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直观化、具体化的方法,将其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发展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导图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实践组成部分,将思维导图运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思维清晰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一、 思维导图的概述
(一) 概念的界定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又被译为心智图、心灵图、脑图。由英国教育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于1970年提出。它是在层级和分类的信息组织基础上从中心主题通过特定的关联来展开分支,由关键词或图形标识分支并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放射状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可视化的工具。
(二) 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辅助价值
在阅读教学中,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一般教師采用逐一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容易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学生很难说清楚。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明确地看出课文主要结构和层次,帮助学生整理、分析一篇文章的结构、段落、重难点等,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性认识和理解,从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二、 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案例及辅助作用分析
(一) 思维导图在阅读运用的案例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第二段目标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将思维导图运用在阅读教学中符合课标的要求,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为例,教师在讲授课文主要内容时引导学生根据叙事文的起因、经过、结果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了解叙事作品的具体写法。同时,点名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迁移其他方面的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 思维导图对阅读的辅助作用分析
1. 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对不同阅读文体的学习
语文阅读有诸多不同的文体,由于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他们很难掌握纷繁复杂的文体,而思维导图以直观的图像向将各种文体以网络图形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2.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思维导图弥补传统的教学将知识单一教授的形式的不足,交给学生方法,鼓励学生主动的建构,以图片、数字、线条、文字、颜色等传递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制作思维导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3.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思维导图具有很强的发散性,相关的知识点不是简单的堆砌到一起,而是由一个点或者一个关键词出发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的知识网络。一方面,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学生自主的发挥想象,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自主的想象创作、交流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促进学生系统思维的发展。以《田忌赛马》为例,学生可以三次赛马为主线了解赛马胜利的原因,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前后的逻辑关系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促进学生系统的学习。
(三) 思维导图在阅读运用中注意的问题
1. 教师要全面提高认识
很多教师只看到了思维导图的现象并没有分析其本质和方法,没有让内容决定形式为内容服务,将思维导图牵强的运用或者只限于教学内容的运用从而缩小了思维导图的内容。因此,教师要进一步了解、学习思维导图。另外,教师要明确思维导图是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制作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给学生模板把师生限制在现在的牢笼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不同、保护不同、引导不同的思想创造性地出现在课堂之上。
2. 注重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一,自评。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开展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用手段。
第二,小组互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将学生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让各个小组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评价发现同学之间的优点充分弥补、吸收,互相促进。
第三,师生共评。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柔和剂,教师要放下自己的身份,尤其是小学生渴望师生之间的平等,师生良好的合作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之一。
3. 收集、提取、整理学生的作品
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作品,通常都是零散的、紊乱的,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进行整理、分析、归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4. 关键词的选择
关键词的选择是制作良好的思维导图的基础,关键词可以激发创造者无限的想象也是开启记忆大门的钥匙。在阅读教学中关键词的选择一般是围绕核心内容展开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充分的帮助和及时的指导,将思维导图技术面向每一位学生,让他们真正理解合理运用每节课堂的重要性。
三、 总结
在对阅读思维导图进行辅助的学习中,有助于学生建构阅读体系,将相关知识主动的嵌入到学生的大脑中,以直观的形式克服学生头脑中原有阅读知识模糊不清的不足。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相应扩展,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独立的对阅读分析,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章阅读的策略,加深对文章的剖析与理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东尼·博攒,巴利·伯赞.思维导图[M].中信出版社.
[2]ArthurL·Costa,Bena Kallick主编.思维习惯[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邓敏杰,李占伟,张豪锋.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2,(03):90-9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导图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实践组成部分,将思维导图运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思维清晰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一、 思维导图的概述
(一) 概念的界定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又被译为心智图、心灵图、脑图。由英国教育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于1970年提出。它是在层级和分类的信息组织基础上从中心主题通过特定的关联来展开分支,由关键词或图形标识分支并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放射状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可视化的工具。
(二) 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辅助价值
在阅读教学中,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一般教師采用逐一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容易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学生很难说清楚。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明确地看出课文主要结构和层次,帮助学生整理、分析一篇文章的结构、段落、重难点等,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性认识和理解,从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二、 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案例及辅助作用分析
(一) 思维导图在阅读运用的案例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第二段目标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将思维导图运用在阅读教学中符合课标的要求,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为例,教师在讲授课文主要内容时引导学生根据叙事文的起因、经过、结果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了解叙事作品的具体写法。同时,点名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迁移其他方面的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 思维导图对阅读的辅助作用分析
1. 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对不同阅读文体的学习
语文阅读有诸多不同的文体,由于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他们很难掌握纷繁复杂的文体,而思维导图以直观的图像向将各种文体以网络图形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2.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思维导图弥补传统的教学将知识单一教授的形式的不足,交给学生方法,鼓励学生主动的建构,以图片、数字、线条、文字、颜色等传递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制作思维导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3.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思维导图具有很强的发散性,相关的知识点不是简单的堆砌到一起,而是由一个点或者一个关键词出发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的知识网络。一方面,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学生自主的发挥想象,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自主的想象创作、交流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促进学生系统思维的发展。以《田忌赛马》为例,学生可以三次赛马为主线了解赛马胜利的原因,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前后的逻辑关系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促进学生系统的学习。
(三) 思维导图在阅读运用中注意的问题
1. 教师要全面提高认识
很多教师只看到了思维导图的现象并没有分析其本质和方法,没有让内容决定形式为内容服务,将思维导图牵强的运用或者只限于教学内容的运用从而缩小了思维导图的内容。因此,教师要进一步了解、学习思维导图。另外,教师要明确思维导图是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制作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给学生模板把师生限制在现在的牢笼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不同、保护不同、引导不同的思想创造性地出现在课堂之上。
2. 注重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一,自评。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开展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用手段。
第二,小组互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将学生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让各个小组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评价发现同学之间的优点充分弥补、吸收,互相促进。
第三,师生共评。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柔和剂,教师要放下自己的身份,尤其是小学生渴望师生之间的平等,师生良好的合作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之一。
3. 收集、提取、整理学生的作品
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作品,通常都是零散的、紊乱的,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进行整理、分析、归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4. 关键词的选择
关键词的选择是制作良好的思维导图的基础,关键词可以激发创造者无限的想象也是开启记忆大门的钥匙。在阅读教学中关键词的选择一般是围绕核心内容展开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充分的帮助和及时的指导,将思维导图技术面向每一位学生,让他们真正理解合理运用每节课堂的重要性。
三、 总结
在对阅读思维导图进行辅助的学习中,有助于学生建构阅读体系,将相关知识主动的嵌入到学生的大脑中,以直观的形式克服学生头脑中原有阅读知识模糊不清的不足。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相应扩展,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独立的对阅读分析,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章阅读的策略,加深对文章的剖析与理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东尼·博攒,巴利·伯赞.思维导图[M].中信出版社.
[2]ArthurL·Costa,Bena Kallick主编.思维习惯[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邓敏杰,李占伟,张豪锋.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2,(03):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