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三维七段”的含义
应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需要,着力改变传统重身体、轻心理的课堂教学观念,促进课堂教学从传统的经验型教学转化为育体、育心、育情的三维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强健的身体、健康的心理,为成人、成才、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构建起“学习引导——自主体验——讲解示范——互动探究——训练内化——激励评价——愉悦身心”的七个教学段式,在每一个模块教学把“三维目标”落实到“七段”教学之中,做到“学习引导明确三维,自主体验体验三维,讲解示范落实三维,互动探究经历三维,训练内化巩固三维,激励评价检测三维,愉悦身心感悟三维”。比如在合作探究、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互动探究”环节,先由在自主体验中学会了的同学带动小组学习,小组进行研讨,教师适时点拨、跟进指导。又如在“自主体验”环节,以前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现在的做法则是先预习下节课学习内容,学生自主预学相关知识技能,课堂上汇报、展示,教师讲解、点拨、示范,突破重难点。再如在“愉悦身心”环节,过去主要是“课尾”引导学生进行身心的放松,现在则是通过音乐、情景,创设愉悦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实现由内向外的身心放松。
二、“三维七段”的“套餐制”模块教学体系
纵观数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从“双基”到“三维”再到核心素养,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再到课程改革,从表面层讲,似乎是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和评价方式的转变,如果从本质上讲,它涉及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方式转型。为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多元化学习需要,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提高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的综合素养,我校依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验版)》(以下简称《标准》),设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四大目标,即喜欢参加体育运动,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熟练掌握一至二项体育运动技能;根据自身体育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选择学习项目,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形成体育活动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这样的目标设置,具体可操作,既体现了《标准》水平五、水平六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标准,又传递了学校“强体健心”的育人本质和内涵特征。
为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深度推进,我校还结合《标准》自主创建了“套餐制”模块教学体系:一是基础性教学模块设置,包括健康教育专题、田径系列;二是实用性教学模块设置,包括球类、民族民间体育、体操,以及瑜伽、定向越野等新兴运动系列。如(见表1,表2)高一第一学期,必修必选项目是:健康教育3课时、田径模块9课时;必修选学项目A套餐为:篮球模块、体操模块、定向越野模块各9课时,B套餐为排球模块、体操模块、瑜伽模块各9课时。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A套餐或B套餐。模块教学在组织形式上打破了班级界限,根据学生选项组成新的模块教学班级,采用按年级男女分班、走班、合班和俱乐部等多种形式上课;实行模块学分制与套餐学分制相结合,一个年级四个体育教师共同实施,学生选择了项目也就选择了教师,选择了教师也就选择了项目。
三、“三维七段”的“套餐制”模块教学体系学时设置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加大了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择性。除了必修、必选的模块内容以外,供学生选择学习的模块大幅增加。随着学生选学内容的增加,“走班 选项”“走课 选班”的教学模式必然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首选。如何站在全校角度,根据其他学科的课时安排,实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时分布,是一个学校整体的布局和体育教研组落实课程和课堂的关键。在实用性教学模块,联合学校行政、教务处、后勤、艺体处,指定了该模块的学时安排(见表3)。
四、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
学习评价是模块教学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学习进展和自身潜能,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为符合学生的需求,以及优化评价的激励功能,将技能与体能考核设置为必测与选测,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既体现评价的严格性,同时也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使考核更为人性化。
