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中学本土化改革的教师队伍建设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ans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队伍建设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中学本土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教育要实现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必须改变过去教师队伍不稳定、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低、服务意识不足、知识更新和再教育程度低的现状,通过政策支持、结构调整、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再教育终身化等措施,建设一支忠于职守、结构合理、专业过硬、服务意识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农村中学 本土化改革 教师队伍建设
  
  众所周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中学本土化改革的目的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培养需要的合格人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一支忠于职守、结构合理、专业过硬、服务意识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中学教师队伍的现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着眼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1],这就要求人才培养也要从生态经济区发展的长期愿景出发。目前鄱阳湖周边农村中学教师队伍的现状无法胜任为其培养人才的任务,他们缺乏本土化课程的知识及教学的技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不高,不能达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村中学缺乏一批能为农村教育长期投入的高素质教师。长期以来,鄱阳湖周边农村中学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低,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许多教师难以在基层安心地教书育人,他们想尽办法一步步调进县城,越是教学突出的优秀教师离开农村的愿望越强烈,致使高素质教师不断外流。其次,有的地方乡镇政府为了减少教师工资性开支,聘用一些缺乏资质的代课教师,或让不适合继续从事教学的老教师“超期服役”,导致教师队伍老化、整体素质低下。这样的教师队伍无法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二)教师组成结构不合理,专业化发展程度低,不符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中学教育本土化改革课程设置的要求
  教师的组成结构要适应农村中学教育本土化改革后课程设置的要求。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程度不高,专业教师缺乏,很多教师教非所学。诸如农业基础、果树栽培、水环境保护、农业污染防控、湿地保护等相关课程,以及围绕与本地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特色农业和特色产业(如南昌的篱蒿、井冈山的红色旅游、樟树的中药、瑞昌的山药、星子的温泉等)的课程,由于缺乏师资致使课程无法开展,整个课程体系建设也成了一纸空文。此外,很多老教师和近年来补充的一些非师范类毕业生以及通过其它渠道支教的教师不仅缺少严格的教师基本技能训练,也缺乏针对农村学生进行教育的知识和能力,严重影响农村中学的教学质量。由此可见,教师结构不合理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缺失是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中学本土化改革推进的重要因素。
  (三)教师服务于本土生态经济发展的意识不足,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中学教育本土化改革的目的不一致
  许多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简单片面,误认为高升学率就是学生高质量和高素质的体现,因而盲目追求升学率,将主要精力放在几门高考课程上,甚至占用本土化课程和其他副科的课时,并对主要课程成绩较好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而放弃了大多数普通学生。另一方面,他们只注重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缺乏将自己的理论和知识进行转化、服务和应用于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的意识和行动,他们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照本宣科,闭门造车。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使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中学毕业生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和生产技术,也不知道怎样将中学所学知识的价值和效益体现在农业生产劳动中,只能背起行囊外出务工。作为教师,他们不仅没有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服务于本土生态经济发展,更加没能为本土生态经济发展培养出合格的服务型人才,这与农村中学教育本土化改革目的差距较大。
  (四)教师业务知识更新和再教育程度低,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的目标不相符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中学教师参加再教育培训的机会很少,同时教师培训内容重复、通识知识多,针对农村教育的专业培训少。例如,如何开展农村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多数教师培训都未能涉及;在专业培训方面,针对某专业领域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技术应用的培训更是一个空白,参加某专业领域的学术、技术发展研讨会的机会几乎没有,这样下去,实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的目标只能是一句口号。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中学本土化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整体素质,完善教师培养培训的体系,优化队伍结构,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2]教师队伍建设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中学本土化改革重要内容之一。
  (一)提供政策支持,稳定教师队伍,提高素质
  优秀教师本身就是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人才,他们更肩负着培养更多人才的重大使命。因此政府应当改善他们的生存条件,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吸引他们扎根本土农村,让他们安心于农村学校教育,施展自己的才能。要努力为他们排除各种干扰,营造专业成长的良好环境,使他们能够潜心于教育教学与研究,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反过来为经济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为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的基地。
  (二)调整教师结构,严谨把关,促进教师专业化
  为教育本土化改革的目标,我们有必要根据本土化课程设置的要求调整教师结构,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除了稳定和优化基础课程的教师队伍,还要引进一批能够胜任且符合本地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课程教学的专业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解决特色课程开课难的问题。农村教育有着许多不同于城市教育的地方,有其自身的规律。在引进教师时要严格把关,教师上岗前要根据师范教育的要求对新教师进行训练和实习,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技能,了解农村生态经济区发展的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使新教师能够更快地适应玫投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
  (三)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增强服务技能和意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通过开设技术类和综合实践课程,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3]
  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学以致用,那么教师也应该既是教师,又是技师。尤其是那些特色课程的教师,作为技术服务人才,应当加强与生产主体的联系与合作,帮助和提供各种技术支持和服务,实现理论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无缝对接,直接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作为教师,应当结合课程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实习实验基地或示范基地,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起到示范和支持作用,让学生和农民看到知识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广大农村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具有农业技术的初级知识,为后来在实践生产中继续学习和钻研打下基础,使他们能有一技之长服务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
  (四)实现教师再教育终身化,拓展教师发展渠道
  在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对农村教师的再教育方式、内容等方面应该区别于城市教师。要使教师适应服务农村教育的需要,建立农村中学教师培训中心就显得非常必要,专门为农村中学培养、培训本土化课程的高水平教师,并为农村中学教师的发展提供专业支持。除了传统教师培训以外,还应多方位拓展教师发展渠道,例如可以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为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使他们不断的充实新思想、新知识、新思维等。同时要树立教师再教育终身化的观念,农村教师的成长就是在面对农村问题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
  鄱阳湖周边的农村教师背负着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者和人才培养导师的双重使命。只有通过积极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提高教师本土化的素质,才能确保农村中学本土化改革后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基金项目: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教育本土化研究”(课题编号10YB352)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黄士(1981—),女,硕士,江西省九江学院政法学院 讲师,研究方向:农村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 自从在高校开设网络教学课程以来,网络教学已经在日常教学中显示出网络技术的发展水平与科技发展重要实力。但是高校网络课程教学只重视理论,轻实践等特点也使得高校网络教学的弊病也凸显出来。因而,高校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就势在必行了。本文力图通过对高校网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一下在高校进行网络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同时给出自己的改革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 高校 网络课程教学 改
红的有点儿快,名字有点儿怪,没有小贝帅,没有乔治·克鲁尼的男人味,还名草有主,他是阿什顿·库切,今年以前还很少出现的名字,今年以来就成了人气之星。明星出道的背后必有许多故事,25年的人生,浓缩成十五句向您一一道来。    一、 乡村小子    1978年2月7日,阿什顿生于爱荷华州的一个人口只有100人左右的小镇,从小生长于农场中。    二、 拘留所的一夜    阿什顿小时候不爱学习,想投机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