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者用双盲法对红霉素和四环素治疗寻常痤疮的效果进行了比较。作者随意选择了200名中等和中重度的寻常痤疮患者(在下颌线上方的面部至少有12个炎症性丘疹不多于10个结节性损害)。年龄14~30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用双盲法对红霉素和四环素治疗寻常痤疮的效果进行了比较。作者随意选择了200名中等和中重度的寻常痤疮患者(在下颌线上方的面部至少有12个炎症性丘疹不多于10个结节性损害)。年龄14~30岁。
其他文献
作者报道一例与乳腺癌有关病人的环形皮肤损害,非常类似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的回状红斑。该患者,43岁,女性,1982年因实质性侵袭性乳腺导管癌而作乳房切除术。
淀粉样变是指具有特征染色特性和超微结构特征的异常蛋白在细胞外的沉积。在电镜下,淀粉样沉积物主要由7.5~10nm、坚硬、线状、不分支、聚集、成对、长度不等、中空的纤维所组成的疏松网状结构。
光田氏麻风菌素反应是宿主对麻风杆菌细胞免疫反应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从瘤型麻风获得组织制备光田氏麻风菌素已逐步变得困难。作者用标准化的犰狳麻风菌素(麻素A,每毫升含4000万条杆菌)和人麻风菌素(麻素H,分每毫升含4000万条和1亿条杆菌两种)进行对比试验。各型麻风病人分两组。第一组37人同时接受每毫升含4000万条杆菌的麻索A和H。第二组60人同时接受麻素A和每毫升含1亿条杆菌的麻素H。
患者女性20岁,患银屑病7年。住院前因咽疼服红霉素1周。0.5g,一日二次。服药不连续,入院前两天已停服,随之突然出现皮疹。入院时躯干和四肢见有许多融合的红斑。仅掌、?、头皮和下肢见有典型银屑病损害。入院后皮损颜色已变淡。考虑到过去用药量不足,再给口服红霉素。4~5小时后,体温升至40.5℃,皮肤发生疼痛,出现红斑和水肿,并扩至全身体表。疑为药物反应而停用红霉素。次日大片皮肤上出现表浅水疱,表皮大
消炎痛是被广泛应用的非类固醇类抗炎剂,因其经皮肤吸收良好,近来作为外用药,取得了外用局部的消炎、镇痛效果。消炎痛外用液是在1g溶液中含有10mg消炎痛的黄色液剂。每天2~4次涂敷患处。观察47例患者,见其疼痛、红斑、肿胀等主要症状改善。发病后10天内开始涂敷者,不管是否内服消炎镇痛剂,90%左右有效。对疱疹后神经痛,单独涂敷本剂、不给消炎剂内服者,见到33%疼痛减轻。本剂的副作用,47例中仅见1例
作者报道用活性维生素D治疗银屑病有效的14例病例。7例口服1α-羟维生素D3,每日1.0μg,治疗3~6个月后,皮疹有中等度改善1例,显著好转和完全消失各3例;2例内服1α,25-二羟维生素D3,每日0.5μg,治疗3个月后皮疹有轻到中度的改善;5例外用1a,25-二羟维生素D3,0.5μg/g凡士林制剂,治疗2周到5周后,用药处皮疹有中等度改善,有的皮疹消退。以上病例均未见副作用。
对于带状疱疹(HZ)的治疗,若从发病早期就行神经阻滞疗法,90%以上的病人可以不发生疼痛而治愈。作者所在医院已治疗HZ患者125例。对其中住院治疗的86例进行研究:分析年龄、开始治疗的时间、治疗效果及住院天数相互关系。结果袭明,治愈老人HZ所需时间较长,但于发病早期即行神经阻滞者,治愈率并不因年龄增加而降低。方法:对累及神经已产生疼痛者,原则上应住院治疗,行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疱疹累及头部者可用1
众所周知疣状瓶霉及美洲瓶霉这两种暗色丝孢霉可引起着色真菌病,即使大多数医学真菌学家认为美洲瓶霉是疣状瓶霉的同义名,然而有些学者根据美洲瓶霉的颈圈较疣状瓶霉更深而认为这二种菌是不同的种。作者等对32株证实为美洲瓶霉或疣状瓶霉的菌种从形态学,生理学及抗原特征来研究其分类情况,其中12株可产生带或浅或深颈圈的分生孢子。
作者首先回顾了以往在石腊切片染抗酸杆菌方法的各种改进,并提出了一种进一步改良的方法,其操作方法与结果如下。
作者对唇部疱疹患者应用inosine pranobex进行了多中心的,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812名患者随机安排到治疗组和对照组,404名接受inosine pranobex 1g,每日4次,疗程7天;408名以安慰剂对照。根据性别、年龄、初发或复发和病损的阶段予以配对。初发者中143名给药,168名给安慰剂;复发者中261名给药,240名给安慰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