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航院校是我国民航高等教育的主力军,研究如何在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要实施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解决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可以通过精准把握思政元素内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课程思政;民航职业类英语;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1-0045-04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而通过实施课程思政,在高校所有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守好这一阵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有力举措。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实际是对高校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2]。课程思政的前身实际是德育教育,立德树人为课程思政的核心,而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指导纲要也提出了“价值”“知识”和“能力”三者结合的具体要求,其实是给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具体的方向。
民航院校作为我国民航高等教育的主力军,也应积极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多航空航天领域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助力航空强国、航天强国和中国梦的实现。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作为民航院校课程设置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民航院校在校学生的必修课,覆盖面广,课程多,影响大。在实际教学中,研究如何结合当代民航精神实施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把学生培养成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的德才兼备、全方位发展的民航英才,实现英语课程德育功能是在民航院校实施“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民航业作为世界文化交流的窗口,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大环境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不断加强,身在不同民航岗位的民航院校毕业生也间接担负着传播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使命,而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出具有较强中华文化底蕴和较强外语能力的民航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先决条件。
一、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8年,教育部先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若干意见》,在全国部署推广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教学逐步成为中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很多高校也对此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发布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搜索近5年“中国知网”论文,键入关键词“课程思政”,成果较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期刊类文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辩证关系及课程思政机制构建研究;二是高校课程思政实施面临的问题与困境研究;三是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的研究。但键入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期刊文章数量不到总量的5%,其中大部分都是针对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再键入关键词“民航课程思政”,期刊文章数量只有15篇,其中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仅为1篇。从研究对象上看,英语类课程思政研究大多局限在公共英语课,明显存在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研究不足的问题。从研究内容上看,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后疫情时代,对于具体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折射到民航類英语教材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课堂的有效融入,尚未进行系统探索和研究,尤其是缺乏实证研究。目前,国内航空航天类课程思政改革会议论坛也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2020年10月16日至18日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航空学会主办的首届全国航空航天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论坛;10月19日至20日由教育部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第一届全国高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育教学研讨会。作者有幸被邀请参加了第一个论坛并在会上做了分组交流报告。分组报告共有30多个,但专门以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为题的只有一篇。由此不难看出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相对较薄弱,而如何构建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体系,紧跟其他航空专业学科步伐,一起纳入到民航院校的整个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来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难题分析
要打破民航高校思政课的“孤岛”现象,解决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问题,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英语课程对接,发挥职业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民航职业类英语作为一门专门英语课程,具有知识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实施课程思政,就是挖掘教材内容背后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政育人因素,通过让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建立文化认同感,树立民族自信,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价值导向性作用[3]。但现实是一些教师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本身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储备较少,缺乏表达中国文化的语言积累,用英语准确传递中华优秀文化的语言能力不够。另外,教师对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的内涵和范围的理解存在误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过于狭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积累不足,因而就较难凝练思政元素并通过素材支撑把它系统无缝融入到教学中。 其次,英语课堂还存在 “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英语课教师实际教学更加侧重于专业英语词汇、语法和固定句式的讲解和操练,更注重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而要顺利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目標,不仅考量专业英语课教师是否有过硬的专业素养,还要看教师是否有较高的思政理论水平、个人道德修养以及个人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否有意识地在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做到价值引领,完成从“教书匠”到“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转变。
最后,在英语课程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势必会加大教学任务量,而学期课时又有限,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会导致教师为赶教学进度,出现讲多练少的情况,造成课堂交互设计不足,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同时,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粗暴地在课程中机械地加入思政育人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脱离,而是寻找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的载体,尽量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痕迹,充分发挥隐性教育作用,做到无形融入。教师如何结合专业特点、课程特色以及不同教学知识点并借助一定的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文化自信、工匠精神的民航复合型人才是需要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只有解决好以上问题,才能确保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实施途径
