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起点,思维能力是智力因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成部分,在促进和推动学生学习能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章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以人为本 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的起点,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成部分,在促进和推动学生学习效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新实施的小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互助合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1]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深入探讨和创新其教学方式方法,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准确的理解以人为本,需要对以人为本中的“人”、和“本”有所了解。何为“人”呢?是指 “一个国家的全体社会成员”、“人民”等;而“本”则是指“事物的根本、根源”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小学教育是学生整个教育阶段的起点,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2]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本。具体来讲,应做到。
一、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系统性。
系统是一个概念,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论,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相结合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整体不等于其局部的简单相加。系统性是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考虑问题,总是要从整体出发,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系统思维,可以使一个人变得非常理智,而且统筹能力及预见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是学生未来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那么,如何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系统性呢?
1.整体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刻刻培养学生始终站在整体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从整体和全局出发,而不是把局部凌驾与整体之上。
2.结构法。系统由各部分组成,部分与部分之间组合是否合理,对系统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教材系统内部结构的合理性,使教材、教学的方式方法达到最佳的融合。
3.要素法。每一个系统都由各种各样的要素构成的,要使整个系统正常运转并发挥最好的作用或处于最佳状态,必须考察各要素周全和充分,使各要素的功能处于最佳状态,进而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
4.功能法。功能法是指为了使一个系统呈现出最佳态势,从大局出发来调整或是改变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也即是说教师应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教学过程中系统功能与作用之间的“搭配”,使之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
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刻性。
深刻性指思维活动的抽象和逻辑推理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表现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问题周密,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
1.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动机。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具备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主动思考,追求创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及时的给予积极的暗示。
2.要鼓励学生追根究底,凡事都要去问为什么,坚决摈弃死记硬背,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每当观察到一件事物或现象时,无论是初次还是多次接触,都要问“为什么”,并且养成习惯。
3.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展问题探索,养成深钻细研的习惯。每当遇到问题时,尽可能地寻求问题的规律性,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变换观察同一问题,以免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4.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知道,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应用各种方法如比较、分析、综合、推理等去学习和掌握知识。[3]另一方面,要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把学到和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
5.举一反三,强化练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人,只有在他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后,他才能在其基础上去思考,才能更深刻地去理解这些知识的逻辑性,从而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创造性。
创造性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能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新时期、新阶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创造性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做到思维能力的创造性呢?
1.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思维发展的宽松环境。传统的教学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弊大于利的,因为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讲,他们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与学生要真诚相待、和谐相处、平等对话、交流想法,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特别是对那些有新想法的学生要给予重视并进行引导,鼓励并做出中肯的评价,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的压抑感,而且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也提供了场所。
2.提倡合作,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班级是一个群体,一个团队。学生的合作学习,不仅是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也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和目的。
3.重视讨论,集思广益。每节课要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讨论。集中众多人的集体智慧,广泛吸收有益意见,从而达到思维能力的提高。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当所有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由于各人的想法、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问题的水平不同,产生种种不同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比较、对照、切磋,这之间就会有意无意地学习到对方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改进。
总之,教师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芹,抓住文体特点,提升思维能力——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47)
[2]马远忠,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教研.2011(05)
[3]张云红,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百花园地.2010(09)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以人为本 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的起点,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成部分,在促进和推动学生学习效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新实施的小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互助合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1]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深入探讨和创新其教学方式方法,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准确的理解以人为本,需要对以人为本中的“人”、和“本”有所了解。何为“人”呢?是指 “一个国家的全体社会成员”、“人民”等;而“本”则是指“事物的根本、根源”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小学教育是学生整个教育阶段的起点,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2]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本。具体来讲,应做到。
一、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系统性。
系统是一个概念,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论,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相结合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整体不等于其局部的简单相加。系统性是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考虑问题,总是要从整体出发,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系统思维,可以使一个人变得非常理智,而且统筹能力及预见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是学生未来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那么,如何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系统性呢?
1.整体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刻刻培养学生始终站在整体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从整体和全局出发,而不是把局部凌驾与整体之上。
2.结构法。系统由各部分组成,部分与部分之间组合是否合理,对系统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教材系统内部结构的合理性,使教材、教学的方式方法达到最佳的融合。
3.要素法。每一个系统都由各种各样的要素构成的,要使整个系统正常运转并发挥最好的作用或处于最佳状态,必须考察各要素周全和充分,使各要素的功能处于最佳状态,进而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
4.功能法。功能法是指为了使一个系统呈现出最佳态势,从大局出发来调整或是改变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也即是说教师应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教学过程中系统功能与作用之间的“搭配”,使之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
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刻性。
深刻性指思维活动的抽象和逻辑推理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表现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问题周密,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
1.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动机。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具备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主动思考,追求创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及时的给予积极的暗示。
2.要鼓励学生追根究底,凡事都要去问为什么,坚决摈弃死记硬背,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每当观察到一件事物或现象时,无论是初次还是多次接触,都要问“为什么”,并且养成习惯。
3.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展问题探索,养成深钻细研的习惯。每当遇到问题时,尽可能地寻求问题的规律性,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变换观察同一问题,以免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4.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知道,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应用各种方法如比较、分析、综合、推理等去学习和掌握知识。[3]另一方面,要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把学到和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
5.举一反三,强化练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人,只有在他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后,他才能在其基础上去思考,才能更深刻地去理解这些知识的逻辑性,从而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创造性。
创造性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能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新时期、新阶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创造性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做到思维能力的创造性呢?
1.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思维发展的宽松环境。传统的教学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弊大于利的,因为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讲,他们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与学生要真诚相待、和谐相处、平等对话、交流想法,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特别是对那些有新想法的学生要给予重视并进行引导,鼓励并做出中肯的评价,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的压抑感,而且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也提供了场所。
2.提倡合作,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班级是一个群体,一个团队。学生的合作学习,不仅是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也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和目的。
3.重视讨论,集思广益。每节课要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讨论。集中众多人的集体智慧,广泛吸收有益意见,从而达到思维能力的提高。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当所有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由于各人的想法、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问题的水平不同,产生种种不同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比较、对照、切磋,这之间就会有意无意地学习到对方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改进。
总之,教师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芹,抓住文体特点,提升思维能力——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47)
[2]马远忠,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教研.2011(05)
[3]张云红,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百花园地.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