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具有工具性的一门学科,被称为是“百科之母”。人们生活中谈话交流、阅读和写作都要用到她。因此,学好语文,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各个科目的学习,更能对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现实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生把大量精力放在语文学习方法和技巧上,结果花费大量时间,效果却并不理想。实际上,语文水平高低不只在于方法和技巧,更取决于一个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只有重视全面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再加入适当的技巧训练,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认识能力;语文学习;关系
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任何人说出来的话、写出的文章,都是他自己思想认识的表达。所以,听别人说话,读别人的文章,就是理解和吸收别人认识事物的成果;自己说话、自己作文,就是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成果。因此,只有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才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语文”一词,叶圣陶先生曾作过精辟的阐释:“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可见,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四者之中,听、读是理解,是吸收;说、写是倾诉,是表达。因此,语文能力可概括为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两种能力的提高,都必须以认识能力的提高为前提。
道理不言而喻。老师说“同学们之间不要开恶意的玩笑。”什么是恶意的玩笑?也就是说,“恶意的玩笑”这个短语所反映的客观现象是什么?如果学生不了解,学生就听不懂老师的话。即使你告诉什么样的玩笑是恶意的玩笑,但他不了解开恶意的玩笑反映了开玩笑者一种什么心态,想达到一个什么目的,不了解给被开玩笑者带来什么苦恼,也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同学之间不能开恶意玩笑的道理。阅读也是如此,《三国演义》中人们尊称张飞为翼德,关羽为云长,如果没有对我国古代人有名有字,而字表示尊敬这一文化习俗现象的认识,恐怕心中总有一个疑团:“为什么张飞又叫张翼德,关羽又叫关云长呢?”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是个嗜财如命的贪婪的人,可他却甘愿放弃几倍的赔款,非要取安东尼奥的胸前一磅肉,这是为什么呢?除了安东尼奥是他生意上的死对头这一原因外,还基于一种报复心理: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常常遭到安东尼奥们的歧视和侮辱。那么犹太人为何总受歧视呢?如果没有对历史上犹太人流落世界各地无自己的家园的认识,没有对封建时代人们对从事小商小贩经营者的偏见,没有对犹太教和基督教信仰冲突的认识,恐怕就很难体会到夏洛克的可怜可悲,也就不能准确地理解夏洛克这一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继而就不能透过这一形象去认识当时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这所有的问题,实质上都说明认识能力不强就学不好语文。
表达上更是如此,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的内容就是人对客观世界人、事、物的认识,认识得多,表达就丰富;认识得深,表达就深刻;认识得清楚,表达得就有条理;认识得细致,表达就具体。认识本身就模糊混乱怎么可能有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达?学生作文抓不住事物的特点,是因为他不认识事物的特点;作文不会分段,层次不清,是因为他不认识该事物的阶段性,不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分析认识事物;不能表达出新颖深刻的观点,是因为他没有独到的、深入的发现。写作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里既有认识的问题,又有表达的问题。而认识是首要的、第一位的问题。所谓“本体实则花萼振”,只有认识得十分精确,才能找出表现事物的那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因而,作文水平的高低实质上是认识能力的高低的一个重要体现。
那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呢?