(一)准确把握思政元素内涵,注意区分思政元素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 以‘隐性思政’的功用, 与‘显性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道, 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4],从而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这里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单指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内容,也包含思想政治教育所体现的一种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内容,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历史观、道德观、政治观)。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即民主法制教育、形式政策教育、现代知识教育、心理教育等”[5]。概括起来,凡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正面影响,对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正能量的思想教育元素,都属于课程思政元素范畴。但同时要注意区分思政元素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而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又为思政元素提供内容支撑,否则课程思政就成为空洞的说教了。中国民航业在新中国成立的这72年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上也经历了一些重大事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航精神和文化,同时民航专业课程又带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因此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还可以结合民航特色文化,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比如在讲解紧急迫降时,就可以引入514川航航班备降成都事件,除了教会学生如何辨别紧急迫降情况,如何帮助乘客做好迫降准备,还可以通过真实事件讲述和电影素材《中国机长》,传递“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的民航精神内核。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大力宣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工匠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等。
(二)加强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媒介, 是改革成败的关键。要在民航高校推行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教师是关键。“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这不仅依靠教师自身主动学习,更需要资金及政策的支持。第一,教师不仅应主动提升自己本学科的专业语言技能知识,还应主动学习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关注时事,在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储备的同时不断拓宽自身的国际视野。宽广的知识面能保证教师在教材使用中精准挖掘思政元素并引入相关思政资源去支撑课程思政教学,如依据相关思政元素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中国民航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以及学习强国、中国日报英文版、CGTN、民航资源网上的时事资源等。只有以相关思政资源为支撑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才会避免脱离实际、空洞无说服力的“空话”“大话”继而导致学生反感。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战略格局下,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在未来作为窗口性行业的民航各岗位传播中华文化有着重大意义。第二,民航职业英语课教师应积极参加信息化类教学培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积极参加校内外课程思政类教学的培训,特别是航空航天类课程思政教改论坛或研修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向同行学习,在做好理论武装的同时强化自身课程思政建设意识。第三,全面实施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不仅涉及教师个人,更需要整个教师队伍的共同参与。在校内成立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搭建课程交流平台,加强与思政课教师的配合,选树一批课程思政名师,发挥传帮带作用。同时,通过团队成员分工协作打造本校职业英语课程思政的示范课程,创建优质课程思政资源库;另外,鼓励教师积极报名参加课程思政类的教学比赛,以赛促教,并通过申报课程思政相关课题,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将实践知识理论化和理论知识实践化。
(三) 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体课堂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而翻转课堂强调,学生课前需要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通过登陆网络学习平台,如学习通、职教云、课堂派,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随时、反复多次观看微课、视频资源或相关教学课件,可以在自学过程中在网络上与同学讨论,完成并提交相关学习任务;同时也增加了教师在课堂之外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时间。在完成课前导学之后,学生来到实体课堂,在教师主导下,通过课堂活动,盘活学生通过线上自学习得的已有知识,实现学生的自助式、参与式、探究式、合作式学习。在课后,学生自主完成书面或口头家庭作业或相关学习资料的阅读,巩固已学知识进而做到进一步拓展。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教师通过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达到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实现高效学习,其实也是间接延伸了课堂学时,合理提升了学业挑战度、增加了课程难度、拓展了课程深度、切实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2020年5月14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到:我们再也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教与学状态,因为融合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在线教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所以在信息化时代,特别是后疫情时代,以翻转课堂为主要形式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主流,这既可以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也可以解决现有课时有限而教学任务重这一难题。同时,这一教学模式有助于蕴含思政元素的微课视频、电影、图片等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导入使用,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思政元素的高效无缝融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各个层面做到专业英语技能培训和提高学生政治文化素养相融合,从而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教学模式可用图1表示。 作者在给空乘专业二年级学生讲授Emergency Landing一课时,运用此教学模式,提前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传机上突發情况类型的相关英语词汇,以及《中国机长》《萨利机长》电影片段,让学生自主观看后熟记单词并就机组人员通力协作和飞机成功备降后机长说的“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这句台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对“生命”“职责”“规章”“团队合作精神”进行思考并将评论以语音形式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间互评和教师查看。同时,通过新闻图片形式由“敬畏生命”引入当前抗疫热点,把视角转向当下我们党和政府在疫情面前始终把人民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以及医务工作者、基层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各行各业的人们“敬畏职责、敬畏规章”、团结一致共抗疫情取得的阶段性胜利,从而凸显“团结一致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课中,通过词语接龙游戏检查学生课前词汇自学情况,然后在课本对话学习后再通过角色扮演操练如何帮助乘客做好迫降准备。课后在网络平台发布家庭作业,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不断操练相关知识点以达成能力目标,即客舱内专业的服务不仅需要专业的技能、礼仪,还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为课堂教学做好语言储备实现价值引领,同时通过课中课后巩固练习做到进一步提升和塑造,从而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高质、高效。
