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也成为一种新型的语言形态而被广泛应用,并且一步步渗透在生活教育中。在现代化的学习中,网络语言也被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对于大学生网络语言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容性是一项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通过对两者的辨析,深刻阐述网络语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言发展流行语思想政治大学生
引言
互联网络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迅速席卷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现代化要求教育紧跟时代的脚步,网络语言作为其中的鲜明代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被广泛应用。这种全新的交流方式使得教育内容更加充实、多彩、丰富、吸引人。对于高校教育来说,网络语言的引用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合理地把握限度才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一、大学生网络语言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一)网络语言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讲,网络语言是一种相对而言另类的语言,它是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出现与互联网电子技术紧密联系的思想交流媒介。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互联网专业用语,比如浏览器、宽带、病毒等;第二是互联网特别用语,比如电子商务、虚拟环境、黑客等;第三是互联网习惯用语,包括英文缩写语、谐音用语、英文数字结合语等。从狭义上讲,网络语言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主要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人群,在网络空间沟通交往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个性的语言。总的来说,网络语言是一种便捷自由、具有独特个性的情感表达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应用最为广泛。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从专业角度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用来规范特定人员的行为规范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阶级性、社会性规律和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在社会上造成的日益深厚的影响,通过不断深化和适应发展而来的。在这里是从狭义上介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传统教育方式的理论基础上,利用心理学、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等新兴学科,指导大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观念上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
二、大学生网络语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让教学双方在更融洽、平和的氛围中交流沟通,让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创造中进行,提升对大学生教育的成效和质量,从多方面带来了积极影响。
(一)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责任归属感
在某种程度上,网络语言让大学生能够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不像之前在教育中被动地接受,而是在网络这个平等的平台上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且,在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中,大学生需要自己判别是非,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培养自己对语言信息的选择加工能力。极大部分的网络语言由大学生所创造,这就间接地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满足感,从而增强其主体意识。例如:“正能量”这个网络热词,原本正能量是一个物理专用名词,因在奥运会火炬传递期间在网络上被广泛应用,“点燃正能量”也成为大学生常用的网络语言,象征着一切给予人向上的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和幸福的动力感情。类似网络语言的应用,对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增强了大学生责任感和归属感。
(二)能够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现如今,网络语言更新迅速,不仅仅体现了大学生情感的变化,也是其精神风貌、思想意识的转变。例如:“土豪,我们做朋友吧!”这一网络语言的应用极为广泛,它出自一则搞笑段子,多用此来讽刺有钱人的炫耀行为。它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大学生对于贫富差距不再像之前那样看重,而是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包容和接纳。大学生表达这一情感时用其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者夸张,或者比拟,让网络语言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用这样自嘲的方式表现大学生在面对一些没必要的炫耀行为时产生的一种无奈与无所谓,表现了其乐观健康的心态。
(三)能够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后继力量,在网络社会上却不乏对青年学生的指责与怀疑,比如网络语言“too young too simple”在最近得到广泛传播,最初是社会某些人加给年轻大学生群体的贬义后缀。但大学生在网络上同样给出了自己的回应“too young too simple,so cool so fashion”。这种积极的回声正体现了青年大学生不畏惧流言,敢于做自己,既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果敢,又有不一味冲动行事的品质。在这些也许并不完美的网络世界里,大学生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质水平,用自己的语言诠释出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大学生网络语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以及大学生自身的某些原因,也导致网络中存在大量非正能量的语言。这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认知能力的发展造成了冲击,也加大了高校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大致有以下几种消极影响。
(一)会形成主客体的沟通障碍
由于大学生网络语言和其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差异,教育者无法了解大学生心理情感,并且大学生对于传统教学方式不感兴趣,这就造成了主客体之间的交流难题。信息时代下的网络语言大多数由大学生创造,他们对网络语言有独特的感情,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较为枯燥乏味,在固有的语言环境中不易于发挥,甚至从心里对这种教育存在抵触排斥情绪,严重影响教育成果。
(二)会弱化大学生主流价值观
网络环境十分复杂,存在很多潜在的威胁和不健康信息,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冲击。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最关键的成长期,世界观、价值观都未完全形成,极易受网络语言的影响。曾经红极一时的网络语言“宁愿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后笑”就是极端拜金主义的言论。传统文化的精髓被极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所淡化,一部分大学生借助网络,利用其隐秘性发表不符合思想道德的言论。虚拟化的空间侵蚀了大学生的基本判断能力和社会价值判断力,弱化了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不利于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会使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虚拟环境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其特殊的开放性、自由性让大学生沉迷其中难以自拔,从而在各方面和社会实际脱节。比如一些缩写词“人艰不拆”、“喜大普奔”、“不明觉厉”等,这些网络词语被大学生在生活中频繁使用,对本身的文化造成了冲击。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语言,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在网络上,减少了与身边亲人朋友的沟通交流,有些人还会走得比较极端,模仿网络中的虚拟情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这些都严重制约大学生的认知发展。
