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性T细胞1、2及白细胞介素4、12在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组织中的表达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t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4(IL-4)在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腰椎骨折需摘除椎间盘的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细胞亚群中Th1和Th2的分布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髓核组织中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IL-12的表达水平及Th2型细胞因子IL-4的表达水平;运用RT-PCR检测Th1细胞转录因子STAT4以及Th2的转录因子STAT6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h1、Th2细胞在观察组髓核中,细胞数量明显增加[(6.24±2.89)比(25.12±3.20),t=16.26,P<0.05;(2.68±0.58)比(8.16±1.20),t=3.84,P<0.05];Th1型细胞因子IL-12和IFN-γ在观察组体内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23.47±5.61)比(7.65±3.21),t=8.422,P<0.05;(1.52±0.87)比(5.34±1.39)pg/mL,t=8.135,P<0.05];而在对照组织中未检测到Th2型细胞因子IL-4的表达;而在观察组中,IL-4在某些髓核组织中有一定的表达。且IL-12、IFN-γ和IL-4在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体内的表达呈负相关(r=-0.57,P<0.05;r=-0.23,P<0.05);STAT4的表达水平在观察组患者髓核内明显高于对照组[(3.21±0.49)比(1.12±0.24),t=13.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TAT6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h1和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1例危重型艾滋病合并暴露型结核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TB-IRIS)病例。患者启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2个月后出现结核病相关临床表现,确诊肺结核及淋巴结核。在抗结核治疗取得疗效时(结核菌培养阴性),患者病情仍持续进展,呈现过度的炎症反应,出现全身广泛淋巴结脓肿、腰大肌脓肿、肺弥漫性病变(双侧反复气胸),以及脑实质病灶。经过强效抗结核治疗以及抗炎治疗,患者病情逐渐恢复。该案例强调了启动抗反转录病毒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9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根据是否发生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n=86)和非细菌感染组(n=11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逻辑回归模型为基础,通过R软件绘制列线图,构建风险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罕见病例感染后可能通过侵犯骨髓、扰乱免疫功能或影响造血干细胞功能而引起急性血液系统疾病,国内大陆鲜见报道。本例患者在老挝患重症登革热治愈后1个月出现不规律发热,伴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血常规示三系降低,以粒系和巨核系减少为著,最终骨髓涂片提示急性白血病。登革热后应随访血象变化,警惕继发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
啮蚀艾肯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临床感染中比较少见,国内也只有零星报道。该菌可存在于人呼吸道、消化道、口腔、泌尿道等黏膜表面,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或黏膜表面破损时,常引起软组织脓肿、脑膜炎、脑脓肿、颈部脓肿及腹部感染等。该菌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培养困难,容易漏检、漏诊,应引起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的注意。本文报道1例由啮蚀艾肯菌引起的颈部脓肿,最终行手术并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的病例。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已成为临床感染的重要威胁,主要引起院内获得性感染,抗菌治疗可选择药物少。目前国际上对CRE治疗的主要药物为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磷霉素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对CRE体外敏感性高,不受细菌产生碳青霉烯酶类型的影响。多黏菌素因为存在异质性耐药,并且剂量与肾毒性呈正相关,临床常选择合适剂量,同时联合其他抗菌药物使用。常规剂量替
研究发现肠道真菌在微生态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直接作用于肠道或间接影响肠道细菌等途径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肠道微生态中真菌及其产物对宿主健康的影响和真菌与细菌互相作用的现有研究进行详细综述,系统阐述肠道真菌与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HBV相关性肝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等肝肠疾病的关联,并提示了肠道真菌在人类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sy,TP)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在结核病高发地区。然而,由于胸腔积液中缺乏细菌的特性,使得传统的涂片和培养法敏感性很低,而胸膜活检存在一定风险。因此,TP诊断具有挑战性。由于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寻找快速、准确和有效的新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就TP的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目前,对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均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由于DAAs品种较多,为方便临床医师选用,本文推荐择必达或吉利德三代(丙通沙)药物治疗,而G/P鸡尾酒(Maviret)疗法可作为其他DAAs治疗失效患者选用。文中还对这些小分子药物的安全性与耐药率作了介绍,以供参考。
目的研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β-内酰胺酶基因的携带状况,及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浙江省杭州市和宁波市两个地区6所医院住院患者首次发现感染时临床分离的98株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宁波地区39株,杭州地区59株。所有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对14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A、B、C、D四类共39种β-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