(四)采用多元的形成性评估机制
评估的目的在于评价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其作用不仅在于帮助教师监测教学效果,以便教师根据评估情况不断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也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能否有效顺利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还在于教学中是否有着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估机制。而多元的形成性评估机制正是综合了教师评估、学生互评及学生自评的多种评估方式,是一种阶段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它不仅能多维度反映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在肯定学生渐进式学习的同时更加客观全面反映了学生能力素养不断进步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而且也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课程内容以及存在的困难等做出评估,做到有“自知之明”,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对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做出调整。这种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与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完全契合,它是在思政内容进教案、进课堂的基础上确保思政内容进入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确保思政内容最终进入学生头脑,防止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走过场的有效促进机制。如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可视化评估与自我反思日志,训练学生学会使用评估清单表(checklist)或评分标准(rubrics),平衡量化评估与质性评估,并帮助学生建立电子学习档案袋等。
民航院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仅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这类通识教育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而且要积极对现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挖掘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的思政元素,通过优秀师资队伍的打造,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特色专业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进行无缝对接,可以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水平的同时切实做好价值引领和品格塑造,对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提高立德树人成效以及培养具有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的担当民航强国建设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9-08-14)[2020-10-23].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2]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06-01)[2020-10-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王状.论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高等农业教育,2015(6):34.
[4]陈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
[5]孟志中.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3):19.
编辑∕丁俊玲
关键词:课程思政;民航职业类英语;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1-0045-04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而通过实施课程思政,在高校所有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守好这一阵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有力举措。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实际是对高校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2]。课程思政的前身实际是德育教育,立德树人为课程思政的核心,而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指导纲要也提出了“价值”“知识”和“能力”三者结合的具体要求,其实是给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具体的方向。
民航院校作为我国民航高等教育的主力军,也应积极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多航空航天领域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助力航空强国、航天强国和中国梦的实现。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作为民航院校课程设置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民航院校在校学生的必修课,覆盖面广,课程多,影响大。在实际教学中,研究如何结合当代民航精神实施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把学生培养成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的德才兼备、全方位发展的民航英才,实现英语课程德育功能是在民航院校实施“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民航业作为世界文化交流的窗口,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大环境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不断加强,身在不同民航岗位的民航院校毕业生也间接担负着传播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使命,而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出具有较强中华文化底蕴和较强外语能力的民航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先决条件。
一、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8年,教育部先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若干意见》,在全国部署推广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教学逐步成为中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很多高校也对此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发布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搜索近5年“中国知网”论文,键入关键词“课程思政”,成果较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期刊类文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辩证关系及课程思政机制构建研究;二是高校课程思政实施面临的问题与困境研究;三是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的研究。但键入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期刊文章数量不到总量的5%,其中大部分都是针对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再键入关键词“民航课程思政”,期刊文章数量只有15篇,其中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仅为1篇。从研究对象上看,英语类课程思政研究大多局限在公共英语课,明显存在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研究不足的问题。从研究内容上看,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后疫情时代,对于具体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折射到民航類英语教材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课堂的有效融入,尚未进行系统探索和研究,尤其是缺乏实证研究。目前,国内航空航天类课程思政改革会议论坛也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2020年10月16日至18日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航空学会主办的首届全国航空航天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论坛;10月19日至20日由教育部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第一届全国高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育教学研讨会。作者有幸被邀请参加了第一个论坛并在会上做了分组交流报告。分组报告共有30多个,但专门以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为题的只有一篇。由此不难看出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相对较薄弱,而如何构建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体系,紧跟其他航空专业学科步伐,一起纳入到民航院校的整个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来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难题分析
