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教育发展迅速,高中生物教学是一门引导学生接近自然、了解科学的入门级学科,其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在讲授高中生物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所担任的是指导角色,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生物知识探究,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并乐于学习的意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背景;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性学习探究
引言
通过观察当前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我们可以发现,信息技术支持的新型科技产品越来越丰富,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人工智能引领的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都在产生着质变。就科学领域而言,知识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我们能够给予学生的往往不在是“定论”,更多的应该是一个课题、一种方法、一种理念。尤其是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引领学生探究科学,学生自身又具有丰富的学习体验与学习能力。因此,我们给予学生的不能仅仅是一本生物书,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探究科学,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拥有科研精神,我们应该促使学生学会应用生物知识。促使高中学生能够在科研领域中成为创新者与应用者。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要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促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获得更多的助力元素。本文中就对此进行了分析。
1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现状
1.1教育模式落后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都是通过灌输式的方式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学生在课堂上能做的就是认真听讲、观看教师一个人的表演。然后课下时间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提升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对于知识都是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地理解知识的本质。最终导致学生虽然在考试中或者练习题中得到较高的分数,但是在知识的应用方面有很大的欠缺。
1.2教学形式单一,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虽然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不断地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课的形式上依然是十分的单一。教师通过课本或者幻灯片上内容的阅读,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但是,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并没有参与到教学中,仅仅是被教师灌输了一定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感觉到枯燥,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2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性措施
2.1处理好学与讲的关系
尽管课本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但是将课堂上的授课内容完全限定于课本内是不正确的,也无法满足新课改中所提出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导、培养学生形成自学能力的要求。教师应当在讲课的过程中为学生拓展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要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单方向的知识讲授以及题型讲解划分出合理的比例。教师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学生只有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才能够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探究生物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书育人”的重点在于后两个字,即“育人”。除此之外,对于像高中生物这样的自然科学而言,其发展以及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探究与实践,而不是单一的理论。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应当妥善划分知识的教授与引导学生自学生物知識的时间,尽量避免出现由于生物知识讲授时间占比过大而导致学生自学能力低下的状况,或者是由于引导学生自学时间过长而导致学生生物知识掌握较差的情况。教师要设置合理的比例,避开两者之间的矛盾。如,在学习“孟德尔遗传定律”时,由于这部分知识比较难,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教师可以利用一堂课中前40%的时间简单讲述豌豆杂交实验,帮助学生简要概括杂交实验中所涉及的运算以及所得出的相应结论,即每一对性状在发生杂交时都是独立存在的,并不互相影响,同时存在着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然后教师可以拓展与基因相关的知识,尽管孟德尔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并不知道基因的存在,但是,学生处于基因概念已经被求证的时代,当教师引入基因的理念后,学生更能体会生物实验的有趣之处。在知识讲述完毕后,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然后分给每组一道难度相同,但题目不同的遗传性状题,让每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应的计算,同时发表完成题目后的心得体会。每个小组以竞争的形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题目,并让获胜的小组说出较有建设性的体会以及建议。这样的方式,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够百分之百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2课堂讨论
在生物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物学习,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完成基础教学的前提下,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课堂讨论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的问题通常不应局限于一个,而应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设立阶梯型问题,第一、第二个问题应是简单或有趣的,降低学生参与讨论的门槛,发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问题可逐渐深入,通过创设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2.3创造适宜的课堂氛围
首先,课堂应当是尊重每一位学生个性,关怀生命价值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适时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平等和谐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被鼓励、被尊重、被认可,从而创设快乐、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教材但不依赖于教材,在灵活引用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创造性地延伸和拓展,使知识更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感,在探究、合作与竞争中提升自信心,养成乐学善学的良好习惯。其次,课堂应具有开放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具备开放性,结合课堂活动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高中学生喜欢的角度和热点开展教学,将课堂学习向课外生活和社会实践拓展,让学生在开放性的学习空间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不断的实践和感受中提高知识水平,使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得以延伸,提高学习能力。如,将热门话题、少年明星的话题引入课堂,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们通过激烈的讨论和充分的分享,更加积极地去探讨问题。最后,课堂教学应具有激情。包括饱含教学激情的教师、充满好奇心的学生和富有真情的师生互动氛围。教师的教学激情可以感染学生情感,教师充满鼓励性的语言可以激励学生进步,教师潜移默化的关注和影响能够促进学生心灵的发展,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和时刻关注也会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促进课堂生成。在有温度的课堂中,师生之间心灵相通,教学相长,教师因为教学目标的达到而得到成就感,学生也因习得知识而得到良性发展。
结语
综上,创造适宜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更生动,利用科技助力教学等教学策略仅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教学创新性学习的初步探究,希望能为其他高中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参考文献
[1] 周干忠.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学参考,2015(26):125-126.
