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民航职业类英语教学探索

来源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d566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航院校是我国民航高等教育的主力军,研究如何在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要实施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解决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可以通过精准把握思政元素内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课程思政;民航职业类英语;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1-0045-04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而通过实施课程思政,在高校所有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守好这一阵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有力举措。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实际是对高校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2]。课程思政的前身实际是德育教育,立德树人为课程思政的核心,而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指导纲要也提出了“价值”“知识”和“能力”三者结合的具体要求,其实是给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具体的方向。
  民航院校作为我国民航高等教育的主力军,也应积极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多航空航天领域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助力航空强国、航天强国和中国梦的实现。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作为民航院校课程设置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民航院校在校学生的必修课,覆盖面广,课程多,影响大。在实际教学中,研究如何结合当代民航精神实施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把学生培养成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的德才兼备、全方位发展的民航英才,实现英语课程德育功能是在民航院校实施“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民航业作为世界文化交流的窗口,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大环境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不断加强,身在不同民航岗位的民航院校毕业生也间接担负着传播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使命,而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出具有较强中华文化底蕴和较强外语能力的民航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先决条件。
  一、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8年,教育部先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若干意见》,在全国部署推广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教学逐步成为中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很多高校也对此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发布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搜索近5年“中国知网”论文,键入关键词“课程思政”,成果较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期刊类文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辩证关系及课程思政机制构建研究;二是高校课程思政实施面临的问题与困境研究;三是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的研究。但键入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期刊文章数量不到总量的5%,其中大部分都是针对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再键入关键词“民航课程思政”,期刊文章数量只有15篇,其中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仅为1篇。从研究对象上看,英语类课程思政研究大多局限在公共英语课,明显存在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研究不足的问题。从研究内容上看,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后疫情时代,对于具体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折射到民航類英语教材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课堂的有效融入,尚未进行系统探索和研究,尤其是缺乏实证研究。目前,国内航空航天类课程思政改革会议论坛也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2020年10月16日至18日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航空学会主办的首届全国航空航天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论坛;10月19日至20日由教育部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第一届全国高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育教学研讨会。作者有幸被邀请参加了第一个论坛并在会上做了分组交流报告。分组报告共有30多个,但专门以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为题的只有一篇。由此不难看出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相对较薄弱,而如何构建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体系,紧跟其他航空专业学科步伐,一起纳入到民航院校的整个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来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难题分析
   要打破民航高校思政课的“孤岛”现象,解决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问题,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英语课程对接,发挥职业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民航职业类英语作为一门专门英语课程,具有知识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实施课程思政,就是挖掘教材内容背后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政育人因素,通过让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建立文化认同感,树立民族自信,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价值导向性作用[3]。但现实是一些教师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本身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储备较少,缺乏表达中国文化的语言积累,用英语准确传递中华优秀文化的语言能力不够。另外,教师对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的内涵和范围的理解存在误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过于狭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积累不足,因而就较难凝练思政元素并通过素材支撑把它系统无缝融入到教学中。   其次,英语课堂还存在 “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英语课教师实际教学更加侧重于专业英语词汇、语法和固定句式的讲解和操练,更注重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而要顺利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目標,不仅考量专业英语课教师是否有过硬的专业素养,还要看教师是否有较高的思政理论水平、个人道德修养以及个人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否有意识地在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做到价值引领,完成从“教书匠”到“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转变。
  最后,在英语课程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势必会加大教学任务量,而学期课时又有限,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会导致教师为赶教学进度,出现讲多练少的情况,造成课堂交互设计不足,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同时,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粗暴地在课程中机械地加入思政育人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脱离,而是寻找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的载体,尽量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痕迹,充分发挥隐性教育作用,做到无形融入。教师如何结合专业特点、课程特色以及不同教学知识点并借助一定的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文化自信、工匠精神的民航复合型人才是需要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只有解决好以上问题,才能确保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实施途径
  (一)准确把握思政元素内涵,注意区分思政元素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 以‘隐性思政’的功用, 与‘显性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道, 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4],从而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这里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单指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内容,也包含思想政治教育所体现的一种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内容,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历史观、道德观、政治观)。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即民主法制教育、形式政策教育、现代知识教育、心理教育等”[5]。概括起来,凡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正面影响,对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正能量的思想教育元素,都属于课程思政元素范畴。但同时要注意区分思政元素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而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又为思政元素提供内容支撑,否则课程思政就成为空洞的说教了。中国民航业在新中国成立的这72年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上也经历了一些重大事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航精神和文化,同时民航专业课程又带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因此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还可以结合民航特色文化,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比如在讲解紧急迫降时,就可以引入514川航航班备降成都事件,除了教会学生如何辨别紧急迫降情况,如何帮助乘客做好迫降准备,还可以通过真实事件讲述和电影素材《中国机长》,传递“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的民航精神内核。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大力宣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工匠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等。
