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2015年版)》实施建议第三项“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明确指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
想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那么,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文本的内容渗透德育的因子,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本文在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从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诚信道德品质教育。
【关键词】文本阅读;德育渗透;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为了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教育部启动了“立德树人”工程,在2014年3月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重要文件,该文件首次引入“核心素养”一词。“核心素养”一词的引入,使教育的终极目标,即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核心素养”理论的研究逐渐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焦点。因此,深入挖掘文本中的德育因子,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名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接下来,我将以《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教学为例,从各个环节谈谈课堂教学是如何融入诚信教育思想的。
一、故事导入,把学生引入了道德教育的情境之中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好的导入不但能够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学习动机,而且还能够引起学生对文本主题的关注,传达教学的意图。因此,为了把学生带入诚信教育的情境之中,我在进行《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教学时,导入环节设计如下:
师:同学们,谁能和大家说说你知道的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呢?生:我知道《一诺千金》故事的由来。故事中季布是楚国的义士,他生性耿直乐善好施,特别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困难再大都一定要设法办好,所以深受当时人们的赞誉。当时有个叫曹邱生的人,特地去见季布。并说:“我听楚人说过:得到百斤黄金,也抵不上季布的一個诺言。”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一诺千金”,用来比喻重视诺言,说话算数。过渡语:同学们,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诚信”二字从古到今都是人们生活处世之本。如果生活中没了诚信,人的生活就像漂浮在天空中的尘埃。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去探讨诚信的话题。师:课件展示课题及作者,然后自然引入本文的教学。
二、亲身表演,让学生置身于诚信教育的体验之中
情境体验教学即人为地创设特定的富有典型意义的情境,作用于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一系列的智力活动。它能够让学生置身于真情实感的教学情境之中,学生在情境中充溢着激动、兴奋与智慧,感受着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因此,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我让学生采用表演课本剧的方法进行文本学习。学生要想成功完成演绎任务,那么就要提前完成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正确把握,然后才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具体环节如下:
第一步,完成文章内容的认知。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齐读课文。3.试着背诵全文。4.翻译全文,要求:小组合作解决。5.指导学生翻译课文,要求:挑选自己掌握熟练的句子翻译,其他学生补充。第二步,把握住文中人物形象。1.思考: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回答要求:(1)要说完整的话;(2)要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人物评价要全面。析:无信无礼 知错能改;2.再评:元方又是一个怎样的人?析:率直方正 ,聪明机灵,懂得维护父亲的尊严,父子亲情。第三步,演绎文本,体验诚信。请学生将本文内容通过表演的方式重新演绎一遍。操作方法:1.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试着表演;2.抽一两组同学到讲台前进行表演;3.其他学生进行评析,教师鼓励表演较好的小组。
三、主题辩论 ,让学生明白诚信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记·中庸》有言:“诚者,天之道也。”对于个人而言,诚信是我们的立身之基,唯有诚信才能得到别人认可和支持。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对于社会而言,诚信又是社会和谐之本。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小组之间合作研讨,分组辩论的方式,围绕着“诚信”的主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学生围绕着论题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因而课堂具有了开放性、发散性。在争辩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训练了语文能力,也逐步明白诚信的重要意义。
四、课堂结语,要有诚信的启示
课堂结束语,往往能够起到总结全文、重申论题的作用。此外,好的结束语还可以为下一堂课留下悬念,这会使学生充满阅读期待,受到思想启蒙的教育作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时,结语设计如下:
古语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这篇课文,它让我们深深地意识到了诚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让我们从古人的身上找优点加以学习,从古人的身上找缺点,引以为戒或加以改正,让我们人际交往之中的这棵诚信之花遍地开放。
总之,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语文学科作为百科基础,作为“百科之母”,她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育人的功能。因此,语文教学在立足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和德育思想的渗透,真正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不断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大写的“人”。
(编辑:马梦杰)
想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那么,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文本的内容渗透德育的因子,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本文在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从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诚信道德品质教育。
【关键词】文本阅读;德育渗透;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为了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教育部启动了“立德树人”工程,在2014年3月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重要文件,该文件首次引入“核心素养”一词。“核心素养”一词的引入,使教育的终极目标,即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核心素养”理论的研究逐渐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焦点。因此,深入挖掘文本中的德育因子,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名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接下来,我将以《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教学为例,从各个环节谈谈课堂教学是如何融入诚信教育思想的。
一、故事导入,把学生引入了道德教育的情境之中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好的导入不但能够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学习动机,而且还能够引起学生对文本主题的关注,传达教学的意图。因此,为了把学生带入诚信教育的情境之中,我在进行《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教学时,导入环节设计如下:
师:同学们,谁能和大家说说你知道的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呢?生:我知道《一诺千金》故事的由来。故事中季布是楚国的义士,他生性耿直乐善好施,特别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困难再大都一定要设法办好,所以深受当时人们的赞誉。当时有个叫曹邱生的人,特地去见季布。并说:“我听楚人说过:得到百斤黄金,也抵不上季布的一個诺言。”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一诺千金”,用来比喻重视诺言,说话算数。过渡语:同学们,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诚信”二字从古到今都是人们生活处世之本。如果生活中没了诚信,人的生活就像漂浮在天空中的尘埃。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去探讨诚信的话题。师:课件展示课题及作者,然后自然引入本文的教学。
二、亲身表演,让学生置身于诚信教育的体验之中
情境体验教学即人为地创设特定的富有典型意义的情境,作用于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一系列的智力活动。它能够让学生置身于真情实感的教学情境之中,学生在情境中充溢着激动、兴奋与智慧,感受着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因此,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我让学生采用表演课本剧的方法进行文本学习。学生要想成功完成演绎任务,那么就要提前完成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正确把握,然后才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具体环节如下:
第一步,完成文章内容的认知。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齐读课文。3.试着背诵全文。4.翻译全文,要求:小组合作解决。5.指导学生翻译课文,要求:挑选自己掌握熟练的句子翻译,其他学生补充。第二步,把握住文中人物形象。1.思考: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回答要求:(1)要说完整的话;(2)要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人物评价要全面。析:无信无礼 知错能改;2.再评:元方又是一个怎样的人?析:率直方正 ,聪明机灵,懂得维护父亲的尊严,父子亲情。第三步,演绎文本,体验诚信。请学生将本文内容通过表演的方式重新演绎一遍。操作方法:1.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试着表演;2.抽一两组同学到讲台前进行表演;3.其他学生进行评析,教师鼓励表演较好的小组。
三、主题辩论 ,让学生明白诚信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记·中庸》有言:“诚者,天之道也。”对于个人而言,诚信是我们的立身之基,唯有诚信才能得到别人认可和支持。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对于社会而言,诚信又是社会和谐之本。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小组之间合作研讨,分组辩论的方式,围绕着“诚信”的主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学生围绕着论题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因而课堂具有了开放性、发散性。在争辩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训练了语文能力,也逐步明白诚信的重要意义。
四、课堂结语,要有诚信的启示
课堂结束语,往往能够起到总结全文、重申论题的作用。此外,好的结束语还可以为下一堂课留下悬念,这会使学生充满阅读期待,受到思想启蒙的教育作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时,结语设计如下:
古语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这篇课文,它让我们深深地意识到了诚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让我们从古人的身上找优点加以学习,从古人的身上找缺点,引以为戒或加以改正,让我们人际交往之中的这棵诚信之花遍地开放。
总之,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语文学科作为百科基础,作为“百科之母”,她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育人的功能。因此,语文教学在立足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和德育思想的渗透,真正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不断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大写的“人”。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