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书香育人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营造书香校园,建构书香德育环境,德育工作会更加诗意化,更具有实效性。本文从营造书香环境、开展书香活动、实施书香评价机制等三方面阐述了建构书香德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书香;德育;学生;校园
  书能以“知”启迪人,以“情”感动人,学生情感上受到触动,思想道德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必然影响其“行”的转变,完成由内心变化到外显行为变化的完整心理过程。因此,创建书香校园,让我们的德育栖居于书香之中,德育将会更具有实效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建构书香校园呢?
  一、校园书香环境,浸润学生心田
  校园是育人之地,用书香加以点缀的校容校貌更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对学生的精神思想起着振奋和激励的作用,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1.小小名言,净化学生心灵
  当你置身于环境优美的校园,无忧无虑地欣赏着四周清新怡人的自然环境时,一道道独特的风景——贴切而又不失厚重的标语映入眼帘,你一定会被浓厚的人文气息所吸引。你来到学校的树林中,可以看到广玉兰旁写着“傲骨不下松柏,娇艳胜于桃李”,梅树下写着“不经一番寒霜苦,哪知梅花扑鼻香”。当你来到餐厅,你会看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来到教学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警句映入你的眼帘,每一株花木,每一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扬声器,整个校园变成一部诗化的立体文化场。
  一句句体贴入微的名言温暖了全体师生,那优美的措辞令全体师生天天心情愉悦,那善意的提醒会感化违规的同学。这些精彩的小标语从不同侧面为学生揭示了人生、生活和學习的道理,让学生们乐于品悟、健康成长。
  2.书画作品,陶冶学生情操
  我校将一些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在装裱之后,悬挂于校园走廊的墙壁上。这些充满墨香的作品对学生能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对他们的敬仰之情,推动自己积极上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种各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将成为学生心中的坐标。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树立一个榜样,学生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同时,学生赏析书画作品,能提高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3.漂流书架,漂出诚信美德
  学校在各个楼层设“漂流”书架,上面摆放的图书的封面或封底都贴有一张带有蒲公英标记的小纸条,上面写着:“我是一本‘漂流书’,我不属于任何人。欢迎您阅读我,也希望您帮助我继续漂流。”学生看到中意的书,可以随意取阅,甚至带回家中阅读。读完后,将书放回漂流书架,继续“放漂”。如果自己有想“放漂”的书,可随时放上书架,与人分享。“漂流”书架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欢迎,课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爱书的学生,这些书也经过学生的手一棒接一棒地传递着、漂流着。
  漂流书架传递的不仅是手中的书香,不仅是书中的知识,更是对学生文明素质的考验,是培养学生诚信美德的好方法。
  4.班级图书,散发自主芳香
  班级图书角的书源来自学生家中的藏书、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书以及班级征订的报刊杂志。这些书籍两个月更新一次,以保证学生随时能在教室里看到新书。图书管理员由学生自己担任,图书的编号、图书借阅制度的制订、图书的整理等,全部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一个小小的书柜,一排排整整齐齐的图书,散发着淡淡的书香,营造出一种书香文化氛围,教室成了学生博览群书的天地,这不仅将学生手中的书充分利用起来,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公共服务意识。
  二、校园书香活动,铸就美好品德
  我们将读书系列活动进一步加以拓展和提炼,以学生阅读为主体,德育渗透主题性活动开展为主线,进行全面系统的实践研究,使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更丰满,目标更集中,德育效果更明显。
  1.注重筛选,择优推荐
  古今中外的好书浩如烟海,而我们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对这些书籍进行筛选,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还罗列了学生德育推荐书目。
  2.给予时间,注重质量
  每天语文课前一分钟,我们让学生上来讲一个成语及其涵。学生不仅积累了成语,而且也从中受到了品德教育。每天晨读时,我们都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诵读经典,面对古人的经典之作,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每天中午读报课,学校广播站播放抒情古典的音乐,学生一边欣赏着,一边徜徉于书海之中。
  3.亲子阅读,聆听花开
  亲子阅读是一条学生与父母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如今的社会生活可以说是快节奏的。白天,年轻的父母们去上班,孩子们上学,情感交流的机会与时间相对而言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每天晚上用上几十分钟进行亲子阅读,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在亲子阅读过程中,父母温暖的怀抱、生动的笑脸、亲切的气息,和父母一起沉浸在阅读之中的感觉,都会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爱与温暖的记忆。同时,家长亲近书香,热爱文学,为孩子做出表率,同时也达到了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强.小学德育学科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吴安春.扎根实践:新时期中小学德育改造[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所谓发散思维,就是指为解决某一问题,打破定势思维的限制,从各个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思维方式。利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称为发散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的发展状况,对一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的思维水平的高低以及创造力的大小,起着重要作用,是一个人能否事业有成的关键因素。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中学阶段是人发散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学科特点,物理学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方面有着许多自身
从学生平时的习作中分析“套版反应”的几种表现形式,并以此为切入点,围绕“套版反应”的成因展开论述,并就此深入探讨怎样能有效地规避这种制约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不良现象。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内分泌临床教学中效果不佳,而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在临床见习、理论课教学、教学查房、病房小讲课及病例讨论等教学的不同阶段运用,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几何中的推理与证明不但是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的内容,而且是不少老师都感觉难教的内容。的确,不论从几何的画图,证明思路的多样性、复杂性,还是从批改作业的繁琐性,以及对差生辅导的低效性来讲,在有形和无形中给教育者施加了压力,提出了挑战。  当今,教育领域正在全面推进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但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十分强调推理的严谨性,过分渲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动活泼的合情推理,使人们误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