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半蹲杠铃后效作用不同负重的速度提高的实验研究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该研究的总思路和研究有关内容,通过实验的形式,就训练时半蹲杠铃后效作用的研究,分析最佳后效作用同一时间不同负重加速度提高的因素。通过测试结果发现:蹲过杠铃的人,可能都有过这种感觉,先蹲较重的杠铃,再蹲较轻的杠铃,会感觉轻杠铃更轻了、速度更快了,这就是不同负重的后效作用。
  关键词:后效作用 半蹲杠铃 加速度测试仪器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4(c)-0048-02
  在以往力量练习训练中,或者田径运动中,尤其是投掷类项目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先拿较重的铅球投掷过会感觉再拿较轻铅球投掷时比单纯拿较轻铅球投掷时更省力。该练习是运动员练习时给予人为的刺激,由于其主动性较强,且不受关节角度变化的影响,比用较轻铅球对肌肉的刺激更为深刻,这种作用叫做后效作用。但是关于重量间悬殊多大才能达到最佳的后效作用?有的认为是1RM的 90%,有的认为是1RM的80%,也有认为是最大用力,没有统一的说法。该研究试图通过不同重量蹲杠铃10 s 以后的后效作用,利用实验室的加速度测试仪器实验观察,为寻找不同重量半蹲杠铃能够刺激后效作用的最佳重量提供重要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2015级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1班的学生30人(无伤病史,精神和身体状态良好)为研究对象。统计后的受试者的基本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预实验
  由于需要测试不同负重对加速度的影响,所以需要找到合理的间歇时间,经过预实验我们找到以25 s为间歇时间,测试不同负重速度对后效作用的影响。
  1.2.2 实验分组
  由于设备只有一套,实验员有限,只能分为一组实验,这样可以高效高质完成实验。
  1.2.3 实验安排
  (1)实验时间:2016年4月12日至2016年4月30月。
  (2)实验场地:人体运动生理实验室(主楼715)。
  (3)实验仪器:加速度测试、杠铃及半蹲架。
  1.3 实验方案
  通过对受试者的1RM的百分比进行测试和调整,最终选择1RM的90%、1RM的80%、1RM的70%;作为三组的训练负荷,以求间歇18 s 时间里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测试前学生均未进行剧烈运动,睡眠充足,状态良好。所有数据均在指导老师和生理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采集。
  (1)第一天实验,先统计受试者的基本情况如姓名、身高、体重。连接好实验仪器加速度测试仪,把加速度测试仪垂直绑在空杠铃杆子上,一位同学手持测速度加速仪器的主机(因为与测试仪连接线较短)。在测试前,讲解注意事项半蹲跳的标准,尽量减少实验误差。让每位同学按照该班级的学号依次上前,测量在指導老师和人体生理学实验室老师的监督下进行。测量方法:要求受试者像平时训练一样,半蹲90°,在听到开始的口令后,快速向上跳起。每位受试者测一次,取半蹲跳相关数值中最大的依组加速度数据。
  对受试者的半蹲杠铃1-RM进行测量。1-RM的测试方法是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经仔细对比和筛选,最后采用最重负重测量方法对受试者的1RM进行测量。具体测试方法如下:所有的受试者半蹲不同重量直到刚好蹲起一个完整动作的重量,记下半蹲负重的重量,然后根据受试者蹲起的1RM的重量,最终得到受试者1RM值。记录每位受试者的1RM负重。
  计算出每位受试者的1RM的90%、1RM的80%、1RM的70%。
  从统计的数据看,表明受试者的身体素质差异性不显著,符合做实验的标准。
  (2)第二天在相同时间经行实验。
  第一次(对照组)。
  用普通的方法进行杠铃空杆半蹲跳加速度的测量,采用的重量为20 kg,要求受试者在测量时要注意半蹲跳杠铃时腿部跳起时要伸直,胸部要挺起。另外注意加速度测试仪要始终保持垂直于地面。
  第二次(负荷组)。
  首先采用每位受试者的1RM的90%进行半蹲一次,负重后25 s迅速开始空杆半蹲跳一次,经行测量。把加速度测量系统测出的数据,经过Excel 200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受试者空杆起跳加速度。
  为了保证实验的精确度,不让受试者疲劳进行,第三天相同时间继续测试。
  (3)第三天实验。
  在与前两天相同时间段经行1RM的80%的半蹲负重刺激,25 s后经行空杆一次的半蹲跳加速度测试。把加速度测量系统测出的数据,经过Excel 200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受试者空杆起跳加速度。
  (4)第四天实验。
  在与前三天相同时间段进行1RM的70%,25 s后进行空杆半蹲跳一次的加速度测量。把加速度测量系统测出的数据,经过Excel 200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受试者空杆起跳加速度。
  用加速度测试仪直接读取每次最大加速度,记录负重后空杆的加速度测量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照组和实验组训练前后的比较
  2.1.1 半蹲杠铃跳速度与负荷后空杆杠铃半蹲加速度的比较
  实验前后对照组、实验组半蹲跳速度比较通过测试后,三个实验组撑起速度均得到提升,增加幅度均大于对照组,通过对三个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前、后自身对比,经t 检验,实验组表明实验组学生撑起速度差异不显著(P >0.05),对照组也无显著性差异(P >0.05)。
