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当代道德教育理论研讨会综述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w031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本质和现实性功能。
  与会的专家学者对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本质有比较一致的认识,但在具体理解上又有不同视角。有学者认为 ,作为现代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把实践的观点作为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 思所理解的实践是人自身通过对环境的改造和创造来达成与环境统一的活动。因而,实践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超 越的。道德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必定具有超越性。教育的超越性其核心在于培养主体性的人。有学者认为, 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本质并不排斥教育必须从现实规定性出发。但具有超越性的道德教育不是以现实的规定性来 束缚人、限制人,而是要使人树立发展的理想,善于把道德理想赋予现实。还有学者认为,在社会转型期,调 节人际关系的手段有多种,道德是人们用以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显然它不能从功利的角度出发,其 特殊性就是用人的精神性的满足特别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来协调人际关系。市场经济要求道德教育必须化外 在道德要求为主体内在“自律”的追求,因此,当代道德教育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关于主体人格的培养。
  在道德教育本质与现实性功能关系方面,一些学者认为,道德作为人类一种精神活动,是对可能世界的把 握,所反映的不是“实是”而是“应是”。它并不是人们现实生活的摹写,而是把这种现实行为放到可能的、 应是的、理想的世界中加以审视,并且用理想的标准对现实行为作出善恶的评价。这种“应是”与“实是”,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人类的道德活动并且推动人类向至善的方向前进。个体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自我 完善、自我超越。也有些学者提出道德教育现实性功能与超越性本质的立足点是什么的问题。认为,道德的超 越性必须建立在现实性的基础上,应该使超越性追求与现实性规范辩证统一。
  道德教育在面向现实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必须回答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当前社会转型道德 的“应是”是什么。学者们认为,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制约是不容置疑的。市场经济必 然要求有文明的人际关系来强化和维持自身模式运行。市场经济必定要求社会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的道德规 范体系。因此,当前的道德教育及其理论困惑正是这种体系改组转变的阵痛反映。有学者提出,道德问题必须 放在社会环境中去考察,没有纯粹的道德。还有学者提出,德育的内容不是自身规定的,它首先取决于社会规 定。当前市场经济尤其是转型期环境有很多不利于道德教育的因素必须加以克服。在当今社会背景中,道德教 育必须有自身特有的强有力的适应机制。二、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批判与继承
  有学者提出,在建立当代道德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以民族化为基础,强调民族性与世界性。道德传统是 民族文化的积淀,其核心是群体价值观。民族性的道德传统又是在不断发展的,只有在原有的传统基础上不断 更新,才能逐步建立当代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离开了传统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存在的。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对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进行研究,不仅应该重视其内容,更要注意其方法。从总体来看,它与西方的理智主义道德 教育倾向有明显的区别。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所走的是情理合一的道路。道德情感的陶冶与修炼在道德人格形 成中既作为中介和动力又作为评价机制起着核心作用。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方法上,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思 想都具有现代转型的社会价值。如果说跨世纪人才素质培养需要立足于民族和传统这块根基上的话,那么,中 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精华为这种外在要求提供了内在的根据。历史证明,道德教育如果忽视民族文化的根基 ——道德传统,那只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果说上述观点主要是从传统教育思想中挖掘宝藏的话,那么另一种观点则侧重在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批 判”。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基本上是消极的。它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趋于保守和愚昧,压 抑着人的主体精神。尽管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道德教育体系的建立有一定影响,但其意义究竟有多大令 人置疑,而且对传统的道德教育支离破碎的理解,在研究思路上往往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学者还通 过对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分析,认为应该现实地、具体地看待传统,诸如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与 儒家文化并非极度相关。还有学者认为,几千年来,以儒家为代表的道德体系是依靠政治制度来维持的,与其 说是道德毋宁说是一种社会约束机制。因此,我们必须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研究传统道德教育,决不能在现代 道德及其教育体系中简单位移传统道德教育。
  尚有一种观点认为,对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全盘否定或接受都是不妥的。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现实条件 ,即便是精华部分尚有现实的可行性以及方式、方法问题。不能因为西方有学者“关注”我国传统文化而“弊 帚自珍”,也不能因为有人“否定”而“全盘抛弃”。应该从现实社会条件出发,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并不完 全排斥传统的道德内容,而且现代道德教育的花朵只会开在由传统道德教育这棵树根生长出的枝条上,关键是 “改良”和“嫁接”。此外,有学者提出应该挖掘革命传统教育中的道德内容和方法,其中的合理性因素是不 能忽视的。三、对西方道德教育思想的借鉴
  大多数学者认为20世纪以来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及其研究对我国当前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学者 指出,道德和道德教育是历史性概念,作为历史的是可变与不变的统一。不变的是道德的永恒精神即自律精神 ,人类自律是超越自然性的自由。而具体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是可变的。不同的民族有其 不尽相同的道德价值体系。另外,就其可变而言,其变化发展又是有规律可循的,一定的道德价值、规范体系 总是社会条件尤其是生产方式、经济体制的反映。我国作为现代化的后发展国家既不可能跳越西方工业化所走 过的道路,又应当避免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偏差。有些学者研究并阐发了西方道德教育的发展过程,认为20世 纪以来西方的道德教育理论是发展变化的,它与社会背景、历史条件相对应。60年代以来,道德理论及其教育 中的否定极权主义和相对主义与二战后人们认为道德是相对的有关。而60年代以后的主情道德教育又是与民主 化运动、人本主义等密切相关的,出现的反对灌输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微观操作模式研究,也是与之一致的。 尤其是最近一二十年来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中反对价值观念自由,“回归规范教育”的动向特别值得引起注意。
