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品德与社会课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呈现在我们面前。高效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力求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的特点,让儿童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受到道德品质的教育,在实施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尽力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儿童接受, 那么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归纳了如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認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
二、注重生活真实的体验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来开发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即贴近学生生活,又拉近教师与学生距离的活动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有自己的体验、实践和提高,以切实提高教学的高效。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充分肯定了情感的巨大作用。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如在教学《随时伸出我的手》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和体会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内心的痛苦,我设计了模拟活动:体验盲人——用红领巾蒙住眼睛、从门口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取东西,体验盲人对阳光世界的渴望。注重实践,提升学生生活能力 。品德教学从最终目标上说,是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解决儿童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我长大了》一课,我设计了实践活动进行比赛,项目有:叠被、穿衣、洗手绢等。他们很快就从比赛中获得了快乐,感知到了料理自己生活的重要性,进一步锻炼了生活的技巧,锻炼了意志,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能力。
三、巧妙的设计课堂活动,喜欢活动是学生的天性。活动不仅是学生认识的源泉,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只有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目标是活动的灵魂所在,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我们在引出和开展一个活动时,要做到活动清晰,目标明确。活动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美国教育家帕克曾经说过:“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知道,学生从小就是在玩耍、游戏、实践中学习的。”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活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空,充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如《认识好朋友》一课中,我和学生共同做了“交友大联欢”的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学生亲身体验了和同学在一起的快乐。活动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活动的设计要少而精, 如《“小蜜蜂”在行动》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四个活动:交流身边的劳动者——体验劳动者的艰辛——感受劳动者的重要性——感谢尊重劳动者,四个活动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层次感很强。在一次次的体验中,情感得以升华,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充满了阳光。
四、营造良好的氛围 “教育即生活。”陶先生如是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考虑凭借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发学生的思考,体现学生社会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只有紧紧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散发出生机和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精彩的评价是一堂课的润滑剂 有效的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更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具体地评价,避免千人一面。教师应运用好教学评价手段,认真倾听学生的话语,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和学生进行心灵间真诚的对话,使他们能在评价中认识自我,体验成功、发现不足,不断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促进道德认知的发展,这是提高教学高效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具体的课文内容依托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他们搭建生活平台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对儿童实施品德教育,我们要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重视指导学生活动,把活动做细做透,真实地体验生活,有效地评价学生,努力构建学生人人都参与、人人有收获的高效课堂!使课堂散发德育魅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一、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認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
二、注重生活真实的体验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来开发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即贴近学生生活,又拉近教师与学生距离的活动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有自己的体验、实践和提高,以切实提高教学的高效。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充分肯定了情感的巨大作用。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如在教学《随时伸出我的手》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和体会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内心的痛苦,我设计了模拟活动:体验盲人——用红领巾蒙住眼睛、从门口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取东西,体验盲人对阳光世界的渴望。注重实践,提升学生生活能力 。品德教学从最终目标上说,是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解决儿童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我长大了》一课,我设计了实践活动进行比赛,项目有:叠被、穿衣、洗手绢等。他们很快就从比赛中获得了快乐,感知到了料理自己生活的重要性,进一步锻炼了生活的技巧,锻炼了意志,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能力。
三、巧妙的设计课堂活动,喜欢活动是学生的天性。活动不仅是学生认识的源泉,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只有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目标是活动的灵魂所在,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我们在引出和开展一个活动时,要做到活动清晰,目标明确。活动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美国教育家帕克曾经说过:“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知道,学生从小就是在玩耍、游戏、实践中学习的。”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活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空,充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如《认识好朋友》一课中,我和学生共同做了“交友大联欢”的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学生亲身体验了和同学在一起的快乐。活动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活动的设计要少而精, 如《“小蜜蜂”在行动》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四个活动:交流身边的劳动者——体验劳动者的艰辛——感受劳动者的重要性——感谢尊重劳动者,四个活动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层次感很强。在一次次的体验中,情感得以升华,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充满了阳光。
四、营造良好的氛围 “教育即生活。”陶先生如是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考虑凭借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发学生的思考,体现学生社会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只有紧紧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散发出生机和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精彩的评价是一堂课的润滑剂 有效的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更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具体地评价,避免千人一面。教师应运用好教学评价手段,认真倾听学生的话语,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和学生进行心灵间真诚的对话,使他们能在评价中认识自我,体验成功、发现不足,不断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促进道德认知的发展,这是提高教学高效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具体的课文内容依托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他们搭建生活平台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对儿童实施品德教育,我们要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重视指导学生活动,把活动做细做透,真实地体验生活,有效地评价学生,努力构建学生人人都参与、人人有收获的高效课堂!使课堂散发德育魅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