  三组数据通过组间对比,经t 检验,实验前表明三组数据的起跳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 >0.05)。实验后三组,差异显著,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肌肉通过刺激后对速度的提高方面有显著效果(P <0.05)。   2.1.2撑起高度的前后比较
  通过负荷刺激,三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加速度均得到提升。通过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前、后自身对比,经t 检验,1RM90%组P<0.05、1RM80%组、1RM70%组,表明通过1RM90%组加速度与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测试效果较好。而对1RM80%组,1RM70%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三组数据通过组间对比,经t 检验,实验前表明数据的加速度均有差异(P >0.05)。把实验前后各组的数据进行t 检验发现,表明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5)。
  2.2 分析
  实验组的受试者在每一次练习时都受到2~3次的快速冲击式的下压阻力,每组下压对受试者的肌肉都产生一次影响,使整个练习过程中肌肉的工作方式既有瞬间的等长收缩,又有肌肉快速收缩用力,所以撑起高度增幅最大。
  实验组组间比较发现在高度和功率上在组间没有显著差异。从实验对象可以看出所有受试者均为体育专业学生,在入校前都进行了长期的体育训练,训练内容受到考试的指挥,其内容一样,也许教练的教学方式和风格不同,但依据的科学原理相同,因此,最终所形成正确的用力顺序相同,所以组间的数据分析没有差异。
  3 結语
  (1)在俯卧撑快速推起最大力量方面,两组实验组都可以作为最大爆发力的训练方法,经过分析对比,双人结伴冲击式下压下放实验(离心组)对训练最大爆发力有较好效果。
  (2)在俯卧撑快速撑起速度方面,两组实验组都可以作为快速力量训练的方法使用,经过分析对比,双人结伴冲击式下压推起实验(向心组)对训练快速力量方面有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吕新颖.提高投掷运动员专项投掷能力的强力方法[J]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6)129-131.
  [2] 吕新颖.双人结伴的退让练习法 中国学校体育[J],1997(2) 49-50.
  [3] 吕新颖.安徽生金品课程《运动生理学》网站[EB/OL].htttp://www.fync.edu.cn:8002/lxyl.
  [4] 吕新颖.非专用器械的等动力量练习法[J].中国学校体育 1991.
  [5] 张念坤.人体下肢肌肉力量训练方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8)132-133.
  [6] 李林峰.不同力量训练的研究进展[J].硅谷,2008(23) 195-196.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作者开发的液体表面波及其干涉的微机模拟软件,并给出了程序设计的说明,运行该软件,其视觉效果已达到乱真和程度。
摘 要:在21世纪的当今社会中,心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内在复杂的心理表象和其丰富的内在活动系统的一门学科,在如今飞速提高教育综合素质普遍科技化时代,体育作为一门系统科学是无法摒弃的一门重要的教育学科,而使用正确科学的体育心理学理论和实用应用心理学理论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进行基础体育教育一个理论“教具”,更是需要新时期一线体育教师进行深入探讨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应用到当代的艺术院校大学体育教育当中去,
本文论述的是塑料制品的注塑模设计,本设计的难点在于四个方面的侧抽芯,且一模两腔,这就使得其中一个方向不能用常规的侧抽芯。本文给出了详细的设计过程及装配图。
本文就利用软件工程开发无线电话自动计费系统的总体结构作了阐述,并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功能,设计及技术特点。
本试验以大黄鱼为研究对象,探讨副溶血弧菌TDH对其免疫保护效果。设VPtdh注射免疫处理组和PBS注射对照组,每组做3个重复。免疫处理组每尾鱼腹腔注射0.1ml接种2mg/ml VPtdh,对
2016年3月,《旋进旋涡流量计型式评价大纲》等9项仪表校准规范及型式评价大纲即将实施。
期刊
本文针对OFDM系统中高峰均比问题,在基于正交映射降低峰平比的方法上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随机分组正交映射(Random Group Design SLM),即在SLM前加入了对信号随机分组处理,
针对2D舞台威亚系统机理模型较难建立,机电系统自身参数易发生摄动以及外界未知干扰等因素造成的威亚系统同步协调性能下降以至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根据反演控制强鲁棒性及响
指出文献〔1〕~〔8〕关于球磨机钢球的运动分析时错误的。本文重新进行研究,得出同以往结果完全不同的运动规律、分离条件和分离角计算方法。
随着科技的创新与进步,传统二维测量技术已经满足不了现在高效率自动化检测的需求,急需新型的三维测量技术。万能工具显微镜作为传统用途广泛、准确度较高和故障率很低的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