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大的依靠没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cong9071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农历六月十八日,母亲病逝之后,我一直有個心愿,把父亲接到城里和我们一块儿住。
  2008年春天,父亲在我的再三邀请下,从湘西北的乡村来到我工作的城市。为了让他了解北京的悠久历史,我专门请假陪他登天安门城楼,爬八达岭长城,看十三陵,游天坛和即将竣工的鸟巢等;逛过王府井、西单、新东方天地等大型商场,吃过北京的烤鸭、果脯、炸酱面等特色小吃……父亲和我们在一起玩儿得很高兴,他与老家人通电话时,言语中,还不时地流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骄傲。他说,种了一辈子地,平时连个外县的人都很难见到,而站在北京的大街上,那些只能在电视电影里才能看到的蓝眼睛、黄头发及肤色各异的外国人,三五分钟就与你擦肩而过……
  父亲在家的时候,经常一个人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还不时地用手摸摸家具、电器和宽敞明亮的门窗,甚至还会时不时地发出一阵憨笑。觉得自己虽然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却用种庄稼的手为部队培养出了一名党员干部,而且还在大城市工作,心里很有成就感。我上班之后,他待在家里哪儿也不去,早上6点起床把电视打开,直到晚上10时30分就寝才关机,很陶醉地坐在沙发上,屁股也不愿挪动一下。
  就这样,父亲由于长时间不走动,在家住了半个月,脚肿得像面包似的。我下班回家后,他把腿伸到我跟前说,“儿子,我恐怕就是种地的命,人不干活儿脚都肿得穿不进鞋了。”还找理由说,“老家养的鸡和地里种的菜也没人管,我想早点儿回去。”我说:“那不值几个钱,就扔在那儿吧。”“不行,你不答应,我自己走,再说,我整天与乡亲们在一起比一个人待在你这儿强。”经过几番劝说和挽留,见父亲去意已决,我只好把他送回千里之外的乡下。
  父亲多年养成的劳动习惯一直没改,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每天依旧凌晨4时30分起床,经常一个人趁着朦胧的夜色,把地里的菜摘好挑到池塘边一点点儿洗净,一把把捆好,然后再整整齐齐地码在菜篮子里,挑到离家2公里外的集市上去卖。当我得知这一情况后,内心的“火”一下就蹿了起来。我在电话里很生气地唬他:“爹,您是得过两次脑溢血的病人,不爱惜身体怎么行?别人知道了还以为我们做子女的对您不孝顺。”可固执的父亲每次面对我的劝说,依然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每天照样起早贪黑地侍弄他的一亩三分地,经营他的菜园子。为排除他的寂寞和对他有个照应,我们鼓励他找老伴儿,在先后与谭姨和李姨相处一段时间后,最终还是由于性格差异等因素无果而终,自己依旧孑然一身。
  我们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亲为挣钱补贴家用,一年四季在县城做小工、拉板车,常常累得汗流浃背、腰酸背痛。记得在送货的路上,那匹威猛高大、性情刚烈的枣红马只要一发飙,便拖着板车在路上没命地跑。父亲因马车失控,多次连人带车摔在路旁的水沟里。当乡亲们把鼻青脸肿的父亲从车底下抬出来的时候,他关心的并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反复询问板车摔坏了没有。
  为支撑我们那个并不富裕的家,父亲不仅能吃苦,而且对我要求非常严。为挣生产队一年45公斤稻谷,他让我8岁放牛。为不耽误学习,我每天必须得清晨5时30分起床。正在长身体的我特别嗜睡,有时一个人骑在牛背上,任牛摇摇晃晃地走2里地,眼睛都未睁开。特别是那头“重色轻主”的牯牛,只要一见到母牛,便会肆无忌惮地狂奔,我曾无数次从牛背上被四脚朝天地扔在稻田里,摔得眼冒金星、浑身是泥。
  我对父亲产生了深深的怨恨。一天,我站在他跟前泪眼汪汪地质问:“爹!我是您亲生的吗?你在家里让我享受过独子的待遇吗?”父亲吃惊地看着我,停了一会儿说:“儿子,你是爹亲生的,爹让你每天去放牛,就是让你长大以后不放牛,你要知道,人一辈子很漫长,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爹只有从小不断地摔打你、磨炼你,你将来才能担重担、干大事、有出息。”
  印象最深的是我上小学5年级的时候,我和爹妈在一个明月高悬的夜晚“双抢”(抢割抢播),我一边汗流浃背地收割稻谷,一边不耐烦地问父亲:“爹,你看田埂上那自由自在、成双成对散步的人,他们为什么不‘双抢’?”父亲说:“那是纺织厂的工人,八小时之外的时间由他们自己支配,如果你想以后像他们一样很悠闲地生活,必须得好好念书,将来才有作为。否则,你永远都走不出这块庄稼地!”
