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原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为中国春节“新年俗”,是中国春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亦可跻身全球电视传播史经典案例。经过多年发展,春晚的国际化特点越来越显著,受众范围和族群圈层也在不断扩大。从国际传播视角来看,春晚是中国年度重大事件的讲述者、中华文化精髓的呈现者,也有效展示了中国媒体综合实力的发展。春晚通过国家主体叙事和中华文化表达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关 键 词】国际传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国家叙事;文化表达
2021年2月11日,农历除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面向全球播出。这是自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简称“春晚”)播出以来的第39届,也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成立后的第3届。
经过近40年发展,春晚已经成为中国人春节习俗的一部分。就受众规模和影响力而言,春晚可载入全球电视传播史。春晚的国际化特点越来越显著,受众范围和族群圈层不断扩大,这在2021年春晚中得到充分体现。春晚在保持国内影响的同时,在国际传播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国际受众了解中国发展、社会变迁和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本文主要分析春晚的国家叙事与文化表达,探析春晚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与意义。
一、国际传播视角下的春晚
1983年除夕,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第一次面向全国进行现场直播。那一年的春晚以“团结、欢乐、希望”为主题,节目内容丰富、演出形式新颖,全国观众反响热烈。由此,春晚接续举办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除夕夜文化大餐。虽然在1979年和1982年中央电视台都播出过春节文艺晚会,但人们习惯上还是把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看作中央电视台的第一届春晚。①随着全球通信技术变革和中国国际传播事业发展,春晚除了在国内播出,开始传播到海外。1992年10月,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CCTV-4)正式面向全球播出,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电视频道,随后在1993年除夕即使用卫星同步向海外直播了《金鸡唱晓——1993年春节联欢晚会》。从2000年开始,中央电视台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和俄语国际频道相继开播,春晚在国际传播的国家数量上进一步拓展,播出语言种类也同步增长。2018年,总台组建后采用44种语言对外播出,这为春晚提升国际影响力提供了强大助力。2021年,春晚阿拉伯语版在黎巴嫩国家电视台同步直播,极大提升了春晚在中东地区的传播广度和深度。2021年春晚播出后,总台充分利用外语语种丰富的优势,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印尼语等多语种制作了“一小时春晚精编版”。春晚精编版陆续登陆印尼国家电视台、Metro电视台、葡萄牙伊比利亚电视台、巴西中北部电视台、埃及尼罗河电视台、加蓬国家电视台、哥伦比亚国家电视台、牙买加公共广播公司等境外主流媒体。可以说,基于总台国际传播力的增长,春晚在海外的传播范围显著扩大。据统计,2021年春晚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20多家媒体播出。另外,借助總台融合传播的强大实力,春晚大大提升了在国际上的投送能力。通过总台多语种、全媒体平台和覆盖全球的传播渠道,2021年春晚海外影响力和关注度再创纪录,在全球的跨媒体受众总规模达到12.72亿人。其中,直播期间,超过3259万海外社交平台用户通过YouTube、Facebook等平台观看春晚。②
