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小平指出:“信息技术要从娃娃抓起。”搞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是当今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生活的交流、传输、创作的基本工具,成为每个人成长所必需的一种能力。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1.灵活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然每个人的兴趣不尽相同,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找到小学生一般情况下的共同兴趣并加以利用,使教学尽可能覆盖全部,提高教学效率。小学生普遍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可以把信息技术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比如,在教学指法练习时,学生既要保证指法正确,又要按规定的姿势使用手指,再加上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如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等要求学生熟记硬背,不仅学生学起来提不起精神,老师教起来也感觉很费劲。为此,我找来了《趣味指法》、《金山打字通》、《青蛙过河》等几款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教学软件。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看到屏幕上不断跳出的字母,就快速地在键盘上寻找,努力提高自己的输入准确率和速度。
在学习难度加大,学生产生畏惧和退缩情绪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真正感兴趣。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如:在介绍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Windows系统时,在学生不熟悉计算机的情况下,可预先示范给桌面改换图案、背景、改变图标下字体的大小、随意拖动任务栏、调整窗口的大小,等等,让学生感知Windows系统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推动自主学习
由于信息技术课时的限制,以及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要通过信息技术课满足每个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需求是很困难的,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考虑差异性。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平时多看计算机书,至于上课,主要是用于解决平时看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主地决定学习的进度,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咨询,查找相应的资料,与教师共同研究,鼓励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课本知识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学习课本以外的电脑知识,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Excel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等等。
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我只是把工具栏上重点工具,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一下,具体的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凭着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做出一幅幅好的作品。后来我对几副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予表扬,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
例如在讲《制作课程表》一课时,先把步骤告诉学生,然后让他们自己设计,完成后教师加以点评。本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如何绘制斜线表头,如何使用“字体”或“边框和底纹”等工具,修饰首行首列,使课程表变得更漂亮。采用探索式进行教学,要难易适当,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活跃课堂,增强学生间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突出教学重点。
3.组织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如进行“指法训练”时,因为键盘指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所以必须想方设法地让学生自主学、主动练。在综合训练时,我让同组的两个同学配合好,一个同学操作时,另一个同学帮助指正错误码。学生间语言更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练习一阶段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自觉性、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共同提高。采用协作学习方式,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而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另外,还可以利用“伙伴式”教学,就是由一个学生教另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这种方式就是利用以“学生的方式”教学生,更易于交流和理解,通过同学之间平等的教与学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进共同进步,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更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提高成绩。
4.注重学科渗透
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的思想,这就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在信息技术课中,把各学科有关内容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感知信息技术应用的强大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结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我校采用“计算机与语文识字教学整合”,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让学生观看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打(打字)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
1.灵活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然每个人的兴趣不尽相同,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找到小学生一般情况下的共同兴趣并加以利用,使教学尽可能覆盖全部,提高教学效率。小学生普遍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可以把信息技术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比如,在教学指法练习时,学生既要保证指法正确,又要按规定的姿势使用手指,再加上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如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等要求学生熟记硬背,不仅学生学起来提不起精神,老师教起来也感觉很费劲。为此,我找来了《趣味指法》、《金山打字通》、《青蛙过河》等几款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教学软件。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看到屏幕上不断跳出的字母,就快速地在键盘上寻找,努力提高自己的输入准确率和速度。
在学习难度加大,学生产生畏惧和退缩情绪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真正感兴趣。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如:在介绍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Windows系统时,在学生不熟悉计算机的情况下,可预先示范给桌面改换图案、背景、改变图标下字体的大小、随意拖动任务栏、调整窗口的大小,等等,让学生感知Windows系统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推动自主学习
由于信息技术课时的限制,以及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要通过信息技术课满足每个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需求是很困难的,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考虑差异性。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平时多看计算机书,至于上课,主要是用于解决平时看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主地决定学习的进度,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咨询,查找相应的资料,与教师共同研究,鼓励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课本知识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学习课本以外的电脑知识,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Excel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等等。
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我只是把工具栏上重点工具,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一下,具体的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凭着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做出一幅幅好的作品。后来我对几副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予表扬,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
例如在讲《制作课程表》一课时,先把步骤告诉学生,然后让他们自己设计,完成后教师加以点评。本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如何绘制斜线表头,如何使用“字体”或“边框和底纹”等工具,修饰首行首列,使课程表变得更漂亮。采用探索式进行教学,要难易适当,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活跃课堂,增强学生间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突出教学重点。
3.组织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如进行“指法训练”时,因为键盘指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所以必须想方设法地让学生自主学、主动练。在综合训练时,我让同组的两个同学配合好,一个同学操作时,另一个同学帮助指正错误码。学生间语言更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练习一阶段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自觉性、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共同提高。采用协作学习方式,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而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另外,还可以利用“伙伴式”教学,就是由一个学生教另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这种方式就是利用以“学生的方式”教学生,更易于交流和理解,通过同学之间平等的教与学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进共同进步,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更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提高成绩。
4.注重学科渗透
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的思想,这就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在信息技术课中,把各学科有关内容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感知信息技术应用的强大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结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我校采用“计算机与语文识字教学整合”,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让学生观看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打(打字)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