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空气源热泵的控制系统,系统性能控制过程以及机器的运行保养进行了
阐述说明,对促进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应用有广泛的意义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控制系统 运行保养
中图分类号:TL362
一 控制系统
热回收空气源热泵机组由于不需要机房,不需冷却水系统并能回收冷凝热量,不仅大大减少了空调系统的投资而且与其它类型空调机组相比,它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因而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增加了一个热回收器来提供生活热水,因此要求机组应具有先进的、高可靠的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用户不同需求合理的上载、卸载、变工况运行、很好的完成生活热水系统控制、故障自动报警、自动停机等多项功能。
本机组的电气控制采用微机控制。它可以根据用户设定和要求,通过设计好的程序,使空调系统完成制冷、供热、制热水等功能。从整个情况看分成三个部分 。
1 被控部分 被控部分是指电控器所控制的空调系统执行机构,通过这些部件的不同运行组合,可以完成用户所需要的功能要求。这些部件包括压缩机、室外风机、换向阀、室内风机。被控部分通过接线端子与电控器相连,其中,压缩机、室外风机、换向阀均由220v交流
电驱动,室内风机由晶闸管调整的交流强电驱动。
2 遥控器部分 遥控器的作用是传达使用者的要求,通过红外传送控制电控器。遥控器从结构上可分为主芯片、液晶显示部分、红外发射部分。
3 主控部分 主控部分是电控器的关键部分。是控制制冷系统正常运转的装置,它接收来自遥控器的使用者设定的信息,根据系统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按照设计的控制规律使系统协调运转。
系统性能控制过程
1 压缩机能量调节
制冷系统是用毛细管节流的,则往往用温度控制器控制压缩机的启停。当制冷温度低于控制值的下限值时,使压缩机断电停机;温度回升到控制器设定值的上限值时,重新接通压缩机的电源,使之运行。
(1) 夏季过程:当环境温度超过22℃时,主机可进行制冷运行,此时按下[on/off]键,机组投入运行。
当冷水出口温度高于设定值(预设值为7℃)时,压缩机启动运行,负载只有33%,启动25%负载运转时间初设30秒左右;待启动完成后,如冷水出口温度高于设定值3℃时,压缩机进入66%负载运行状态;延时5s后,如冷水出口温度高于设定值5℃时,压缩机进入100%负载运行状态。当冷水出口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压缩机进入66%负载运转;低于设定值1℃时,压缩机进入33%负载运转;低于设定值2℃时,压缩机停止运行,冷却风扇运行3min后停止运行。
(2) 冬季过程:当环境温度低于12℃时,主机可进行制热运行,此时按一下[on/off]键,机组进入制热运行。
当温水出口温度低于设定值(预设值为48℃),压缩机启动运行,负载只有33%,启动25%负载运转时间初设30秒左右;待启动完成后,如温水出口温度低于设定值2℃时,压缩机进入66%负载运行状态;延时5s后,如温水出口温度低于设定值4℃时,压缩机进入100%负载运行状态。当温水出口温度高于设定值1℃时,压缩机进入66%负载运行状态;高于设定值3℃时,压缩机进入33%负载运行状态;高于设定值5℃时,压缩机停止运行,冷却风扇运行3min后停止运行。
2 生活热水的控制过程
(1) 水箱工作流程
系统中设有一个水箱,板式换热器连接了两根水管,冷水进入板式换热器与其在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之后从热水管出来,经水泵压入水箱储存。待热水达到一定温度后,供用户使用。当水箱热水达到需求后停止加热(即转换为其他工况,不用板式换热器进行热回收)。
