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初探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ing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有记叙革命领袖以及英雄模范人物崇高思想的革命故事,有描绘祖国壮丽山河的优美诗篇,有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的名著节选,也有哲理深刻的寓言、童话和耐人寻味的民间传说。下面,笔者浅谈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德育因素,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一、把握教材内容,科学确立德育目标
  
  每篇课文的人文因素是多方面的,德育因素也是多方面的,那么,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首先应根据教材内容科学确立德育目标。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文本中的德育内容都列入教学目标,这样,不但语言文字训练任务的完成受到影响,而且德育教育也不能很好的落实。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一般情况下,将一篇课文的主导思想感情作为该课的德育内容就够了。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通过描述故乡杨梅的可爱,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教学中,笔者不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作者“家乡”的可爱,更激发学生思维,搜寻我们家乡的特产、特色,再来夸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优化教学方法,扎实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像思想品德课那样,教育的意图直接明显,而是蕴含在课文的内容之中,蕴含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蕴含在具体生动的形象之中。其特点决定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必须在“有机渗透”上下功夫,要在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内化。
  1.品词品句,加强渗透
  渗透是多方面的,可在介绍时代背景时渗透,也可在欣赏插图时渗透,还可在分析挖掘中渗透,但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在品词品句中渗透。
  2.联系实际,析事明理
  如:我所教的班有位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从小寄居在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休弱多病,年岁已高,他在家无人看管,有强烈的自卑感,思想包袱重,并养成了不诚实、说谎的恶习,同学们都不愿理他。笔者在教学《诚实的孩子》一文时,紧紧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抓住重点字、词、句、段,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1)列宁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他开始是怎么做的,后来又是怎么做的?(2)列宁是个怎样的孩子?(3)我们应向列宁学习什么?学生纷纷举手,笔者有意叫那位学生回答第三个问题。他回答:“我们应该学习列宁从小诚实、不说谎话的优秀品质。”课后,笔者又找那位学生谈心,同他一起分析他以前不诚实、说谎的害处,鼓励他向列宁学习,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他终于认识到了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衡量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好坏的重要标志,从此以后,他改掉了不诚实、说谎的恶习,同学们也愿意和他接近了。他终于甩掉了思想包袱,振作了精神,后来成了一名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
  3.入情感悟,内化感染
  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在讲课中要有良好的情感参与,讲解中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充满激情,使人感悟,令人振奋,从而博得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三、加强拓展运用,强化德育实效
  
  德育,只有成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化为指导自身行为的精神武器才是有效的德育。课后,联系实际布置德育作业能有力强化德育效果,使学生能运用德育知识正确对待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学习了《列宁和卫兵》后,笔者就组织学生强化班级规章制度建设,并要求学生从现在做起,自觉遵守纪律和制度,强化考核,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通过这些将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体力行,提高对思想道德素质的认识。
  (作者单位:068353 河北省丰宁县窄岭学区总校)
其他文献
小学生作文批改是小学作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做到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法,做到花费时间少,效果好,以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化,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改的实施,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已从传统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仍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在组织教法的运用上缺乏创新和娱乐性,从而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等现象。怎样才能逐步改变这种传统模式,使体育向着兴趣快乐体育、终身体育转变,这是摆在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也是值得每位体育教育
期刊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新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语文的课程性质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
期刊
美术课是技能、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审美能力的提高,艺术修养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来亲身体验实现的。因此,在实施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如何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确定出既切合实际又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实践活动的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个人兴趣是学生艺术实践的源动力    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是一个人对事物感觉喜爱的一种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建和谐——敢于大胆提问    据调查得知,大多数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宽容的老师,从心底里拒绝讨厌严肃、苛刻、挖苦的老师。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
期刊
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要求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更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就是一部创新史。初中阶段,创新教育最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形成富有个性色彩的创新能力。    一、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教师在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与学生应建立起朋友
期刊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是流动的美,音乐实践活动也是如此。如果在以音乐作为基础的实践活动中听不见音乐,看不到音乐的踪迹,那么这样的活动会有多大魅力吗?  曾听到这样的教学:教师将一大堆发音体(如:瓶瓶罐罐等)堆于课桌上,让学生敲一敲,听一听,能模仿什么声音,然后引导学生或是为画面配音,或是创编音响小品,学生玩得其乐融融,课堂上气氛活跃,热闹非凡……细细品味,这样的实践活动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如果说模拟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利用多媒体创造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恰当地讲解,能
期刊
在多元化情境中引导幼儿轻松学数学,需要教师将枯燥、抽象的数学内容寓于故事、游戏等情境中,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课堂设置成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舞台,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种数学学习活动中。那么,教师在具体情境中应如何做呢?下面,谈谈笔者肤浅的看法:    一、在故事情境中“学”数学    故事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可把一些知识点、重难点通过故事的形式描绘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等等。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革命,经济和科技的全球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