春晚在稳步提升跨国投送能力的基础上,也逐年加强海外宣传推广力度。近年来,春晚正式播出前,各语种国际频道都会进行大量新闻报道,聚焦春晚的筹备、彩排、直播进程,解读春晚主题,介绍春晚节目,阐释春晚的元素,尤其是京剧、歌舞、杂技、魔术、武术、少儿表演等节目中蕴含的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中国风貌。从2020年开始,春晚的海外宣传推广和品牌传播工作采取了诸多创新举措。例如,2020年春晚在美国纽约、英国伦敦、俄罗斯圣彼得堡、阿联酋迪拜等热门城市地标建筑、公共广场、电影院、体育场和机场的大屏提前宣介、实时转播春晚,引发数以万计当地民众聚集观赏。2021年春晚在除夕夜正式播出前,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进行宣传推广合作,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各终端自2月8日起推送春晚宣传片和海报,累计点击播放量达420万次。借由全球网络媒体联盟分发,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2021年春晚特稿获得超过1100家海外媒体转载转引,如美联社、美国广播公司、雅虎财经网站、《俄罗斯报》、法国《费加罗报》、比利时《晚报》、巴西旗手电视台等,有效提升了春晚的海外品牌影响力。这些宣推举措为春晚的国际传播吸引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春晚是中国电视媒体在庆祝中国传统节日方面的创新性发展,已超越了单纯的电视节目范畴,成为中国当代重要的传媒现象、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春晚在创办之初主要立足于中国国内受众,从1993年开始将受众目标拓展至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近年来则开始兼顾海内外非华人受众群体。
著名华人学者杜维明在1991年提出“文化中国”(cultural China)概念,并基于语言文化维度将其划分为三个“象征世界”(symbolic universes):第一象征世界涵盖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港澳地区和新加坡;第二象征世界包括北美和东南亚等地区的海外华人(Chinese diaspora);第三象征世界是指致力于中国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力求从思想上理解中国的人,即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①“文化中国”概念为春晚国际传播的受众定位和整体布局提供了一个颇具参考意义的阐释视角,但需要用国家概念和政治范畴进行校正。本文认为,春晚的首要核心受众是中国民众,第二层的传播对象是海外华侨华人,第三层目标受众为关注中国、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
二、春晚的国家叙事
历年春晚都非常注重主题主线,在内容设计、节目编排、台词创作等方面精心讲述国家发展大事。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安嫩伯格传播学院教授沃尔特·费希尔(Walter Fisher)提出传播中的叙事范式。他认为,所有表达都可以也应该被视为叙事,任何思想的沟通都不会是纯粹的描述或教导。②春晚正是通过艺术性凝练和电视化表达,再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家和民族所经历的重大事件,用精彩的节目来展现、阐释全体国民的集体记忆,在除夕这个特殊时刻来完成一次国家叙事。由此,春晚升华为一种艺术化的国家叙事。
2020年,中国在全球率先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第一个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科技创新、社会发展、农业生产等领域取得了诸多喜人成绩。2021年春晚节目艺术化地表现2020年中国在疫情防控、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北京冬奥会筹办以及科学探测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把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重大主题巧妙融入主持词、节目内容、背景视频等方面,充分展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在“极不平凡之年”取得的极不平凡成就,完成了一次恢宏的國家叙事。
基于国家叙事的视角,春晚全面运用歌曲、舞蹈、小品、相声等艺术形态和文字、图片、声音和画面等符号,在面向海内外受众的叙事中,比文字报道的层次更丰富,比新闻传播的立意更柔性。俄罗斯人奥莉娅是一位在中国甘肃工作的外教,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别爱听2021年春晚上韩红演唱的歌曲《追梦之路》,其中有一句歌词“每一步都是付出”特别令她感动。由于对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变革尤其是2020年的非凡历程有所了解,这些外国人士对歌曲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可以说,春晚上的歌曲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中国发展背后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气质。
春晚的国家叙事张力源于艺术对于客观现实的升华能力,体现了文艺对于宏大历史发展的凝练能力。当然,这种叙事张力得益于春晚主创人员在创作与编排上的站位高度、把控力度,尤其是在主题主线上所下的功夫。