(2) 热水系统的自动控制
热泵热水系统的自动控制主要有水温控制和水位控制两大内容。
储水箱水温控制过程
储水箱水温控制系统是在水箱中放置一个水温传感器(一般多采用热电阻PtlO0),然后连接到控制箱中的二次仪表——温控仪。温控仪根据水温传感器送来的实测水温信号同人工设定的水温相比较,决定循循环水泵和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当实测水温小于设定水温(设定值为45℃)一定温度时,启动循环泵和板式换热器进行加热;当实测水温大于设定水温一定温度时,停止循环泵和板式换热器工作。水温设定偏差值要经现场试验才能确定一个合适的数值。过大则水温波动大,过小则系统启动频繁。
储水箱水位控制过程
水箱水位控制系统是在水箱中放置一个水位传感器,然后连接到控制箱中的二次仪表——液控仪。液控仪根据水位传感器送来的实测水位信号同人工设定的水位相比较,决定电磁阀的开闭。当实测水位小于设定水位(设定值为0.02m)一定值时,打开电磁阀进行补水;当实测水位大于设定水位一定值(0.3m)时,关闭电磁阀停止补水。水位设定偏差也要经过现场试验才能确定一个合适的数值。过大则水位波动大,过小则电磁阀启停频繁。
3 除霜过程
除霜是根据进风温度和盘管温差、盘管温度、除霜时间和除霜周期来进行控制的。当进风温度和盘管温差高于设定值(设定值为15℃)时,主机自动投入除霜运行。冷却风扇全停、四通阀失电、压缩机继续运行;当盘管温度高于3℃(或除霜时间超过8min)时,除霜结束。此时冷却风扇又根据环境温度自动启动或停止,且机组又重新投入制热运行;当进风温度和盘管温差高于设定值(设定值为15℃)且与上次除霜时间的间隔已超过设定周期时间(设定值为45min)时,可进行下次除霜。
二 机组运行与保养
1 开机程序
(1) 开动水泵,观察水泵进出压力差.注意观察水压的稳定性。若压力差过大检查管道阀门是否开启,水过滤器是否装反或有杂质、垃圾堵塞。若水压不稳定,则应继续放空气,直至水压稳定。水泵应能平稳运转。若发现水泵有异常噪声和漏水,检查油杯中是否充满润滑油,填料等密封件是否良好,联轴节是否紧固。调整后开机,直至正常。
(2) 打开所有压缩机吸气、排气阀门。将阀门全部开到底,再倒1/2圈左右,使三通阀全开,并使压力表接通。
(3) 打开供液阀
(4) 接通主电源
(5) 起动机组,起动后,应仔细观察压缩机电流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2 机组保养
每年春、秋二季为保养期。苦发现油色发黑,不同于正常状态下的淡蓝色,必须将冷冻油更换。更换冷冻油时,先将脏冷冻油放空,将油过滤器用煤油清洗干净,安装压缩机后,把机器抽真空,按机组说明书规定的牌号选购冷冻油(一般为国产N6号冷冻油)。将冷冻油由加油口自动吸入压缩机曲轴箱内,完成冷冻油的更换。
保养期内,应将冷媒水放尽,并用清水反复清洗多次,将水过滤器拆卸清洗。待使用前再行放水、放气。并添加高分子助凝剂或硫酸铝及次氯酸钠等药料,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质、胶体成分、细菌,降低水的色度和臭味。
保养期间应对机组散热片清洗,清除散热片的积垢、灰尘等。对所有电气接线端子检查并紧固。
运行中,若发现吸气压力低于0.3MPa,应先观察视液镜,若发现有气泡,表明制冷剂不足,须添加R22。若无此现象,则应考虑干燥过滤器是否堵塞。膨胀阀、电磁阀是否失灵。吸气过滤网是否堵塞。须修理或更换。
三 结论
采用PLC控制方法对该机组进行自动控制和安全保护。在生活热水侧采取储水箱内水温和水位的双重发信进行是否进行热回收的控制,当水温和水位任意条件不满足某一设定值时则机组开始回收冷凝热。
参考文献
[1] 孙志高,李舒宏 .空调系统能量回收节能分析[J] .节能技术,1999,17(6):26-28.
[2] 林康立 .生活热水与热泵技术[EB/OL] .www.studa.net .2006-05-20.