  我家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我能从乡村走进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由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部队的党员干部,得益于父亲的严厉教育。
  然而,2013年1月19日(2012年农历腊月初八),我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大婶妈在电话里惊恐万状地说:“荣贵,你爹在门前的池塘里溺水了。”
  开始,我还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消息得到确认之后,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整个人站在地上轻飘飘的,身上没有一点儿支撑的力量,眼前突然一黑,一个趔趄差点儿栽在地上。怎么会这么突然!父亲昨晚还在电话里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年货已备好,只盼着我早点儿偕妻带女回家团聚。如明年方便,还准备来京参加我女儿15岁的生日庆祝。”
  没想到,他昨晚在电话里与我说的那些,竟成了他留给我的最后遗言。
  我急匆匆地从北京赶回桃源老家,迎着刺骨的寒风,呆呆地站在父亲溺水的地方,心如刀绞。我不知道在那个晨雾迷茫、寒气逼人的清晨,他一个人在寻求救援的时候,身体是多么的难受;在人们睡意正酣、万籁俱寂的漫漫长夜,在左呼右唤无人应答的情况下,他是多么的无助;在去池塘边清洗弄脏的手而不慎落水,在头脑清醒,而归途无力的时候,是多么的孤独和绝望。
  就这样,父亲在那个无人知晓的清晨,不慎跌落到门前那片彻骨冰冷的池塘,悄无声息地走完了他坎坷而又平凡的一生。每天《新闻联播》之后,都是我与父亲通话的固定时间。尽管没什么大事,我都会问问他的身体,聊聊各自的近况,或向他讲讲我工作上的收获,生活中的烦恼。可自从父亲走后,我每天不知道该做什么,生活如同嚼蜡般没有滋味。我有时躺在床上眼睛一闭,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就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一幕幕再现;我有时坐在凳子上愣愣地发呆,突然觉得精神上最大的依靠没有了。
  我有时想给他打电话,可那个熟悉得倒背如流的号码没按一半,却突然发现我要关心的这个人已离开人世。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三“驴友”在三清山巨蟒峰  峰体打钉子被起诉  江西省上饶县三清山巨蟒峰,海拔高度约1200米,形似一条巨蟒,极其险要,被称为三清山三大绝景之一。巨蟒峰相对高度为128米,最细处直径不足7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历经3亿多年地质演化屹立不倒,不可再生,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巨蟒峰是让攀登爱好者们望而却步的地方。2001年,世界顶尖级攀楼攀岩
一  清晨5点20分,天还没亮,大地一片寂静,整个县城都还在睡梦之中。  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位于华坪县城最北边狮子山脚下。暗夜中的女生宿舍,一扇窗子亮了。随后,门“吱呀”一声开了一道缝,校长张桂梅从女生宿舍301走了出来。她轻轻带上门,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扶着栏杆,斜着身子慢慢向楼下走去。每天这个时刻,她都要到楼下搭乘两轮电动车,去往离宿舍楼300米远的教学楼。  张桂梅校长没有存款,没有