从创作手法来说,春晚的国家叙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与当前国际传播的主流理念相契合。国际传播肩负“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承担着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使命。在国际传播中,故事最能吸引注意力,也最能产生效果。美国公共关系领域先驱艾维·李认为,向公众和盘托出真相只是第一步,想获得公众的好感,一家公司还必须有好的故事可讲。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选择合适的语言、讲故事给公众听更重要的了。①春晚正是采用人物化、故事化、细节化的手法,通过语言类、歌舞类等节目形式进行国家叙事。2021年春晚上的小品《阳台》再现战疫时期守望相助的真情时刻,歌曲《明天会更好》表达了中国人民共抗疫情、共克时艰的信心和决心,特别节目《向祖国报告》展现了中国人以航天梦助力强国梦。这些国家叙事虽然聚焦中国国内大事,国家色彩浓厚,但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例如,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相关报道称,2021年春晚的一档节目以新冠疫情暴发后武汉封城和解禁为创作背景,随着鼠年结束,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了疫情。①伴随春晚在全球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它所讲述和诠释的中国故事也将在国际上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传播中,新闻一直是国家叙事的主要电视节目形态,晚会等综艺类节目一般难以比肩。但客观而言,新闻传播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传播效果容易产生“制度折扣”。相比之下,春晚这种基于文化内核的国际传播更具柔性色彩,它通过个人和家庭的节庆来折射国家发展、社会变迁,在移情效应之中强化受众心理认同和情感认同。因此,国际传播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春晚的国家叙事功能,让其与新闻传播形成“软硬相宜”的两轮并驾之势。
三、春晚的文化表达
在国际传播视角下,春晚不仅是国家叙事日益重要的载体和形态,也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集中展现和有效表达。国际传播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传播中华文化,增进外国受众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理解和认同。相比其他领域,文化在国际传播中本身就具有独特优势。一项针对51个国家405位意见领袖的调研显示,文化在受访者对中国的期待中获选率最高(77.8%),以下依次为社会(37.0%)、经济(34.0%)、政治(21.7%)、科教(21%)、外交(9.6%)和军事(6.9%)等。②
那么,从国际传播的角度来说,春晚应该构建怎样的文化表达,尤其是传递什么样的文化呢?我们知道,文化具有层次性特征,可以解构为不同层级。梁漱溟认为,文化包括三方面:一是精神生活方面,如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等;二是社会生活方面,如社会组织、伦理习惯、政治制度及经济关系;三是物质生活方面,如饮食、起居种种享用。③文化的这三个方面也可以理解为文化的三个层级,通常称之为价值观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其中器物文化涉及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在国际传播中,器物文化最常见,也较易于理解。例如,2021年春晚上的时装走秀节目《山水霓裳》就是以中国服饰文化为立意。该节目富有创意地展现了中国服饰之美,将祖国的山水林田湖幻化作绫罗绸缎,以中国服饰之美诠释祖国山河之美,并借助分镜拍摄与定向克隆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呈现效果。春晚在文化表达上历来注重传播内容的层次性,除了器物文化,也非常重视中国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深层文化的传播。①2021年春晚通过武术等节目形态进行了深层文化的表达。其中,武术节目《天地英雄》致力于传达中华文化中刚柔并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以及刻苦奋进、自强不息的中华武术精神。
