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不同地区内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往往会形成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并表现在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活动中。基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生产资源、历史文化、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形成了不同的艺术追求和艺术表现形式。研究不同地区陶艺家的创作思维、创作形式,对陶艺工作者们来说同等重要。在陶艺创作过程中,如果具有了独特的创作思维方式以及独特个性气息的传达技巧,属于作品本身意义上的地域特质就能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关键词:地域性;景德镇;石湾;陶瓷文化差异
陶艺的地域性是指存在并广泛作用于某一共同区域内、带有地方特色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民族传统性的地域性陶瓷艺术特点。它包含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等因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陶艺特性。陶瓷的地域性不仅是一个外在表象的区域概念,而且是一种内在蕴含的独特品质。地域性是由内而外表现出来的,任何一件陶艺作品的构思、创作、描绘都在它所处的地域格局之内。本文将从地域因素的不同方面来比较石湾和景德镇陶艺形成不同陶瓷文化的原因。
一、地理资源
陶瓷材料的不同是两个地域之间形成不同陶瓷文化的最大区别。
景德镇盛产瓷石和高岭土。往二元配方的坯料中加入高岭土后,陶瓷的烧成温度区间就会变大,泥料的性能也更加适应陶艺作品的成型要求,降低了它的变形率;再加上瓷石中的长石含量较多,含铁量较高,经过高温烧制成瓷器后其透明度较高,瓷质洁白、细腻、温润,韧性极好,从而形成了景德镇陶瓷所具有的传统风格及其特点。
而石湾地区产陶泥,广东佛山的石湾公仔采用本地的陶泥制作而成,含的杂质及沙石成分较景德镇瓷土多,质地更为粗糙、颜色较深。跟景德镇瓷泥相比,它虽然缺少瓷泥的洁白、细腻和温润,却散发着原始的粗犷,具有自然、质朴、古拙的韵味。除此之外陶泥的可塑性更强,不容易变形,相对于景德镇所产的瓷泥“白如纸,适于绘画”的表现方式,石湾陶泥则更适于陶艺塑造的表现方式。对于石湾陶土的可塑性,著名的石湾陶艺家刘传说过这样一句话:“适宜表现一些比较苍劲和筋骨肌肉表露的题材,如瘦骨仙、铁拐李、武侠人物、罗汉等”。
二、历史因素
石湾陶塑,从历史因素上看属于民窑,与景德镇官窑出产的产品相比来说受到朝廷的羁绊较少,主要用来满足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需要。老一辈的陶艺家通过传、帮、带的培养方式来传承石湾的传统陶瓷技艺,创作了数量众多且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作品,其作品带有深刻的民间生活烙印,以民间现实生活为主题的“渔、樵、耕、读”陶塑作品是石湾陶艺中最典型的创作题材。在石湾陶塑中,花、鸟、鱼、虫等动物主题也是陶艺家们经常创作的对象,厚重的历史不仅没有给以石湾为支点的广东现代陶艺套上沉重的枷锁,反而为其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土壤。
景德镇陶瓷长期以来受官窑制度的影响而形成了以追求精致与高雅为标准的审美情趣,与石湾的民间特色陶艺形成截然不同的两端。景德镇陶瓷胎体细致、釉质润白、制作规范,表现了统治阶级对于陶瓷的极致追求。陶艺的装饰题材主要为了展现“成教化,助人伦”的艺术特色,如《三国演义》《昭君出塞》等题材表现了忠君思想,如“金玉满堂”“麒麟送子”等作品表现了祈福纳吉的思想,如“岁寒三友”等题材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高雅情趣,等等。另外为了配合统治阶级信奉佛教及道教的需要,宗教的题材往往也是陶瓷装饰的一个重要部分,如“八仙过海”,这些不同的题材世代延续,从而成为景德镇陶瓷的一种传统特色。
