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小路来到北京。北京火车站每天迎来送往无数李小路的同伴,他们的神情打扮都带着难以抹去的“外地人”的印迹。
李小路花了两个月找到一份工作,期间却搬了3次家。女同事讨论买包还是买钻,她老老实实答买房。这样的姑娘对人生应该如何,未必有什么清楚的眉目,但对不必与不该,可以拒绝得直接且坚决。
李小路最爱的地方是单位办公室:不仅因为她可以由此在北京立足,更因为办公室的空调、电脑、网络、饮水机……满足了她对生活的一切想象。有时她也被某些突如其来的感觉困扰:“难道来北京,就是为了在这里当一个小白领吗?”
入北京记
搬家时最难处理的是衣服。绿妖离开北京的时候,不想穿的衣服在地上堆成等腰高——2001年她拎一口小箱子来北京,箱子甚至没装满:“基本衣物、洗漱用品,还有几本朱天文朱天心。”
踏上北京那一刻,她成了绿妖。名字源自王小波的《绿毛水怪》,在西祠胡同注册时,她敲出这两个字,“我长得既不绿,又不妖,但在心里可以又绿又妖啊。”
但那时候她毕竟还叫海燕,中南民族学院的法律系学生,平时翘课去学校门口的网吧上网。别人聊QQ,她在“后窗看电影”写影评,让心里的绿妖出来活动。论坛里结识一个姑娘叫半支烟,跟她说:“你这样的人就该来北京。”
她不知道北京什么样,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该”,甚至不知道“你这样”是什么样,就带着箱子和5000块钱来了北京。出火车站打车直接上了素未谋面的半支烟家,在一张床上睡觉聊天,第二天半支烟给她介绍了房子,她又提着箱子搬出去。
找工作也顺利,半支烟介绍她去一家时尚杂志。她没有相关经验,简历附了几篇当时的得意影评,主编一看:哦,你就是绿妖啊,留下吧。“那时候的时尚杂志还可以容纳很多来历不明学历可疑的人。”绿妖笑道。
从饭局接近北京
“每个刚刚进入社会的人都会进入那样的阶段:执着于生存压力,跟压力对抗,人很冷,心很硬。”绿妖回忆。
西祠胡同有一个讨论版“饭局通知”,创立人“见招拆招”也就是未来的《读库》主编老六(张立宪),组织大家吃饭喝酒。
当时以liar之名活跃于西祠的李霄峰回忆在饭局上见到绿妖,“网上网下反差还是挺大的,她的文字温婉,但是现实硬朗、内向,一看就是生活中不像笔下能表达自己的人。她酒量挺好的。”
“我酒量很差,倒是耍酒疯的名气很大。那时候大概透支了我一辈子的喝酒额度。”绿妖解释。
饭局上,她最接近青春期的状态,她和同伴们争着喝醉,步履蹒跚放声高歌,抢着挤进一个朋友的车。开车的喝得最高,在马路上逆行好几百米,砰地撞上电线杆,车内继续劲歌大笑。“像没有明天一样喝,像找死一样喝。”
这种喝法有千般不是,但有一点好:见过彼此最狼狈的醉态,听过最愚蠢的醉话,相当于掏心掏肺地成了朋友。“我通过饭局,觉得北京一下子亲切好多。刚进入社会时非常不适应,把自己抱成一团,很多人可以用和缓的方式,但我只能这么激烈,像核桃被砸开一样,才能打开自己。”
比群像少,比自传多
“我经历了一次长途搬家(从武汉到北京)。在北京搬过4次家。换过两次工作。有过一个男朋友。大病一次。加薪若干回。体重轻了10斤。年龄长了6岁。聚会饭局无数次。朋友三五个。还有,积攒起一架书,两箱碟。”2006年妇女节,绿妖回顾自己6年间的生活。
文章结尾,她突然说:“我知道自己很快会开始一场新恋爱,因为生命短促,必须相爱。”
临近三十,她同普通人一样,有面对时间的焦虑,身处孤独的煎熬。那时候的绿妖,终于成为一个每周必去动物园服装市场扫一次货的时尚杂志编辑,衣服类型日趋时尚,穿自己并不喜欢的鲜艳色块的低胸装,走在路上接受别人的口哨。
这不是她要的生活,但她发现自己越来越难拒绝。为了走出这种状态,她辞去工作,打算写长篇。在她野心勃勃的构想里,她打算写群像式的小说,探讨为什么北京的幸福爱情这么少,为什么人们就不能相爱?