春晚的文化表达,还注重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中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意蕴。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美”的二分法,即美分为“纯粹的美”(pure beauty)和“有依赖的美”(dependent beauty)两种;所谓纯粹的美,表现于颜色、线形、声音诸元素之和谐的组合中,而不牵涉任何意义;所谓有依赖的美,则于形式之外别具意义。②由此,中国文化中一些艺术类别体现的是“有依赖的美”,即这些艺术之美需要进行诠释和解读,如同编码解码理论中的二次“转码”过程,而不是像西方后期印象派画家作品那样直抒其意。例如,2021年春晚的舞蹈《吉祥、吉祥》通过傣族最具代表特色的孔雀舞,表达“吉祥太平”的文化意涵。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孔雀是善良、美丽、吉祥的象征,“孔雀开屏”是祥瑞之兆。通过受众主动解读与被动解码,他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中美的内涵。中国传统戏曲则需要更强的文化解读能力,而其所承载的美学价值也更为深厚。2021年春晚的戏曲节目《盛世百花园》汇集了京剧《杨门女将》、越剧《红楼梦》、黄梅戏《女驸马》、豫剧《大登殿》等经典唱段,对于那些了解中国戏曲文化的外国受众来说,这个节目无疑展现出中国戏曲姹紫嫣红的盛世风采,表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气神。当然,春晚更多时候是直接展现中华文化的审美意蕴。例如,2021年春晚的舞蹈《茉莉》和《朱鹮》表现的是含蓄端庄、婉约优雅的东方美,彰显着别具一格的中国美学特点。原创国风歌舞《画卷》综合运用了笛子、古筝、琵琶、中国大鼓以及现代流行音乐,并融合了中国古典舞、街舞编舞和西方狂派舞,用创新的方式展现了音乐与舞蹈创作中的“中国风”。 此外,对于春晚来说,文化表达的目标是文明互鉴,往往通过演员阵容安排和节目选择进行强化。例如,2021年春晚的歌舞节目《节日》汇聚了非洲歌舞、埃及藤杖舞与东方舞、西班牙响板舞与阿根廷探戈、俄罗斯民俗舞、中国红绸舞等世界各地特色歌舞,诠释了文明互鉴、美美与共的深刻内涵。春晚邀请外国艺术家参演也是体现文化多元、文明互鉴的一种重要方式。从1988年春晚开始,外籍艺术家开始登陆春晚舞台,此后不断有世界级艺术家在春晚亮相,如加拿大歌手席琳·迪翁、国际知名钢琴家雅尼、法国影视巨星蘇菲·玛索和韩国艺人李敏镐等。另外,还有一些国际知名表演团体参与春晚表演,如爱尔兰“舞之魂”舞蹈团在2004年春晚表演踢踏舞,俄罗斯托迪斯舞蹈团在2012年春晚表演芭蕾舞《天鹅湖》。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之故,2021年春晚创新外国艺术家参演形式,意大利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与他的儿子马特奥·波切利以“云直播”的方式共同演绎歌曲《我的太阳》和《抱紧我》。对此,法国《费加罗报》在其网站刊发特稿《春节:超越国界的欢庆》称,春节不仅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还融入了西方文化,在全世界当代流行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①在国际传播中,春晚的文化表达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内容,也在传递美美与共、和谐共生的中华文化观。
应当指出的是,视觉元素在春晚的文化表达中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呈现技术手段和方式上不断革新。从2020年春晚开始,总台大力加强了“5G+4K/8K+AI”在节目制作传播中的创新与应用。2020年春晚中,5G+8K便携式背包首次亮相,5G+4K高点机位和移动机位接入4K超高清电视直播系统,5G+VR机位接入总台5G新媒体平台,5G技术全面应用于春晚4K电视直播和新媒体VR直播。轨道机器人、天鹰座二维索道、升降塔、无人机和在线虚拟系统等40多套4K特种设备也应用于春晚直播,大大提升了视觉效果。2021年春晚则首次采用8K超高清视频进行舞美呈现,并在总台8K超高清电视试验频道进行首次8K直播,在“央视频”和“央视文艺”进行首次“VR视频+三维声”直播。另外,2021年春晚第一次采用AI+VR裸眼3D演播室技术,AR、XR、电影特效技术等现实舞台上无法完成的效果精彩呈现,并配合全景自由视角拍摄、交互式摄影控制、特种拍摄和实时虚拟渲染制作,为不同接收终端的观众提供了突破以往感官体验的机会。得益于这些技术,春晚文化表达的能力和效果得到了极大提升。
结语
经过近40年发展,春晚已成为中国春节文化活动中的重头戏,并演化为“新年俗”。从国际传播的角度来说,春晚正在成为一张文化名片,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春晚在传播定位上主要面向国内受众,在主题选择、节目形态、内容编排、语言处理等方面都侧重考虑国内传播需求;与此同时,春晚在主题设计、节目安排等方面越来越国际化,传播语言和播出平台也愈加多元化,它对于外国受众的兼容性越来越强。对比2021年春晚和1983年春晚的节目单可发现,国家叙事和文化表达功能在不断得到强化。参考杜维明先生“文化中国”概念中有关三个“象征世界”的界定,春晚的热度正在由里层向外层渐次传递,即从中国受众、海外华人向关心中国、喜欢中国文化的外国受众依圈层渐次传播开来。可以相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稳步提升,以及中国媒体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增强,春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接受度和欣赏度都会得到显著增长。在此过程中,春晚在国际传播中的国家叙事和文化表达功能会越来越凸显,并会不断得到强化。
