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专家,中国电力改革的推动者,2009年3月28日因肝癌逝世,享年80岁
在他的一生中,有很多人恨他,也有很多人默默地尊敬他,理由都是一个——敢言。他数次在关键时刻的发声,注定要在中国电力行业的改革史上留下不可或缺的一笔。
逝者:陈望祥
陈望祥1929年5月生在上海。1946年进入清华大学,就读于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同班者中,有后来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1948年,陈望祥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清华大学共青团委第一届常委、宣传部长。1951年,陈望祥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燃料工业部工作。1988年水电部撤销,他担任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首任秘书长。1994年离休后,又任中国投资协会能源发展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陈望祥前半生历尽坎坷。半个多世纪前,他因对上马三峡工程直言异议,被定为水电部的“三反分子”;后又被错划成“右派”,下放贵州长达20年。其间妻离子散,生活困苦,一度感染了肝炎。但是,坚持说“應该说”的话,一直是陈望祥一生的原则。2000年,中国的电力改革开始酝酿,由国务院领导的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受命起草了电改方案,但电力系统中反对的声音很大,方案几度濒于流产。时任国家电力公司负责人高严曾表示:“如果这个改革方案出台,实行厂网分开,重组国家电力公司,就会破坏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陈望祥正在住院,他躺在病床上先后写了三封信,要求与其就电力改革问题做一场辩论,但遭拒绝。陈望祥遂将信件转交国务院主管领导。这三封信在当时引起很大震动,陈望祥亦被视为电力业内敢于同高公开叫板的第一人。
几经波折,国务院终在2002年4月下发方案,决心切分国家电力公司,实施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核心的电力体制改革。六个月后,高严出逃的消息逐渐传开。次年,原国家电力公司被重组为五大发电公司和两家电网公司,电力监管委员会亦宣告成立。但下一步改革,势必涉及继续拆分电力体制最后的垄断者——电网;加之中国进入新一轮电力紧缺,“主辅分离,主多分离”改革迟迟难以启动。同时,电网系统仍在通过旗下从事多种经营的职工持股公司挺进发电领域,形成了新的“厂网不分”。他们多借2002年的电力改革之机,或无偿或低价,从原国家电力公司获得了相当规模的资产。
2003年,中国投资协会会长陈光健就山东鲁能集团进行职工持股改制问题上书国务院,陈望祥是参与者之一。当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紧急通知,明确要求“暂停电力系统职工投资电力企业”。但这未能阻止电力职工持股企业改制和膨胀的步伐。
2005年9月,陈望祥在自己狭小的办公室中,向《财经》记者出示了厚厚一沓自2002年以来整理的调研材料。在他看来,职工持股在改制中已经涉及巨额国有资产的流失,再走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这一时期,陈望祥多次呼吁国家规范电力职工持股行为,并向国务院国资委负责人写信,建议尽快出台规范电力职工持股的文件。国资委在回复中,对他表示感谢。
逝者:陈望祥
2006年年底,陈望祥得知鲁能集团已经完成私有化改制,十分焦急。他再次给国务院写信,并提出三条建议:建议国务院立即取消鲁能集团转让协议;建议国务院组织专门工作组,彻底清查国有资产流失;严惩在转制过程中的贪污腐败。谈及上书初衷,陈望祥坦言:“我是个老共产党员,看到现在国家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非常心痛。我有义务和责任向党中央、国务院反映。”次年初,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由中央纪委、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等组成的工作组,对鲁能私有化事件进行了调查。其间陈望祥承受了巨大压力,但他仍全力配合工作组的调查。
鲁能集团隶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旗下的山东电网公司。而陈望祥退休以后,人事关系依例放在国家电网公司。他所反映的问题,与电网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工作组调查期间,系统内一拨又一拨的人找陈“谈心”,劝他“不要管闲事”。他先是与这些劝说者一遍又一遍地讲道理,后来忍不住发脾气,说:“你们都不要来谈了,没有用!”他收到过一些带有恐吓意味的暗示,都一笑了之,但很关心别人的安全。在《财经》杂志采写“谁的鲁能”文章的2006年冬天,我有几次与他交谈至夜深,出门后他和老伴不放心,每次都悄悄尾随身后,直到我坐上公交车。
2008年2月,鲁能集团被宣布重新回归国有;3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电力系统职工投资发电企业的意见》。电力领域持续多年的清退职工股争论,自此尘埃落定。
2008年秋,陈望祥因患肝癌住院,但仍在病床上对电力规划、特高压等课题进行研究。今年春节期间,他还乐呵呵地说:“这病不碍事。你看着,我今年还要大干一场。”3月27日,陈望祥突然剧烈腹痛,当晚陷入昏迷。当天,他让家人约见我,希望能对电力规划的问题再“喊上一嗓子”,但最终天人永隔。一生两袖清风的“直言者”,悄然离去。■