“很快我发现我遇到了一个没写过小说的人的最大问题,要写那么大的话题,起码要《战争与和平》的体例,不是这样一本书能承载的。只好从大别墅砍到一居室,我能承担的容量。但比起一个自传体小说的内容还是多了点。”绿妖说。
再见,北京
2007年4月,绿妖去北戴河租了一间小屋写作,第二章基本在那里完成。周围只有建筑工地,她每天面对孤独。“大海并不都是蓝色的,起风的时候海是黑色的,海岸上都是被冲上来的泡沫,特别可怕,你会觉得大海黑色的底被翻出来了。”
生活一下子不同了。没有饭店商店,绿妖每天煮挂面充饥,写完稿出去散步。工地上的工人见到一个活动的异性,拼命吹口哨。
那本还叫《直到世界尽头》的小说写完,绿妖找了几家出版社,没有下文。2007年春节她在家待了一个月,结果被熟人社会的各种压力逼回北京:“即便茫然,也还是在北京茫然吧。”
她说自己带有笨人的一切特点,但也许有些人就是要经过姿态笨拙的倔强与坚持,才能进入下一阶段:2008年,老六给绿妖派了一个活:为《读库》写盲人歌手周云蓬的稿子。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想到绿妖,就纪实类报道的要求,一是要下功夫,二是要尽量准确,这两点绿妖都能胜任,她也喜欢周云蓬的音乐,就叫她去做了。”老六回忆。
3个月采访结束,绿妖成了周云蓬的女友。1米6的绿妖弯着肘,让高高壮壮的周云蓬搭上手,两个人配合着走路飞快。
2010年4月,周云蓬说想离开北京去绍兴,绿妖没异议。“他在北京待了15年,也被北京榨取得差不多了。”
3个月前,她刚修改完《北京小兽》,重写开头和结尾。初稿结尾时,李小路遇到前男友孙克非,两个人走了一晚,聊了一路。明知大团圆结局强人所难,但绿妖觉着这么生掰一下,自己心里好过:“我那时候还承担不起一个孤单的结尾。”
而在出版的《北京小兽》里,没有天降哪个男人来给李小路提供希望。她选择主动离开孙克非,选择孤单,从北京回到老家,认真决定与承担着自己的生活,然后在某个春夜锁上门,继续出发。“当她心里的力量足够的时候,她可以这么做。”绿妖说。
去绍兴前,她把那堆不穿的衣服寄回家给姐姐。她仍惦着那件所费不赀的低胸装,旁敲侧击地问:“嗯,就那件衣服,你喜不喜欢啊,穿着好看吗?”
姐姐惊奇道:“那衣服道袍似的,你干嘛买它啊!”
对那些因为梦想而在故乡无地容身的年轻人,北京意味着包罗万象又难以名状的可能性,承载着每个人投射放大的幻梦。即便现实令人茫然若失,留在北京代表至少还有可能。而离开北京,有人因为放弃,有人因为有重新出发的力量。
李小路花了两个月找到一份工作,期间却搬了3次家。女同事讨论买包还是买钻,她老老实实答买房。这样的姑娘对人生应该如何,未必有什么清楚的眉目,但对不必与不该,可以拒绝得直接且坚决。
李小路最爱的地方是单位办公室:不仅因为她可以由此在北京立足,更因为办公室的空调、电脑、网络、饮水机……满足了她对生活的一切想象。有时她也被某些突如其来的感觉困扰:“难道来北京,就是为了在这里当一个小白领吗?”
入北京记
搬家时最难处理的是衣服。绿妖离开北京的时候,不想穿的衣服在地上堆成等腰高——2001年她拎一口小箱子来北京,箱子甚至没装满:“基本衣物、洗漱用品,还有几本朱天文朱天心。”
踏上北京那一刻,她成了绿妖。名字源自王小波的《绿毛水怪》,在西祠胡同注册时,她敲出这两个字,“我长得既不绿,又不妖,但在心里可以又绿又妖啊。”
但那时候她毕竟还叫海燕,中南民族学院的法律系学生,平时翘课去学校门口的网吧上网。别人聊QQ,她在“后窗看电影”写影评,让心里的绿妖出来活动。论坛里结识一个姑娘叫半支烟,跟她说:“你这样的人就该来北京。”
她不知道北京什么样,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该”,甚至不知道“你这样”是什么样,就带着箱子和5000块钱来了北京。出火车站打车直接上了素未谋面的半支烟家,在一张床上睡觉聊天,第二天半支烟给她介绍了房子,她又提着箱子搬出去。
找工作也顺利,半支烟介绍她去一家时尚杂志。她没有相关经验,简历附了几篇当时的得意影评,主编一看:哦,你就是绿妖啊,留下吧。“那时候的时尚杂志还可以容纳很多来历不明学历可疑的人。”绿妖笑道。
从饭局接近北京
“每个刚刚进入社会的人都会进入那样的阶段:执着于生存压力,跟压力对抗,人很冷,心很硬。”绿妖回忆。
西祠胡同有一个讨论版“饭局通知”,创立人“见招拆招”也就是未来的《读库》主编老六(张立宪),组织大家吃饭喝酒。
