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把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新时期中学教育必须面对的新任务、新课题。那么,在具体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呢?本人认真总结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中学地理的创新教育。
一、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地理教学活动应该要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潜意识的能量释放出来。首先,好奇心是创新信念形成的重要起点,地理知识最容易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神秘的地理知识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比如:宇宙中的物质有哪些?人类是怎样起源的?有无外星人等,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念,产生好奇,促使创新信念的形成。
利用丰富多彩的地理事物,使学生产生联想,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地理联想就是用某些地理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并具有内在联系的地理事物,地理联想并不是将地理知识简单的机械组合,而是体现出地理知识的整体性和联系性。例如:学生对地外文明都非常感兴趣,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地球处于一个比较稳定和安静的宇宙环境和自身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大气、水等生物生存基本条件去推测和寻找地球以外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热情。这样,将分散的地理知识通过联想,归纳成地理知识网络,形成地理知识的整体性,通过对地理事物的联想,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索兴趣,而且还能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
利用地球、宇宙之迷促使学生产生推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欲望。想象是根据已有知识水平想象出新事物的过程,地理知识研究的对象极其复杂,难于一一感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地理想象,通过现有的地理环境想象未知的地理环境,开启学生创新欲望的心灵。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开端。创造的大敌是因循守旧,迷信权威。创造就是出新,出新就是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敢于走这条路的前提则是对前人创造中不合理的成分的怀疑和否定。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必须营造民主求真的教风学风,教师要用尊重知识,尊重科学,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学风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组织学生围绕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营造竞争的气氛,集思广益,沿着疑虑深入研究,从而获得新发现。“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培养学生质疑、提问能力是地理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教学内容巧妙创设疑问,让学生有“跳一跳能够得着”的感觉。比如说,新教材中《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一节中,关于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上移动规律,可借助这样一个材料来提出。目前,我国各城市都积极修建生活住宅小区,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南北方向前后两幢高楼怎么让南楼的阴影永远不会遮住北楼底层,同时又不会过多地浪费土地资源?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让大家去思考。
三、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开放性研讨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开放性研讨会,这是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的一种形式,提高学生动脑积极参与讨论,增强识别地理科学发展过程的素质和辩证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我在讲授“地形对城市区位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这节课时,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为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因势利导,提出这样一个探究课题:让学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除地形之外,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还有哪些?进一步让学生课后搜集资料,分析武汉市区位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某一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在武汉市城市区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最后以论文的形式汇报探究结果。这一课题布置以后,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两周以后,全部学生上交了论文,但论文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论文反映出学生较高的探究能力:“浅谈自然环境对武汉市城市形态的影响”,“浅谈自然环境对武汉市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论历史因素对武汉市城市形态的影响”,“平原地形对武汉市城市形态的影响”等等。可以说,本课题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四、拓宽教学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充分运用地图、电化教学、野外实践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来丰富创新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工具,可以使学生获得各种事象分布和联系的知识,增强空间思维能力。通过读图、绘图,尤其是设计各类专题地图,更能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地理思维在理想的时空范围内自由驰骋,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发展思维的独创性。
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具有信息量大、视野宽,能快速反映地理时空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及刺激学生产生创新欲望等特点。它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运用多种方法来分析地理现象,使学生自己能完整地描述出不同地理现象及特征,总结出地理事物发展规律及变化趋向,寻找到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环境其它因素之间的联系。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一位教师即使拥有很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最终也是必须借助教学语言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教师的语言、语气使用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欲望。地理教学中还可根据具体内容引用一些富有地理特色的诗词来配合教学。
总之,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做法,使学生在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形成探究地理创新的心理愿望和学习风格,形成一种深化理解,以创新精神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风气。
一、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地理教学活动应该要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潜意识的能量释放出来。首先,好奇心是创新信念形成的重要起点,地理知识最容易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神秘的地理知识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比如:宇宙中的物质有哪些?人类是怎样起源的?有无外星人等,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念,产生好奇,促使创新信念的形成。
利用丰富多彩的地理事物,使学生产生联想,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地理联想就是用某些地理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并具有内在联系的地理事物,地理联想并不是将地理知识简单的机械组合,而是体现出地理知识的整体性和联系性。例如:学生对地外文明都非常感兴趣,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地球处于一个比较稳定和安静的宇宙环境和自身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大气、水等生物生存基本条件去推测和寻找地球以外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热情。这样,将分散的地理知识通过联想,归纳成地理知识网络,形成地理知识的整体性,通过对地理事物的联想,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索兴趣,而且还能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
利用地球、宇宙之迷促使学生产生推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欲望。想象是根据已有知识水平想象出新事物的过程,地理知识研究的对象极其复杂,难于一一感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地理想象,通过现有的地理环境想象未知的地理环境,开启学生创新欲望的心灵。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开端。创造的大敌是因循守旧,迷信权威。创造就是出新,出新就是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敢于走这条路的前提则是对前人创造中不合理的成分的怀疑和否定。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必须营造民主求真的教风学风,教师要用尊重知识,尊重科学,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学风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组织学生围绕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营造竞争的气氛,集思广益,沿着疑虑深入研究,从而获得新发现。“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培养学生质疑、提问能力是地理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教学内容巧妙创设疑问,让学生有“跳一跳能够得着”的感觉。比如说,新教材中《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一节中,关于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上移动规律,可借助这样一个材料来提出。目前,我国各城市都积极修建生活住宅小区,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南北方向前后两幢高楼怎么让南楼的阴影永远不会遮住北楼底层,同时又不会过多地浪费土地资源?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让大家去思考。
三、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开放性研讨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开放性研讨会,这是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的一种形式,提高学生动脑积极参与讨论,增强识别地理科学发展过程的素质和辩证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我在讲授“地形对城市区位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这节课时,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为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因势利导,提出这样一个探究课题:让学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除地形之外,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还有哪些?进一步让学生课后搜集资料,分析武汉市区位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某一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在武汉市城市区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最后以论文的形式汇报探究结果。这一课题布置以后,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两周以后,全部学生上交了论文,但论文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论文反映出学生较高的探究能力:“浅谈自然环境对武汉市城市形态的影响”,“浅谈自然环境对武汉市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论历史因素对武汉市城市形态的影响”,“平原地形对武汉市城市形态的影响”等等。可以说,本课题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四、拓宽教学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充分运用地图、电化教学、野外实践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来丰富创新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工具,可以使学生获得各种事象分布和联系的知识,增强空间思维能力。通过读图、绘图,尤其是设计各类专题地图,更能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地理思维在理想的时空范围内自由驰骋,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发展思维的独创性。
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具有信息量大、视野宽,能快速反映地理时空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及刺激学生产生创新欲望等特点。它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运用多种方法来分析地理现象,使学生自己能完整地描述出不同地理现象及特征,总结出地理事物发展规律及变化趋向,寻找到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环境其它因素之间的联系。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一位教师即使拥有很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最终也是必须借助教学语言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教师的语言、语气使用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欲望。地理教学中还可根据具体内容引用一些富有地理特色的诗词来配合教学。
总之,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做法,使学生在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形成探究地理创新的心理愿望和学习风格,形成一种深化理解,以创新精神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