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1 法制与法治教育
近年来,我国法律界对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展开了激烈而广泛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观点和意见。由法制到法治的转变要求全国上下各阶层从传统法律意识转向现代法律意识,弄清楚法制与法治的区别和联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法律是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适应一定时期一定地域人们自我管理需要的、首先和主要反映了立法者意志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最终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称。而法治则是指一定时期某个社会依照法律治理国家及处于该社会的人们自觉接受法律统治的行为过程和现实状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的一项特色,这是自小学开始抓起的一项教育。我国的法治教育是一种法律常识教育,而非法治意识教育。对比西欧等各国,我国的法治意识教育远远不够,这也是有原因的。西方中世纪是一个人治与神治相混合的时代。在教会法与王权的竞争和对抗中教会总是力图借助法的力量抑制王权的膨胀,于是将法律上升为终极意义上的神的理性,并宣称人的法律乃是整个神圣统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法的统治与神的统治的微妙契合,给法律的产生一个充分的空间。使法治在神治中找到了一个合法的依据,这也是法治的诞生。对比之下,我国的政治课的开设是一种思想教育,是一种基本政治素养的教育。
2 高中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内容的不足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我国的政治课的开设是一种思想教育,是一种基本政治素养的教育。从课堂实现来看,高中政治课堂仍缺乏与生活实际挂钩的意义。首先课堂目标过高,偏离了生活要求,课堂教学内容脱离了生活实践。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的都是概念和原理的不断重复,观点和意义的不断重构,高中政治课堂的知识量十分大,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过于理性的课堂,割裂了生活实际的与学科内容的相互联系,因而法治教育不能生效。教师应当将生活逻辑贯彻到课堂教学中,融汇生活要素,体现生活要求,培养学生实际的法治理念。
3 高中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的策略
首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研究。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中政治课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上,新课程理念的指导地位显得十分必要,而构建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是所有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在当前倡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形势下,高中政治教师已逐渐学会创设问题情景,通过与教材的紧密联系,有针对性地对教学目标进行透析,教师从各种角度出发,刺激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还要不忘记有法治方面的深层次思考。各学科教材中都有极其丰富的例子供教师和学生参考,而其中不乏育人的优秀事迹。教师在这方面可以依托教材,从典型例子出发,适当地进行扩展知识,让学生学习事迹主人翁。渗透法治教育还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层面和心理因素,在灌输法治理念的同时要注意时机的把握,处理好基础知识教育和法治教育之间的平衡点,让学生在获得全面的心智发展的前提下不失去卷面分数。法治教育究其根本,还在于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专业素养。教师的健全人格、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学生最直接的课程资源,这也是近几年许多学者呼唤情感教育的根本原因所在。而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学生扎实地投入到教学的研究工作,只有认真落实这一点,才能让教师更好地把握这一门课程,更好地实施法治教育。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中的法治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在教师透彻理解法制与法治教育的前提上,关注课程内容方面,同时不断钻研高中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的方法,既要重视法制建设,更要努力推进法治进程,从法治的高度来完善我国的立法工作。从基础教育做好全民法治教育和帮助养成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郑国梁,朱艳萍.强化法制教育,提高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1):11-13.
[2]冯卫东.探求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的最佳融合[J].考试周刊,2009(9).
[3]吴爱明.论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8):130-130,132.
1 法制与法治教育
近年来,我国法律界对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展开了激烈而广泛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观点和意见。由法制到法治的转变要求全国上下各阶层从传统法律意识转向现代法律意识,弄清楚法制与法治的区别和联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法律是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适应一定时期一定地域人们自我管理需要的、首先和主要反映了立法者意志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最终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称。而法治则是指一定时期某个社会依照法律治理国家及处于该社会的人们自觉接受法律统治的行为过程和现实状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的一项特色,这是自小学开始抓起的一项教育。我国的法治教育是一种法律常识教育,而非法治意识教育。对比西欧等各国,我国的法治意识教育远远不够,这也是有原因的。西方中世纪是一个人治与神治相混合的时代。在教会法与王权的竞争和对抗中教会总是力图借助法的力量抑制王权的膨胀,于是将法律上升为终极意义上的神的理性,并宣称人的法律乃是整个神圣统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法的统治与神的统治的微妙契合,给法律的产生一个充分的空间。使法治在神治中找到了一个合法的依据,这也是法治的诞生。对比之下,我国的政治课的开设是一种思想教育,是一种基本政治素养的教育。
2 高中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内容的不足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我国的政治课的开设是一种思想教育,是一种基本政治素养的教育。从课堂实现来看,高中政治课堂仍缺乏与生活实际挂钩的意义。首先课堂目标过高,偏离了生活要求,课堂教学内容脱离了生活实践。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的都是概念和原理的不断重复,观点和意义的不断重构,高中政治课堂的知识量十分大,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过于理性的课堂,割裂了生活实际的与学科内容的相互联系,因而法治教育不能生效。教师应当将生活逻辑贯彻到课堂教学中,融汇生活要素,体现生活要求,培养学生实际的法治理念。
3 高中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的策略
首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研究。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中政治课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上,新课程理念的指导地位显得十分必要,而构建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是所有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在当前倡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形势下,高中政治教师已逐渐学会创设问题情景,通过与教材的紧密联系,有针对性地对教学目标进行透析,教师从各种角度出发,刺激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还要不忘记有法治方面的深层次思考。各学科教材中都有极其丰富的例子供教师和学生参考,而其中不乏育人的优秀事迹。教师在这方面可以依托教材,从典型例子出发,适当地进行扩展知识,让学生学习事迹主人翁。渗透法治教育还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层面和心理因素,在灌输法治理念的同时要注意时机的把握,处理好基础知识教育和法治教育之间的平衡点,让学生在获得全面的心智发展的前提下不失去卷面分数。法治教育究其根本,还在于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专业素养。教师的健全人格、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学生最直接的课程资源,这也是近几年许多学者呼唤情感教育的根本原因所在。而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学生扎实地投入到教学的研究工作,只有认真落实这一点,才能让教师更好地把握这一门课程,更好地实施法治教育。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中的法治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在教师透彻理解法制与法治教育的前提上,关注课程内容方面,同时不断钻研高中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的方法,既要重视法制建设,更要努力推进法治进程,从法治的高度来完善我国的立法工作。从基础教育做好全民法治教育和帮助养成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郑国梁,朱艳萍.强化法制教育,提高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1):11-13.
[2]冯卫东.探求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的最佳融合[J].考试周刊,2009(9).
[3]吴爱明.论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8):130-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