(1)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联系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去认识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即把文字与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使枯燥、抽象的文字符号形象化、具体化,在头脑中活起来。并且还要根据语言文字所在的语言环境,深入发掘字面下蕴含着的意义。海明威说:“作品犹如冰山,露在水上的只有八分之一,其余八分之七隐藏在水下。”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引导学生去挖掘、去寻找那座“冰山的八分之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从而提高认识能力。
(2)在写作指导中,我们不能只讲审题、确立中心思想、选取材料、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写作技巧和方法,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如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观察中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要有重点的观察;对一个问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既要有各个“点”的认识,又要有整个“面”的把握,这样点面结合,才能使学生对事物、对问题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作文中自然有丰富而深刻的内容表达了。
(3)关心学生的课堂以外。鼓励学生在家庭、社会中做有心人。将自己生活的每种环境都当作一个课堂,通过课外阅读、社会活动,去学习新东西,汲取营养,从各方面丰富自己,以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
总之,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学好语文的根本,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认识能力的提高,必将促使学生的知识、智力、能力的综合提高,使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2]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于漪.《我和语文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关键词:认识能力;语文学习;关系
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任何人说出来的话、写出的文章,都是他自己思想认识的表达。所以,听别人说话,读别人的文章,就是理解和吸收别人认识事物的成果;自己说话、自己作文,就是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成果。因此,只有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才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语文”一词,叶圣陶先生曾作过精辟的阐释:“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可见,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四者之中,听、读是理解,是吸收;说、写是倾诉,是表达。因此,语文能力可概括为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两种能力的提高,都必须以认识能力的提高为前提。
道理不言而喻。老师说“同学们之间不要开恶意的玩笑。”什么是恶意的玩笑?也就是说,“恶意的玩笑”这个短语所反映的客观现象是什么?如果学生不了解,学生就听不懂老师的话。即使你告诉什么样的玩笑是恶意的玩笑,但他不了解开恶意的玩笑反映了开玩笑者一种什么心态,想达到一个什么目的,不了解给被开玩笑者带来什么苦恼,也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同学之间不能开恶意玩笑的道理。阅读也是如此,《三国演义》中人们尊称张飞为翼德,关羽为云长,如果没有对我国古代人有名有字,而字表示尊敬这一文化习俗现象的认识,恐怕心中总有一个疑团:“为什么张飞又叫张翼德,关羽又叫关云长呢?”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是个嗜财如命的贪婪的人,可他却甘愿放弃几倍的赔款,非要取安东尼奥的胸前一磅肉,这是为什么呢?除了安东尼奥是他生意上的死对头这一原因外,还基于一种报复心理: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常常遭到安东尼奥们的歧视和侮辱。那么犹太人为何总受歧视呢?如果没有对历史上犹太人流落世界各地无自己的家园的认识,没有对封建时代人们对从事小商小贩经营者的偏见,没有对犹太教和基督教信仰冲突的认识,恐怕就很难体会到夏洛克的可怜可悲,也就不能准确地理解夏洛克这一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继而就不能透过这一形象去认识当时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这所有的问题,实质上都说明认识能力不强就学不好语文。
表达上更是如此,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的内容就是人对客观世界人、事、物的认识,认识得多,表达就丰富;认识得深,表达就深刻;认识得清楚,表达得就有条理;认识得细致,表达就具体。认识本身就模糊混乱怎么可能有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达?学生作文抓不住事物的特点,是因为他不认识事物的特点;作文不会分段,层次不清,是因为他不认识该事物的阶段性,不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分析认识事物;不能表达出新颖深刻的观点,是因为他没有独到的、深入的发现。写作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里既有认识的问题,又有表达的问题。而认识是首要的、第一位的问题。所谓“本体实则花萼振”,只有认识得十分精确,才能找出表现事物的那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因而,作文水平的高低实质上是认识能力的高低的一个重要体现。
那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呢?
(1)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联系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去认识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即把文字与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使枯燥、抽象的文字符号形象化、具体化,在头脑中活起来。并且还要根据语言文字所在的语言环境,深入发掘字面下蕴含着的意义。海明威说:“作品犹如冰山,露在水上的只有八分之一,其余八分之七隐藏在水下。”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引导学生去挖掘、去寻找那座“冰山的八分之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从而提高认识能力。
(2)在写作指导中,我们不能只讲审题、确立中心思想、选取材料、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写作技巧和方法,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如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观察中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要有重点的观察;对一个问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既要有各个“点”的认识,又要有整个“面”的把握,这样点面结合,才能使学生对事物、对问题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作文中自然有丰富而深刻的内容表达了。
(3)关心学生的课堂以外。鼓励学生在家庭、社会中做有心人。将自己生活的每种环境都当作一个课堂,通过课外阅读、社会活动,去学习新东西,汲取营养,从各方面丰富自己,以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
总之,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学好语文的根本,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认识能力的提高,必将促使学生的知识、智力、能力的综合提高,使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2]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于漪.《我和语文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