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门用途英语(ESP)已逐渐成为当今英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分析教改现状入手,阐述了高校大学英语公共课从通识教育向专门用途英语转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例举了本校现有教学内容上的一些新的尝试,试图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使大学公共英语能够满足国内外形势发展的要求,体现其现实意义,增强英语实用性,完成公共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ESP)的转变。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 公共英语 通识英语 趋势 困难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大学英语向学术英语(ESP)过渡探究——双语专业学生公外英语课专业用途化实例研究”(项目编号:NJZC1607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147-01
一、引言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Wates 1987)。国际上ESP的研究大约在20世纪的60、70年代。而教育部自2004年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内容包括大学英语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三大部分,明确了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建立全新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大幅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并且提出加强各高校“双语教育”的要求,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提高师资水平,努力培养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专业人才。
二、大學公共英语课的发展趋势及我校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对大学生实用英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但多数高校的公共英语教育形式和内容陈旧,没有跟上国内形式和国际发展的需求,这也是许多学生不太重视大学公共英语课的原因,他们认为所学知识与实际专业领域并没有交集,学习动力明显不足,这使得公共外语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当前,我国“专门用途英语”的呼声高涨,众多学者提出用专业学科知识带动英语学习,使专业人才能够用英语流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国内外同行有效地阐述自己的研究,促进专业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国内外许多学校也已经开设了学术英语课程,专门提高学生的专业用途英语(ESP)水平。由此可见,公共外语向ESP发展的趋势势不可挡,也势在必行。
本校双语教学已开展近十年,每个年级约32个行政班,大约960名学生。庞大的双语授课学生群体入学水平参差不齐,专业不同,需求各异,基于这种趋势,本校从2013年开始针对大二年级公共外语课双语授课,开设语言素质类课程,并与各个专业相结合,希望通过课程设置及内容的探索改革不断向学术英语靠近,为之后所设专业课(英文原版教材)提供必要的英语技能累积,并为未来的学术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三、目前转型遇到的困难
第一,研究不同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需求
首先要解决的是开设双语专业不同学科的学术英语需求是什么。对学生所学学术英语水平是否满意。这将是工作量非常大的任务,也是对英语教师专业水平挑战。例如,本人主授计算机学院双语授课生,其专业对英语的需求表现在不同细分领域,像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具体方向,而这些对于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如何克服专业知识盲区?如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专业用途英语学习?这都是我们面临的难题。
第二,如何将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相结合
首先以往的通用英语教学过于侧重英语读写能力,在科技英语方面非常薄弱。文献阅读以及听说表述能力的培养远远达不到ESP的要求。因此,如何合理设置两年的公共英语课,循序渐进地向专项语言技能和专业语言需求靠拢是个很大的难题。学生对课程改革是否能够接受,改革效果能否达到预计效果,都是即将面临的困难。另,现在我校通识课程的学时都大大削减,英语课从周学时6减到周学时4,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专业拓展以及科技英语的授课内容将又是一个挑战。
其次是教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面授课形式已经不能满足ESP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也有一定局限性。将微课、慕课等新教学模式与线上线下教学紧密结合,英语教师角色转换等都是新的研究课题。
第三,改革结果的收集、整理、量化
学生ESP水平的提高如何测试?如何验收教改成果?如何用数据体现后期与双语专业课对接成果?目前学生英语水平测试只有在校级考试以及CET四六级考试能得以体现,即使是新兴的“国才”考试也偏向商务英语方向。这些现有的考试形式都不能很好的体现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成果。而学生只有在走上工作岗位,才能体会到学术英语以及专业语言的重要性。这就为如何量化专门用途英语的改革效果增加了难度。
四、已有的教学改革尝试
我们已经有对14和15级学生进行入学时的前测结果,并在为期一年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各双语专业不同专业学生的学术英语需求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基本了解他们在与本专业双语课程(英文原版教材)对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然后从前教学体验较好的14和15级几个专业入手,在《大学英语4》开设学术英语拓展课程,例如增强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的《报刊选读》及专业用途语言类课程,目前15级学生第四学期《大学英语》课程已经结束,总共有14-18学时用来进行专业拓展阅读和学术英语的学习,主要方法是组成学习小组,从国外核心期刊或学术报刊上选取与自己本专业相关的学术文章进行翻译讲解。通过此种方式,调动了主观能动性,开拓了国际视野,积累了学术英语词汇,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好了铺垫。
五、结论
通过分析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趋势,结合教学实际,剖析大学英语公共课从通识类教育向学术教育转变的困难所在,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出一条大胆全新的、“脱胎换骨”的教改道路,使大学公共英语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教学意义,提高实用性,从而完成公共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ESP)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李秋实.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的现状研究[D].重庆大学,2013.
