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体育健身有越来越高的需求,全民体育健身已成趋势。因此,要加强体育健身指导,培养高素质的体育型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鉴于此,本文结合了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对培养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案。通过本文的论述,为社会体育指导与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参考,希望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做些贡献。
【关键词】转型发展;社会体育;目标定位;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04-0235-02
随着我国全民体育健身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体育健身市场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想要满足不断上升的市场需求,就要扩大培养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但是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经常存在着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不相符等问题,这造成了人才培养目标和体育产业脱节,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其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的问题,难以满足我国体育健身市场,影响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所培养出的学生毕业后缺乏核心竞争力,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转型发展是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新出路。当前,对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培养亟待加强,各大高校需要对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希望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通过国家的引导与支持,在发展中走出自己的道路[1]。
1 当前高校社会体育指导的教学现状分析
各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培养方向与社会体育指导方向有一定的脱节,有些学生毕业后没有从事相关工作,没有用到在校学习的相关知识,以服务社会,为全民体育健身事业贡献力量。总体而言,各个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1 課程设置不合理
教学实践环节被严重削弱。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习理论观念的同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从当前情况看来,大多数的课程安排在室内,学生主要在学习理论上的知识,实践活动很少,学生难得有上实践课的机会。所以,知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不扎实,没有实际操作能力,专业术语也不能明确地表达出来。
1.2 专业化水平不足
随着教育改革的迅速发展,很多学生选择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但在各大高校中该专业的教师相对缺乏,其他非专业性教师教授这门课程,会存在理论性知识表达不足、专业术语表达不清、管理化存在不足等问题,教师讲解不清楚,学生理解不深入,极大地降低了教学质量,阻碍了学生的专业发展,严重影响了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1.3 教学设备匮乏,缺乏实践教学条件
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缺乏教学实践的教学设备、体育设备陈旧等问题。教学条件差、学习环境差都会影响实践化。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条件,所以学生的教学实践技能差,无法完成体育学科的教学要求,也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2]。
1.4 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不符
从当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内容来看,该专业的学习内容与当今市场的需求并不相符。当今时代高速发展,学校对专业改革与更新的速度赶不上时代的发展速度,很多学校还来不及创新教育内容,但是新型的体育事业已经在不断地变化,显然陈旧的教学内容无法和新的体育产业相衔接[3]。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不能与社会需求相融合,致使学生空有理论而无实践技能,导致学无所用,专业被荒废,甚至离开本专业从事其他行业。
1.5 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一些学生对专业上认识不足,不知道所学专业的规划方向,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内容不了解,对今后发展方向很迷茫,导致学生在就业中不知道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无法快速适应社会,找到相应的体育工作。
2 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创新社会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2.1 建立教学平台
各高校在搭建教学平台时,必须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主导,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相结合。创建校内外结合的实践交流活动,让学生与前辈进行交流请教,了解课程的实用性。建构交流平台能够使学生参与教学实践,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当社会对专业需求有所变动时,学校能够及时的改革和更新教学内容。
2.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选择教师时,必须优先招聘本专业的教师,并且要对招聘的教师进行严格的专业化考试,笔试、面试、综合素质考评,这样教学水平才有所保障,学校办学水平才有所提高。学校教师被录用,要经常进行专业培训,不定期地对教师专业化理论进行考核,督促教师继续学习专业化理论,教师之间进行磨课、赛课,鼓励新教师向老教师学习,多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同时高校也应该积极鼓励现有教师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学校也可以对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都很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以提升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3 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体育相关专业学生难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主要是因为高校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致使学生专业学习的内容与社会市场需求不符。学习的专业无用武之地,使得学生无法找到相应的体育工作。这种现象由多种原因构成。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想要作出转型,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满足社会的需求,首先要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加以明确。
教育管理部门和高等学校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经过详细调查,找到市场真正的需求以确立培养的目标。再结合社会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在使用方面的反馈信息总结出结论,确立新时期的培养目标。从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看,高校首先要培养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较大市场开拓能力的人才,所以职业型、社会型、实际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是各大高校在新时期的关键培养目标。因此,教学内容需要由传统的、单一的知识型向社会的、实际的应用型教学内容转变[4]。 2.4 更新人才培养的理念
由于培养人才的目的是更好的就业,为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所以学校体育专业的目标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高等学校的就业机构要与社会上的职业部门建立广泛的联系,了解当前形势下的就业方向。高校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教授相关“资格证”的考试内容,减轻学生学习考试的负担,针对热门、考试难度较大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健身教练、运动营养师,高校要帮助学生顺通考试的环节,帮助学生顺利参加考试,有效的考取职业资格证。学校也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了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具有忧患意识,使其积极主动的投身专业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知道练就出一身真本领,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变化,都将适应时代的发展,不会被社会淘汰。
2.5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加强校内外实践技能的实施,进行专业化课程體系改革,建立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合理化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应用性与超前性。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着眼于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提升,课程设置可以将大众喜爱的健身作为一个课程科目,也可将游泳、街舞这些大众喜欢的传统项目或年轻人爱好的体育项目作为单独的课程开设。要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有效调整,要通过对创新性课程体系的设置,促进学生全面了解大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对开设课程的兴趣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主动投身于行之有效的训练。学校要在教学计划中多加入实践教学的环节,要明确教学目标,多增加教学实践内容,给学生提供实际训练的机会,通过这种体育专业的改革,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使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完全能够满足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
我国处在急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当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时,精神需求和健康意识就会提升到高的层面。在这种形势之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必须通过转型,适应时代的发展。体育健康事业是植根于社会,百姓广泛喜爱的一项事业,又是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事业,转型发展会得到社会和政府多方面的支持。总的来说,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要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核心,结合当前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走向,大胆破除传统观念与体制机制束缚,推进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得到更快和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国友.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2]段文义.我国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困境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12).