   (二)加强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媒介, 是改革成败的关键。要在民航高校推行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教师是关键。“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这不仅依靠教师自身主动学习,更需要资金及政策的支持。第一,教师不仅应主动提升自己本学科的专业语言技能知识,还应主动学习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关注时事,在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储备的同时不断拓宽自身的国际视野。宽广的知识面能保证教师在教材使用中精准挖掘思政元素并引入相关思政资源去支撑课程思政教学,如依据相关思政元素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中国民航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以及学习强国、中国日报英文版、CGTN、民航资源网上的时事资源等。只有以相关思政资源为支撑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才会避免脱离实际、空洞无说服力的“空话”“大话”继而导致学生反感。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战略格局下,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在未来作为窗口性行业的民航各岗位传播中华文化有着重大意义。第二,民航职业英语课教师应积极参加信息化类教学培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积极参加校内外课程思政类教学的培训,特别是航空航天类课程思政教改论坛或研修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向同行学习,在做好理论武装的同时强化自身课程思政建设意识。第三,全面实施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不仅涉及教师个人,更需要整个教师队伍的共同参与。在校内成立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搭建课程交流平台,加强与思政课教师的配合,选树一批课程思政名师,发挥传帮带作用。同时,通过团队成员分工协作打造本校职业英语课程思政的示范课程,创建优质课程思政资源库;另外,鼓励教师积极报名参加课程思政类的教学比赛,以赛促教,并通过申报课程思政相关课题,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将实践知识理论化和理论知识实践化。
   (三) 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体课堂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而翻转课堂强调,学生课前需要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通过登陆网络学习平台,如学习通、职教云、课堂派,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随时、反复多次观看微课、视频资源或相关教学课件,可以在自学过程中在网络上与同学讨论,完成并提交相关学习任务;同时也增加了教师在课堂之外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时间。在完成课前导学之后,学生来到实体课堂,在教师主导下,通过课堂活动,盘活学生通过线上自学习得的已有知识,实现学生的自助式、参与式、探究式、合作式学习。在课后,学生自主完成书面或口头家庭作业或相关学习资料的阅读,巩固已学知识进而做到进一步拓展。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教师通过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达到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实现高效学习,其实也是间接延伸了课堂学时,合理提升了学业挑战度、增加了课程难度、拓展了课程深度、切实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2020年5月14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到:我们再也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教与学状态,因为融合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在线教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所以在信息化时代,特别是后疫情时代,以翻转课堂为主要形式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主流,这既可以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也可以解决现有课时有限而教学任务重这一难题。同时,这一教学模式有助于蕴含思政元素的微课视频、电影、图片等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导入使用,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思政元素的高效无缝融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各个层面做到专业英语技能培训和提高学生政治文化素养相融合,从而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教学模式可用图1表示。    作者在给空乘专业二年级学生讲授Emergency Landing一课时,运用此教学模式,提前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传机上突發情况类型的相关英语词汇,以及《中国机长》《萨利机长》电影片段,让学生自主观看后熟记单词并就机组人员通力协作和飞机成功备降后机长说的“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这句台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对“生命”“职责”“规章”“团队合作精神”进行思考并将评论以语音形式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间互评和教师查看。同时,通过新闻图片形式由“敬畏生命”引入当前抗疫热点,把视角转向当下我们党和政府在疫情面前始终把人民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以及医务工作者、基层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各行各业的人们“敬畏职责、敬畏规章”、团结一致共抗疫情取得的阶段性胜利,从而凸显“团结一致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课中,通过词语接龙游戏检查学生课前词汇自学情况,然后在课本对话学习后再通过角色扮演操练如何帮助乘客做好迫降准备。课后在网络平台发布家庭作业,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不断操练相关知识点以达成能力目标,即客舱内专业的服务不仅需要专业的技能、礼仪,还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为课堂教学做好语言储备实现价值引领,同时通过课中课后巩固练习做到进一步提升和塑造,从而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高质、高效。
   (四)采用多元的形成性评估机制
   评估的目的在于评价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其作用不仅在于帮助教师监测教学效果,以便教师根据评估情况不断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也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能否有效顺利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还在于教学中是否有着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估机制。而多元的形成性评估机制正是综合了教师评估、学生互评及学生自评的多种评估方式,是一种阶段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它不仅能多维度反映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在肯定学生渐进式学习的同时更加客观全面反映了学生能力素养不断进步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而且也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课程内容以及存在的困难等做出评估,做到有“自知之明”,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对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做出调整。这种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与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完全契合,它是在思政内容进教案、进课堂的基础上确保思政内容进入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确保思政内容最终进入学生头脑,防止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走过场的有效促进机制。如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可视化评估与自我反思日志,训练学生学会使用评估清单表(checklist)或评分标准(rubrics),平衡量化评估与质性评估,并帮助学生建立电子学习档案袋等。
   民航院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仅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这类通识教育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而且要积极对现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挖掘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的思政元素,通过优秀师资队伍的打造,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特色专业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进行无缝对接,可以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水平的同时切实做好价值引领和品格塑造,对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提高立德树人成效以及培养具有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的担当民航强国建设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9-08-14)[2020-10-23].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2]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06-01)[2020-10-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王状.论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高等农业教育,2015(6):34.
