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放在十年前,风靡于欧美学生的“游学”对于中国学子来说也许还是新鲜概念;但如今,中国的许多年轻人已不再对“游学”感到陌生或遥不可及。经过交换这半年的亲身体验,我打心眼里觉得“游学”是个好东西——谁不喜欢抛却沉重严肃的硬性学业成绩要求,在游览和观察中获得新知与灵感的学习体验呢?
为了把握难得的游学机遇,我在平时较清闲的周末里跟新认识的朋友辗转了加州的几个大小城市,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则独自飞去巴黎,跟在那里交换的老同学碰面再一起出去玩。不同的心境、地方与旅伴,自然会左右人在旅行中的感受。等一切游荡结束之后,我才发现最适合自己的旅行方式还是那种步调缓慢安宁、心境空旷平淡的注视与漂流。此刻总结起来,印象深刻之处也不过一些散漫片段,聊以为记。
【大海】
从空中跨越过太平洋与大西洋,亲眼所见的则有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太平洋与地中海。有些不敢相信自己,二十出头、个性懒怠的自己,竟也已经在这星球留下不少足迹。然而个人痕迹终是渺小,不如眼前大海总能抹平一切。
最后一次看到的海是地中海——法国南部的蔚蓝海岸。确是名不虚传的蔚蓝。难以用言语形容的色泽,似是吸纳了天空的所有,以至于略微深过天空那么一点。由远及近,海水微妙地分层,逐层褪淡少许,又仍不失为一个通透的整体。
也特意去看夜里的海,倾听静寂中的潮汐。墨蓝的海水与灰白的浪,也是天空的反映。等旭日从城市的另一端而非海平面上升起时,心中有小小失望因不曾看到真正的海上日出。但眼见海水又变得蓝得可爱,心下的不快迅速一扫而空。
【天空】
出了国才知道,原来世界各地的天空都不同,高矮程度、云层状况、颜色深浅、清洁与否、星星多寡、层次变化……不禁生出一个奇怪念头:中国古代的诗人们从未离开国家,最远的恐怕是被流放到海南岛的苏轼,但已有许多绝美描画,如果他们也能观察到国外的风光,不知他们笔下的诗句又会更加动人多少倍。
洛杉矶持续干燥无雨,早晨一般天空清澈,穹顶湛蓝而边缘泛白,但我觉得最美的还是要数日出或黄昏时分的天空。那是一切温暖美好颜色的大集合——暖黄、粉紫、金橘、淡粉、灰蓝、血红,渐次叠加、混合、晕染、过渡、融合、离析……国外空气质量较好,云层较低,天空仿佛更近,因此也可以观赏得更清楚,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每次看到美得不像话的天空,我都会提醒自己记住这一刻,因为在那一刻,足以切实地印证什么是人生中最幸福的当下。
【车窗】
凝望车窗外的风景,从来都是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从巴黎到尼斯,有四五个小时车程,我也因此得以慵懒地享受双眼半睁半闭间的窗外景色。
阿兰德伯顿曾经提及在交通工具上观看景物的流动正可照应思绪的流变。我的体会也与之类似。从小开始就喜欢坐在靠窗的位置,打开车窗让清风灌进领口,让脸颊冷静得以思考。
前往尼斯的途中,耳边播放的是五月天新专辑《第二人生》,而车窗外由灰暗到晴朗,从城市到乡村,由陆向海的植被嬗变也的确让我好似正体验一场第二人生。专辑中以末日、生命为宏大主题,而眼前所见也正是如此辽阔。一切的默契巧合让我深深记住了那个妙不可言的上午。
【女人】
欧洲,也许尤其巴黎的精致韵味,是粗犷热血、有时甚至略显简单粗糙的美洲时常难以企及的。这一点,不仅醒目地反映在建筑风格、食物上,也体现在每个人,特别是女人身上。
巴黎女人是有资本骄傲的。真正的巴黎女人总是认真地诠释着何为女人。即使气温逼近零度,她们仍穿着镂空丝袜,身上曲线毕现,从来不知秋裤与棉袄为何物。即使身处地铁,衣着也是一丝不苟,高跟尖细、皮毛发亮、妆容夺目,手拎一种款式流行的手袋。如果是在咖啡馆,一定是谈吐优雅,音量合宜,手捧一小杯咖啡,与其说是在啜饮,不如说是浅吟低唱。见人家把女人做到如此极致,不免略有自惭,同时又下定决心,既然身为女人,还是要尽量得体、知分寸,为这世界带来多一些美与悦目才好。
【饮食】
一般的美国快餐除了分量极大算是优点之外,个人看来实在其他没有可夸耀的地方了。所以还是要回到法国。牛角包、热朱古力、奶咖是法国饮食的主旋律——虽然也有尝试鹅肝、海鲜、铁板三文鱼这样浮夸的餐点,然而却不及松脆可口的牛角包与暖热的热可可那样甜美而贴近人心。
