部门外,各种社会或者商业组织都可以成为直接的信息服务主体,政府从中扮演组织推动和监督管理者的角色,坚持政府主导,重视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培育信息化市场主体,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政府的作用要逐步转到积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上来,要鼓励和支持各类有条件的社会力量开展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推动电子农务的社会化。
只要政府组织、统筹规划、资金到位、技术支撑。发展低成本,高技术、注重系统集成创新,电子农务一定能够取得辉煌成绩。这有利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农民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有利于现代科技与农业相结合,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些对于电子农务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我国当前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种途径。
【参考文献】:
[1]程小飞.单载波协作分集技术研究[J].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报, 2011,3(6):11-13
【作者简介】:
蔡义忠,男,(1975年12月—),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