作者为《财经》杂志记者
在他的一生中,有很多人恨他,也有很多人默默地尊敬他,理由都是一个——敢言。他数次在关键时刻的发声,注定要在中国电力行业的改革史上留下不可或缺的一笔。
逝者:陈望祥
陈望祥1929年5月生在上海。1946年进入清华大学,就读于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同班者中,有后来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1948年,陈望祥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清华大学共青团委第一届常委、宣传部长。1951年,陈望祥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燃料工业部工作。1988年水电部撤销,他担任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首任秘书长。1994年离休后,又任中国投资协会能源发展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陈望祥前半生历尽坎坷。半个多世纪前,他因对上马三峡工程直言异议,被定为水电部的“三反分子”;后又被错划成“右派”,下放贵州长达20年。其间妻离子散,生活困苦,一度感染了肝炎。但是,坚持说“應该说”的话,一直是陈望祥一生的原则。2000年,中国的电力改革开始酝酿,由国务院领导的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受命起草了电改方案,但电力系统中反对的声音很大,方案几度濒于流产。时任国家电力公司负责人高严曾表示:“如果这个改革方案出台,实行厂网分开,重组国家电力公司,就会破坏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陈望祥正在住院,他躺在病床上先后写了三封信,要求与其就电力改革问题做一场辩论,但遭拒绝。陈望祥遂将信件转交国务院主管领导。这三封信在当时引起很大震动,陈望祥亦被视为电力业内敢于同高公开叫板的第一人。
几经波折,国务院终在2002年4月下发方案,决心切分国家电力公司,实施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核心的电力体制改革。六个月后,高严出逃的消息逐渐传开。次年,原国家电力公司被重组为五大发电公司和两家电网公司,电力监管委员会亦宣告成立。但下一步改革,势必涉及继续拆分电力体制最后的垄断者——电网;加之中国进入新一轮电力紧缺,“主辅分离,主多分离”改革迟迟难以启动。同时,电网系统仍在通过旗下从事多种经营的职工持股公司挺进发电领域,形成了新的“厂网不分”。他们多借2002年的电力改革之机,或无偿或低价,从原国家电力公司获得了相当规模的资产。
2003年,中国投资协会会长陈光健就山东鲁能集团进行职工持股改制问题上书国务院,陈望祥是参与者之一。当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紧急通知,明确要求“暂停电力系统职工投资电力企业”。但这未能阻止电力职工持股企业改制和膨胀的步伐。
2005年9月,陈望祥在自己狭小的办公室中,向《财经》记者出示了厚厚一沓自2002年以来整理的调研材料。在他看来,职工持股在改制中已经涉及巨额国有资产的流失,再走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这一时期,陈望祥多次呼吁国家规范电力职工持股行为,并向国务院国资委负责人写信,建议尽快出台规范电力职工持股的文件。国资委在回复中,对他表示感谢。
逝者:陈望祥
2006年年底,陈望祥得知鲁能集团已经完成私有化改制,十分焦急。他再次给国务院写信,并提出三条建议:建议国务院立即取消鲁能集团转让协议;建议国务院组织专门工作组,彻底清查国有资产流失;严惩在转制过程中的贪污腐败。谈及上书初衷,陈望祥坦言:“我是个老共产党员,看到现在国家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非常心痛。我有义务和责任向党中央、国务院反映。”次年初,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由中央纪委、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等组成的工作组,对鲁能私有化事件进行了调查。其间陈望祥承受了巨大压力,但他仍全力配合工作组的调查。
鲁能集团隶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旗下的山东电网公司。而陈望祥退休以后,人事关系依例放在国家电网公司。他所反映的问题,与电网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工作组调查期间,系统内一拨又一拨的人找陈“谈心”,劝他“不要管闲事”。他先是与这些劝说者一遍又一遍地讲道理,后来忍不住发脾气,说:“你们都不要来谈了,没有用!”他收到过一些带有恐吓意味的暗示,都一笑了之,但很关心别人的安全。在《财经》杂志采写“谁的鲁能”文章的2006年冬天,我有几次与他交谈至夜深,出门后他和老伴不放心,每次都悄悄尾随身后,直到我坐上公交车。
2008年2月,鲁能集团被宣布重新回归国有;3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电力系统职工投资发电企业的意见》。电力领域持续多年的清退职工股争论,自此尘埃落定。
2008年秋,陈望祥因患肝癌住院,但仍在病床上对电力规划、特高压等课题进行研究。今年春节期间,他还乐呵呵地说:“这病不碍事。你看着,我今年还要大干一场。”3月27日,陈望祥突然剧烈腹痛,当晚陷入昏迷。当天,他让家人约见我,希望能对电力规划的问题再“喊上一嗓子”,但最终天人永隔。一生两袖清风的“直言者”,悄然离去。■
作者为《财经》杂志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