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路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原有的桥梁承载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公路的使用需求,需要对公路桥梁进行加固处理。而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则是重要的加固技术之一,在具体的施工中应结合公路桥梁施工要求以及实际情况而定。本文分析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优势的同时,重点分析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包括放样定位技术、设置锚固点、预应力筋技术、加固压浆技术等,严格控制各个技术环节,提高公路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质量。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
引言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下,公路桥梁加固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预应力加固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桥梁加固技术之一,将该技术应用到公路桥梁施工中,对增加公路桥梁的承载能力以及修复有破损的公路桥梁具有极大的优势。本文主要对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进行分析。
1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优势
1.1不影响正常交通
以往在对公路桥梁进行加固处理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施工路段进行封闭施工,而由于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的周期不同,有些可能会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在施工过程中严重影响到公路的正常交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而将体外预应力加固技術应用到公路桥梁施工中,可以有效改变这一技术现状,并必须要封路施工,当然,具体应结合实际情况而定,也可能受到实际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短暂的封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施工具有周期短,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并不大,而且从大量的实践分析,公路桥梁应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多是对交通进行短暂的限制就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1.2技术简单效果好
传统公路桥梁加固施工具有工序较为复杂,还需要较长的时间,且很多环节极易出现问题。而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相比于传统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来说,并不需要过多的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施工工序较为简单,而且施工工艺可以结合公路桥梁施工现场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施工成本较低,相比于传统的公路桥梁加固具有更好的加固效果。另外,在材料的使用上也并不需要增加太多的附加材料,使得在加固桥梁的同时桥梁自身的重量也没有增加太多。
2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
在具体的施工中应结合公路桥梁的实际施工环境、加固要求等进行应用,而且还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保证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才能将其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以下则主要对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
2.1放样定位技术
公路桥梁施工中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施工要求制定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案,而放样定位技术则是该技术应用的关键之一,放样定位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类型:①针对滑块垫板及锚固支座设置的情况采用的放样定位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沿梁底取跨中与垫块中心两个位置,保证中心位置定位的准确性,同时将锚固中心投影点偏跨中的位置,并测量具体的参数,待测量完成之后,需要在相应的位置做好标记,为后期的加固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通常会在标注的图案上将螺栓的不同孔洞位置标明[3]。②依据锚固点进行定位,相对来说后者要比前者的应用较为广泛,而且在具体的操作中也较为简单。在技术具体应用中主要根据锚固点在斜筋上的不同位置标注出不同点,如果锚固点位于桥梁的顶部或断面时,则需要施工人员沿着纵桥位置、桥梁端同固定点展开测量,如果锚固点位于桥梁两端则需要对桥梁顶部筒梁地面的垂直距离进行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应采用专用的测量仪器设备,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为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帮助。
2.2设置锚固点
锚固点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应用效果,从一些实践研究中发现,很多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因锚固点设置不合理而导致。因此,应结合公路桥梁施工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锚固点。如果将锚固点设置在公路桥梁的顶部或梁端面的情况下,需要设计人员严格按照公路桥梁斜筋穿出的位置进行设计,并在桥面板或梁顶面上凿穿与斜筋角度相同的孔,通常这个孔与斜筋处于平行的关系,进而保证锚固点位置设置的准确性,为体外预应力技术实施提供可靠的支撑。当然,在锚固点具体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影响因素,并对设置的锚固点进行全面的检验,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改正,避免锚固点设置不合理而影响到后期的施工质量。
2.3预应力筋技术
预应力筋技术是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关键环节,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安装,并密切关注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保证预应力加固技术的顺利实施。张拉技术和安装技术是预应力筋技术实施的关键点,预应力筋技术具体的实施应结合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选择技术形式,而且在预应力筋技术实施之前,应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例如,加强对螺杆、锚具等方面的检查,保证各个环节没有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再进行预应力筋技术。总之,应保证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施工,避免影响到公路桥梁体外预应力技术的应用水平。在预应力筋技术设置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预应力筋是水平产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斜杆实施焊接处理,并保证焊接的位置应处在公路桥梁两端处U形锚固板上,每完成一个环节应对其质量进行全面的检验,避免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而影响到接下来的质量。另外,在焊接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焊接要求进行施工,保证焊接的角度应与斜筋设计的角度一致。如果在预应力筋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水平拉杆被垫起的情况下,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安装锁紧装置,并在安装之前在弯起点的位置处放置立柱,完成撑棍和收紧器之后进行安装,保证预应力筋安装的合理性、有效性。如果在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技术所使用钢材料为斜杆或斜筋和水平筋都选用粗钢筋材料的情况下,需要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将桥梁斜筋同水平滑块同步进行固定,进而保证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2.4加固压浆技术
加固压浆技术是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的收尾技术,同时也是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在加固压浆技术实施之前,为了保证技术实施质量,应对各个环节技术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检验,避免出现问题而影响到公路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的质量。另外,由于公路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的差异性,对压浆的密度以及时间也具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为了确保加固施工质量,则需要在施工之前进行有效的模型试验工作,保证公路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施工的顺利实施。通常加固压浆技术主要采用手动压浆机来完成,在保证压浆过程密实度、均匀性合理的情况下,应保证压浆过程的稳定性,同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合理的压浆压力,进而满足加固压浆施工的要求,保证压浆质量的同时也提升压浆技术的实施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优势以及几方面技术内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以及人员对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技术的重视。将先进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应用到公路桥梁施工中,不仅可以满足公路桥梁的使用承载需求,同时对延长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以及促进公路桥梁工程的持续发展也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万会春,刘丽红.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J].交通世界,2018(33):98-99.
[2]李健.浅析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J].建筑机械化,2017,38(5):44-45.