  [4]陈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
  [5]孟志中.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3):19.
  编辑∕丁俊玲
其他文献
“党建+”是近几年出现的党建工作新模式、新方法,其基本含义就是以党建为核心,在党建工作中系统布局,通过“党建+”工作模式来整合党建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党建工作与高校中心工作、日常工作的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政治信仰的定力,激发高效高质发展的活力,培养清正廉洁的抗力,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为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注入“红色动力”.
大学生学业规划指导是书院制模式下高校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要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对大学生学业规划做好指导至关重要.文章针对目前大学生学业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南京审计大学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实践经验,指出大学生学业规划指导应从激发学生规划动机、加强目标引领、注重过程监督等几方面落实落细落小.
高校公共基础课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奠基石.在“一流本科”建设背景下,很多大学在公共英语教育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一流本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各高校有必要从转变教学理念、完善教材改革,创新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致力于培养一流人才、加强“一流本科”建设进程.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和任务,需要用好各种资源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把关工委工作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发挥老中青各方优势,形成“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探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任务和关工委老同志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从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丰富协同育人平台、应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教育、保障育人工作队伍四方面对高校关工委融入思政教育进行了思考探析.
我国的法律硕士(法学)教育随着法治化的进程加快而迅速发展,但在法律硕士(法学)的培养实践中依然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设置缺乏应用性、教学方法背离实践性、双师队伍建设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通过对法律硕士(法学)各培养环节进行创新性改革与完善,积极探索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法律硕士(法学)培养模式,不断提升该类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科学素养和道德素养.针对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困境,高校要尝试运用新的教育对策,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媒体”为视角,最终实现抗疫精神教育育人功能.
大学生党员组织归属感有理想信念坚定但入党前后有差别、组织生活按时过但质量不高、困难学生党员诉求难满足等现状.大学生党员组织归属感缺失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多元化导致归属感不稳定、大学生党员角色集冲突导致的身份认同困难、实践活动参与程度弱导致的责任意识淡薄、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缺乏创新导致的战斗堡垒作用弱化、高校学生基层党支部关怀不到位导致的心理落差大、高校基层支部管理者互动性缺失导致的管理有效度低等几个方面.增强大学生党员的组织归属感需要发挥在校大学生的主体性优势并自觉实践,基层党组织推陈出新筑起基层支部钢铁长城
摘 要:发展高校党建工作,关键在于顺应时代进步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和工作载体。文章根据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及发展机遇,以“嵌入式发展”这一概念为研究视角,构建高校大学生新媒体党建学习平台的嵌入式发展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实践路径,即学习平台功能实现、教师团队合力协作、融入传统教学课堂。  关键词:大学生;新媒体;党建学习平台;嵌入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以更好地贯彻实施的教育理念。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往往重视专业化、学术化,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甚至存在偏废的倾向。外语专业师生处于外来文化影响的前沿地带,其各类课程,尤其是文学课程的思政渗透不但可行性强,而且势在必行。鉴于中日的历史特殊性,日本文学系列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普
摘 要:为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命的丰富内涵,利用SWOT-AHP战略决策模型对“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策略进行研究。首先通过SWOT对当前“互联网+”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其次构建新时代视域下“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的层次结构,并采用AHP对其进行权重分析;最后确定选择提升策略,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