.
阐述说明,对促进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应用有广泛的意义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控制系统 运行保养
中图分类号:TL362
一 控制系统
热回收空气源热泵机组由于不需要机房,不需冷却水系统并能回收冷凝热量,不仅大大减少了空调系统的投资而且与其它类型空调机组相比,它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因而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增加了一个热回收器来提供生活热水,因此要求机组应具有先进的、高可靠的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用户不同需求合理的上载、卸载、变工况运行、很好的完成生活热水系统控制、故障自动报警、自动停机等多项功能。
本机组的电气控制采用微机控制。它可以根据用户设定和要求,通过设计好的程序,使空调系统完成制冷、供热、制热水等功能。从整个情况看分成三个部分 。
1 被控部分 被控部分是指电控器所控制的空调系统执行机构,通过这些部件的不同运行组合,可以完成用户所需要的功能要求。这些部件包括压缩机、室外风机、换向阀、室内风机。被控部分通过接线端子与电控器相连,其中,压缩机、室外风机、换向阀均由220v交流
电驱动,室内风机由晶闸管调整的交流强电驱动。
2 遥控器部分 遥控器的作用是传达使用者的要求,通过红外传送控制电控器。遥控器从结构上可分为主芯片、液晶显示部分、红外发射部分。
3 主控部分 主控部分是电控器的关键部分。是控制制冷系统正常运转的装置,它接收来自遥控器的使用者设定的信息,根据系统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按照设计的控制规律使系统协调运转。
系统性能控制过程
1 压缩机能量调节
制冷系统是用毛细管节流的,则往往用温度控制器控制压缩机的启停。当制冷温度低于控制值的下限值时,使压缩机断电停机;温度回升到控制器设定值的上限值时,重新接通压缩机的电源,使之运行。
(1) 夏季过程:当环境温度超过22℃时,主机可进行制冷运行,此时按下[on/off]键,机组投入运行。
当冷水出口温度高于设定值(预设值为7℃)时,压缩机启动运行,负载只有33%,启动25%负载运转时间初设30秒左右;待启动完成后,如冷水出口温度高于设定值3℃时,压缩机进入66%负载运行状态;延时5s后,如冷水出口温度高于设定值5℃时,压缩机进入100%负载运行状态。当冷水出口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压缩机进入66%负载运转;低于设定值1℃时,压缩机进入33%负载运转;低于设定值2℃时,压缩机停止运行,冷却风扇运行3min后停止运行。
(2) 冬季过程:当环境温度低于12℃时,主机可进行制热运行,此时按一下[on/off]键,机组进入制热运行。
当温水出口温度低于设定值(预设值为48℃),压缩机启动运行,负载只有33%,启动25%负载运转时间初设30秒左右;待启动完成后,如温水出口温度低于设定值2℃时,压缩机进入66%负载运行状态;延时5s后,如温水出口温度低于设定值4℃时,压缩机进入100%负载运行状态。当温水出口温度高于设定值1℃时,压缩机进入66%负载运行状态;高于设定值3℃时,压缩机进入33%负载运行状态;高于设定值5℃时,压缩机停止运行,冷却风扇运行3min后停止运行。
2 生活热水的控制过程
(1) 水箱工作流程
系统中设有一个水箱,板式换热器连接了两根水管,冷水进入板式换热器与其在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之后从热水管出来,经水泵压入水箱储存。待热水达到一定温度后,供用户使用。当水箱热水达到需求后停止加热(即转换为其他工况,不用板式换热器进行热回收)。
