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1996年我院烧伤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我院1986~19%年烧伤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的调查,分析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

方法

对1986年6月~1991年5月,及1991年6月~1996年6月两个时期的烧伤病人,分别进行血培养和创面培养细菌检出情况及药敏调查。

结果

血培养结果表明微球菌上升至第一位,占21.6%;金黄色葡萄球菌退居第三位,其中,G+球菌占56.5%, G-杆菌占30.1%。创面培养,绿脓杆菌居首,占18.1%;阴沟杆菌居第二位,占13.1%。其中G-杆菌占58.4%,G+球菌占35.3%。微球菌,阴沟杆菌,嗜麦芽黄单胞菌,粪肠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有明显上升。

结论

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与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等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有一定关系。

其他文献
在江西省龙南县黄沙有一个畲族村,寨门有四根浑圆的门柱,镌有两副对联:“汝水源流来百世,蓝田玉种绍千秋”;另一副是“敬程列祖遗风光世第,永兴新围盛世裕孙谋”。这里说的“敬程”就是指黄沙畲族的开山祖敬程公,而“永兴”则是黄沙畲族聚居的围屋——永兴围。永兴围又叫船形围,取“永世兴旺”之意。一般来说,畲族人的聚居地叫村寨,古代分为“竹竿寮”和“走马寮”两种。随着畲、汉民族的和睦相处,改变了先前的村寨聚居的
奚族,一个在历史长河中被淹没的民族,至今鲜为人知。而这个民族所建立的国家,史书中更是寥寥几笔带过,那么奚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它是在什么背景下建立的?国都建在了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