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文作为古典文化的精粹,值得现今学生学习。现代人缺乏学习古代汉语的语境,部分教师自身就缺乏深厚的古诗文素养,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古诗文教学陷入了困境。提高古诗文教学效果,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而这魅力的来源,作为老师个人而言,其自身的古诗文素养毫无疑问是占据重要地位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让学生认可、喜欢甚至崇拜教师所传递的古典诗文素养,感受到教师在古典文化熏陶下展现的个人魅力,学生也会被带动到相应的情境之中,达到心灵的互动,情感的共鸣,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诗文素养是有切实帮助的。笔者认为提升教师自身的古典文化素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博学多识、汲取古典文学素养
教师自身应该具备丰厚的古典文学底蕴,自身没有文学积淀的教师去传授古典文学的精髓,必然会使教学存在诸多漏洞与不足,影响教学质量。所以教师本身应对古典文学有浓厚的兴趣,激发兴趣才能不断撷取古典文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以避免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和错误。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积累了更多知识素养,有了大量而丰富的储备,才能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让自己的思维活动有更多的素材和可供参照比较的原料,才能游刃有余,才能自信自如地带领学生一起畅游古典诗文长河,领悟其精髓,带给学生无尽的享受。所以,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会被老师的个人教学魅力折服而爱上其相关学科,从而影响终身。要想提高学生古诗文的赏鉴水平,教师个人在诗文水平素养上,要有深厚的功底。
具备古诗文品鉴能力
教师有了丰富知识储备后,还要提高品鉴能力。古典诗文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艺术审美特征,“诗者,吟咏性情也……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古诗文用语简精,意象纷繁,旨趣精微,要想把握已尽之言后的无尽之意,透过具体繁杂的意象领悟深邃飘渺的意境,这需要对古诗文具备一定赏鉴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古诗文内化为能够自我感知的知识储备。中国传统的古诗文鉴赏学习重吟诵、感悟、实践,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知识能力的内化迁移,感悟典雅优美的语言,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要注重吟诵 叶嘉莹先生在南开大学举行的《古典诗歌的吟诵和教学》讲座中说,学诗,必须要学习吟诵。诗句就是内心的感动,会伴随着你所熟悉的那个吟诵的声音跑出来。吟诵的重点在诗歌本身情意的感发上。吟诵者的声音是在传递这个感发,而不是以声音的美化为主。中国的诗歌注重人的内心是如何动起来的,注重兴发感动。而赋比兴就是关注人的内心是如何感动的。相比西方的诗歌,中国的古典诗歌关注人的内心,心动而为诗。叶嘉莹先生认为,学诗不仅要学习表面的意思,更要通过兴发感动理解诗歌蕴含的情感、精神,进而修养自己的身心和人格。她说:“中国诗歌的吟诵不是用来表演的。慢声低吟,字的声调长短、高低,有非常微妙的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诗歌的节奏是不变的。”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所以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的吟诵,更应在自身学习中注重吟咏,细细品味音韵之美,感悟流淌在作品之中的精神魅力,才能让“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轼等精彩绝艳的文豪进驻心灵,陶冶情操。教师能够做到吟咏玩味如出己口,学生感悟自然不成问题。
熟练掌握诗词品鉴方法 诗文的鉴赏点:音韵美、关键字词妙用、艺术手法、思想情感、意象、意境,风格等,教师要熟知并运用一定品鉴方法,如知人论世、关注题目与注释、理解诗句、关注重点词语、捕捉意象、想象与联想。当然这些鉴赏的方法,是在具体的赏析诗文的过程中渗透于其中。诗文的鉴赏是一个整体的思维过程,各种手法只是提供了一个可能,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学习来领悟诗词,把鉴赏的角度、鉴赏的思维化为自己的能力,才能在教学中更恰当自如地发挥引导作用,既能传授给学生鉴赏的方法,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品鉴思维。
联系社会人生,将古典诗文立足于现代生活 古诗文作为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知道如何诵读、理解、鉴赏,更应懂得如何运用。任何知识都不应该和当下的生活脱节,古典文学也不能例外,立足于民众生活的基础之上,才可能获得长久的发展动力。比如:登上高山之巅,“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之感……先哲们所传递的情感历尽沧桑,时至今日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不能将所学知识和社会生活割裂开来,这样才能让古典诗文有获得滋养的沃土。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为语文老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学为人师,把学问做精做深,“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只有打好自身基础,成长之树才会茂盛。教师能够将古典文化精髓内化为自身的修养,并提高个人素质。那么,教学成绩自然会随之提升。教师凭借古诗文这块璀璨瑰宝,使民族精神得以传承,民族文化得以弘扬,将生活诗意化,人生书香化,这也是基础教育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意义!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