三、社会文化
景德镇素以:“汇天下良工之精华,集天下名窑之大成”“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而著称。景德镇的社会文化,既可以说是一种历史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陶瓷文化。在景德镇这块土地上的能工巧匠和芸芸众生,以陶瓷为衣食来源,陶瓷是他们的日常生活,是他们的普通劳动。深谙土脉,火性,慎选诸料,加之与“八方”来的工匠,善效古名窑诸器,仿各种名釉,他们与景德镇人民在景德镇这一方水土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陶瓷文化。因此,景德镇陶瓷无论胎质、釉面、器型、品种、工艺手法、装饰形式、釉上釉下的彩绘,等等,无不精莹纯全、登峰造极,景德镇社会文化影响下的陶瓷艺术特色呈“集大成”的局面。
而石湾之所以形成独特的陶塑特征则与岭南地区的其他艺术形式密不可分,如粤剧、佛山剪纸、木雕、岭南绘画、木版年画、佛山“秋色”,等等。“石湾公仔”人物雕塑的创作灵感大都取材于粤剧故事,其中包括某些戏剧情节,甚至戏剧中人物的扮相、动作等,表现了岭南文化对石湾陶塑创造的巨大影响。石湾陶艺相对景德镇“高尚”的题材而言更加世俗化,如搔痒痒、抠鼻、挖耳等,其行为动作在石湾陶艺中突出表现了所谓的“俗”。
石湾陶塑任由民间随性创造,没有制度及约定成俗的行业习俗的制约,创作者不追求材质的完美,不强求题材的高尚,创作的艺术作品显得生动而平易近人,展现了石湾陶艺的强烈市井特性。
这两者之间的差别,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地域性对于陶瓷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不同的地理资源造就了景德镇与石湾陶艺之间不同的艺术语言;不同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不同创作题材、审美追求;不同的社会文化表现出不同的艺术特性。
中国地大物博,物质资源丰富,多种形式的地形、地貌产生了各种富有特性的文化资源,间接促使我国形成多样的陶艺文化,不尽相同的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历史时段已经属于各自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因而展现出色彩斑斓的具有丰富多样性的中国陶瓷文化。陶艺家们在克服它存在的制约性的同时,不断展现本土泥土优势,经过不断的更新创造,构建起富有民族本土化的陶艺文明。
作者简介:
曾慧婕,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地域性;景德镇;石湾;陶瓷文化差异
陶艺的地域性是指存在并广泛作用于某一共同区域内、带有地方特色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民族传统性的地域性陶瓷艺术特点。它包含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等因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陶艺特性。陶瓷的地域性不仅是一个外在表象的区域概念,而且是一种内在蕴含的独特品质。地域性是由内而外表现出来的,任何一件陶艺作品的构思、创作、描绘都在它所处的地域格局之内。本文将从地域因素的不同方面来比较石湾和景德镇陶艺形成不同陶瓷文化的原因。
一、地理资源
陶瓷材料的不同是两个地域之间形成不同陶瓷文化的最大区别。
景德镇盛产瓷石和高岭土。往二元配方的坯料中加入高岭土后,陶瓷的烧成温度区间就会变大,泥料的性能也更加适应陶艺作品的成型要求,降低了它的变形率;再加上瓷石中的长石含量较多,含铁量较高,经过高温烧制成瓷器后其透明度较高,瓷质洁白、细腻、温润,韧性极好,从而形成了景德镇陶瓷所具有的传统风格及其特点。
而石湾地区产陶泥,广东佛山的石湾公仔采用本地的陶泥制作而成,含的杂质及沙石成分较景德镇瓷土多,质地更为粗糙、颜色较深。跟景德镇瓷泥相比,它虽然缺少瓷泥的洁白、细腻和温润,却散发着原始的粗犷,具有自然、质朴、古拙的韵味。除此之外陶泥的可塑性更强,不容易变形,相对于景德镇所产的瓷泥“白如纸,适于绘画”的表现方式,石湾陶泥则更适于陶艺塑造的表现方式。对于石湾陶土的可塑性,著名的石湾陶艺家刘传说过这样一句话:“适宜表现一些比较苍劲和筋骨肌肉表露的题材,如瘦骨仙、铁拐李、武侠人物、罗汉等”。