[3]张保帅,孙飞飞.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7):253.
[4]刘胜高,石润民.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12(6):14-15.
[5]黄群杰,王彪.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37(10):121,123.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
引言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下,公路桥梁加固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预应力加固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桥梁加固技术之一,将该技术应用到公路桥梁施工中,对增加公路桥梁的承载能力以及修复有破损的公路桥梁具有极大的优势。本文主要对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进行分析。
1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优势
1.1不影响正常交通
以往在对公路桥梁进行加固处理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施工路段进行封闭施工,而由于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的周期不同,有些可能会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在施工过程中严重影响到公路的正常交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而将体外预应力加固技術应用到公路桥梁施工中,可以有效改变这一技术现状,并必须要封路施工,当然,具体应结合实际情况而定,也可能受到实际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短暂的封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施工具有周期短,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并不大,而且从大量的实践分析,公路桥梁应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多是对交通进行短暂的限制就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1.2技术简单效果好
传统公路桥梁加固施工具有工序较为复杂,还需要较长的时间,且很多环节极易出现问题。而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相比于传统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来说,并不需要过多的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施工工序较为简单,而且施工工艺可以结合公路桥梁施工现场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施工成本较低,相比于传统的公路桥梁加固具有更好的加固效果。另外,在材料的使用上也并不需要增加太多的附加材料,使得在加固桥梁的同时桥梁自身的重量也没有增加太多。
2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
在具体的施工中应结合公路桥梁的实际施工环境、加固要求等进行应用,而且还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保证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才能将其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以下则主要对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
2.1放样定位技术
公路桥梁施工中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施工要求制定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案,而放样定位技术则是该技术应用的关键之一,放样定位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类型:①针对滑块垫板及锚固支座设置的情况采用的放样定位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沿梁底取跨中与垫块中心两个位置,保证中心位置定位的准确性,同时将锚固中心投影点偏跨中的位置,并测量具体的参数,待测量完成之后,需要在相应的位置做好标记,为后期的加固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通常会在标注的图案上将螺栓的不同孔洞位置标明[3]。②依据锚固点进行定位,相对来说后者要比前者的应用较为广泛,而且在具体的操作中也较为简单。在技术具体应用中主要根据锚固点在斜筋上的不同位置标注出不同点,如果锚固点位于桥梁的顶部或断面时,则需要施工人员沿着纵桥位置、桥梁端同固定点展开测量,如果锚固点位于桥梁两端则需要对桥梁顶部筒梁地面的垂直距离进行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应采用专用的测量仪器设备,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为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帮助。
2.2设置锚固点
锚固点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应用效果,从一些实践研究中发现,很多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因锚固点设置不合理而导致。因此,应结合公路桥梁施工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锚固点。如果将锚固点设置在公路桥梁的顶部或梁端面的情况下,需要设计人员严格按照公路桥梁斜筋穿出的位置进行设计,并在桥面板或梁顶面上凿穿与斜筋角度相同的孔,通常这个孔与斜筋处于平行的关系,进而保证锚固点位置设置的准确性,为体外预应力技术实施提供可靠的支撑。当然,在锚固点具体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影响因素,并对设置的锚固点进行全面的检验,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改正,避免锚固点设置不合理而影响到后期的施工质量。
2.3预应力筋技术
预应力筋技术是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关键环节,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安装,并密切关注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保证预应力加固技术的顺利实施。张拉技术和安装技术是预应力筋技术实施的关键点,预应力筋技术具体的实施应结合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选择技术形式,而且在预应力筋技术实施之前,应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例如,加强对螺杆、锚具等方面的检查,保证各个环节没有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再进行预应力筋技术。总之,应保证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施工,避免影响到公路桥梁体外预应力技术的应用水平。在预应力筋技术设置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预应力筋是水平产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斜杆实施焊接处理,并保证焊接的位置应处在公路桥梁两端处U形锚固板上,每完成一个环节应对其质量进行全面的检验,避免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而影响到接下来的质量。另外,在焊接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焊接要求进行施工,保证焊接的角度应与斜筋设计的角度一致。如果在预应力筋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水平拉杆被垫起的情况下,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安装锁紧装置,并在安装之前在弯起点的位置处放置立柱,完成撑棍和收紧器之后进行安装,保证预应力筋安装的合理性、有效性。如果在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技术所使用钢材料为斜杆或斜筋和水平筋都选用粗钢筋材料的情况下,需要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将桥梁斜筋同水平滑块同步进行固定,进而保证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2.4加固压浆技术
加固压浆技术是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的收尾技术,同时也是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在加固压浆技术实施之前,为了保证技术实施质量,应对各个环节技术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检验,避免出现问题而影响到公路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的质量。另外,由于公路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的差异性,对压浆的密度以及时间也具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为了确保加固施工质量,则需要在施工之前进行有效的模型试验工作,保证公路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施工的顺利实施。通常加固压浆技术主要采用手动压浆机来完成,在保证压浆过程密实度、均匀性合理的情况下,应保证压浆过程的稳定性,同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合理的压浆压力,进而满足加固压浆施工的要求,保证压浆质量的同时也提升压浆技术的实施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优势以及几方面技术内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以及人员对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技术的重视。将先进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应用到公路桥梁施工中,不仅可以满足公路桥梁的使用承载需求,同时对延长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以及促进公路桥梁工程的持续发展也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万会春,刘丽红.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J].交通世界,2018(33):98-99.
[2]李健.浅析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J].建筑机械化,2017,38(5):44-45.
[3]张保帅,孙飞飞.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7):253.
[4]刘胜高,石润民.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12(6):14-15.
[5]黄群杰,王彪.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37(10):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