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教的这个理科班刚升入高一时,语文基础非常薄弱。尤其是总成绩位居前几名的学生,语文还达不到中等水平。
文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升入高中的第一次考试他是全班第一,语文成绩却在全班六十名学生中排倒数第二!在震惊之余,我决心帮助文强,哪怕进步一点点也会对他的高考大有帮助。当我找到文强时,他居然还不如我着急。“老师,我从小语文就不好,我只爱学理科,对这次成绩,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看他态度强硬,我如果硬去谈“偏科对高考极为不利”之类的老套话,势必引起他的反感。于是我从现实生活的一个小故事谈起:“在一次访谈节目中,某著名主持人采访一高官,正好谈到该高官的父亲去世的事,主持人说‘得知家父去世的消息,我深感悲痛……’”文强很认真地接上了:“‘家父’是谦称自己的父亲,怎能说别人的父亲呢?”“就是啊,在全国电视观众面前犯这样的语言错误,影响十分不好。你一下子能听出来,说明你语文并不是很差啊。理科好当然求之不得,说明你是一个理智的人,如果用你理性的思考加上文学的感化,使之刚柔并济,你将成为一个‘全明星’!只要你还想学好语文,我一定全力以赴地帮助你!”我适时诱导他,作为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在我们无力改变客观环境的情况下,那么只好改变自己。一定得改变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痛苦是学,快乐也是学,为何不去探寻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去快乐地学习呢?
第二天,我收到了文强写的一篇随笔,“通过语文老师对我的谈话,我突然觉得我的语文还有救呢。多年来,我因为语文成绩不好而更加不喜欢语文了,我总是觉得那些枯燥的文字和语法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而我现在的语文老师只跟我谈了几句话就能用上好多成语,而且句式灵活,让人听来一点也不觉枯燥,这也许是语文的魅力吧。尽管我这个人就像‘厕所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可我打心底还是想学好语文。”我给他写了很长的评语,先是肯定他的能力并反复鼓励他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建议他通过为每天课前演讲的同学指出口误、给报刊指瑕等方式来提高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坚信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让他感受到语文的实用价值。之后,我经常看到文强在忙碌地查字典翻词典,他每天都會把自己在学习中记下的疑难问题找我解决掉,还时常跟我探讨一些小品中的台词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在接下来的一次考试中,文强的语文成绩提高了20分,我知道,文强已经走向成功了。
在引导文强爱上语文的同时,我也用类似的方法帮助许多偏科生学习语文,逐渐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大多数学生认为只有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才能学好,不感兴趣的,想学也学不好,我就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兴趣来自生活实践当中,只要善于寻找和发现,就会在探索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产生兴趣。我在课堂教学或者测验中及时发现弱科生并见缝插针与其加强情感沟通,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培养其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文强等偏科学生转化的案例使我更加坚信:让学生感觉到他的所学是有用的,他才会有耐心听从你的劝导。如语文学习中的“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必考内容,如果仅靠题海战术,语感本来就弱的同学会感到厌烦,换个思路来点拨,在让学生了解病句基本类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病例”并纠正,使他们自觉地意识到语文有用,并能和高考中的题型联系起来,他们必然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语文和生活相结合的学习实践中,我班同学形成了一些好的习惯,同学之间交谈能够认真倾听,善于相互指正对话中不得体的句子,在听广播、看电视时都能凭借所学语法着迷地来研究主持人或者演员的口头语言,大胆为他们指瑕。同学们颇有感慨:有些语言错误我们平时错得是那么自然,学好语文,我们才恍然发现并能纠正这些错误。整个班级洋溢着浓厚的学习语文的氛围,一些语感较弱的学生也能够在熏陶和实践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我还注重通过寻找到闪光点来帮助语文弱科生树立自信心,我发现了一条最便捷的途径和这些学生及时沟通——在批阅随笔时写下大量鼓励的话语,让学生在被“捧”的心态下逐步找到自信,从而发挥其内在潜力。我曾经教过艺术班的一个叫林剑的学生,他有着优秀的绘画天赋,但是文化课成绩让人大跌眼镜。他用周末的时间在家看电视纪录片《巴尔扎克》,并且对这个片子很感兴趣。我借机对他说:“认真看,回来说说你的感想。”周一清早,一篇随笔赫然出现在我的办公桌上——《观<巴尔扎克>后感》,“伟大的人的一生,往往是坎坷的。在巴尔扎克写作之前,他母亲对他非常冷漠,还说‘倒数的孩子是得不到拥抱的!’这成了他一生都无法抹去的痛苦回忆。从此他郁郁寡欢,一心投入写作,并且成名。我的学习成绩和巴尔扎克非常相似......”