四、利用网络语言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语言应用的正确引导
大学生作为网络语言的主体,不仅是创造者,也是使用者,因此必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语言观,规范其网络语言的使用。首先,教育者要帮助大学生完成对网络语言的正确认识,通过分析讲解网络语言的形成过程,满足其好奇心,培养其鉴别优劣的能力,教导大学生学会对网络语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用符合时代气息、彰显生命活力的语言。其次,教育者要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摒弃网络语言中低俗不健康的部分,面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表现,不应盲目打击批评,要把握正确的时机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教育。
(二)提高大学生网络教育者的基本素质
为了保证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积极作用,要强化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保持坚定的思想政治品质。教育者只有在自身具备强大的思想素质后,才能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有原则有立场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对其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还应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网络语言是在不断发展中的,在此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要随之补充完善,这就要求教育者能够适应新环境、新观念,思想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此外,提高教育者的网络技术水平、网络语言应用能力和沟通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只有把握最基本的技能,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心应手,形成和谐良好的交流氛围。
(三)明确大学生教育的工作原则
在网络语言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下,首先要坚持网络与现实并重的原则,即使要借助于网络语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该结合实际,不能过于依赖网络的方便快捷。要始终保持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计划性地引导大学生进行学习。另外,要坚持主动宣传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的原则,网络语言具有更新快、时效性强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想利用网络信息,就应该把握好时机,主动争取宣传机会,达到最优的结合效果;而在网络的平台下交流,最重要的是双方都处于平等地位,能给大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结语
网络语言这种全新的交流方式在生活中已经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正如在上文中所介绍的,这种新的文化现象对教育工作利弊共存,如何将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值得教育部门的深究。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语言并不会没落,反而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成熟与规范,将会在今后教育活动中发挥积极健康的作用,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语
参考文献
[1]郝静.2008年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的心理剖析[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1).
[2]李卫平.虚拟社会管理中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引导[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3]周军军.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群体中泛化的四维审视[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1).
[4]孔国庆,董宜彦.网络流行语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
[5]胡侠.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言发展流行语思想政治大学生
引言
互联网络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迅速席卷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现代化要求教育紧跟时代的脚步,网络语言作为其中的鲜明代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被广泛应用。这种全新的交流方式使得教育内容更加充实、多彩、丰富、吸引人。对于高校教育来说,网络语言的引用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合理地把握限度才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一、大学生网络语言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一)网络语言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讲,网络语言是一种相对而言另类的语言,它是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出现与互联网电子技术紧密联系的思想交流媒介。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互联网专业用语,比如浏览器、宽带、病毒等;第二是互联网特别用语,比如电子商务、虚拟环境、黑客等;第三是互联网习惯用语,包括英文缩写语、谐音用语、英文数字结合语等。从狭义上讲,网络语言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主要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人群,在网络空间沟通交往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个性的语言。总的来说,网络语言是一种便捷自由、具有独特个性的情感表达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应用最为广泛。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从专业角度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用来规范特定人员的行为规范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阶级性、社会性规律和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在社会上造成的日益深厚的影响,通过不断深化和适应发展而来的。在这里是从狭义上介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传统教育方式的理论基础上,利用心理学、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等新兴学科,指导大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观念上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
二、大学生网络语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让教学双方在更融洽、平和的氛围中交流沟通,让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创造中进行,提升对大学生教育的成效和质量,从多方面带来了积极影响。
(一)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责任归属感
在某种程度上,网络语言让大学生能够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不像之前在教育中被动地接受,而是在网络这个平等的平台上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且,在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中,大学生需要自己判别是非,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培养自己对语言信息的选择加工能力。极大部分的网络语言由大学生所创造,这就间接地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满足感,从而增强其主体意识。例如:“正能量”这个网络热词,原本正能量是一个物理专用名词,因在奥运会火炬传递期间在网络上被广泛应用,“点燃正能量”也成为大学生常用的网络语言,象征着一切给予人向上的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和幸福的动力感情。类似网络语言的应用,对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增强了大学生责任感和归属感。
