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2015年4月,包头、沈阳、哈尔滨、苏州、厦门、十堰等10个城市入选2015年地下综合管廊试点。2016年,另有广州、石家庄、四平、青岛、杭州等15地入选第二批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恒栋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介绍,第一批和第二批试点城市推进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尤其是第一批,很多都是按照考核要求建成了综合管廊主体,很多管线也已经铺设其中。但由于综合管廊一次性建设成本太高,加上收费机制、投融资和运营模式不健全等,实际过程中仍有些问题亟待解决。"综合管廊工程建设现在最大的问题,尤其对一些经济实力比较差的城市,是如何化解建设和运营成本的问题。"王恒栋说,因为综合管廊工程建设本身初期一次性投资规模比较大,对管线的运营单位产生的直接效益也不是很明显,往往是间接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入廊的管线单位而言,他们用是比较方便的,也提高了管线的安全标准,但不会产生直接的很明显的经济效益。那么,建设综合管廊的成本应当由谁来分担,由谁来承担建设主体,可能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除了资金问题,再一个就是管理问题。是由综合管廊建设的主体单位管理还是由各个管线单位分别来管理?因为传统的直埋管线本身就是一张网,可由一个单位进行总体管理,但是综合管廊由谁来管?这里面界限的划分、责任的划分也带来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