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jiangbo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式学习是围绕某一主题的学习,在兼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建构和学习情境,它不仅是一种独立的学习模式,还是一种课程组织模式。在信息技术主题式学习活动中,学生围绕主题,以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获取为主要目标,并以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为主要载体和研究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一系列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问题解决等活动。信息技术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工具,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主题式学习不仅能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而且还能拓展知识,培养团队学习、知识迁移等能力。
  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6—12课是关于多媒体素材的收集和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作品,我改变以技术为主导的单一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采用了“主题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在五年级六个班中进行了教学实践。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本次主题式学习活动是以一封广州朋友的来信开始的,我展示来信,他希望和我们交朋友并了解东莞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介绍东莞,如图片、文字、视频等。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获取这些资源。接着我给同学们展示广州朋友提供的《羊城八景》多媒体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对比单一的媒体,多媒体作品有哪些优势,如何创作多媒体作品。最后确定我们的学习任务:创作“走进东莞”多媒体作品。
  二、成立小组,确定主题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4至5人安排为一个小组,通过讨论填写小组信息表初次建立小组意识,信息表中包括组名、组长、成员、主题、分工。小组成员围绕“走进东莞”这个大主题进行头脑风暴,确定自己小组的小专题,比如走进东莞的特色旅游、传统文化、家乡节日、民间美食等。小组确定主题后,每个小组成员需在主题学习网站上下载任务表和帮助文件,任务表中明确写明了本次主题式学习活动的总任务和每个学习环节的目标及评价标准,帮助文件里提供了包括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的解答、作品案例、技术指导及小组合作帮助等内容。
  三、收集素材,创作作品
  根据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过程“收集素材、设计作品框架、完善素材、制作作品、展示评价作品”,将这些步骤分为若干学习环节,在每个环节,学生完成作品的一部分,最后小组形成最终的作品。在整个主题式学习活动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成果以及对这些成果的评价方式,他们便会对学习的进程有更清晰的把握。然后设计各个环节的教学,各环节的学习活动联系紧密,环环相扣,但各环节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都有独立的学习过程、相应的学习目标以及评价标准。
  四、展示作品,组织评价
  小组完成多媒体作品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汇报学习成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评,对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互评,同时评价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教师综合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提供自评表、小组互评表和作品评价标准这三份文件,根据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成绩以20%、30%的比例计入总分,教师评价成绩的50%计入总成绩。
  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最后形成的学习成果来看,这次的教学实践效果还是不错的,大部分学生都能从学习过程中对照目标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还分享了在小组学习中的乐趣,也提出了不少的问题及烦恼。从这次的实践中,我认为在小学信息技术主题式学习活动需要关注以下几点。(1)好的主题是成功的开始与保障。贴近生活的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学生能够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这样的主题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评价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在制定评价量表时要关注到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态度、综合能力等方面。(3)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撑学习。主题式学习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既要求学习者主动去收集和整理资源,也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的资源。资源的组织可以主题的开展为主线,分类提供给学生。我将资源分为作品案例、多媒体素材库、学习帮助文件、学习记录与评价。最后以主题活动过程为主线制作网页,将这些资源整合入网页中,学生通过网页链接可便捷地从服务器中获取学习资源。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其他文献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和思维形成的客观规律出发,提出结合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论文讨论了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教学目
本文研究了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实现幅度调制与解调的性能实验系统,给出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工作原理、主要程序设计、实验方法及结果。以该系统为例,重点从实现技术方面
四川省宜宾县柏溪小学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近年来,学校根据县教育局“德育三化”模式的基本内涵,结合县城小学及学生的具体实际,以“阳光教育”为办学理念,改革传统的德育评价方式,创新性地提出了“阳光德育·家校共育”月主题“123”活动(即一月一主题,一主题两目标,两目标三评价)。通过将德育评价活动主题化、内容具体化、方式多元化,内化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着力培养孩子的智商、情商和逆商,让孩子成为“身体好、
本文论述了对“信号与系统”课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思考。在分析“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着重阐述了课堂互动方式、作业本互动方式以及学习
一  越是多元的世界,越需要人们的共识。  所谓共识,简单而言是指共同认识,一致的看法。课堂共识则是在学校课堂教学活动中,活动的参与者为完成特定的教学和学习任务,促进教学相长所需并努力谋求的一致看法和共同观点。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课堂是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由教师、学生、教育中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所构成,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更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渠道。参与和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很多
〓〓课堂提问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提问不仅体现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影响着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要使自己的课上得富有生气,一方面既要遵循课堂提问的一般原则,注意灵活运用,形成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地改革创新,使提问艺术日臻完美。  〓〓一、用比较的方法提问  〓〓在教学中,常常会碰到同题材不同体裁,同体裁不同语言风
郑信军、吴琼琼在《教育研究》2013年第4期撰文指出,教师的教学伦理敏感性是教师对教学活动中蕴涵的伦理价值与潜在的伦理问题的领悟和解释能力。它需要教师在教学情境中随时觉察、识别和确认教学活动有别于其他活动的伦理要求如发展、协作、自主等,并做出合乎道德的反应。但是,这些伦理要求经常被湮没在看似道德的不道德教学行为中。例如,当我们在高调倡导“有效”和“高效”教学的同时,也许在泯灭着教师“静待花开”的教
根据初中物理课改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要设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活力课堂,高效教学”,实现教学“轻负、高效”的目标要求,除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外,还要从其他方面多下工夫。  一、创设趣味场景,引领学生参与到“活力课堂”的学习中去  在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时对于新课的导入,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生活经验
〓〓初中英语教学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情境,从多个角度呈现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探究活动,激活英语课堂,引发学生思考。  〓〓一、运用分组合作,激活课堂气氛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课程改革中的绝对主角,因此,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就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的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自行讨论后分配好各个成员的角色:组长、协调员、资源管理员、记录员(汇报员)。每个角色都有自身
相对于课堂生活而言的课外生活,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场域,对中职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如何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生活时段,促使其主动发展呢?中山中专的德育工作者发现,对于原来多数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中职生来说,如能融入团体,在与同伴的和睦相处中,展示自己的某项才能,能让他们产生归属感,进而获得进步的动力。可见,社团活动的开展,能改进传统德育的不足,有效拓展中职生的成长空间。为此,中山中专遵循“努力打