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善的学生生活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uceLee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不能把学生生活仅仅理解为学生的日常交往,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可称之为学生生活。这种理解可以使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可以使教育的各种目的和理想统合起来。当然,美善的学生生活还应被理解为是一种现实的生活,是一种教育的生活,是一种完整的生活。
  关键词:美善;学生;生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1-0020-04
  生活是指为了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接受学校教育和日常交往都是为了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不能把学生生活狭义地理解为日常交往,对学生生活需要采取广义的理解。如果采用广义的理解,把学生生活理解为学生的一切活动,那么不仅学生日常交往可称之为学生生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也可称之为学生生活,不仅学生校外活动可称之为学生生活,校内活动也可以称之为学生生活。这种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使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使儿童随便地、平常地获得的经验能带到学校去并加以利用,而儿童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又带回去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彼此隔离的各个部分的混合物”,“这样一来,学科之间的彼此隔离和学制的各部分之间的彼此隔离就消失了”。[1]“此外,如果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和生活作为一个整体结合起来,那么它的各种目的和理想——文化修养、训练、知识、实用——就不再是各不相同的东西,就不再需要为其中的一个目标挑选一门学科,为另外一个目标挑选另一门学科。儿童在社交能力和社会服务方面的生长,他与生活的更广阔更有生气的联合变成了统一的目的;训练、文化修养和知识构成这种生长的各个方面。”[2]因此,美善的学生生活不能采用狭义的理解,而必须采用广义的理解。
  如果采用广义的理解,也完全可以说,学生生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过程,更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教育及其内容都涵容于生活之中。在此意义上,也恰如陶行知所说,教育实际上就是生活,“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乱七八糟的生活,便是受乱七八糟的教育”[3],教育变迁实际上并不是从一种教育转向另一种教育,而是从一种生活转向另一种生活,要改变一种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改变一种生活。因此,为了求得一种美善的教育我们需要明晰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美善的学生生活。
  
  一、美善的学生生活是一种“现实的生活”
  
  作为个人,学生无法脱离历史背景和社会关系而生活在抽象的世界中或未来想象的世界中,学生是现实关系中的人,美善的学生生活自然是一种现实的生活。
  这种现实生活不是一种抽象生活。生活的基本含义是“人或动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4]。只有致力于满足主体的现实生命需要,主体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生活总是与主体的现实需要相关的。现实性是生活的基本特性。生活是基于主体的现实需要之上的,并为了主体的现实需要。人不可能在生活之外的抽象世界中满足自己的现实需要。因此,在教育中,我们不能以任何抽象生活来取代学生的现实生活,否则将会带来如下危害:无视个人生活的复杂性,用思维和想象计划出来的生活限制个人鲜活生命的发展,个人基于现实的价值理想会遭到忽视、甚至被压制。
  这种现实生活不是为成人生活做准备的生活。只要活着,人都有需要。这种需要满足了还有那种需要,低级需要满足了还有高级需要。完全可以说,不断满足、提升或调适自己的需要是生活的全部内容。需要永远无法满足,生活永远不会终结。生活是一个过程,是一条绵延不绝的河流,它不存在固定的河床和流向,在不同阶段,它需要满足人的不同需要。儿童拥有与成人完全不同的生长需要,“儿童期生活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不可把它当作人生中一个未成熟阶段,只想让它快快地过去”[5],“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仅仅是另一个阶段的准备。尤其是儿童期,原是身心成长最重要的阶段,也应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6]。因此,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并不只是为了过成人生活,“教育必然地要纳入儿童当下的生活,成为儿童当下生活的内容”,“所以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而应该不断充盈儿童当下生活的内涵,儿童只可能沿着他们当下的儿童生活之路,逐渐走向未来生活”[7]。“为未来成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会把属于成人世界的生活模式来全盘规划儿童的教育,它会忽视学生生活的独特性,会扼杀学生的自由,这种学校的重心是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其他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这种教育“不但使大脑服从于外部的规章和计划,也否定了使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个性”[8]。当然,不可否定学生生活具有为未来成人生活做准备的功能,但是无可否认,学生生活的价值并不主要取决于能为未来成人生活做什么准备。其实,由于“凡是个人出于自由意愿而做之事,都不在计划之内”,所以,教育能为学生成人生活做最好准备的方式,都不在于计划,而在于“给予一定条件,使人的自发性比在其他条件下更容易发挥出来”[9]。
  这种现实生活是充满偶然性的生活。在现实需要满足中,人会与万事万物打交道,由此,人与万事万物有了关系,关系中生存成为个人生命的一个基本规定性。关系总是错综复杂的,它使人生活充盈的同时,也使生活充满了不同的遭遇和偶然,诸如兴奋、快乐、痛苦、伤悲、希望、堕落、孤独、寂寞等。这些遭遇和偶然性事件既有个人所欲的,也有个人所不欲的,但是它们都是生活中的常客。只为所欲的遭遇而欣喜,逃避所不欲的遭遇,只会使自己的生活能力越来越弱,这种做法无助个人提升自己的生活能力、特别是“抗挫”能力,也无助个人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存在主义教育特别强调只有在面对“死亡”、“挫折”中才能明晰生命的本真目的)。个人只有坦然面对这些偶然性的遭遇,才能反思和领悟自己的生活,确认生活的意义和目的,提升自己的生活品位和境界。因此,片面强调“成功教育”和“快乐教学”都是不太妥当的做法。
  