二、历史因素
石湾陶塑,从历史因素上看属于民窑,与景德镇官窑出产的产品相比来说受到朝廷的羁绊较少,主要用来满足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需要。老一辈的陶艺家通过传、帮、带的培养方式来传承石湾的传统陶瓷技艺,创作了数量众多且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作品,其作品带有深刻的民间生活烙印,以民间现实生活为主题的“渔、樵、耕、读”陶塑作品是石湾陶艺中最典型的创作题材。在石湾陶塑中,花、鸟、鱼、虫等动物主题也是陶艺家们经常创作的对象,厚重的历史不仅没有给以石湾为支点的广东现代陶艺套上沉重的枷锁,反而为其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土壤。
景德镇陶瓷长期以来受官窑制度的影响而形成了以追求精致与高雅为标准的审美情趣,与石湾的民间特色陶艺形成截然不同的两端。景德镇陶瓷胎体细致、釉质润白、制作规范,表现了统治阶级对于陶瓷的极致追求。陶艺的装饰题材主要为了展现“成教化,助人伦”的艺术特色,如《三国演义》《昭君出塞》等题材表现了忠君思想,如“金玉满堂”“麒麟送子”等作品表现了祈福纳吉的思想,如“岁寒三友”等题材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高雅情趣,等等。另外为了配合统治阶级信奉佛教及道教的需要,宗教的题材往往也是陶瓷装饰的一个重要部分,如“八仙过海”,这些不同的题材世代延续,从而成为景德镇陶瓷的一种传统特色。
三、社会文化
景德镇素以:“汇天下良工之精华,集天下名窑之大成”“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而著称。景德镇的社会文化,既可以说是一种历史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陶瓷文化。在景德镇这块土地上的能工巧匠和芸芸众生,以陶瓷为衣食来源,陶瓷是他们的日常生活,是他们的普通劳动。深谙土脉,火性,慎选诸料,加之与“八方”来的工匠,善效古名窑诸器,仿各种名釉,他们与景德镇人民在景德镇这一方水土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陶瓷文化。因此,景德镇陶瓷无论胎质、釉面、器型、品种、工艺手法、装饰形式、釉上釉下的彩绘,等等,无不精莹纯全、登峰造极,景德镇社会文化影响下的陶瓷艺术特色呈“集大成”的局面。
而石湾之所以形成独特的陶塑特征则与岭南地区的其他艺术形式密不可分,如粤剧、佛山剪纸、木雕、岭南绘画、木版年画、佛山“秋色”,等等。“石湾公仔”人物雕塑的创作灵感大都取材于粤剧故事,其中包括某些戏剧情节,甚至戏剧中人物的扮相、动作等,表现了岭南文化对石湾陶塑创造的巨大影响。石湾陶艺相对景德镇“高尚”的题材而言更加世俗化,如搔痒痒、抠鼻、挖耳等,其行为动作在石湾陶艺中突出表现了所谓的“俗”。
石湾陶塑任由民间随性创造,没有制度及约定成俗的行业习俗的制约,创作者不追求材质的完美,不强求题材的高尚,创作的艺术作品显得生动而平易近人,展现了石湾陶艺的强烈市井特性。
这两者之间的差别,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地域性对于陶瓷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不同的地理资源造就了景德镇与石湾陶艺之间不同的艺术语言;不同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不同创作题材、审美追求;不同的社会文化表现出不同的艺术特性。
中国地大物博,物质资源丰富,多种形式的地形、地貌产生了各种富有特性的文化资源,间接促使我国形成多样的陶艺文化,不尽相同的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历史时段已经属于各自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因而展现出色彩斑斓的具有丰富多样性的中国陶瓷文化。陶艺家们在克服它存在的制约性的同时,不断展现本土泥土优势,经过不断的更新创造,构建起富有民族本土化的陶艺文明。
作者简介:
曾慧婕,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