[3]杨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与问题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
[4]韩志芳.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5.
【关键词】转型发展;社会体育;目标定位;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04-0235-02
随着我国全民体育健身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体育健身市场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想要满足不断上升的市场需求,就要扩大培养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但是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经常存在着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不相符等问题,这造成了人才培养目标和体育产业脱节,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其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的问题,难以满足我国体育健身市场,影响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所培养出的学生毕业后缺乏核心竞争力,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转型发展是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新出路。当前,对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培养亟待加强,各大高校需要对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希望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通过国家的引导与支持,在发展中走出自己的道路[1]。
1 当前高校社会体育指导的教学现状分析
各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培养方向与社会体育指导方向有一定的脱节,有些学生毕业后没有从事相关工作,没有用到在校学习的相关知识,以服务社会,为全民体育健身事业贡献力量。总体而言,各个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1 課程设置不合理
教学实践环节被严重削弱。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习理论观念的同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从当前情况看来,大多数的课程安排在室内,学生主要在学习理论上的知识,实践活动很少,学生难得有上实践课的机会。所以,知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不扎实,没有实际操作能力,专业术语也不能明确地表达出来。
1.2 专业化水平不足
随着教育改革的迅速发展,很多学生选择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但在各大高校中该专业的教师相对缺乏,其他非专业性教师教授这门课程,会存在理论性知识表达不足、专业术语表达不清、管理化存在不足等问题,教师讲解不清楚,学生理解不深入,极大地降低了教学质量,阻碍了学生的专业发展,严重影响了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1.3 教学设备匮乏,缺乏实践教学条件
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缺乏教学实践的教学设备、体育设备陈旧等问题。教学条件差、学习环境差都会影响实践化。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条件,所以学生的教学实践技能差,无法完成体育学科的教学要求,也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2]。
1.4 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不符
从当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内容来看,该专业的学习内容与当今市场的需求并不相符。当今时代高速发展,学校对专业改革与更新的速度赶不上时代的发展速度,很多学校还来不及创新教育内容,但是新型的体育事业已经在不断地变化,显然陈旧的教学内容无法和新的体育产业相衔接[3]。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不能与社会需求相融合,致使学生空有理论而无实践技能,导致学无所用,专业被荒废,甚至离开本专业从事其他行业。
1.5 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一些学生对专业上认识不足,不知道所学专业的规划方向,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内容不了解,对今后发展方向很迷茫,导致学生在就业中不知道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无法快速适应社会,找到相应的体育工作。
2 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创新社会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2.1 建立教学平台
各高校在搭建教学平台时,必须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主导,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相结合。创建校内外结合的实践交流活动,让学生与前辈进行交流请教,了解课程的实用性。建构交流平台能够使学生参与教学实践,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当社会对专业需求有所变动时,学校能够及时的改革和更新教学内容。
2.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选择教师时,必须优先招聘本专业的教师,并且要对招聘的教师进行严格的专业化考试,笔试、面试、综合素质考评,这样教学水平才有所保障,学校办学水平才有所提高。学校教师被录用,要经常进行专业培训,不定期地对教师专业化理论进行考核,督促教师继续学习专业化理论,教师之间进行磨课、赛课,鼓励新教师向老教师学习,多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同时高校也应该积极鼓励现有教师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学校也可以对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都很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以提升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3 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体育相关专业学生难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主要是因为高校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致使学生专业学习的内容与社会市场需求不符。学习的专业无用武之地,使得学生无法找到相应的体育工作。这种现象由多种原因构成。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想要作出转型,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满足社会的需求,首先要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加以明确。
教育管理部门和高等学校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经过详细调查,找到市场真正的需求以确立培养的目标。再结合社会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在使用方面的反馈信息总结出结论,确立新时期的培养目标。从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看,高校首先要培养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较大市场开拓能力的人才,所以职业型、社会型、实际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是各大高校在新时期的关键培养目标。因此,教学内容需要由传统的、单一的知识型向社会的、实际的应用型教学内容转变[4]。 2.4 更新人才培养的理念
由于培养人才的目的是更好的就业,为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所以学校体育专业的目标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高等学校的就业机构要与社会上的职业部门建立广泛的联系,了解当前形势下的就业方向。高校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教授相关“资格证”的考试内容,减轻学生学习考试的负担,针对热门、考试难度较大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健身教练、运动营养师,高校要帮助学生顺通考试的环节,帮助学生顺利参加考试,有效的考取职业资格证。学校也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了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具有忧患意识,使其积极主动的投身专业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知道练就出一身真本领,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变化,都将适应时代的发展,不会被社会淘汰。
2.5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加强校内外实践技能的实施,进行专业化课程體系改革,建立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合理化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应用性与超前性。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着眼于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提升,课程设置可以将大众喜爱的健身作为一个课程科目,也可将游泳、街舞这些大众喜欢的传统项目或年轻人爱好的体育项目作为单独的课程开设。要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有效调整,要通过对创新性课程体系的设置,促进学生全面了解大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对开设课程的兴趣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主动投身于行之有效的训练。学校要在教学计划中多加入实践教学的环节,要明确教学目标,多增加教学实践内容,给学生提供实际训练的机会,通过这种体育专业的改革,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使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完全能够满足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
我国处在急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当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时,精神需求和健康意识就会提升到高的层面。在这种形势之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必须通过转型,适应时代的发展。体育健康事业是植根于社会,百姓广泛喜爱的一项事业,又是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事业,转型发展会得到社会和政府多方面的支持。总的来说,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要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核心,结合当前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走向,大胆破除传统观念与体制机制束缚,推进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得到更快和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国友.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2]段文义.我国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困境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12).
[3]杨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与问题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
[4]韩志芳.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