博学多识、汲取古典文学素养
教师自身应该具备丰厚的古典文学底蕴,自身没有文学积淀的教师去传授古典文学的精髓,必然会使教学存在诸多漏洞与不足,影响教学质量。所以教师本身应对古典文学有浓厚的兴趣,激发兴趣才能不断撷取古典文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以避免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和错误。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积累了更多知识素养,有了大量而丰富的储备,才能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让自己的思维活动有更多的素材和可供参照比较的原料,才能游刃有余,才能自信自如地带领学生一起畅游古典诗文长河,领悟其精髓,带给学生无尽的享受。所以,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会被老师的个人教学魅力折服而爱上其相关学科,从而影响终身。要想提高学生古诗文的赏鉴水平,教师个人在诗文水平素养上,要有深厚的功底。
具备古诗文品鉴能力
教师有了丰富知识储备后,还要提高品鉴能力。古典诗文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艺术审美特征,“诗者,吟咏性情也……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古诗文用语简精,意象纷繁,旨趣精微,要想把握已尽之言后的无尽之意,透过具体繁杂的意象领悟深邃飘渺的意境,这需要对古诗文具备一定赏鉴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古诗文内化为能够自我感知的知识储备。中国传统的古诗文鉴赏学习重吟诵、感悟、实践,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知识能力的内化迁移,感悟典雅优美的语言,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要注重吟诵 叶嘉莹先生在南开大学举行的《古典诗歌的吟诵和教学》讲座中说,学诗,必须要学习吟诵。诗句就是内心的感动,会伴随着你所熟悉的那个吟诵的声音跑出来。吟诵的重点在诗歌本身情意的感发上。吟诵者的声音是在传递这个感发,而不是以声音的美化为主。中国的诗歌注重人的内心是如何动起来的,注重兴发感动。而赋比兴就是关注人的内心是如何感动的。相比西方的诗歌,中国的古典诗歌关注人的内心,心动而为诗。叶嘉莹先生认为,学诗不仅要学习表面的意思,更要通过兴发感动理解诗歌蕴含的情感、精神,进而修养自己的身心和人格。她说:“中国诗歌的吟诵不是用来表演的。慢声低吟,字的声调长短、高低,有非常微妙的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诗歌的节奏是不变的。”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所以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的吟诵,更应在自身学习中注重吟咏,细细品味音韵之美,感悟流淌在作品之中的精神魅力,才能让“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轼等精彩绝艳的文豪进驻心灵,陶冶情操。教师能够做到吟咏玩味如出己口,学生感悟自然不成问题。
熟练掌握诗词品鉴方法 诗文的鉴赏点:音韵美、关键字词妙用、艺术手法、思想情感、意象、意境,风格等,教师要熟知并运用一定品鉴方法,如知人论世、关注题目与注释、理解诗句、关注重点词语、捕捉意象、想象与联想。当然这些鉴赏的方法,是在具体的赏析诗文的过程中渗透于其中。诗文的鉴赏是一个整体的思维过程,各种手法只是提供了一个可能,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学习来领悟诗词,把鉴赏的角度、鉴赏的思维化为自己的能力,才能在教学中更恰当自如地发挥引导作用,既能传授给学生鉴赏的方法,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品鉴思维。
联系社会人生,将古典诗文立足于现代生活 古诗文作为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知道如何诵读、理解、鉴赏,更应懂得如何运用。任何知识都不应该和当下的生活脱节,古典文学也不能例外,立足于民众生活的基础之上,才可能获得长久的发展动力。比如:登上高山之巅,“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之感……先哲们所传递的情感历尽沧桑,时至今日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不能将所学知识和社会生活割裂开来,这样才能让古典诗文有获得滋养的沃土。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为语文老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学为人师,把学问做精做深,“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只有打好自身基础,成长之树才会茂盛。教师能够将古典文化精髓内化为自身的修养,并提高个人素质。那么,教学成绩自然会随之提升。教师凭借古诗文这块璀璨瑰宝,使民族精神得以传承,民族文化得以弘扬,将生活诗意化,人生书香化,这也是基础教育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意义!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