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对于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国内一些专家提倡采用三切口[1].我院于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间,对27例胸段食管癌采用右侧开胸,保留前锯肌-三切口,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左劲部吻合术(保留前锯肌-三切口),经临床实践,效果满意。
【机 构】
:
455000,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胸外一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对于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国内一些专家提倡采用三切口[1].我院于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间,对27例胸段食管癌采用右侧开胸,保留前锯肌-三切口,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左劲部吻合术(保留前锯肌-三切口),经临床实践,效果满意。
其他文献
自1970年Johnston等[1]首创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parietal cell vagotomy,PCV)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穿孔、出血和狭窄以来,外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病的观点发生了根本的变革.鉴于PCV手术本身安全性大,手术病死率极低,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迅速得到外科界的认同.但唯一不足的是术后溃疡复发率较高,为此,众多学者对PCV术式进行了不断地改良和优化.经历了近40年大量的临
目前认为,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研究这些基因,不仅能提高我们对胃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确定性,并为临床上进一步提高基因或靶向治疗等手段的疗效提供理论基础.与其他消化道肿瘤的发生一样,多次基因突变结果的累积,导致癌基因的过度表达、抑癌基因的失活、DNA错配修复功能缺失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分子基础.在胃肠道肿瘤中常见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及DNA错配修复基因见表1,胃癌
目的 探讨直肠系膜与盆腔筋膜和神经的关系,以明确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合理的切除平面.方法 对24具尸体的盆腔进行解剖.结果 直肠周围的层次是连续的,可以分为2段3层,2段指耻骨联合至坐骨棘和坐骨棘至骶岬;3层分别为脏筋膜、膀胱腹下筋膜和壁筋膜.在膀胱腹下筋膜与脏筋膜之间存在盆丛及其膀胱、子宫神经分支,而在脏、壁筋膜之间存在腹下神经和盆内脏神经.结论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层次在直肠后方为脏、壁筋膜之间,而
患者女,25岁.发现左下腹包块伴疼痛1个月于2007年7月13日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左下腹部可扪及一直径约6 cm包块,质中偏硬、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可活动,压痛明显.肛门指诊检查:直肠空虚.未扪及包块及溃疡,指套退出少许暗红色血迹.结肠镜检查:距肛缘24-28 cm见黏膜肿块,侵犯肠壁四周,表面溃烂坏死污苔.肠腔轻度狭窄.结肠镜取材病理检查:(结肠)黏膜组织慢性炎症伴坏死.腹部CT检查:降结
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处于全部恶性肿瘤的前位.虽然,各单位都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胃癌的整体疗效仍然未臻满意,除人们普遍关注的诊疗技术方面的因素外,还有一些理念与工作机制上的因素也需进一步加强,本文仅提出几个值得重视的关键性问题,与同道讨论与交流。
危重病患者在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引起并发症的危险性,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途径尤为重要.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我院对42例危重病患者采用自行研制的鼻空肠营养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患者女性,28岁.因下腹部胀痛不适1个月,B超发现盆腔左侧囊性占位性病灶1周而于2006年8月7日入院.患者于1998年5月因肝包虫病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2001年7月因盆腔包块在外院行剖腹探查术,术后病理检查:腹膜后中肾源性囊肿。
1937年,英国圣马克医院Milligan等[1]将Miles 1919年提出的治疗痔的外剥内扎手术进行了改良,即Milligan-Morgan手术(M-M手术)或称外剥内扎术.几十年来,在专家们对其进行不断改进的基础上,这个经典手术一直是国内外临床上治疗痔最为常用的手术方式。
我国胃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仍处于所有恶性肿瘤的前位.经过20余年的努力,我国众多的临床医疗中心已逐渐形成以手术为主并辅以化疗、放疗、生物免疫疗法的综合治疗模式.大多数临床报道显示,胃癌的整体疗效已有所改善,总体5年生存率达到30%左右,根治性手术后可提高至50%以上.但就胃癌外科综合治疗而言,仍有不少方面值得进一步完善,现就此提出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供讨论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