(责任编辑:周雯)
【关 键 词】国际传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国家叙事;文化表达
2021年2月11日,农历除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面向全球播出。这是自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简称“春晚”)播出以来的第39届,也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成立后的第3届。
经过近40年发展,春晚已经成为中国人春节习俗的一部分。就受众规模和影响力而言,春晚可载入全球电视传播史。春晚的国际化特点越来越显著,受众范围和族群圈层不断扩大,这在2021年春晚中得到充分体现。春晚在保持国内影响的同时,在国际传播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国际受众了解中国发展、社会变迁和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本文主要分析春晚的国家叙事与文化表达,探析春晚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与意义。
一、国际传播视角下的春晚
1983年除夕,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第一次面向全国进行现场直播。那一年的春晚以“团结、欢乐、希望”为主题,节目内容丰富、演出形式新颖,全国观众反响热烈。由此,春晚接续举办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除夕夜文化大餐。虽然在1979年和1982年中央电视台都播出过春节文艺晚会,但人们习惯上还是把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看作中央电视台的第一届春晚。①随着全球通信技术变革和中国国际传播事业发展,春晚除了在国内播出,开始传播到海外。1992年10月,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CCTV-4)正式面向全球播出,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电视频道,随后在1993年除夕即使用卫星同步向海外直播了《金鸡唱晓——1993年春节联欢晚会》。从2000年开始,中央电视台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和俄语国际频道相继开播,春晚在国际传播的国家数量上进一步拓展,播出语言种类也同步增长。2018年,总台组建后采用44种语言对外播出,这为春晚提升国际影响力提供了强大助力。2021年,春晚阿拉伯语版在黎巴嫩国家电视台同步直播,极大提升了春晚在中东地区的传播广度和深度。2021年春晚播出后,总台充分利用外语语种丰富的优势,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印尼语等多语种制作了“一小时春晚精编版”。春晚精编版陆续登陆印尼国家电视台、Metro电视台、葡萄牙伊比利亚电视台、巴西中北部电视台、埃及尼罗河电视台、加蓬国家电视台、哥伦比亚国家电视台、牙买加公共广播公司等境外主流媒体。可以说,基于总台国际传播力的增长,春晚在海外的传播范围显著扩大。据统计,2021年春晚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20多家媒体播出。另外,借助總台融合传播的强大实力,春晚大大提升了在国际上的投送能力。通过总台多语种、全媒体平台和覆盖全球的传播渠道,2021年春晚海外影响力和关注度再创纪录,在全球的跨媒体受众总规模达到12.72亿人。其中,直播期间,超过3259万海外社交平台用户通过YouTube、Facebook等平台观看春晚。②
春晚在稳步提升跨国投送能力的基础上,也逐年加强海外宣传推广力度。近年来,春晚正式播出前,各语种国际频道都会进行大量新闻报道,聚焦春晚的筹备、彩排、直播进程,解读春晚主题,介绍春晚节目,阐释春晚的元素,尤其是京剧、歌舞、杂技、魔术、武术、少儿表演等节目中蕴含的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中国风貌。从2020年开始,春晚的海外宣传推广和品牌传播工作采取了诸多创新举措。例如,2020年春晚在美国纽约、英国伦敦、俄罗斯圣彼得堡、阿联酋迪拜等热门城市地标建筑、公共广场、电影院、体育场和机场的大屏提前宣介、实时转播春晚,引发数以万计当地民众聚集观赏。2021年春晚在除夕夜正式播出前,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进行宣传推广合作,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各终端自2月8日起推送春晚宣传片和海报,累计点击播放量达420万次。