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硬膜外入路切除大型或巨型海绵窦血管瘤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xf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采用硬膜外入路切除大型或巨型海绵窦血管瘤(CSH)的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11年6月19例大型或巨型CS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15例,年龄26~70岁,平均45.3岁。临床表现包括眼球活动受限或上睑下垂10例,头痛或眼痛7例,视力减退7例,面部感觉减退4例。采取硬膜外入路,在滑车神经与三叉神经眼支间隙和三叉神经眼支与上颌支间隙间操作切除肿瘤。定期随访观察疗效情况。

结果

肿瘤全切除13例,近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随访时间6~144个月,平均41.5个月。末次随访情况如下:眼球运动障碍或上睑下垂症状有5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例同术前无变化,1例失访;面部感觉减退2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好转;其他上述症状全部缓解。1例出现并发症,新出现视力损害和眼球活动受限。

结论

结合熟练的颅底技术,对于大型或巨型CSH硬膜外入路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方法,并能一定程度地保存脑神经功能。

其他文献
患者 男性,58岁,因"右中腹疼痛1周"于2011年6月28日入院,患者无发热、腹胀、恶心、呕吐。体检:腹不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中腹可见半球状隆起,直径120 mm,与周围脏器关系不明确,有压痛。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右中腹可见96 mm×94 mm×85 mm实性中等回声包块,与肝脏、右肾、胰头界限尚清,外形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其内可见多个低回声区;左上腹可见68 mm×65 mm×60
目的探讨间接减压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后轴性症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76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42例;年龄37~74岁,平均52.1岁。病程11~56个月,平均32.1个月。患者分别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椎板切除组,19例)、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扩大成形组,33例)、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内固定组,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Ⅴ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为确定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清扫Ⅴ区淋巴结的指征寻找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0年11月资料完整的12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91例;年龄8~87岁,中位年龄38.5岁。每个病例至少行一侧Ⅱ~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13例行Ⅰ~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19例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用χ2检验对患者年龄、性别、术
世界范围的脏器极度短缺已成为制约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在我国更加突出。随着移植和脏器保存技术的提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的术后移植物存活率已接近于有心跳供体器官,DCD再次引起世界移植界的广泛关注[1]。目前我国器官移植的供体来源主要是死囚器官捐献,这一来源途径受到国际移植界以及人权组织的广泛质疑,使得我国的器官移植事业乃至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多侵犯长骨末端,以膝关节周围最为多见。约5%的GCT发生于扁骨,以骨盆最多。骨盆和骶骨的GCT因局部解剖复杂,治疗极为困难。有报道对于骶骨和髂骨部位的GCT行选择性动脉栓塞(SAE)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4],2002年10月我们对1例累及骶骨和髂骨部位的GCT患者应用SAE和刮除植骨术的方法治疗,随访9年,无复发转移且肢体
输尿管的急性结石性梗阻是泌尿科常见的急诊疾病,患者多以腰部绞痛就诊,故要求临床医生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诊断并及时处理。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们用输尿管镜急诊治疗266例输尿管结石梗阻,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患者 男性,50岁。18年前因左侧甲状腺肿瘤于外院行左侧甲状腺腺叶切除,病理诊断为左侧甲状腺低分化癌,具体病理类型未确定。术中因气管狭窄行气管切开,术后左侧声带麻痹。2年前随访发现右侧颈前区肿块且逐渐增大。1年前曾于外院治疗,考虑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予口服索拉菲尼,肿瘤仍继续增大,并出现血便症状。2011年5月23日我院以"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收住入院。
目的应用矢状位重建CT明确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策略。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10年11月所有因OPLL进行手术治疗并获得超过1年随访的161例患者。其中男性106例,女性55例。手术时年龄26~77岁,平均54.5岁。随访时间12~54个月,平均28个月。40例患者接受颈椎前路手术(前路组)。其中14例接受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26例接受颈前路间盘切除减压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慢性期最常见的并发症,病理机制是DVT后静脉阻塞和深静脉瓣膜功能受损所导致的长期静脉高压。即使经过正规的抗凝治疗,急性DVT后PTS的发生率仍然有30%~50%。PTS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长期的负担,它的预防和治疗是我们血管外科医师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是指不合并主动脉夹层而单独出现的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夹层,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少见且凶险的疾病,可导致肠缺血坏死。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我科应用介入技术成功治愈4例SISM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