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认为,教师要以个性化的作文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注重积累,体验生活,勇于想象,自由表达,敢于创新,把作文变成学生心灵和情感的自然倾诉和释放,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个性化 创新表达
经常听到学生抱怨:作文太难写了;也不乏听到教师的感叹:作文怎么教学生都写不好。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一篇挥洒个性的文章,这确实值得教师深思。
文章作为表情达意的载体,其创作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个性化的作文注重独立思考,作文中体现的是“我”的观察、“我”的发现、“我”的体悟、“我”的情感等。现实情况是相当多的学生语汇贫乏,素材积累不足,很难写出好的文章,此时,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和服务者,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显得很有必要。
一、对学生的阅读作正确指导。
在写作中,很多学生缺乏足够丰富的词汇及良好的遣词造句能力,写出的文章往往语言枯涩、陈词滥调、空洞无物、前言不搭后语,很难把意思表达清楚。教师应指导学生留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广泛阅读课外读物,扩大知识面,积累词汇,训练语感。在指导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把经典奉为圭臬,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可取之处固然很多,教师不能刻板地要求学生以此作为作文的范本,从中寻章摘句,而应引导学生多记读书笔记,多写读后感。记笔记和写读后感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记和写,用心体悟佳作中的经典语句,汲取营养,转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过于重视名家名篇,一味效仿,只会抑制学生的个性。
二、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生活,多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列夫托尔斯泰在《论艺术》一书中有一句名言:“感情越是真挚,那么它就越是独特。”这就是说个性化的情感来源于真挚的情感。每个学生每天的经历和体验都是不一样的,情感也必定是不一样的,关键在于学生怎样认识和发掘。当今的学生作文,缺少的不是对写作的“认知”,学生在课堂内外能学到各种各样的写作方法和应试技巧,真正缺乏的是“自己的情感”。方法有了,怎样从“自己的情感”的角度表达,是学生要学会的事情。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引导学生从心灵的体验出发,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体验,面对平凡的生活,找寻自己的写作素材,全方位地“摄取”生活的原生态。要善于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有了这样的体验,在写作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掘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让自己的心灵和情感作一次倾诉和释放。
三、活跃学生思维,鼓励创新,激发学生想象力。
文学来源于生活,但文学并不等于生活,这两者之间有一个理性的转化过程,也就是思考再创作的过程,作文本质上就是一种创造活动,因此,创新思维在写作中尤为重要。著名作家刘心武曾说过,倘若仅仅是生活,而不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对生活某一方面独到的、深刻的见解,那么写出的作品就不可能有深度。
创新是文章的生命。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从点滴抓起,多鼓励,少批评。应从立意上创新,“意”是指一篇文章的主题。要让学生立意创新,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地思考,不人云亦云,善于从平常的生活里领悟到别人所不知的东西。要从材料上创新。创新作文的材料必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要指导学生对平常的生活多角度地细致观察,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生活,发现生活中不被常人注意的新鲜材料。多涉及大多数读者未知的领域,选取鲜为人知的材料及富有个性特点的材料。要从语言上创新。个性化的语言是清新自然、鲜明生动、具有一定的自我角色意识的语言。要指导学生遣词造句,必须避免陈词滥调,句子的切入角度应突破常规,在句子的组装、句式的变换、词语的搭配等方面都突破惯用模式。要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和表现方法,使语言鲜明生动,富有创造性。要从布局上创新。指导学生根据材料、主题的需要,安排恰当的结构形式,如变换叙述顺序,变线形结构为板块结构等,都可以使文章增色。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能过于强调真实与体验,不能“胡编乱造”,从而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向广度、深度发展。
四、为学生创设自由空间,引导学生增强独立意识。
学生要想写出个性化的好文章,必须自主。要自主,首先要有自由,自由是个体生命发展的灵魂。现如今的教育对学生的自由限制太多。就作文而言,统一的貌似宽泛的命题,严格的文体写作结构,客观化、规范化的立意追求等,让学生完全没有“选择”的权利。没有了写作自主权,学生就没有了自己的观点,失去了探索意识。作文教学应是培养学生独创性的理想园地,教师应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写作氛围,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自我反思、自我领悟、自我调整,用个人独特的语言再现个人独特的思想。有了独特的写作意识,再加上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才会思维活跃,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文章。
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个性化写作的前提是承认学生在写作能力上的个性差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其实际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要求每个学生每次都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可以尝试分组合作的形式,把作文课当做一个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使班级整体写作能力在保持个性发展的同时又得到稳定进步。
综上所述,个性化作文就是在真实体验的基础上做到自由创新地表达。学生作为一个个生命的个体,原本就是自由、自主、充满个性的。作文教学要对不同个性构成的学生整体和每个不同个性的学生作必要的指导,这不是用某一种模式就能够概括的。个性化作文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学理念,这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坚持贯彻,引导学生通过长期的实践实现。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个性化 创新表达