借由全球网络媒体联盟分发,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2021年春晚特稿获得超过1100家海外媒体转载转引,如美联社、美国广播公司、雅虎财经网站、《俄罗斯报》、法国《费加罗报》、比利时《晚报》、巴西旗手电视台等,有效提升了春晚的海外品牌影响力。这些宣推举措为春晚的国际传播吸引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春晚是中国电视媒体在庆祝中国传统节日方面的创新性发展,已超越了单纯的电视节目范畴,成为中国当代重要的传媒现象、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春晚在创办之初主要立足于中国国内受众,从1993年开始将受众目标拓展至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近年来则开始兼顾海内外非华人受众群体。
著名华人学者杜维明在1991年提出“文化中国”(cultural China)概念,并基于语言文化维度将其划分为三个“象征世界”(symbolic universes):第一象征世界涵盖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港澳地区和新加坡;第二象征世界包括北美和东南亚等地区的海外华人(Chinese diaspora);第三象征世界是指致力于中国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力求从思想上理解中国的人,即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①“文化中国”概念为春晚国际传播的受众定位和整体布局提供了一个颇具参考意义的阐释视角,但需要用国家概念和政治范畴进行校正。本文认为,春晚的首要核心受众是中国民众,第二层的传播对象是海外华侨华人,第三层目标受众为关注中国、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
二、春晚的国家叙事
历年春晚都非常注重主题主线,在内容设计、节目编排、台词创作等方面精心讲述国家发展大事。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安嫩伯格传播学院教授沃尔特·费希尔(Walter Fisher)提出传播中的叙事范式。他认为,所有表达都可以也应该被视为叙事,任何思想的沟通都不会是纯粹的描述或教导。②春晚正是通过艺术性凝练和电视化表达,再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家和民族所经历的重大事件,用精彩的节目来展现、阐释全体国民的集体记忆,在除夕这个特殊时刻来完成一次国家叙事。由此,春晚升华为一种艺术化的国家叙事。
2020年,中国在全球率先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第一个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科技创新、社会发展、农业生产等领域取得了诸多喜人成绩。2021年春晚节目艺术化地表现2020年中国在疫情防控、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北京冬奥会筹办以及科学探测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把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重大主题巧妙融入主持词、节目内容、背景视频等方面,充分展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在“极不平凡之年”取得的极不平凡成就,完成了一次恢宏的國家叙事。
基于国家叙事的视角,春晚全面运用歌曲、舞蹈、小品、相声等艺术形态和文字、图片、声音和画面等符号,在面向海内外受众的叙事中,比文字报道的层次更丰富,比新闻传播的立意更柔性。俄罗斯人奥莉娅是一位在中国甘肃工作的外教,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别爱听2021年春晚上韩红演唱的歌曲《追梦之路》,其中有一句歌词“每一步都是付出”特别令她感动。由于对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变革尤其是2020年的非凡历程有所了解,这些外国人士对歌曲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可以说,春晚上的歌曲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中国发展背后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气质。
春晚的国家叙事张力源于艺术对于客观现实的升华能力,体现了文艺对于宏大历史发展的凝练能力。当然,这种叙事张力得益于春晚主创人员在创作与编排上的站位高度、把控力度,尤其是在主题主线上所下的功夫。