[2]唐安娜.基于需求分析的农林类高校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探究[D].中南大学,2012.
[3]王丽娟.高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现状、运用与前景[J]. 外语教学,2014,35(04):59-63.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 公共英语 通识英语 趋势 困难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大学英语向学术英语(ESP)过渡探究——双语专业学生公外英语课专业用途化实例研究”(项目编号:NJZC1607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147-01
一、引言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Wates 1987)。国际上ESP的研究大约在20世纪的60、70年代。而教育部自2004年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内容包括大学英语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三大部分,明确了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建立全新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大幅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并且提出加强各高校“双语教育”的要求,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提高师资水平,努力培养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专业人才。
二、大學公共英语课的发展趋势及我校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对大学生实用英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但多数高校的公共英语教育形式和内容陈旧,没有跟上国内形式和国际发展的需求,这也是许多学生不太重视大学公共英语课的原因,他们认为所学知识与实际专业领域并没有交集,学习动力明显不足,这使得公共外语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当前,我国“专门用途英语”的呼声高涨,众多学者提出用专业学科知识带动英语学习,使专业人才能够用英语流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国内外同行有效地阐述自己的研究,促进专业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国内外许多学校也已经开设了学术英语课程,专门提高学生的专业用途英语(ESP)水平。由此可见,公共外语向ESP发展的趋势势不可挡,也势在必行。
本校双语教学已开展近十年,每个年级约32个行政班,大约960名学生。庞大的双语授课学生群体入学水平参差不齐,专业不同,需求各异,基于这种趋势,本校从2013年开始针对大二年级公共外语课双语授课,开设语言素质类课程,并与各个专业相结合,希望通过课程设置及内容的探索改革不断向学术英语靠近,为之后所设专业课(英文原版教材)提供必要的英语技能累积,并为未来的学术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三、目前转型遇到的困难
第一,研究不同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需求
首先要解决的是开设双语专业不同学科的学术英语需求是什么。对学生所学学术英语水平是否满意。这将是工作量非常大的任务,也是对英语教师专业水平挑战。例如,本人主授计算机学院双语授课生,其专业对英语的需求表现在不同细分领域,像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具体方向,而这些对于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如何克服专业知识盲区?如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专业用途英语学习?这都是我们面临的难题。
第二,如何将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相结合
首先以往的通用英语教学过于侧重英语读写能力,在科技英语方面非常薄弱。文献阅读以及听说表述能力的培养远远达不到ESP的要求。因此,如何合理设置两年的公共英语课,循序渐进地向专项语言技能和专业语言需求靠拢是个很大的难题。学生对课程改革是否能够接受,改革效果能否达到预计效果,都是即将面临的困难。另,现在我校通识课程的学时都大大削减,英语课从周学时6减到周学时4,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专业拓展以及科技英语的授课内容将又是一个挑战。
其次是教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面授课形式已经不能满足ESP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也有一定局限性。将微课、慕课等新教学模式与线上线下教学紧密结合,英语教师角色转换等都是新的研究课题。
第三,改革结果的收集、整理、量化
学生ESP水平的提高如何测试?如何验收教改成果?如何用数据体现后期与双语专业课对接成果?目前学生英语水平测试只有在校级考试以及CET四六级考试能得以体现,即使是新兴的“国才”考试也偏向商务英语方向。这些现有的考试形式都不能很好的体现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成果。而学生只有在走上工作岗位,才能体会到学术英语以及专业语言的重要性。这就为如何量化专门用途英语的改革效果增加了难度。
四、已有的教学改革尝试
我们已经有对14和15级学生进行入学时的前测结果,并在为期一年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各双语专业不同专业学生的学术英语需求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基本了解他们在与本专业双语课程(英文原版教材)对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然后从前教学体验较好的14和15级几个专业入手,在《大学英语4》开设学术英语拓展课程,例如增强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的《报刊选读》及专业用途语言类课程,目前15级学生第四学期《大学英语》课程已经结束,总共有14-18学时用来进行专业拓展阅读和学术英语的学习,主要方法是组成学习小组,从国外核心期刊或学术报刊上选取与自己本专业相关的学术文章进行翻译讲解。通过此种方式,调动了主观能动性,开拓了国际视野,积累了学术英语词汇,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好了铺垫。
五、结论
通过分析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趋势,结合教学实际,剖析大学英语公共课从通识类教育向学术教育转变的困难所在,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出一条大胆全新的、“脱胎换骨”的教改道路,使大学公共英语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教学意义,提高实用性,从而完成公共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ESP)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李秋实.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的现状研究[D].重庆大学,2013.
[2]唐安娜.基于需求分析的农林类高校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探究[D].中南大学,2012.
[3]王丽娟.高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现状、运用与前景[J]. 外语教学,2014,35(04):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