“你写得太棒了!可贵的是你能联系自身去写这篇读后感,你有无穷的创作潜力正等待着挖掘,我相信你也能像巴尔扎克一样创作出惊世的巨著!加油啊,我会永远支持你!”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上进心的,那些暂时处于落后地位的学生,总担心自己被老师弃置在荒凉的角落,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安慰和鼓励,就会激起潜力无限。还有许多上课打盹、自称什么也学不进去的同学,我也是借语文教育之便从鼓励文学创作方面入手进行鼓励的,在得到一句句“你深入生活,善于思考,创作很有特色”、“我看到了你的巨大进步,小才女”、“加油啊,我的才子”等语言的鼓励后,这些同学上交随笔的次数明显增多了,并且更加注重写作质量。一方面取得的小进步,会促使这些同学发现自我价值,并逐步从生活中找到自信,抖擞了一身的干劲,这些原本落后的同学斗志会更加昂扬。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学习语文,使之明确语文的实用价值,从而调动起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在点滴的探索和积累中有了成就感时,语文成绩大有进步,学生也就爱上了语文。尤其对待那些缺少自信、暂时落后的学生,除了鼓励写作外,还要从他们日常细微的动作习惯中寻找不同的闪光点,让学生在“闪光”中走向自信。
文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升入高中的第一次考试他是全班第一,语文成绩却在全班六十名学生中排倒数第二!在震惊之余,我决心帮助文强,哪怕进步一点点也会对他的高考大有帮助。当我找到文强时,他居然还不如我着急。“老师,我从小语文就不好,我只爱学理科,对这次成绩,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看他态度强硬,我如果硬去谈“偏科对高考极为不利”之类的老套话,势必引起他的反感。于是我从现实生活的一个小故事谈起:“在一次访谈节目中,某著名主持人采访一高官,正好谈到该高官的父亲去世的事,主持人说‘得知家父去世的消息,我深感悲痛……’”文强很认真地接上了:“‘家父’是谦称自己的父亲,怎能说别人的父亲呢?”“就是啊,在全国电视观众面前犯这样的语言错误,影响十分不好。你一下子能听出来,说明你语文并不是很差啊。理科好当然求之不得,说明你是一个理智的人,如果用你理性的思考加上文学的感化,使之刚柔并济,你将成为一个‘全明星’!只要你还想学好语文,我一定全力以赴地帮助你!”我适时诱导他,作为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在我们无力改变客观环境的情况下,那么只好改变自己。一定得改变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痛苦是学,快乐也是学,为何不去探寻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去快乐地学习呢?