要打破民航高校思政课的“孤岛”现象,解决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问题,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英语课程对接,发挥职业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民航职业类英语作为一门专门英语课程,具有知识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实施课程思政,就是挖掘教材内容背后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政育人因素,通过让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建立文化认同感,树立民族自信,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价值导向性作用[3]。但现实是一些教师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本身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储备较少,缺乏表达中国文化的语言积累,用英语准确传递中华优秀文化的语言能力不够。另外,教师对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的内涵和范围的理解存在误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过于狭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积累不足,因而就较难凝练思政元素并通过素材支撑把它系统无缝融入到教学中。 其次,英语课堂还存在 “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英语课教师实际教学更加侧重于专业英语词汇、语法和固定句式的讲解和操练,更注重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而要顺利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目標,不仅考量专业英语课教师是否有过硬的专业素养,还要看教师是否有较高的思政理论水平、个人道德修养以及个人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否有意识地在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做到价值引领,完成从“教书匠”到“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转变。
最后,在英语课程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势必会加大教学任务量,而学期课时又有限,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会导致教师为赶教学进度,出现讲多练少的情况,造成课堂交互设计不足,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同时,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粗暴地在课程中机械地加入思政育人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脱离,而是寻找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的载体,尽量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痕迹,充分发挥隐性教育作用,做到无形融入。教师如何结合专业特点、课程特色以及不同教学知识点并借助一定的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文化自信、工匠精神的民航复合型人才是需要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只有解决好以上问题,才能确保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实施途径
(一)准确把握思政元素内涵,注意区分思政元素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 以‘隐性思政’的功用, 与‘显性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道, 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4],从而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这里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单指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内容,也包含思想政治教育所体现的一种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内容,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历史观、道德观、政治观)。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即民主法制教育、形式政策教育、现代知识教育、心理教育等”[5]。概括起来,凡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正面影响,对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正能量的思想教育元素,都属于课程思政元素范畴。但同时要注意区分思政元素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而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又为思政元素提供内容支撑,否则课程思政就成为空洞的说教了。中国民航业在新中国成立的这72年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上也经历了一些重大事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航精神和文化,同时民航专业课程又带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因此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还可以结合民航特色文化,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比如在讲解紧急迫降时,就可以引入514川航航班备降成都事件,除了教会学生如何辨别紧急迫降情况,如何帮助乘客做好迫降准备,还可以通过真实事件讲述和电影素材《中国机长》,传递“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的民航精神内核。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大力宣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工匠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等。
(二)加强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媒介, 是改革成败的关键。要在民航高校推行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教师是关键。“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这不仅依靠教师自身主动学习,更需要资金及政策的支持。第一,教师不仅应主动提升自己本学科的专业语言技能知识,还应主动学习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关注时事,在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储备的同时不断拓宽自身的国际视野。宽广的知识面能保证教师在教材使用中精准挖掘思政元素并引入相关思政资源去支撑课程思政教学,如依据相关思政元素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中国民航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以及学习强国、中国日报英文版、CGTN、民航资源网上的时事资源等。只有以相关思政资源为支撑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才会避免脱离实际、空洞无说服力的“空话”“大话”继而导致学生反感。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战略格局下,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在未来作为窗口性行业的民航各岗位传播中华文化有着重大意义。第二,民航职业英语课教师应积极参加信息化类教学培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积极参加校内外课程思政类教学的培训,特别是航空航天类课程思政教改论坛或研修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向同行学习,在做好理论武装的同时强化自身课程思政建设意识。第三,全面实施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不仅涉及教师个人,更需要整个教师队伍的共同参与。在校内成立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搭建课程交流平台,加强与思政课教师的配合,选树一批课程思政名师,发挥传帮带作用。同时,通过团队成员分工协作打造本校职业英语课程思政的示范课程,创建优质课程思政资源库;另外,鼓励教师积极报名参加课程思政类的教学比赛,以赛促教,并通过申报课程思政相关课题,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将实践知识理论化和理论知识实践化。