[2] 田荣坤.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19):73-74.
关键词:核心素养背景;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性学习探究
引言
通过观察当前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我们可以发现,信息技术支持的新型科技产品越来越丰富,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人工智能引领的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都在产生着质变。就科学领域而言,知识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我们能够给予学生的往往不在是“定论”,更多的应该是一个课题、一种方法、一种理念。尤其是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引领学生探究科学,学生自身又具有丰富的学习体验与学习能力。因此,我们给予学生的不能仅仅是一本生物书,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探究科学,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拥有科研精神,我们应该促使学生学会应用生物知识。促使高中学生能够在科研领域中成为创新者与应用者。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要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促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获得更多的助力元素。本文中就对此进行了分析。
1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现状
1.1教育模式落后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都是通过灌输式的方式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学生在课堂上能做的就是认真听讲、观看教师一个人的表演。然后课下时间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提升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对于知识都是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地理解知识的本质。最终导致学生虽然在考试中或者练习题中得到较高的分数,但是在知识的应用方面有很大的欠缺。
1.2教学形式单一,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虽然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不断地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课的形式上依然是十分的单一。教师通过课本或者幻灯片上内容的阅读,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但是,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并没有参与到教学中,仅仅是被教师灌输了一定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感觉到枯燥,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2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性措施
2.1处理好学与讲的关系
尽管课本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但是将课堂上的授课内容完全限定于课本内是不正确的,也无法满足新课改中所提出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导、培养学生形成自学能力的要求。教师应当在讲课的过程中为学生拓展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要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单方向的知识讲授以及题型讲解划分出合理的比例。教师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学生只有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才能够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探究生物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书育人”的重点在于后两个字,即“育人”。除此之外,对于像高中生物这样的自然科学而言,其发展以及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探究与实践,而不是单一的理论。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应当妥善划分知识的教授与引导学生自学生物知識的时间,尽量避免出现由于生物知识讲授时间占比过大而导致学生自学能力低下的状况,或者是由于引导学生自学时间过长而导致学生生物知识掌握较差的情况。教师要设置合理的比例,避开两者之间的矛盾。如,在学习“孟德尔遗传定律”时,由于这部分知识比较难,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教师可以利用一堂课中前40%的时间简单讲述豌豆杂交实验,帮助学生简要概括杂交实验中所涉及的运算以及所得出的相应结论,即每一对性状在发生杂交时都是独立存在的,并不互相影响,同时存在着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然后教师可以拓展与基因相关的知识,尽管孟德尔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并不知道基因的存在,但是,学生处于基因概念已经被求证的时代,当教师引入基因的理念后,学生更能体会生物实验的有趣之处。在知识讲述完毕后,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然后分给每组一道难度相同,但题目不同的遗传性状题,让每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应的计算,同时发表完成题目后的心得体会。每个小组以竞争的形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题目,并让获胜的小组说出较有建设性的体会以及建议。这样的方式,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够百分之百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2课堂讨论
在生物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物学习,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完成基础教学的前提下,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课堂讨论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的问题通常不应局限于一个,而应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设立阶梯型问题,第一、第二个问题应是简单或有趣的,降低学生参与讨论的门槛,发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问题可逐渐深入,通过创设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2.3创造适宜的课堂氛围
首先,课堂应当是尊重每一位学生个性,关怀生命价值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适时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平等和谐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被鼓励、被尊重、被认可,从而创设快乐、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教材但不依赖于教材,在灵活引用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创造性地延伸和拓展,使知识更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感,在探究、合作与竞争中提升自信心,养成乐学善学的良好习惯。其次,课堂应具有开放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具备开放性,结合课堂活动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高中学生喜欢的角度和热点开展教学,将课堂学习向课外生活和社会实践拓展,让学生在开放性的学习空间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不断的实践和感受中提高知识水平,使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得以延伸,提高学习能力。如,将热门话题、少年明星的话题引入课堂,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们通过激烈的讨论和充分的分享,更加积极地去探讨问题。最后,课堂教学应具有激情。包括饱含教学激情的教师、充满好奇心的学生和富有真情的师生互动氛围。教师的教学激情可以感染学生情感,教师充满鼓励性的语言可以激励学生进步,教师潜移默化的关注和影响能够促进学生心灵的发展,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和时刻关注也会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促进课堂生成。在有温度的课堂中,师生之间心灵相通,教学相长,教师因为教学目标的达到而得到成就感,学生也因习得知识而得到良性发展。
结语
综上,创造适宜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更生动,利用科技助力教学等教学策略仅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教学创新性学习的初步探究,希望能为其他高中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参考文献
[1] 周干忠.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学参考,2015(26):125-126.
[2] 田荣坤.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19):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