(2) 热水系统的自动控制
热泵热水系统的自动控制主要有水温控制和水位控制两大内容。
储水箱水温控制过程
储水箱水温控制系统是在水箱中放置一个水温传感器(一般多采用热电阻PtlO0),然后连接到控制箱中的二次仪表——温控仪。温控仪根据水温传感器送来的实测水温信号同人工设定的水温相比较,决定循循环水泵和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当实测水温小于设定水温(设定值为45℃)一定温度时,启动循环泵和板式换热器进行加热;当实测水温大于设定水温一定温度时,停止循环泵和板式换热器工作。水温设定偏差值要经现场试验才能确定一个合适的数值。过大则水温波动大,过小则系统启动频繁。
储水箱水位控制过程
水箱水位控制系统是在水箱中放置一个水位传感器,然后连接到控制箱中的二次仪表——液控仪。液控仪根据水位传感器送来的实测水位信号同人工设定的水位相比较,决定电磁阀的开闭。当实测水位小于设定水位(设定值为0.02m)一定值时,打开电磁阀进行补水;当实测水位大于设定水位一定值(0.3m)时,关闭电磁阀停止补水。水位设定偏差也要经过现场试验才能确定一个合适的数值。过大则水位波动大,过小则电磁阀启停频繁。
3 除霜过程
除霜是根据进风温度和盘管温差、盘管温度、除霜时间和除霜周期来进行控制的。当进风温度和盘管温差高于设定值(设定值为15℃)时,主机自动投入除霜运行。冷却风扇全停、四通阀失电、压缩机继续运行;当盘管温度高于3℃(或除霜时间超过8min)时,除霜结束。此时冷却风扇又根据环境温度自动启动或停止,且机组又重新投入制热运行;当进风温度和盘管温差高于设定值(设定值为15℃)且与上次除霜时间的间隔已超过设定周期时间(设定值为45min)时,可进行下次除霜。
二 机组运行与保养
1 开机程序
(1) 开动水泵,观察水泵进出压力差.注意观察水压的稳定性。若压力差过大检查管道阀门是否开启,水过滤器是否装反或有杂质、垃圾堵塞。若水压不稳定,则应继续放空气,直至水压稳定。水泵应能平稳运转。若发现水泵有异常噪声和漏水,检查油杯中是否充满润滑油,填料等密封件是否良好,联轴节是否紧固。调整后开机,直至正常。
(2) 打开所有压缩机吸气、排气阀门。将阀门全部开到底,再倒1/2圈左右,使三通阀全开,并使压力表接通。
(3) 打开供液阀
(4) 接通主电源
(5) 起动机组,起动后,应仔细观察压缩机电流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2 机组保养
每年春、秋二季为保养期。苦发现油色发黑,不同于正常状态下的淡蓝色,必须将冷冻油更换。更换冷冻油时,先将脏冷冻油放空,将油过滤器用煤油清洗干净,安装压缩机后,把机器抽真空,按机组说明书规定的牌号选购冷冻油(一般为国产N6号冷冻油)。将冷冻油由加油口自动吸入压缩机曲轴箱内,完成冷冻油的更换。
保养期内,应将冷媒水放尽,并用清水反复清洗多次,将水过滤器拆卸清洗。待使用前再行放水、放气。并添加高分子助凝剂或硫酸铝及次氯酸钠等药料,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质、胶体成分、细菌,降低水的色度和臭味。
保养期间应对机组散热片清洗,清除散热片的积垢、灰尘等。对所有电气接线端子检查并紧固。
运行中,若发现吸气压力低于0.3MPa,应先观察视液镜,若发现有气泡,表明制冷剂不足,须添加R22。若无此现象,则应考虑干燥过滤器是否堵塞。膨胀阀、电磁阀是否失灵。吸气过滤网是否堵塞。须修理或更换。
三 结论
采用PLC控制方法对该机组进行自动控制和安全保护。在生活热水侧采取储水箱内水温和水位的双重发信进行是否进行热回收的控制,当水温和水位任意条件不满足某一设定值时则机组开始回收冷凝热。
参考文献
[1] 孙志高,李舒宏 .空调系统能量回收节能分析[J] .节能技术,1999,17(6):26-28.
[2] 林康立 .生活热水与热泵技术[EB/OL] .www.studa.net .2006-0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