第二天,我收到了文强写的一篇随笔,“通过语文老师对我的谈话,我突然觉得我的语文还有救呢。多年来,我因为语文成绩不好而更加不喜欢语文了,我总是觉得那些枯燥的文字和语法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而我现在的语文老师只跟我谈了几句话就能用上好多成语,而且句式灵活,让人听来一点也不觉枯燥,这也许是语文的魅力吧。尽管我这个人就像‘厕所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可我打心底还是想学好语文。”我给他写了很长的评语,先是肯定他的能力并反复鼓励他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建议他通过为每天课前演讲的同学指出口误、给报刊指瑕等方式来提高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坚信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让他感受到语文的实用价值。之后,我经常看到文强在忙碌地查字典翻词典,他每天都會把自己在学习中记下的疑难问题找我解决掉,还时常跟我探讨一些小品中的台词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在接下来的一次考试中,文强的语文成绩提高了20分,我知道,文强已经走向成功了。
在引导文强爱上语文的同时,我也用类似的方法帮助许多偏科生学习语文,逐渐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大多数学生认为只有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才能学好,不感兴趣的,想学也学不好,我就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兴趣来自生活实践当中,只要善于寻找和发现,就会在探索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产生兴趣。我在课堂教学或者测验中及时发现弱科生并见缝插针与其加强情感沟通,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培养其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文强等偏科学生转化的案例使我更加坚信:让学生感觉到他的所学是有用的,他才会有耐心听从你的劝导。如语文学习中的“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必考内容,如果仅靠题海战术,语感本来就弱的同学会感到厌烦,换个思路来点拨,在让学生了解病句基本类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病例”并纠正,使他们自觉地意识到语文有用,并能和高考中的题型联系起来,他们必然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语文和生活相结合的学习实践中,我班同学形成了一些好的习惯,同学之间交谈能够认真倾听,善于相互指正对话中不得体的句子,在听广播、看电视时都能凭借所学语法着迷地来研究主持人或者演员的口头语言,大胆为他们指瑕。同学们颇有感慨:有些语言错误我们平时错得是那么自然,学好语文,我们才恍然发现并能纠正这些错误。整个班级洋溢着浓厚的学习语文的氛围,一些语感较弱的学生也能够在熏陶和实践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我还注重通过寻找到闪光点来帮助语文弱科生树立自信心,我发现了一条最便捷的途径和这些学生及时沟通——在批阅随笔时写下大量鼓励的话语,让学生在被“捧”的心态下逐步找到自信,从而发挥其内在潜力。我曾经教过艺术班的一个叫林剑的学生,他有着优秀的绘画天赋,但是文化课成绩让人大跌眼镜。他用周末的时间在家看电视纪录片《巴尔扎克》,并且对这个片子很感兴趣。我借机对他说:“认真看,回来说说你的感想。”周一清早,一篇随笔赫然出现在我的办公桌上——《观<巴尔扎克>后感》,“伟大的人的一生,往往是坎坷的。在巴尔扎克写作之前,他母亲对他非常冷漠,还说‘倒数的孩子是得不到拥抱的!’这成了他一生都无法抹去的痛苦回忆。从此他郁郁寡欢,一心投入写作,并且成名。我的学习成绩和巴尔扎克非常相似......”
“你写得太棒了!可贵的是你能联系自身去写这篇读后感,你有无穷的创作潜力正等待着挖掘,我相信你也能像巴尔扎克一样创作出惊世的巨著!加油啊,我会永远支持你!”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上进心的,那些暂时处于落后地位的学生,总担心自己被老师弃置在荒凉的角落,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安慰和鼓励,就会激起潜力无限。还有许多上课打盹、自称什么也学不进去的同学,我也是借语文教育之便从鼓励文学创作方面入手进行鼓励的,在得到一句句“你深入生活,善于思考,创作很有特色”、“我看到了你的巨大进步,小才女”、“加油啊,我的才子”等语言的鼓励后,这些同学上交随笔的次数明显增多了,并且更加注重写作质量。一方面取得的小进步,会促使这些同学发现自我价值,并逐步从生活中找到自信,抖擞了一身的干劲,这些原本落后的同学斗志会更加昂扬。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学习语文,使之明确语文的实用价值,从而调动起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在点滴的探索和积累中有了成就感时,语文成绩大有进步,学生也就爱上了语文。尤其对待那些缺少自信、暂时落后的学生,除了鼓励写作外,还要从他们日常细微的动作习惯中寻找不同的闪光点,让学生在“闪光”中走向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