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治疗心绞痛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来源 :中国药物警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银杏叶治疗心绞痛(angina pectoris,AP)的生物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银杏叶的化学活性成分,收集作用靶标;采用CTD、TTD、Drugbank、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检索AP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并对相关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 筛选后获得银杏叶有效成分30个,治疗AP的潜在靶点基因111个.有效成分槲皮素、山柰素、阿魏酸等,主要作用于PIK3CG、MAPK14、NOS3、AKT1等关键靶点,通过流体剪切应力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MAPK、钙信号通路等通路,发挥抗炎、抗氧化、抗凋亡、调节离子通道等功能治疗AP.结论 利用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探究银杏叶治疗AP的潜在作用机制,为银杏叶治疗AP以至扩大适应证的后续科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小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及心脏TRPV1表达的影响.方法 Langendorff装置建立离体心脏IRI模型,假手术组(Sham)心脏持续灌注10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心脏稳定跳动10 min,停止灌注30 min后,再灌注60 min、IR+LPA组在IR基础上给予外源性LPA、IR+HA130组在IR前10 min腹腔注射LPA合成抑制剂HA130
五味子是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近年来研究表明,五味子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抑郁症、焦虑症等多种神经、精神疾病效果显著.实验结果显示五味子具有抑制小胶质细胞和星胶质细胞活化、调节中枢神经递质水平、保护神经元等作用.该文就五味子对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五味子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从分子水平探讨黄芩-栀子配伍抗缺血性脑卒中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DrugBank数据库收集黄芩、栀子活性成分及其预测靶点,利用CTD、TTD和GeneCards数据库收集脑缺血相关靶点,Venny数据库取其交集,STRING数据库构建PPI靶点互作图,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借助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生物活性验证.结果 黄芩-栀子有效成分主要参与RNA聚合酶I
目的 探讨机械敏感离子通道Piezo1在高血压所致心房肌细胞电重构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30~3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予缬沙坦(valsartan,Val,30 mg·kg-1·d-1)降低血压,以Wistar大鼠为对照,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别大鼠心耳组织中,以及体外给予不同压力(20或40 mmHg),Piezo1抑制剂(GsmTx4)和激动剂(Yoda1)处理下,心房肌细胞株(HL-1细胞)内Piezo1
目的 分析苯溴马隆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获益风险,为其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6月30日)和乌普萨拉监测中心数据库中(建库至2020年8月9日)苯溴马隆相关肝损伤报告及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2个数据库共收到来自真实世界的苯溴马隆不良反应自发报告874份,均检索到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多为18~64岁的男性,不良反应描述主要为肝功能异常、氨基转移酶升高等,国内患者转归结果良好.结论 苯溴马隆存在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应加强干预和肝功能生化指标监测,避免严重药物
目的 规范药物相关过敏性休克的预防、救治,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的药物相关过敏性休克报告,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致敏药物、救治药物、转归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62例药物相关过敏性休克报告,患者性别男56例,女6例,男:女=9.33:1,年龄主要分布在60岁以上(61.29%).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时间平均为(9.90±11.44)min,主要发生在用药初期<10 min(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