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青琐高议》是北宋刘斧撰辑的小说集,原书不传,今本为重编本。因事涉神怪、用语通俗,前人或有“俚鄙”之嗤(王士禛跋),但此书在小说史上意义重大,王士禛承认“此《剪灯新话》之前茅”,今人赞誉尤多,如“乃北宋最优秀之小说集”(李剑国《宋代志怪传奇叙录》,简称《叙录》,中华书局2018年版,第299页),“是北宋最早也是最大的一部小说选集”(程毅中《宋元小说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97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琐高议》是北宋刘斧撰辑的小说集,原书不传,今本为重编本。因事涉神怪、用语通俗,前人或有“俚鄙”之嗤(王士禛跋),但此书在小说史上意义重大,王士禛承认“此《剪灯新话》之前茅”,今人赞誉尤多,如“乃北宋最优秀之小说集”(李剑国《宋代志怪传奇叙录》,简称《叙录》,中华书局2018年版,第299页),“是北宋最早也是最大的一部小说选集”(程毅中《宋元小说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97页)。
其他文献
宋词的传播方式中,本事传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在宋代词本事文献中,有一部分是由词作者本人书写的。这种作者“自述本事”的现象,使得作者本人也参与到词作的传播之中,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作者的“自述本事”又进一步发展为“自评词作”以及作者直系后辈为其书写“先人本事”。“自述本事”及其衍生出的“自评词作”和“先人本事”,本身具有文献价值,在这一现象的发展变化中,可以见出宋人对词体文学传播观念的重大转变,更折射出宋词尊体意识发展的清晰脉络。
社会组织党建是党的基层建设的有机组成,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畅通和规范社会工作参与社会组织党建的路径,有利于扩大党组织对社会组织的有效覆盖和创新社会组织党建的体制机制.N市S社会组织平台"刚柔并济"的党建策略表明,社会组织党建对社会工作的适度吸纳有利于实现双向整合,但又会面临专业关系与非专业关系的混同、多重角色间的冲突、岗位职责边界的模糊等非预期后果.为此需在厘清二者逻辑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克服非预期后果,并按照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能力建设、内涵建设"四位一体"的基本思路构建合理有序的社
随着全球价值链(GVC)分工体系日益完善,中国与欧盟深度参与GVC分工并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冲击以及气候危机,中欧深化合作具有迫切需求,而中欧贸易关系的演进特征需要在GVC分工体系下进行回顾.文章在总贸易核算框架与亚洲开发银行跨区域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抗毁性分析等方法,着重分析了2007~2019年间中欧增加值贸易关系的演进特征.研究发现:中欧之间的增加值贸易规模不断增长,在GVC分工体系中的相互依赖性明显;中欧在传统贸易网络中的联系最为紧密,但在复杂GVC网络中
在词学史上,清人对明词学多有批评,但并不符合明人尊体论述的实际情况。明词学尊体策略可分四个维度:在文体溯源上,出现了古乐府、近体诗(律诗)、鸿蒙、汉代、六朝诸种说法,呈现出以诗释词与以古为尊的特征;在文体畛域上,既申明诗词共源同工,又对诗、词、曲关系严加辨析,表现出较为复杂的辨体面貌;在选词作谱上,数量稀少的“国朝”类词选在《花间》《草堂》系列的缝隙中突围,不断出现的词谱推动着填词从音乐谱至格律谱的体制定型;在体性创作上,存在着由“教化主理”至“婉约主情”的转向,新词调、幛词、论词词等拓宽了词的书写范围。
文章意在探究不同世代的中国青年的政党信任差异,以及经济环境和这种差异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1990~2018年五轮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文章发现:中国青年的政党信任随代际更替不断提高,95后青年的政党信任高于之前任何一代;微观经济变量(家庭经济状况满意度)的作用是有限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国占世界GDP比重)有更显著的作用;政党信任的产生主要发生在青年初期(16岁),而不是调查年份.这些发现更有力地支持了政党信任的文化逻辑,而不是基于理性选择的制度逻辑.
《唐诗归》是竟陵派诗学的一面旗帜,影响极为深远。特别是其初盛唐卷,世人在充分肯定其诗学价值的同时,又斥其“寡陋无稽,错缪叠出”,至于字句,“随意窜改”。而这些又都与其取资的蓝本有关。《唐诗归》的蓝本不是有些学者所认为的《唐诗品汇》。在编选时间短暂、“求异”“避熟”等主客观因素作用下,《唐诗归》选择了明万历间黄德水、吴琯递纂的《唐诗纪》作为其初盛唐卷的蓝本。锺、谭二人依托《唐诗纪》,于大量承袭和稍许新变间,发挥自身能动性,选择评点对象,传达诗学观念。《唐诗归》初盛唐卷蓝本的确认,进一步佐证了中晚唐卷是锺惺后
《墨子》“十论”指《墨子》中讨论《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这十大政治、伦理命题的篇章。“十论”之每论皆分上、中、下三篇,但因文献散佚,今仅存《尚贤》三篇、《尚同》三篇、《兼爱》三篇、《非攻》三篇、《节用上》《节用中》两篇、《节葬下》一篇、《天志》三篇、《明鬼下》一篇、《非乐上》一篇、《非命》三篇。
龚自珍诗歌的“经典化”与一般的清诗经典化理路不同,从实证角度看,龚自珍与袁枚的诗学接力难于落实,但其诗之个性独造、复古生新等特征符合“性灵说”所倡导的诗学精神,也让龚自珍诗歌在其所处时代中展现出高度的原创性品质,奠定了“经典化”基石。龚自珍诗歌的“经典化”历程大致可以划分出三个阶段:其一,清末延至民初是“经典化”的开始时期;其二,民国时期是“经典化”程度加深的量变积聚时期;其三,龚自珍诗的“经典化”定格于20世纪50年代。通过对龚自珍诗“经典化”的探究,不难发现“近代”这一概念在龚自珍诗研究史上的关键意义
傅惜华旧藏剧本《龙江守岁》的作者只知道为“存韫斋”,《遇合奇缘记》的作者署名“长白女史桂仙氏”,它有韫斋所作序言及凡例。通过考证可知“存韫斋”乃宗室存华,“桂仙”乃嘉庆孝和睿皇后的妹妹、肃亲王永锡次子敬叙之妻钮祜禄氏。存华与钮祜禄氏是侄儿与叔母的关系,《遇合奇缘记》所写的就是存华与钮祜禄氏的一段私情。清华大学图书馆另有存华的稿本两册,其中《处泰堂和鸣集》《慎修堂外集》与《遇合奇缘记》有密切关系。利用新发现的文献,我们重新审视《遇合奇缘记》,可知它所描写的内容在整个中国古代戏曲作品中是极为罕见的,其艺术价值
2019年6月24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联合主办的“中国古典诗学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十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