那碧绿的草地,那蔚蓝的天空,那盛夏的时光……  神隐的世界里,她遇到了那个崭新的自己,遇到了那段埋藏的记忆,遇到了那个温柔善良的向衣少年。  《千与千寻》,流淌在我的生命中,令我一次次探问,引我一遍遍追寻,催我一声声长叹。  何以成长  这部影片最明显的主题是成长。  创作千寻这个角色时,宫崎骏的作品尚未转型,千寻是他早期作品主人公的典型代表,即“全力奔跑型”。有人说这种角色还不够成熟。诚然,千寻
古之英雄者,或断七情或绝六欲,自以为至强。然山穷水尽之时,虽有“老骥伏枥”之叹,也不免儿女情长。今之众人者,罡堂过“浑水”滚过“染缸”,力倦神亦疲。然则其心中一隅的爱与光芒,可曾安好?  无论古今,总有以慷慨刚强自居而选择性忽视点滴柔情者。古之“舍生取义”者、“为民请命”者,以“仁者”“丈夫”自况,而以长情者为不屑也。赞之或日“中国的脊梁”,而批之却以《红楼梦》中评“文死谏”等语为极恰当。又多少今
每天下午上下班时,在我家楼下的学苑小区大门旁的亭子里或岗亭边,总会看到五六个或十几个人围在一起,或站或坐,头向前倾,饶有兴趣地观看下象棋。虽然他们穿着各异,有的还光着上身,甚至残留着体力劳动后的气味,可他们的热情和执着,犹如一场精彩的话剧。  从他们摆开阵势的神态上,就让我读懂了他们的紧张、激愤或喜悦、懊悔的心理。你大可不必因他们的喜怒哀乐去评高低、分输赢。有几次我也加入了他们的阵列,当了一名观众
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又有多少船只驶過,我仍在等待,等待理解,等待承诺,等待幸福;我仍有真诚,离不开,放不下,爱不起。展开时间的卷轴,看见了祖父倚在船头,看见了端午夜里你伸出的手。  后来,这些都是白日梦。  祖父,是一个爱我,又不懂如何爱我的普通船夫。我从小没有父母,祖父是我唯一的亲人。我和祖父的日子很穷,穷到会为一只鸭子开心很久;而我们的日子又很富有,富有到充满天伦之乐。我们的日
没有人怀疑过时间之短。无论是白驹过隙还是沧海桑田,无论是“二十年弹指一挥间”还是“羡长江之无穷”。文人挥墨,士人长嗟,都感叹着时间易逝这一朴素的道理。于是“黑发不知勤学早,自首方悔读书迟”这样的惜时劝学诗句层出不穷。  的确,在相对论中,时间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效的利用便是有效的延长,也只有利用才能体现时间存在的意义。  常看到现代人以一幅忙碌之景来推脱生活应有的放松与感悟,
老北京名气最大的商业街,非王府井莫属,外地人刚听到这个名字时往往会有些奇怪:哪家王府的井这么有名?  王府井大街本名“十王府街”,亦称“王府街”,因明代这条街上有10座王府、3座公主府,清依明制,亦在此街上建王府。据朱启钤先生回忆,以豫王多铎府最大,今协和医院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连帅府园箭厂当年也在其中,是王府卫队的操练场。多铎战功卓著,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地位特别尊贵,故清代多称此街为“王府街”
骄阳似火,酷热肆虐。  公交车上人挨人,人挤人,人头攒动,汗气蒸腾。我一手牢牢地拎着旅行包,一手紧紧地扶着车门旁的栏杆,随着车身晃动,一路摇摇晃晃前行。只听一声“堵车了”,我放眼望去,前面大车小车,群蚁排衙般塞满了道路。我还要赶着到学校上晚自习呢,晚了可怎么办?我每根血管都焦急得快要爆裂。所幸苍天有眼,过了一会儿车队便开始移动,很快便恢复到正常行驶状态。车缓缓靠站,下车的寥寥无几,却又有一大群乘客
基石,原名郭文麟,和众多文人雅士大多都有笔名一样。他身兼数职,既是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又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柳青研究基地主任。  在赴京参会的前几天,我才读到基石的力作《柳青,一座不朽的精神灯塔》。那天,蒋建伟老师发微信给我,说基石这篇文章获得了 2019年度散文年会年度精锐奖,他还主编了《柳青在皇甫》《柳青言论集》《柳青画传》《柳青的故事》,要捐一些给中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