从创作手法来说,春晚的国家叙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与当前国际传播的主流理念相契合。国际传播肩负“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承担着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使命。在国际传播中,故事最能吸引注意力,也最能产生效果。美国公共关系领域先驱艾维·李认为,向公众和盘托出真相只是第一步,想获得公众的好感,一家公司还必须有好的故事可讲。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选择合适的语言、讲故事给公众听更重要的了。①春晚正是采用人物化、故事化、细节化的手法,通过语言类、歌舞类等节目形式进行国家叙事。2021年春晚上的小品《阳台》再现战疫时期守望相助的真情时刻,歌曲《明天会更好》表达了中国人民共抗疫情、共克时艰的信心和决心,特别节目《向祖国报告》展现了中国人以航天梦助力强国梦。这些国家叙事虽然聚焦中国国内大事,国家色彩浓厚,但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例如,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相关报道称,2021年春晚的一档节目以新冠疫情暴发后武汉封城和解禁为创作背景,随着鼠年结束,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了疫情。①伴随春晚在全球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它所讲述和诠释的中国故事也将在国际上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传播中,新闻一直是国家叙事的主要电视节目形态,晚会等综艺类节目一般难以比肩。但客观而言,新闻传播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传播效果容易产生“制度折扣”。相比之下,春晚这种基于文化内核的国际传播更具柔性色彩,它通过个人和家庭的节庆来折射国家发展、社会变迁,在移情效应之中强化受众心理认同和情感认同。因此,国际传播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春晚的国家叙事功能,让其与新闻传播形成“软硬相宜”的两轮并驾之势。
三、春晚的文化表达
在国际传播视角下,春晚不仅是国家叙事日益重要的载体和形态,也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集中展现和有效表达。国际传播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传播中华文化,增进外国受众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理解和认同。相比其他领域,文化在国际传播中本身就具有独特优势。一项针对51个国家405位意见领袖的调研显示,文化在受访者对中国的期待中获选率最高(77.8%),以下依次为社会(37.0%)、经济(34.0%)、政治(21.7%)、科教(21%)、外交(9.6%)和军事(6.9%)等。②
那么,从国际传播的角度来说,春晚应该构建怎样的文化表达,尤其是传递什么样的文化呢?我们知道,文化具有层次性特征,可以解构为不同层级。梁漱溟认为,文化包括三方面:一是精神生活方面,如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等;二是社会生活方面,如社会组织、伦理习惯、政治制度及经济关系;三是物质生活方面,如饮食、起居种种享用。③文化的这三个方面也可以理解为文化的三个层级,通常称之为价值观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其中器物文化涉及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在国际传播中,器物文化最常见,也较易于理解。例如,2021年春晚上的时装走秀节目《山水霓裳》就是以中国服饰文化为立意。该节目富有创意地展现了中国服饰之美,将祖国的山水林田湖幻化作绫罗绸缎,以中国服饰之美诠释祖国山河之美,并借助分镜拍摄与定向克隆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呈现效果。春晚在文化表达上历来注重传播内容的层次性,除了器物文化,也非常重视中国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深层文化的传播。①2021年春晚通过武术等节目形态进行了深层文化的表达。其中,武术节目《天地英雄》致力于传达中华文化中刚柔并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以及刻苦奋进、自强不息的中华武术精神。
春晚的文化表达,还注重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中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意蕴。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美”的二分法,即美分为“纯粹的美”(pure beauty)和“有依赖的美”(dependent beauty)两种;所谓纯粹的美,表现于颜色、线形、声音诸元素之和谐的组合中,而不牵涉任何意义;所谓有依赖的美,则于形式之外别具意义。②由此,中国文化中一些艺术类别体现的是“有依赖的美”,即这些艺术之美需要进行诠释和解读,如同编码解码理论中的二次“转码”过程,而不是像西方后期印象派画家作品那样直抒其意。例如,2021年春晚的舞蹈《吉祥、吉祥》通过傣族最具代表特色的孔雀舞,表达“吉祥太平”的文化意涵。