我总是想在旅行中尽可能尝试丰盛而有当地特色的食物,为此多付出一些金钱也无所谓。然而同行的朋友比我善于持家,总是拒绝我请他吃大餐的提议,而宁愿请我吃一些相对简朴的食物。当时虽对此偶有争执,但通常都是我的固执败下阵来。现在想来,这何尝不是一种担当和体贴?食物与人情,一起在五脏六腑内消化之后,才品得出其中是否有甘美养分吧。
编辑/姚晟
为了把握难得的游学机遇,我在平时较清闲的周末里跟新认识的朋友辗转了加州的几个大小城市,期末考试结束之后则独自飞去巴黎,跟在那里交换的老同学碰面再一起出去玩。不同的心境、地方与旅伴,自然会左右人在旅行中的感受。等一切游荡结束之后,我才发现最适合自己的旅行方式还是那种步调缓慢安宁、心境空旷平淡的注视与漂流。此刻总结起来,印象深刻之处也不过一些散漫片段,聊以为记。
【大海】
从空中跨越过太平洋与大西洋,亲眼所见的则有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太平洋与地中海。有些不敢相信自己,二十出头、个性懒怠的自己,竟也已经在这星球留下不少足迹。然而个人痕迹终是渺小,不如眼前大海总能抹平一切。
最后一次看到的海是地中海——法国南部的蔚蓝海岸。确是名不虚传的蔚蓝。难以用言语形容的色泽,似是吸纳了天空的所有,以至于略微深过天空那么一点。由远及近,海水微妙地分层,逐层褪淡少许,又仍不失为一个通透的整体。
也特意去看夜里的海,倾听静寂中的潮汐。墨蓝的海水与灰白的浪,也是天空的反映。等旭日从城市的另一端而非海平面上升起时,心中有小小失望因不曾看到真正的海上日出。但眼见海水又变得蓝得可爱,心下的不快迅速一扫而空。
【天空】
出了国才知道,原来世界各地的天空都不同,高矮程度、云层状况、颜色深浅、清洁与否、星星多寡、层次变化……不禁生出一个奇怪念头:中国古代的诗人们从未离开国家,最远的恐怕是被流放到海南岛的苏轼,但已有许多绝美描画,如果他们也能观察到国外的风光,不知他们笔下的诗句又会更加动人多少倍。
洛杉矶持续干燥无雨,早晨一般天空清澈,穹顶湛蓝而边缘泛白,但我觉得最美的还是要数日出或黄昏时分的天空。那是一切温暖美好颜色的大集合——暖黄、粉紫、金橘、淡粉、灰蓝、血红,渐次叠加、混合、晕染、过渡、融合、离析……国外空气质量较好,云层较低,天空仿佛更近,因此也可以观赏得更清楚,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每次看到美得不像话的天空,我都会提醒自己记住这一刻,因为在那一刻,足以切实地印证什么是人生中最幸福的当下。
【车窗】
凝望车窗外的风景,从来都是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从巴黎到尼斯,有四五个小时车程,我也因此得以慵懒地享受双眼半睁半闭间的窗外景色。
阿兰德伯顿曾经提及在交通工具上观看景物的流动正可照应思绪的流变。我的体会也与之类似。从小开始就喜欢坐在靠窗的位置,打开车窗让清风灌进领口,让脸颊冷静得以思考。
前往尼斯的途中,耳边播放的是五月天新专辑《第二人生》,而车窗外由灰暗到晴朗,从城市到乡村,由陆向海的植被嬗变也的确让我好似正体验一场第二人生。专辑中以末日、生命为宏大主题,而眼前所见也正是如此辽阔。一切的默契巧合让我深深记住了那个妙不可言的上午。
【女人】
欧洲,也许尤其巴黎的精致韵味,是粗犷热血、有时甚至略显简单粗糙的美洲时常难以企及的。这一点,不仅醒目地反映在建筑风格、食物上,也体现在每个人,特别是女人身上。
巴黎女人是有资本骄傲的。真正的巴黎女人总是认真地诠释着何为女人。即使气温逼近零度,她们仍穿着镂空丝袜,身上曲线毕现,从来不知秋裤与棉袄为何物。即使身处地铁,衣着也是一丝不苟,高跟尖细、皮毛发亮、妆容夺目,手拎一种款式流行的手袋。如果是在咖啡馆,一定是谈吐优雅,音量合宜,手捧一小杯咖啡,与其说是在啜饮,不如说是浅吟低唱。见人家把女人做到如此极致,不免略有自惭,同时又下定决心,既然身为女人,还是要尽量得体、知分寸,为这世界带来多一些美与悦目才好。
【饮食】
一般的美国快餐除了分量极大算是优点之外,个人看来实在其他没有可夸耀的地方了。所以还是要回到法国。牛角包、热朱古力、奶咖是法国饮食的主旋律——虽然也有尝试鹅肝、海鲜、铁板三文鱼这样浮夸的餐点,然而却不及松脆可口的牛角包与暖热的热可可那样甜美而贴近人心。
我总是想在旅行中尽可能尝试丰盛而有当地特色的食物,为此多付出一些金钱也无所谓。然而同行的朋友比我善于持家,总是拒绝我请他吃大餐的提议,而宁愿请我吃一些相对简朴的食物。当时虽对此偶有争执,但通常都是我的固执败下阵来。现在想来,这何尝不是一种担当和体贴?食物与人情,一起在五脏六腑内消化之后,才品得出其中是否有甘美养分吧。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