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用15个抗甲3型(H3N2)流感病毒(沪防/32/84)血凝素McAb,对1968年以来我国分离的68株甲3型流感病毒(其中2株为国外代表株)进行抗原分析,结果发现1968-1975年的甲3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与1977年以后的有较大的不同。1982年以后又有新的变异,出现两种反应模式,一是对15个McAb都反应,具有京科/2/79类病毒的特点,即与国际上的曼谷/1/79相类似;一是丧失对2C7、2F7、2F8、2G7和2G8等McAb的反应,特别是1985年以后的毒株又进一步丧失对G8的反应。后一组以沪防/1/85、山西/16/86等为代表的毒株又进一步丧失对某些McAb的反应,其抗原决定簇明显减少,只剩下两个,变异较为明显,其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值得进一步观察。
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根据病毒与McAb反应模式的不同观察到甲3型流感病毒至少有12个抗原决定簇,其中 "a" 抗原决定簇是1977年以来甲3型流感病毒共同的或主要的抗原决定簇,并对这个抗原决定簇的实际意义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