(一)评价内容:学习态度、技能和体能考核、总评、模块学分认定。
(二)评价方法: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三)学分认定:1.学分制的实行赋予了学生选择学习的权利。运动项目的模块学习是获得学分的基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18学时),且成績合格即可获得1个学分,学生修满11个学分(每学分18课时)共计198学时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其中2个必修学分(健康教育专题、田径类)和9个选学内容,学分根据学校所开设的项目分别让学生进行选项学习(见表4)。2.学生获得体育课程学分并达到考核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见表5)。3.学分认定的内容、方法:模块学习总分为100分,85分以上为优秀;70分至84分为中;69分以下为差。模块学习结束达到70分以上给予相应学分。
(四)学分认定的具体细则:1.在某一模块学习中缺席次数超过应到次数的1/3或旷课次数超过应到次数1/10模块学业成绩均视作不及格,模块考核不予补考,不给予学分。2.各模块考核内容及具体要求在各模块教学计划中说明。3.课堂表现包括学习态度、个体表现与合作精神等。4.除1外,模块学业成绩合格者均给予1学分。5.除1外,模块考核不合格学生,在自练后,可随时找老师进行补考,补考合格给予1学分。6.对于体育有特长的学生,如能代表学校参加各级运动会为学校获得荣誉的,奖励1学分,三年奖励学分不超过3学分。7.模块分值结构:模块学分成绩=体能成绩(40%) 技能成绩(40%) 学习态度、学习过程评价(20%)。(1)学习态度:包括出勤、课堂表现;模块知识理解程度;学习过程评价;其次在学习中、计划范围内测评及生评、师评达到合格,并且参与每个模块学习不得少于2/3课时,此部分共占20%的分值。(2)体能测试:必须包括速度、耐力、力量三类项目,由体育老师自行选择内容或根据模块技能要求选择相应的体能项目进行测试。评价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没有的部分参照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此部分共占40%的分值。(3)技术与技能:根据模块内容,教师自定测试项目,要求不少于两项测试指标,评定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没有的部分参照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此部分共占40%的分值。 五、“三维七段”对“走 选”模式的管理建议
根据基础性和实用性模块设置,必修和选修模块相对固定,每学期均采用走班与分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必修和必选模块采用原行政班进行分班教学;选学模块和选修I模块采用合班教学模式。各学校可根据本校行课实际,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合理安排同一年级内的走班选修教学。若教师、场地资源不足也可以将同一个年级内班级分散两次及以上进行走班。学生选课是以学年为时间单位来进行,即在开学前一次选定一个学年(上、下两个学期)所要修习的模块套餐。一旦选定项目后,可让学生有一个星期的适应时间,如果想要更换项目,可以在这一周内提出。一旦确定后,中途最好不要转换项目。建议每个选项班的人數不超过40人。在学生选项报名人数不均等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进行强制行政干预调整学生的选项志愿,可以考虑增加开设教学班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考虑到生理特点及水平差异,建议实行男女生分班教学。打破教师学段教学一贯制的传统,全体体育教师依据专长无条件由学校统一调配任用。对学校安排的项目,老师不会怎么办?也要上。教师自己学习进修,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施高中“走 选”教学,对学生的分班、选项、过程评价、教学行为管理及学分管理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学校相关部门处室、体育教研组、行政班授课教师、教学班授课教师的合理分工、负责到位和协调配合是“走 选”模式有效管理的强有力保证。学校应成立统一的“走选”课程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课程设置,制订全校走班选项教学管理制度,全面协调走班选项教学相关事宜。教务处在全面了解学校整体师资力量及体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合理设置教学模块和调配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填报志愿分班并制作课表。
选项教学班体育教师对走班学生管理负有重大责任,教师要本着教管合一的理念,除了高质量、创造性地完成课程教学以外,还必须更加独立地对学生出勤、纪律等行为进行严格管理,还要与原行政班的体育教师加强联系,及时向他们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表现,并能很好地完成对每个学生学习的评价等。行政班教师应增强课程意识,建立课程档案,不断完善丰富课程资料。学校对每一教学班教师发放档案袋,该课程相关材料放入档案袋,每次选项教学结束后由行政班教师汇总课程档案后交教务处存档。
参考文献:
[1]毛振明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季浏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何为,万天亮,体育与健康,“三维七段”模块教学初探[J].运动.2016,1.