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孔雀是善良、美丽、吉祥的象征,“孔雀开屏”是祥瑞之兆。通过受众主动解读与被动解码,他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中美的内涵。中国传统戏曲则需要更强的文化解读能力,而其所承载的美学价值也更为深厚。2021年春晚的戏曲节目《盛世百花园》汇集了京剧《杨门女将》、越剧《红楼梦》、黄梅戏《女驸马》、豫剧《大登殿》等经典唱段,对于那些了解中国戏曲文化的外国受众来说,这个节目无疑展现出中国戏曲姹紫嫣红的盛世风采,表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气神。当然,春晚更多时候是直接展现中华文化的审美意蕴。例如,2021年春晚的舞蹈《茉莉》和《朱鹮》表现的是含蓄端庄、婉约优雅的东方美,彰显着别具一格的中国美学特点。原创国风歌舞《画卷》综合运用了笛子、古筝、琵琶、中国大鼓以及现代流行音乐,并融合了中国古典舞、街舞编舞和西方狂派舞,用创新的方式展现了音乐与舞蹈创作中的“中国风”。 此外,对于春晚来说,文化表达的目标是文明互鉴,往往通过演员阵容安排和节目选择进行强化。例如,2021年春晚的歌舞节目《节日》汇聚了非洲歌舞、埃及藤杖舞与东方舞、西班牙响板舞与阿根廷探戈、俄罗斯民俗舞、中国红绸舞等世界各地特色歌舞,诠释了文明互鉴、美美与共的深刻内涵。春晚邀请外国艺术家参演也是体现文化多元、文明互鉴的一种重要方式。从1988年春晚开始,外籍艺术家开始登陆春晚舞台,此后不断有世界级艺术家在春晚亮相,如加拿大歌手席琳·迪翁、国际知名钢琴家雅尼、法国影视巨星蘇菲·玛索和韩国艺人李敏镐等。另外,还有一些国际知名表演团体参与春晚表演,如爱尔兰“舞之魂”舞蹈团在2004年春晚表演踢踏舞,俄罗斯托迪斯舞蹈团在2012年春晚表演芭蕾舞《天鹅湖》。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之故,2021年春晚创新外国艺术家参演形式,意大利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与他的儿子马特奥·波切利以“云直播”的方式共同演绎歌曲《我的太阳》和《抱紧我》。对此,法国《费加罗报》在其网站刊发特稿《春节:超越国界的欢庆》称,春节不仅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还融入了西方文化,在全世界当代流行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①在国际传播中,春晚的文化表达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内容,也在传递美美与共、和谐共生的中华文化观。
应当指出的是,视觉元素在春晚的文化表达中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呈现技术手段和方式上不断革新。从2020年春晚开始,总台大力加强了“5G+4K/8K+AI”在节目制作传播中的创新与应用。2020年春晚中,5G+8K便携式背包首次亮相,5G+4K高点机位和移动机位接入4K超高清电视直播系统,5G+VR机位接入总台5G新媒体平台,5G技术全面应用于春晚4K电视直播和新媒体VR直播。轨道机器人、天鹰座二维索道、升降塔、无人机和在线虚拟系统等40多套4K特种设备也应用于春晚直播,大大提升了视觉效果。2021年春晚则首次采用8K超高清视频进行舞美呈现,并在总台8K超高清电视试验频道进行首次8K直播,在“央视频”和“央视文艺”进行首次“VR视频+三维声”直播。另外,2021年春晚第一次采用AI+VR裸眼3D演播室技术,AR、XR、电影特效技术等现实舞台上无法完成的效果精彩呈现,并配合全景自由视角拍摄、交互式摄影控制、特种拍摄和实时虚拟渲染制作,为不同接收终端的观众提供了突破以往感官体验的机会。得益于这些技术,春晚文化表达的能力和效果得到了极大提升。
结语
经过近40年发展,春晚已成为中国春节文化活动中的重头戏,并演化为“新年俗”。从国际传播的角度来说,春晚正在成为一张文化名片,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春晚在传播定位上主要面向国内受众,在主题选择、节目形态、内容编排、语言处理等方面都侧重考虑国内传播需求;与此同时,春晚在主题设计、节目安排等方面越来越国际化,传播语言和播出平台也愈加多元化,它对于外国受众的兼容性越来越强。对比2021年春晚和1983年春晚的节目单可发现,国家叙事和文化表达功能在不断得到强化。参考杜维明先生“文化中国”概念中有关三个“象征世界”的界定,春晚的热度正在由里层向外层渐次传递,即从中国受众、海外华人向关心中国、喜欢中国文化的外国受众依圈层渐次传播开来。可以相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稳步提升,以及中国媒体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增强,春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接受度和欣赏度都会得到显著增长。在此过程中,春晚在国际传播中的国家叙事和文化表达功能会越来越凸显,并会不断得到强化。
(责任编辑: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