(二)能够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现如今,网络语言更新迅速,不仅仅体现了大学生情感的变化,也是其精神风貌、思想意识的转变。例如:“土豪,我们做朋友吧!”这一网络语言的应用极为广泛,它出自一则搞笑段子,多用此来讽刺有钱人的炫耀行为。它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大学生对于贫富差距不再像之前那样看重,而是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包容和接纳。大学生表达这一情感时用其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者夸张,或者比拟,让网络语言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用这样自嘲的方式表现大学生在面对一些没必要的炫耀行为时产生的一种无奈与无所谓,表现了其乐观健康的心态。
(三)能够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后继力量,在网络社会上却不乏对青年学生的指责与怀疑,比如网络语言“too young too simple”在最近得到广泛传播,最初是社会某些人加给年轻大学生群体的贬义后缀。但大学生在网络上同样给出了自己的回应“too young too simple,so cool so fashion”。这种积极的回声正体现了青年大学生不畏惧流言,敢于做自己,既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果敢,又有不一味冲动行事的品质。在这些也许并不完美的网络世界里,大学生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质水平,用自己的语言诠释出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大学生网络语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以及大学生自身的某些原因,也导致网络中存在大量非正能量的语言。这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认知能力的发展造成了冲击,也加大了高校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大致有以下几种消极影响。
(一)会形成主客体的沟通障碍
由于大学生网络语言和其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差异,教育者无法了解大学生心理情感,并且大学生对于传统教学方式不感兴趣,这就造成了主客体之间的交流难题。信息时代下的网络语言大多数由大学生创造,他们对网络语言有独特的感情,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较为枯燥乏味,在固有的语言环境中不易于发挥,甚至从心里对这种教育存在抵触排斥情绪,严重影响教育成果。
(二)会弱化大学生主流价值观
网络环境十分复杂,存在很多潜在的威胁和不健康信息,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冲击。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最关键的成长期,世界观、价值观都未完全形成,极易受网络语言的影响。曾经红极一时的网络语言“宁愿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后笑”就是极端拜金主义的言论。传统文化的精髓被极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所淡化,一部分大学生借助网络,利用其隐秘性发表不符合思想道德的言论。虚拟化的空间侵蚀了大学生的基本判断能力和社会价值判断力,弱化了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不利于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会使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虚拟环境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其特殊的开放性、自由性让大学生沉迷其中难以自拔,从而在各方面和社会实际脱节。比如一些缩写词“人艰不拆”、“喜大普奔”、“不明觉厉”等,这些网络词语被大学生在生活中频繁使用,对本身的文化造成了冲击。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语言,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在网络上,减少了与身边亲人朋友的沟通交流,有些人还会走得比较极端,模仿网络中的虚拟情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这些都严重制约大学生的认知发展。
四、利用网络语言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语言应用的正确引导
大学生作为网络语言的主体,不仅是创造者,也是使用者,因此必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语言观,规范其网络语言的使用。首先,教育者要帮助大学生完成对网络语言的正确认识,通过分析讲解网络语言的形成过程,满足其好奇心,培养其鉴别优劣的能力,教导大学生学会对网络语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用符合时代气息、彰显生命活力的语言。其次,教育者要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摒弃网络语言中低俗不健康的部分,面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表现,不应盲目打击批评,要把握正确的时机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教育。
(二)提高大学生网络教育者的基本素质
为了保证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积极作用,要强化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保持坚定的思想政治品质。教育者只有在自身具备强大的思想素质后,才能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有原则有立场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对其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还应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网络语言是在不断发展中的,在此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要随之补充完善,这就要求教育者能够适应新环境、新观念,思想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此外,提高教育者的网络技术水平、网络语言应用能力和沟通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只有把握最基本的技能,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心应手,形成和谐良好的交流氛围。
(三)明确大学生教育的工作原则
在网络语言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下,首先要坚持网络与现实并重的原则,即使要借助于网络语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该结合实际,不能过于依赖网络的方便快捷。要始终保持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计划性地引导大学生进行学习。另外,要坚持主动宣传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的原则,网络语言具有更新快、时效性强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想利用网络信息,就应该把握好时机,主动争取宣传机会,达到最优的结合效果;而在网络的平台下交流,最重要的是双方都处于平等地位,能给大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结语
网络语言这种全新的交流方式在生活中已经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正如在上文中所介绍的,这种新的文化现象对教育工作利弊共存,如何将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值得教育部门的深究。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语言并不会没落,反而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成熟与规范,将会在今后教育活动中发挥积极健康的作用,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语
参考文献
[1]郝静.2008年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的心理剖析[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1).
[2]李卫平.虚拟社会管理中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引导[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3]周军军.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群体中泛化的四维审视[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1).
[4]孔国庆,董宜彦.网络流行语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
[5]胡侠.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