[4]陈安福,祝长水等.“三维七段”单元教学:建构新型课堂的突破路径[J].人民教育,2013,9
应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需要,着力改变传统重身体、轻心理的课堂教学观念,促进课堂教学从传统的经验型教学转化为育体、育心、育情的三维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强健的身体、健康的心理,为成人、成才、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构建起“学习引导——自主体验——讲解示范——互动探究——训练内化——激励评价——愉悦身心”的七个教学段式,在每一个模块教学把“三维目标”落实到“七段”教学之中,做到“学习引导明确三维,自主体验体验三维,讲解示范落实三维,互动探究经历三维,训练内化巩固三维,激励评价检测三维,愉悦身心感悟三维”。比如在合作探究、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互动探究”环节,先由在自主体验中学会了的同学带动小组学习,小组进行研讨,教师适时点拨、跟进指导。又如在“自主体验”环节,以前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现在的做法则是先预习下节课学习内容,学生自主预学相关知识技能,课堂上汇报、展示,教师讲解、点拨、示范,突破重难点。再如在“愉悦身心”环节,过去主要是“课尾”引导学生进行身心的放松,现在则是通过音乐、情景,创设愉悦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实现由内向外的身心放松。
二、“三维七段”的“套餐制”模块教学体系
纵观数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从“双基”到“三维”再到核心素养,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再到课程改革,从表面层讲,似乎是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和评价方式的转变,如果从本质上讲,它涉及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方式转型。为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多元化学习需要,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提高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的综合素养,我校依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验版)》(以下简称《标准》),设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四大目标,即喜欢参加体育运动,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熟练掌握一至二项体育运动技能;根据自身体育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选择学习项目,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形成体育活动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这样的目标设置,具体可操作,既体现了《标准》水平五、水平六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标准,又传递了学校“强体健心”的育人本质和内涵特征。
为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深度推进,我校还结合《标准》自主创建了“套餐制”模块教学体系:一是基础性教学模块设置,包括健康教育专题、田径系列;二是实用性教学模块设置,包括球类、民族民间体育、体操,以及瑜伽、定向越野等新兴运动系列。如(见表1,表2)高一第一学期,必修必选项目是:健康教育3课时、田径模块9课时;必修选学项目A套餐为:篮球模块、体操模块、定向越野模块各9课时,B套餐为排球模块、体操模块、瑜伽模块各9课时。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A套餐或B套餐。模块教学在组织形式上打破了班级界限,根据学生选项组成新的模块教学班级,采用按年级男女分班、走班、合班和俱乐部等多种形式上课;实行模块学分制与套餐学分制相结合,一个年级四个体育教师共同实施,学生选择了项目也就选择了教师,选择了教师也就选择了项目。
三、“三维七段”的“套餐制”模块教学体系学时设置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加大了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择性。除了必修、必选的模块内容以外,供学生选择学习的模块大幅增加。随着学生选学内容的增加,“走班 选项”“走课 选班”的教学模式必然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首选。如何站在全校角度,根据其他学科的课时安排,实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时分布,是一个学校整体的布局和体育教研组落实课程和课堂的关键。在实用性教学模块,联合学校行政、教务处、后勤、艺体处,指定了该模块的学时安排(见表3)。
四、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
学习评价是模块教学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学习进展和自身潜能,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为符合学生的需求,以及优化评价的激励功能,将技能与体能考核设置为必测与选测,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既体现评价的严格性,同时也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使考核更为人性化。