  四、关于德育的现实操作与德育学科的理论建设
  关于德育的现实操作,有学者提出建立全息大德育模式。从客体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教育本身和主体 的受教育者生理、心理特点以及道德环境,全方位地构建大德育网络。由于道德教育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作为 社会巨系统一部分的道德教育与社会各组成部分彼此关联。有学者借鉴罗尔斯社会正义理论,研究、阐释了社 会至善与个体从善的关系,认为社会至善是个体从善的前提,互为条件。有学者提出建立一种规范教育模式, 认为当前最大的失调是规范的失调,应该培养受教育者的规范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还有学者主张建立 主体参与式的德育模式以及强调社会性情感发展的道德教育模式等。
  关于德育学科的理论建设问题,有学者认为德育原理应该有分支学科,诸如德育思想史、德育哲学等。在 方法论和研究视角上应该事实研究和价值研究并存,多学科渗透。例如从文化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 发生学以及生态学等学科作交叉移植研究。有学者就借鉴柯尔伯格的道德理论研究方法,建议德育理论要特别 加强个体道德发生、发展的科学研究。
  有学者强调指出,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体系,应当坚持方向性。方向性就在于政治和思想观念上 的导向。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是道德教育的外部规定性,道德教育理论不可避免地应 该研究和反映这种规定性。
其他文献
一、 引言  近几年来,物理教育工作者从文化角度对物理学和物理教育教学已经作了一些趋于系统化的研究,但一个现实问题是至今对“物理文化”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定义。就目前已发发表的文章和著作中出现的对物理文化的定义来看,大多都是站在文化学角度,将“物理学”装在“文化”这个什么都可装“框”里边。       样的处理,从完善科学文化学研究角度上来说可能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对于物理教育教学来说,不易起到拓
期刊
摘 要:本文就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阐述,以当代认知派学习理论和教育技术学提供的教学设计模式为理论依据,分析目前语文教育界的现实问题,提出缺乏严格的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生特征分析,使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了严重的盲目性;缺乏当代学习论的理论指导,使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难以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的阐述主宾混淆、用语含混,使语文教学目标难以付之课堂实践,客观上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教
期刊
学生解题不仅能加强知识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品质,因此,解题是学生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学生的解题过程是一种独特的思维过程,一般有以下3个步骤:(1)识别和理解问题过程,即通过审题提取解题信息;(2)生成解题路径过程,包括思维定向(课题类化)和背景知识再现;(3)评价解题过程和结论过程。    多年来,笔者在对学生的生物练习和统考、会考试卷分析与调查中,发现学生常因知识缺陷
期刊
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 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 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 体育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应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从低 级走向高级
期刊
摘要: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成人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目前,成 人教育中,在教育观念、教师素质、课程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从三条路径去尝试:更新教学观念,树立“质量至上”的成人教育理 念;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管理和教学的效能;重视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程在教学质量中的载体作用。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对策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成人
期刊
中学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知识综合的学科。著名科学家钱学 森称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多种学科相互联系,影响很大。在中学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 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的历史知识比较多,在地理课教学中紧扣教学内容, 挖掘地理课中的历史知识,有意穿插一些生动的历史知识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地理知识的 掌握。   
期刊
新教材的研究如火如荼,学习新理念的经验性文章连篇累牍。学生管理有没有新的理念?还是要那么师道尊严?我们也承认在高压管理下,有的学生是变乖了一点,温顺了一点。但仔细地分析高压下的学生,却发现有三种倾向:  (1)委曲求全 学生基于内心的矛盾冲突和源于教师与其他外界的压力,而自动调整自己的言行和观念,使自身适应教师的要求,这样的乖孩子固然深受老师的喜欢,但无法培养学生对事物作深度的判断和处世的独立性;
期刊
当前,计算机技术与土木工程的结合日益密切,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信息化程度取得显著提高,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应运而生。   一、虚拟现实技术在施工组织与管理中的应用  1.在施工过程控制和管理中的应用  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控制和管理是复杂的、动态的、集成的,贯穿于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尤其是现代的大型工程项目,工期长,工程量大。它涉及到各工种协调,大量资金和材料调度、施工机械、设备的管
期刊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
期刊
最近教育界谈论最多的是关于“高效课堂”的问题,好多教育界人士都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我们认为: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与学的活动。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究、创新。我们现在研讨的“高效课堂”,其目的就是做到即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最终到达提高学校整体素质教育质量的目的。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构建理想的高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