当时以liar之名活跃于西祠的李霄峰回忆在饭局上见到绿妖,“网上网下反差还是挺大的,她的文字温婉,但是现实硬朗、内向,一看就是生活中不像笔下能表达自己的人。她酒量挺好的。”
“我酒量很差,倒是耍酒疯的名气很大。那时候大概透支了我一辈子的喝酒额度。”绿妖解释。
饭局上,她最接近青春期的状态,她和同伴们争着喝醉,步履蹒跚放声高歌,抢着挤进一个朋友的车。开车的喝得最高,在马路上逆行好几百米,砰地撞上电线杆,车内继续劲歌大笑。“像没有明天一样喝,像找死一样喝。”
这种喝法有千般不是,但有一点好:见过彼此最狼狈的醉态,听过最愚蠢的醉话,相当于掏心掏肺地成了朋友。“我通过饭局,觉得北京一下子亲切好多。刚进入社会时非常不适应,把自己抱成一团,很多人可以用和缓的方式,但我只能这么激烈,像核桃被砸开一样,才能打开自己。”
比群像少,比自传多
“我经历了一次长途搬家(从武汉到北京)。在北京搬过4次家。换过两次工作。有过一个男朋友。大病一次。加薪若干回。体重轻了10斤。年龄长了6岁。聚会饭局无数次。朋友三五个。还有,积攒起一架书,两箱碟。”2006年妇女节,绿妖回顾自己6年间的生活。
文章结尾,她突然说:“我知道自己很快会开始一场新恋爱,因为生命短促,必须相爱。”
临近三十,她同普通人一样,有面对时间的焦虑,身处孤独的煎熬。那时候的绿妖,终于成为一个每周必去动物园服装市场扫一次货的时尚杂志编辑,衣服类型日趋时尚,穿自己并不喜欢的鲜艳色块的低胸装,走在路上接受别人的口哨。
这不是她要的生活,但她发现自己越来越难拒绝。为了走出这种状态,她辞去工作,打算写长篇。在她野心勃勃的构想里,她打算写群像式的小说,探讨为什么北京的幸福爱情这么少,为什么人们就不能相爱?
“很快我发现我遇到了一个没写过小说的人的最大问题,要写那么大的话题,起码要《战争与和平》的体例,不是这样一本书能承载的。只好从大别墅砍到一居室,我能承担的容量。但比起一个自传体小说的内容还是多了点。”绿妖说。
再见,北京
2007年4月,绿妖去北戴河租了一间小屋写作,第二章基本在那里完成。周围只有建筑工地,她每天面对孤独。“大海并不都是蓝色的,起风的时候海是黑色的,海岸上都是被冲上来的泡沫,特别可怕,你会觉得大海黑色的底被翻出来了。”
生活一下子不同了。没有饭店商店,绿妖每天煮挂面充饥,写完稿出去散步。工地上的工人见到一个活动的异性,拼命吹口哨。
那本还叫《直到世界尽头》的小说写完,绿妖找了几家出版社,没有下文。2007年春节她在家待了一个月,结果被熟人社会的各种压力逼回北京:“即便茫然,也还是在北京茫然吧。”
她说自己带有笨人的一切特点,但也许有些人就是要经过姿态笨拙的倔强与坚持,才能进入下一阶段:2008年,老六给绿妖派了一个活:为《读库》写盲人歌手周云蓬的稿子。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想到绿妖,就纪实类报道的要求,一是要下功夫,二是要尽量准确,这两点绿妖都能胜任,她也喜欢周云蓬的音乐,就叫她去做了。”老六回忆。
3个月采访结束,绿妖成了周云蓬的女友。1米6的绿妖弯着肘,让高高壮壮的周云蓬搭上手,两个人配合着走路飞快。
2010年4月,周云蓬说想离开北京去绍兴,绿妖没异议。“他在北京待了15年,也被北京榨取得差不多了。”
3个月前,她刚修改完《北京小兽》,重写开头和结尾。初稿结尾时,李小路遇到前男友孙克非,两个人走了一晚,聊了一路。明知大团圆结局强人所难,但绿妖觉着这么生掰一下,自己心里好过:“我那时候还承担不起一个孤单的结尾。”
而在出版的《北京小兽》里,没有天降哪个男人来给李小路提供希望。她选择主动离开孙克非,选择孤单,从北京回到老家,认真决定与承担着自己的生活,然后在某个春夜锁上门,继续出发。“当她心里的力量足够的时候,她可以这么做。”绿妖说。
去绍兴前,她把那堆不穿的衣服寄回家给姐姐。她仍惦着那件所费不赀的低胸装,旁敲侧击地问:“嗯,就那件衣服,你喜不喜欢啊,穿着好看吗?”
姐姐惊奇道:“那衣服道袍似的,你干嘛买它啊!”
对那些因为梦想而在故乡无地容身的年轻人,北京意味着包罗万象又难以名状的可能性,承载着每个人投射放大的幻梦。即便现实令人茫然若失,留在北京代表至少还有可能。而离开北京,有人因为放弃,有人因为有重新出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