(一)评价内容:学习态度、技能和体能考核、总评、模块学分认定。
(二)评价方法: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三)学分认定:1.学分制的实行赋予了学生选择学习的权利。运动项目的模块学习是获得学分的基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18学时),且成績合格即可获得1个学分,学生修满11个学分(每学分18课时)共计198学时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其中2个必修学分(健康教育专题、田径类)和9个选学内容,学分根据学校所开设的项目分别让学生进行选项学习(见表4)。2.学生获得体育课程学分并达到考核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见表5)。3.学分认定的内容、方法:模块学习总分为100分,85分以上为优秀;70分至84分为中;69分以下为差。模块学习结束达到70分以上给予相应学分。
(四)学分认定的具体细则:1.在某一模块学习中缺席次数超过应到次数的1/3或旷课次数超过应到次数1/10模块学业成绩均视作不及格,模块考核不予补考,不给予学分。2.各模块考核内容及具体要求在各模块教学计划中说明。3.课堂表现包括学习态度、个体表现与合作精神等。4.除1外,模块学业成绩合格者均给予1学分。5.除1外,模块考核不合格学生,在自练后,可随时找老师进行补考,补考合格给予1学分。6.对于体育有特长的学生,如能代表学校参加各级运动会为学校获得荣誉的,奖励1学分,三年奖励学分不超过3学分。7.模块分值结构:模块学分成绩=体能成绩(40%) 技能成绩(40%) 学习态度、学习过程评价(20%)。(1)学习态度:包括出勤、课堂表现;模块知识理解程度;学习过程评价;其次在学习中、计划范围内测评及生评、师评达到合格,并且参与每个模块学习不得少于2/3课时,此部分共占20%的分值。(2)体能测试:必须包括速度、耐力、力量三类项目,由体育老师自行选择内容或根据模块技能要求选择相应的体能项目进行测试。评价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没有的部分参照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此部分共占40%的分值。(3)技术与技能:根据模块内容,教师自定测试项目,要求不少于两项测试指标,评定标准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没有的部分参照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此部分共占40%的分值。 五、“三维七段”对“走 选”模式的管理建议
根据基础性和实用性模块设置,必修和选修模块相对固定,每学期均采用走班与分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必修和必选模块采用原行政班进行分班教学;选学模块和选修I模块采用合班教学模式。各学校可根据本校行课实际,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合理安排同一年级内的走班选修教学。若教师、场地资源不足也可以将同一个年级内班级分散两次及以上进行走班。学生选课是以学年为时间单位来进行,即在开学前一次选定一个学年(上、下两个学期)所要修习的模块套餐。一旦选定项目后,可让学生有一个星期的适应时间,如果想要更换项目,可以在这一周内提出。一旦确定后,中途最好不要转换项目。建议每个选项班的人數不超过40人。在学生选项报名人数不均等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进行强制行政干预调整学生的选项志愿,可以考虑增加开设教学班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考虑到生理特点及水平差异,建议实行男女生分班教学。打破教师学段教学一贯制的传统,全体体育教师依据专长无条件由学校统一调配任用。对学校安排的项目,老师不会怎么办?也要上。教师自己学习进修,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施高中“走 选”教学,对学生的分班、选项、过程评价、教学行为管理及学分管理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学校相关部门处室、体育教研组、行政班授课教师、教学班授课教师的合理分工、负责到位和协调配合是“走 选”模式有效管理的强有力保证。学校应成立统一的“走选”课程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课程设置,制订全校走班选项教学管理制度,全面协调走班选项教学相关事宜。教务处在全面了解学校整体师资力量及体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合理设置教学模块和调配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填报志愿分班并制作课表。
选项教学班体育教师对走班学生管理负有重大责任,教师要本着教管合一的理念,除了高质量、创造性地完成课程教学以外,还必须更加独立地对学生出勤、纪律等行为进行严格管理,还要与原行政班的体育教师加强联系,及时向他们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表现,并能很好地完成对每个学生学习的评价等。行政班教师应增强课程意识,建立课程档案,不断完善丰富课程资料。学校对每一教学班教师发放档案袋,该课程相关材料放入档案袋,每次选项教学结束后由行政班教师汇总课程档案后交教务处存档。
参考文献:
[1]毛振明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季浏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何为,万天亮,体育与健康,“三维七段”模块教学初探[J].运动.2016,1.
[4]陈安福,祝长水等.“三维七段”单元教学:建构新型课堂的突破路径[J].人民教育,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