(三) 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体课堂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而翻转课堂强调,学生课前需要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通过登陆网络学习平台,如学习通、职教云、课堂派,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随时、反复多次观看微课、视频资源或相关教学课件,可以在自学过程中在网络上与同学讨论,完成并提交相关学习任务;同时也增加了教师在课堂之外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时间。在完成课前导学之后,学生来到实体课堂,在教师主导下,通过课堂活动,盘活学生通过线上自学习得的已有知识,实现学生的自助式、参与式、探究式、合作式学习。在课后,学生自主完成书面或口头家庭作业或相关学习资料的阅读,巩固已学知识进而做到进一步拓展。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教师通过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达到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实现高效学习,其实也是间接延伸了课堂学时,合理提升了学业挑战度、增加了课程难度、拓展了课程深度、切实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2020年5月14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到:我们再也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教与学状态,因为融合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在线教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所以在信息化时代,特别是后疫情时代,以翻转课堂为主要形式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主流,这既可以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也可以解决现有课时有限而教学任务重这一难题。同时,这一教学模式有助于蕴含思政元素的微课视频、电影、图片等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导入使用,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思政元素的高效无缝融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各个层面做到专业英语技能培训和提高学生政治文化素养相融合,从而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教学模式可用图1表示。 作者在给空乘专业二年级学生讲授Emergency Landing一课时,运用此教学模式,提前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传机上突發情况类型的相关英语词汇,以及《中国机长》《萨利机长》电影片段,让学生自主观看后熟记单词并就机组人员通力协作和飞机成功备降后机长说的“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这句台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对“生命”“职责”“规章”“团队合作精神”进行思考并将评论以语音形式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间互评和教师查看。同时,通过新闻图片形式由“敬畏生命”引入当前抗疫热点,把视角转向当下我们党和政府在疫情面前始终把人民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以及医务工作者、基层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各行各业的人们“敬畏职责、敬畏规章”、团结一致共抗疫情取得的阶段性胜利,从而凸显“团结一致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课中,通过词语接龙游戏检查学生课前词汇自学情况,然后在课本对话学习后再通过角色扮演操练如何帮助乘客做好迫降准备。课后在网络平台发布家庭作业,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不断操练相关知识点以达成能力目标,即客舱内专业的服务不仅需要专业的技能、礼仪,还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为课堂教学做好语言储备实现价值引领,同时通过课中课后巩固练习做到进一步提升和塑造,从而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高质、高效。
(四)采用多元的形成性评估机制
评估的目的在于评价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其作用不仅在于帮助教师监测教学效果,以便教师根据评估情况不断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也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能否有效顺利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还在于教学中是否有着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估机制。而多元的形成性评估机制正是综合了教师评估、学生互评及学生自评的多种评估方式,是一种阶段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它不仅能多维度反映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在肯定学生渐进式学习的同时更加客观全面反映了学生能力素养不断进步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而且也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课程内容以及存在的困难等做出评估,做到有“自知之明”,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对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做出调整。这种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与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完全契合,它是在思政内容进教案、进课堂的基础上确保思政内容进入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确保思政内容最终进入学生头脑,防止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走过场的有效促进机制。如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可视化评估与自我反思日志,训练学生学会使用评估清单表(checklist)或评分标准(rubrics),平衡量化评估与质性评估,并帮助学生建立电子学习档案袋等。
民航院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仅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这类通识教育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而且要积极对现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挖掘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的思政元素,通过优秀师资队伍的打造,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特色专业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思政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民航职业类英语课程进行无缝对接,可以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水平的同时切实做好价值引领和品格塑造,对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提高立德树人成效以及培养具有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的担当民航强国建设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9-08-14)[2020-10-23].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2]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06-01)[2020-10-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王状.论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高等农业教育,2015(6):34.
[4]陈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
[5]孟志中.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3):19.
编辑∕丁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