经常听到学生抱怨:作文太难写了;也不乏听到教师的感叹:作文怎么教学生都写不好。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一篇挥洒个性的文章,这确实值得教师深思。
文章作为表情达意的载体,其创作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个性化的作文注重独立思考,作文中体现的是“我”的观察、“我”的发现、“我”的体悟、“我”的情感等。现实情况是相当多的学生语汇贫乏,素材积累不足,很难写出好的文章,此时,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和服务者,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显得很有必要。
一、对学生的阅读作正确指导。
在写作中,很多学生缺乏足够丰富的词汇及良好的遣词造句能力,写出的文章往往语言枯涩、陈词滥调、空洞无物、前言不搭后语,很难把意思表达清楚。教师应指导学生留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广泛阅读课外读物,扩大知识面,积累词汇,训练语感。在指导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把经典奉为圭臬,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可取之处固然很多,教师不能刻板地要求学生以此作为作文的范本,从中寻章摘句,而应引导学生多记读书笔记,多写读后感。记笔记和写读后感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记和写,用心体悟佳作中的经典语句,汲取营养,转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过于重视名家名篇,一味效仿,只会抑制学生的个性。
二、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生活,多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列夫托尔斯泰在《论艺术》一书中有一句名言:“感情越是真挚,那么它就越是独特。”这就是说个性化的情感来源于真挚的情感。每个学生每天的经历和体验都是不一样的,情感也必定是不一样的,关键在于学生怎样认识和发掘。当今的学生作文,缺少的不是对写作的“认知”,学生在课堂内外能学到各种各样的写作方法和应试技巧,真正缺乏的是“自己的情感”。方法有了,怎样从“自己的情感”的角度表达,是学生要学会的事情。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引导学生从心灵的体验出发,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体验,面对平凡的生活,找寻自己的写作素材,全方位地“摄取”生活的原生态。要善于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有了这样的体验,在写作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掘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让自己的心灵和情感作一次倾诉和释放。
三、活跃学生思维,鼓励创新,激发学生想象力。
文学来源于生活,但文学并不等于生活,这两者之间有一个理性的转化过程,也就是思考再创作的过程,作文本质上就是一种创造活动,因此,创新思维在写作中尤为重要。著名作家刘心武曾说过,倘若仅仅是生活,而不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对生活某一方面独到的、深刻的见解,那么写出的作品就不可能有深度。
创新是文章的生命。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从点滴抓起,多鼓励,少批评。应从立意上创新,“意”是指一篇文章的主题。要让学生立意创新,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地思考,不人云亦云,善于从平常的生活里领悟到别人所不知的东西。要从材料上创新。创新作文的材料必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要指导学生对平常的生活多角度地细致观察,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生活,发现生活中不被常人注意的新鲜材料。多涉及大多数读者未知的领域,选取鲜为人知的材料及富有个性特点的材料。要从语言上创新。个性化的语言是清新自然、鲜明生动、具有一定的自我角色意识的语言。要指导学生遣词造句,必须避免陈词滥调,句子的切入角度应突破常规,在句子的组装、句式的变换、词语的搭配等方面都突破惯用模式。要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和表现方法,使语言鲜明生动,富有创造性。要从布局上创新。指导学生根据材料、主题的需要,安排恰当的结构形式,如变换叙述顺序,变线形结构为板块结构等,都可以使文章增色。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能过于强调真实与体验,不能“胡编乱造”,从而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向广度、深度发展。
四、为学生创设自由空间,引导学生增强独立意识。
学生要想写出个性化的好文章,必须自主。要自主,首先要有自由,自由是个体生命发展的灵魂。现如今的教育对学生的自由限制太多。就作文而言,统一的貌似宽泛的命题,严格的文体写作结构,客观化、规范化的立意追求等,让学生完全没有“选择”的权利。没有了写作自主权,学生就没有了自己的观点,失去了探索意识。作文教学应是培养学生独创性的理想园地,教师应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写作氛围,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自我反思、自我领悟、自我调整,用个人独特的语言再现个人独特的思想。有了独特的写作意识,再加上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才会思维活跃,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文章。
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个性化写作的前提是承认学生在写作能力上的个性差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其实际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要求每个学生每次都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可以尝试分组合作的形式,把作文课当做一个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使班级整体写作能力在保持个性发展的同时又得到稳定进步。
综上所述,个性化作文就是在真实体验的基础上做到自由创新地表达。学生作为一个个生命的个体,原本就是自由、自主、充满个性的。作文教学要对不同个性构成的学生整体和每个不同个性的学生作必要的指导,这不是用某一种模式就能够概括的。个性化作文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学理念,这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坚持贯彻,引导学生通过长期的实践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