  二、美善的学生生活是一种“教育的生活”
  
  学生虽然是人,但毕竟不同于一般常人,他们是以学习和成长为主要任务的人,因此,美善的学生生活不应只是一般的现实生活,而应该是不断寻求完善的一种特殊的现实生活,这种生活亦称之为“教育的生活”。
  学生的教育生活是一种促使人完善的理想生活。现实生活之所以是现实的,就在于它是错综复杂的,它有合理、健康的一面,也有低下、丑陋的一面。它一方面能够给人以“在家”的朴实感、温馨感,另一方面它也会给人带来非批判性和惰性。现实生活的两面性决定了现实生活既需要受到关注,也需要超越。旨在使人完善的“教育的生活”自然不能只是纯粹的现实生活,必须是基于现实之上,使人追求美好的理想生活,从而在现实中获得自由和解放。
  学生的教育生活是一种可能生活。学生的教育生活虽然是一种促使人完善的理想生活,但是这种理想生活不应该成为乌托邦生活。乌托邦生活是一种过于高标的理想生活,它不是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而是从某种乌托邦的想象出发构想出来的。在乌托邦生活中,学生的实际需要不会受到尊重,学生的自由自觉的主体精神和独特性追求也不会受到重视,学生的鲜活生命会被扼杀。教育生活应该是一种“可能生活”。可能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现实生活,它是力图引领人追求美善的理想生活,但是,可能生活不是过于理想的无法实现的生活,它是基于现实生活之上的,不是脱离现实生活构想出来的生活,是每个人所意愿去过的美善生活,是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好生活[10]。在可能生活中,学生的实际需求会受到尊重,并得到满足。在需求满足的过程中,学生更高级的需要会被激发,由此,学生逐渐从不完善走向成熟,从平凡走向超越。
其他文献
为寻找一种更有效的地震引起的高层建筑损伤识别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自振频率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新的损伤模型.该损伤模型考虑了高阶振型、振
针对决策者只能提供决策方案的序数偏好信息的多准则决策问题,提出了基于偏序之间相似度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该方法运用模糊相似关系确定相似度,通过计算控制指标和被控指标,分别得
目前关于亲子阅读价值的研究几乎没有将儿童经验纳入考虑范围,从而忽视了这种价值观所具有的功利化危险。个体在婴幼儿时期呈现出来的内在想法或需要与外在表达之间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