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理性认识与实施策略。
一、把好题材选择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我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适时增加一些欣赏内容,在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坚持三大原则: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作品;要选择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本身富有儿童情趣、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为此,采取了以下策略: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2.把所要欣赏的内容进行“童化”的加工、处理。3.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获得深刻的体验。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1.课前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细致地体味。4.对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赏析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三、规范教学流程
欣赏教学过程的操作流程规范可采取以下策略。形成可操作的欣赏程序,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艺术作品,避免欣赏的随意性。大致的环节为:1.描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种等;2.分析。对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进行整体的语言描述。3.解释。介绍作者,并对作品的意义、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4.评价。用术语对作品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评价。如欣赏色彩时渗透“色调”的概念,在欣赏构图时,讲解一下“构义”的含义。
四、欣赏与动手相结合
一般可采取以下策略:在欣赏时安排操作活动。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入欣赏。如:在工艺、绘画课的开始部分安排一些与本科有关的工艺品形式内容,多方位诱发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
一、把好题材选择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我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适时增加一些欣赏内容,在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坚持三大原则: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作品;要选择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本身富有儿童情趣、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为此,采取了以下策略: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2.把所要欣赏的内容进行“童化”的加工、处理。3.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获得深刻的体验。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1.课前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细致地体味。4.对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赏析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三、规范教学流程
欣赏教学过程的操作流程规范可采取以下策略。形成可操作的欣赏程序,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艺术作品,避免欣赏的随意性。大致的环节为:1.描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种等;2.分析。对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进行整体的语言描述。3.解释。介绍作者,并对作品的意义、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4.评价。用术语对作品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评价。如欣赏色彩时渗透“色调”的概念,在欣赏构图时,讲解一下“构义”的含义。
四、欣赏与动手相结合
一般可采取以下策略:在欣赏时安排操作活动。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入欣赏。如:在工艺、绘画课的开始部分安排一些与本科有关的工艺品形式内容,多方位诱发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